鞋式自行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16:16:56 1
專利名稱:鞋式自行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人們行走和體育活動的小型自行交通用具。
直到目前為止,本實用新型屬於創新產品,雖然市場上有近似本發明的旱冰鞋,但它與旱冰鞋完全不同,旱冰鞋的結構包括有鞋底板、滾動輪等,但它是利用人的雙腿蹬力而向前運動,同時還要藉助於雙臂左右大幅度擺動用力,才能順利前進,蹬力越大速度才能快,所以行走時人體動作幅度較大,消耗體力也太大,故難以作為今後發展的交通工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擬提供一種鞋式自行器,它的結構包括帶有滾動輪的鞋體、傳動齒輪箱二大部分,並採用長方形齒條將它們連接,以便利用人體自身的重力轉換成與地面成水平的推進力,即腳踩與滑動板相連的返回彈簧,帶動齒條的上下移動轉換成驅動輪的水平轉動。使用時,只要將它穿上腳後,雙腿按步行規律慢步,雙臂無需大動作,就可克服路面阻力向前行走,行走時,動作不大,體力消耗很小,而速度較快,一般可達到自行車速度,所以,是一種具有重量輕、體積小,便於攜帶,既靈巧又速度快,體力消耗小的交通工具。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設計一種鞋式自行器,它是由帶有滾動輪的鞋體、傳動齒輪箱、柱狀齒條、剎止塊所組成,並利用柱狀齒條將帶有滾動輪的鞋體和傳動齒輪箱連接在一起。其中1.帶有滾動輪的鞋體結構是在固定板兩端部板面上分別安裝有前導向柱和後導向柱,在固定板外側板面上裝有側導向柱,在固定板前部下方安裝有一對前輪及其配套的前輪軸,固定板後部下方安裝有一對驅動輪及其配套的驅動輪軸,在一對前輪中間安裝有套管,套管內套裝有前返位彈簧,在驅動輪軸與後導向柱之間安裝有套管,套管內套裝有後返位彈簧。
滑動板設置在固定板的上方,滑動板兩端分別採用鋼球滑套、套配安裝在前導向柱和後導向柱上,與滑動板連成一體的外側制有懸臂,懸臂固裝在外側並能上下運動的長方形柱狀齒條上,在柱狀齒條內製有彈簧室,並裝有側返位彈簧,柱狀齒條外套裝在側導向柱上。在滑動板背面的前後部位分別制有定位銷釘,前後返位彈簧分別套裝在定位銷釘上,在滑動板前部兩側邊緣上制有放置鞋帶的長槽孔。
2.傳動齒輪箱設置在固定板的外側平臺上,它是由三級傳動齒輪組分別安裝在相對應的軸承座上所構成,整個傳動齒輪箱外部採用罩殼封蓋。
Ⅰ級傳動齒輪組是由與柱狀齒條相嚙合的Ⅰ級小齒輪和鋸齒形的Ⅰ級內棘輪及Ⅰ級大齒輪先後安裝在Ⅰ級齒輪軸及軸承組上。
Ⅱ級傳動齒輪組是由與Ⅰ級大齒輪相嚙合的Ⅱ級小齒輪和Ⅱ級大齒輪先後安裝在中間過橋軸及軸承組上。
Ⅲ級傳動齒輪組是由與Ⅱ級大齒輪相嚙合的Ⅲ級小齒輪和鋸齒形的Ⅲ級內棘先後安裝在驅動輪軸及軸承組上。
Ⅲ級內棘輪與驅動輪單向嚙合。
3.剎止塊安裝在固定板下方頭端。
以下結合附圖所示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ABCDE剖視圖。(即傳動齒輪箱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A-A剖視圖。
1-滑動板,2-柱狀齒條,3-Ⅰ級大齒輪,4-Ⅰ級小齒輪,5-Ⅱ級小齒輪,6-Ⅱ級大齒輪,7-後導向柱,8-鋼球滑套,9-後返位彈簧,10-Ⅲ級小齒輪,11-側導向柱,12-固定板,13-前返位彈簧,14-一對前輪,15-剎止塊,16-鋼球滑套,17-前導向柱,18-側返位彈簧,19-罩殼,20-Ⅰ級內棘輪,21-中間過橋軸,22-驅動輪,23-Ⅲ級內棘輪,24-Ⅰ級齒輪軸,25-軸承座,91-套管,101-定位銷釘,102-鞋帶長槽孔,103-懸臂,131-套管,141-前輪軸,221-驅動輪軸。
參見
圖1、2、3,實施時,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方案,鞋式自行器結構分為二大部分,一是帶有滾動輪的鞋體,二是傳動齒輪箱,同時製作長方形柱狀齒條2、剎車塊15。
帶有滾動輪的鞋體結構是1〉在固定板12兩端部板面上分別安裝有前導向柱17和後導向柱7,在固定板12外側板面上裝有側導向柱11,這三組導向柱17、7、11的功能主要是引導滑動板1上下移動,調節滑動板1的移動距離,控制鞋式自行器的速度,並保證柱狀齒條2與Ⅰ級小齒輪4嚙合相對位置的準確。在固定板12前部下方安裝有一對前輪14及其配套的前輪軸141,一對前輪14為非動力輪,起平衡穩定作用,也可為剎車時的支持點,腳蹬時,還可指向轉彎動作。固定板12後部下方安裝有一對驅動輪22及其配套的驅動軸221,在一對前輪14中間安裝有套管131,套管131內套裝有前返位彈簧13,在驅動輪軸221與後導向柱7之間安裝有套管91,套管91內套裝有後返位彈簧9。
2〉滑動板1設置在固定板12的上方,滑動板1兩端分別採用鋼球滑套8、16套配安裝在前導向柱17和後導向柱7上,與滑動板1連成一體的外側制有懸臂103,懸臂103固裝在外側並能上下運動的長方形柱狀齒條2上,在柱狀齒條2內製有彈簧室,並裝有側返位彈簧18,柱狀齒條2外套裝在側導向柱11上。在滑動板1背面的前後部位分別制有定位銷釘101,前後返位彈簧13、9分別套裝在定位銷釘101上。這三組返位彈簧13、9、18的作用,是當行走抬腳時,能幫助滑動板1復位,同時也能幫助人們提腳動作,減輕疲勞。在滑動板1前部兩側邊緣上制有放置鞋帶的長槽孔102。
傳動齒輪箱設置在固定板12的外側平臺上,它是由三級傳動齒輪組分別安裝在相對應的軸承座25上所構成,整個傳動齒輪箱外部採用罩殼19封蓋。
1〉Ⅰ級傳動齒輪組是由與柱狀齒條2相嚙合的Ⅰ級小齒輪4和鋸齒形的Ⅰ級內棘輪20及Ⅰ級大齒輪3先後安裝在Ⅰ級齒輪軸24及配套的軸承組上。柱狀齒條2上下運動使Ⅰ級小齒輪4、Ⅰ級大齒輪3旋轉,由於Ⅰ級內棘輪20隻能傳出單向力,所以當滑動板1向上滑動時,Ⅰ級內棘輪20倒轉,但不傳力,棘爪打滑。
2〉Ⅱ級傳動齒輪組是由與Ⅰ級大齒輪3相嚙合的Ⅱ級小齒輪5和Ⅱ級大齒輪6先後安裝在中間過橋軸21及配套的軸承組上。Ⅱ級小齒輪5與中間過橋軸21也可採用滑動配合,當Ⅰ級大齒輪3旋轉帶動Ⅱ級小齒輪5時,Ⅱ級小齒輪5可以在中間過橋軸21上滑動,以便與Ⅰ級大齒輪3脫離嚙合,達到離合的目的,離合後鞋式自行器不能再前進。
3〉Ⅲ級傳動齒輪組是由與Ⅱ級大齒輪6相嚙合的Ⅲ級小齒輪10和鋸齒形的Ⅲ級內棘輪23先後安裝在驅動輪軸221及配套的軸承組上。
4〉Ⅲ級內棘輪23與驅動輪22單向嚙合。當Ⅱ級大齒輪6帶動Ⅲ級小齒輪10,同時Ⅲ級內棘輪23單向帶動驅動輪22前進,由於Ⅲ級內棘輪23的作用,驅動輪22可發揮慣性運動而滑行。
馬蹄形的剎止塊15安裝在固定板12下方頭端。剎止塊15可採用橡膠塊製成。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1〉重量輕、體積小、容易攜帶,使用方便;鞋式自行器比自行車的重量輕(每隻約2公斤左右),體積小,在家庭和單位存放佔地很少,容易攜帶,使用也很方便,工人、幹部、學生上下班都可採用,特別是紡織女工使用它巡迴管理紡織機更加方便省力,減輕勞動強度。同時,也是學生體育鍛鍊的好器材。
2〉推進力大,速度快,速度還可以調節本實用新型設計的推進力大淨推進力=體重×路面阻力係數×3級齒輪組傳動效率=60公斤×0.072×0.855=3.67公斤本實用新型設計的3組傳動齒輪組增速比為12。故速度快,如每抬腳5公分,行進一次為5米。另外還可調節滑動板1的上下移動距離,來控制鞋式自行器的速度。
3〉本實用新型制有剎止塊15,故安全性好。是一種能夠代步好的小型交通工具。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人們行走和體育活動的鞋式自行器,它包括帶有滾動輪的鞋體,其特徵在於它是由帶有滾動輪的鞋體、傳動齒輪箱、柱狀齒條件2、剎止塊15所組成,並利用柱狀齒條2將鞋體和傳動齒輪箱連接在一起;A帶有滾動輪的鞋體結構a.在固定板12兩端部板面上分別安裝有前導向柱17和後導向柱7,在固定板12外側板面上安裝有側導向柱11,在固定板12前部下方安裝有一對前輪14及其配套的前輪軸141,固定板12後部下方安裝有一對驅動輪22及其配套的驅動軸221,在一對前輪14中間安裝有套管131,套管131內套裝有前返位彈簧13,在驅動輪軸221與後導向柱7之間安裝有套管91,套管91內套裝有後返位彈簧9;b.滑動板1設置在固定板12的上方,滑動板1兩端分別採用鋼球滑套8、16套配安裝在前導向柱17和後導向柱7上,與滑動板1連成一體的外側制有懸臂103,懸臂103固裝在外側並能上下運動的長方形柱狀齒條2上,在柱狀齒條2內製有彈簧室,並裝有側返位彈簧18,柱狀齒條2外套裝在側導向柱11上,在滑動板1背面的前後部位分別制有定位銷釘101,前後返位彈簧13、9分別套裝在定位銷釘101上,在滑動板1前部兩側邊緣上制有放置鞋帶的長槽孔102;B傳動齒輪箱設置在固定板12的外側平臺上,它是由三級傳動齒輪組分別安裝在對應的軸承座25上所構成,整個傳動齒輪箱外部採用罩殼19封蓋;a.Ⅰ級傳動齒輪組是由與柱狀齒條2相嚙合的Ⅰ級小齒輪4和鋸齒形的Ⅰ級內棘輪20及Ⅰ級大齒輪3先後安裝在Ⅰ級齒輪軸24及配套的軸承組上;b.Ⅱ級傳動齒輪組是由與Ⅰ級大齒輪3相嚙合的Ⅱ級小齒輪5和Ⅱ級大齒輪6先後安裝在中間過橋軸21及配套的軸承組上;c.Ⅲ級傳動齒輪組是由與Ⅱ級大齒輪6相嚙合的Ⅲ級小齒輪10和鋸齒形的Ⅲ級內棘輪23先後安裝在驅動輪軸221及配套的軸承組上;d.Ⅲ級內棘輪23與驅動輪22單向嚙合;C剎止塊15安裝在固定板12下方頭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們行走和體育活動的鞋式自行器,它由帶有滾動輪的鞋體、傳動齒輪箱、柱狀齒條2、剎止塊15所組成,柱狀齒條2將鞋體和傳動齒輪箱連接,鞋體含有滑動板1、固定板12、三組導向柱17、7、11安裝在固定板12板面上,傳動齒輪箱內設有三級傳動齒輪組,外部採用罩殼19封蓋。本實用新型重量輕,體積小,設計靈巧,容易攜帶,使用方便,行走時,推進力大,速度快,速度可以調節,安全性好,是一種好的小型交通工具。
文檔編號A63C17/14GK2117185SQ9123083
公開日1992年9月30日 申請日期1991年10月25日 優先權日1991年10月25日
發明者虞耀先 申請人:虞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