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件更換型過濾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18:14:46 1
專利名稱:元件更換型過濾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元件更換型過濾器,更詳細地說,是涉及具有為高強度、耐久性優異的簡易且廉價的構造的限制鬆動構造,同時能夠使殼體的半徑方向的尺寸為最小必要限度的元件更換型過濾器。
背景技術:
以往,在由可通過相對旋轉而相互旋合的蓋以及殼構成的殼體內,收容具有過濾元件的元件組裝體而成的元件更換型過濾器中,在上述蓋以及殼之間,設置蓋的限制鬆動構造,抑制因蓋的鬆動而造成的機油洩漏,這種過濾器已被公知(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等)。
作為上述以往的限制鬆動構造130,例如如圖9所示,已知的是在合成樹脂制的蓋102的外周側一體地形成突起部131,同時,在合成樹脂制的殼103的外周側一體地形成阻止部件132而構成的限制鬆動構造。這樣,上述突起部131的形狀成為了下述形狀,即,蓋102被緊固的方向的角度坡度小,容易緊固,蓋102鬆動方向的角度坡度大難以鬆緩。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限制鬆動構造130中,因為僅僅是通過合成樹脂制的上述阻止部件132的彈性來謀求防止蓋102的鬆動,所以存在由於在寒冷時拆裝蓋或與工具的碰撞等導致阻止部件破損的可能性,在強度方面以及耐久性方面存在問題。
另外,在上述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下述構造,即,在殼的內周側,設置在殼體的軸心方向彈性變形的環狀的板簧,同時,在蓋的內周側,設置能夠與上述板簧的凸形狀部卡合的凹形狀部(參照上述專利文獻1的圖1等)。
再有,在上述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下述構造,即,在殼的外周側設置被螺旋彈簧彈壓並在殼體的軸心方向自由出入的可動銷,同時,在蓋的外周側,設置能夠與上述可動銷卡合的突起部(參照上述專利文獻1的圖4等)。
但是,在前者的構造中,因為是在殼體內部設置限制鬆動構造,所以殼體的外周尺寸很大。特別是因為採用在殼體的軸心方向彈性變形的環狀板簧,所以至少由於設置空間的部分,殼體的半徑方向的尺寸增大。另外,無論在限制鬆動構造上產生了何種故障,也難以掌握。
另外,在後者的構造中,因為限制鬆動構造是由可動銷、螺旋彈簧以及突起部至少3個零件構成,所以零件品種多,複雜而且高價。另外,因為是在蓋外周側設置螺旋彈簧以及可動銷,所以有必要在蓋外周側形成具有規定的突出寬度的突出部,依然使殼體的半徑方向的尺寸大。特別是,為了使可動銷以及突起部的卡合更加確實,作為螺旋彈簧,通常採用其內徑約為5mm左右的彈簧,蓋外周側的突出部的突出寬度為大約稍稍不足10mm左右。另外,無論在限制鬆動構造(特別是螺旋彈簧)上產生了任何故障,也難以掌握。再有,存在由於砂等的異物侵入可動銷的滑動孔內而造成產生可動銷的滑動性降低等的故障的可能性,還有,在限制鬆動構造上產生上述那樣的故障的情況下,需要更換蓋整體。
特開平10-249109號公報本發明就是鑑於上述現狀而成,以提供一種具有為高強度、耐久性優異的簡易且廉價的構造的限制鬆動構造,同時能夠使殼體的半徑方向的尺寸為最小必要限度的元件更換型過濾器為目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如下所述。
1.一種元件更換型過濾器,其在由可通過相對旋轉而相互旋合的第一殼體部件以及第二殼體部件構成的殼體內,收容具有過濾元件的元件組裝體,在該第一殼體部件以及該第二殼體部件之間設置限制鬆動構造,其特徵在於,上述限制鬆動構造具有限制部和金屬制的板簧部件,該限制部設置在上述第一殼體部件的外周側;該板簧部件被設置成其基端側固定在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外周側,在該第二殼體部件的半徑方向自由彈性變形,在上述板簧部件的自由端側,設置接觸部,該接觸部通過上述第一殼體部件以及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相對旋轉,與上述限制部接觸。
2.在上述1.所述的元件更換型過濾器中,上述接觸部具有第一接觸面和第二接觸面,該第一接觸面在上述第一殼體部件以及上述第二殼體部件向使其旋合緊固的方向(P1)相對旋轉時,與上述限制部接觸;該第二接觸面在上述第一殼體部件以及上述第二殼體部件向使其旋合鬆緩的方向(P2)相對旋轉時,與上述限制部接觸,上述第一接觸面和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切線所構成的角度(A)被設定成比上述第二接觸面和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切線所構成的角度(B)小的值。
3.上述2.所述的元件更換型過濾器中,上述第一接觸面和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切線所構成的角度(A)為10-50度,上述第二接觸面和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切線所構成的角度(B)為40-80度。
4.上述1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元件更換型過濾器中,在上述板簧部件的基端側設置壓入固定部,該壓入固定部是折曲其基端側而形成,並且隨著彈性變形而被壓入形成在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外周側的槽部。
5.上述4.所述的元件更換型過濾器為,在將上述壓入固定部壓入上述槽部的狀態下,上述板簧部件相對於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外周面,隔著規定的間隙(S)相對。
6.上述4.所述的元件更換型過濾器為,在上述板簧部件的自由端側設置折曲該自由端側而形成的把手部。
7.上述1.所述的元件更換型過濾器為,上述板簧部件在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軸心方向延伸。
發明效果根據本發明的元件更換型過濾器,在第一以及第二殼體部件的旋合緊固的狀態下,相對於第一殼體部件的外周側的限制部,第二殼體部件的外周側的板簧部件的接觸部位於接近(或者接觸)的位置。這樣,由於該狀態,即使第一及第二殼體部件的旋合鬆動,也通過限制部及接觸部的接觸,限制了第一及第二殼體部件超過必要地相對旋轉的情況。另外,因為採用金屬制的板簧部件,所以可以抑制由於在寒冷時拆裝殼體部件或者與工具的碰撞等造成的板簧部件的破損,可以成為高強度且耐久性優異的構造。再有,因為可在殼體部件的半徑方向自由彈性變形地設置板簧部件,所以可以使殼體的半徑方向的尺寸為最小必要限度,謀求緊湊化。
另外,在上述接觸部具有第一接觸面和第二接觸面,上述第一接觸面和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切線所構成的角度被設定成比上述第二接觸面和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切線所構成的角度小的值的情況下,在使第一及第二殼體部件向緊固其旋合的方向相對旋轉時,即使限制部及第一接觸面接觸,也容易擰緊,另一方面,第一及第二殼體部件向鬆動其旋合的方向相對旋轉時,由於限制部及第二接觸面的接觸,也難以鬆動。
在上述第一接觸面和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切線所構成的角度為10-50度,上述第二接觸面和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切線所構成的角度為40-80度的情況下,即使限制部及第一接觸面接觸,也更容易擰緊,另一方面,由於限制部及第二接觸面的接觸,更加難以鬆動。
另外,因為在上述板簧部件的基端側設置有壓入固定部的情況下,該壓入固定部被壓入到形成於第二殼體部件的外周側的槽部,所以在安裝及更換板簧部件等時,可容易且迅速地進行板簧部件相對於第二殼體部件的拆裝。
另外,在將上述壓入固定部壓入上述槽部的狀態下,上述板簧部件相對於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外周面,隔著規定的間隙相對的情況下,即使板簧部件在內燃機的運轉中振動,也能夠抑制該板簧部件向第二殼體部件的外周面傳遞,產生噪音等。
另外,在上述板簧部件的自由端側設置把手部的情況下,在組裝或者更換板簧部件等時,通過用工具或者指尖握住該把手部,可以容易且迅速地進行板簧部件相對於第二殼體部件的拆裝。
另外,在上述板簧部件在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軸心方向延伸的情況下,可以成為更簡易且緊湊的構成。
圖1是有關實施例的過濾器的縱剖視圖。
圖2是圖1的主要部位放大圖。
圖3是圖2的III向視圖。
圖4是板簧部件的主視圖。
圖5是圖4的V向視圖。
圖6是圖4的VI向視圖。
圖7是用於說明另一方式的板簧部件的說明圖。
圖8是用於說明再一方式的板簧部件的說明圖。
圖9是用於說明以往的防止鬆動構造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1.元件更換型過濾器有關本發明的元件更換型過濾器是在由可通過相對旋轉而相互旋合的第一殼體部件以及第二殼體部件構成的殼體內,收容具有過濾元件的元件組裝體而成的過濾器。該元件更換型過濾器具有後述的限制鬆動構造。
作為上述[第一殼體部件]及[第二殼體部件]的材質,例如可以列舉出金屬制、合成樹脂制等。另外,作為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殼體部件的旋合方式,例如可以列舉出(1)由可相互旋合的陽螺紋部以及陰螺紋部構成的方式,(2)由可相互旋合的槽部以及凸部構成的方式(也稱為[卡口構造])等。
上述[過濾器元件]通常被形成為摺疊成褶的菊花狀。作為該過濾器元件的材質,例如可以列舉出濾紙、無紡布等。
作為上述[元件組裝體],例如可以列舉出將上述過濾器元件安裝在金屬制的筒狀部件的外周側而成的元件組裝體等。
上述[限制鬆動構造]設置在上述第一殼體部件以及第二殼體部件之間,具有以下所述的限制部以及板簧部件。
上述[限制部]在被設置在上述第一殼體部件的外周側的情況下,不必特別考慮其形狀、大小、個數等。該限制部例如可向上述第一殼體部件的離心方向突出地設置。另外,限制部例如或是可以與第一殼體部件一體地設置,或是可以作為與第一殼體部件不同的部件,附設在第一殼體部件上。
在上述[板簧部件]只要是金屬制,並且被設置成其基端側被固定在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外周側,在該第二殼體部件的半徑方向自由彈性變形,就不必特別考慮其形狀、大小、個數等。該板簧部件例如可以在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軸心方向延伸,並且大致平行地設置在第二殼體部件的外周面上。另外,作為板簧部件的材質,例如可以列舉出彈簧鋼、特殊鋼(鉻釩鋼、錳鉻鋼等)、不鏽鋼、磷青銅等。
在上述板簧部件的自由端側設置以下所述的接觸部。
在上述[接觸部]只要能夠通過上述第一殼體部件以及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相對旋轉與上述限制部接觸,就不必特別考慮其形狀、大小、個數等。該接觸部例如可以向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向心方向突出地設置。
上述接觸部例如可以具有以下所述的第一接觸面以及第二接觸面。
在上述[第一接觸面]只要是第一殼體部件以及上述第二殼體部件向緊固其旋合的方向相對旋轉時為與上述限制部接觸的面,就不必特別考慮其形狀、大小、個數等。作為該第一接觸面,例如可以列舉出平面、曲面等中的一種或者兩種以上的組合。
在上述[第二接觸面]只要是第一殼體部件以及上述第二殼體部件向鬆動其旋合的方向相對旋轉時為與上述限制部接觸的面,就不必特別考慮其形狀、大小、個數等。作為該第二接觸面,例如可以列舉出平面、曲面等中的一種或者兩種以上的組合。
在這裡,例如,上述第一接觸面和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切線所構成的角度A可以被設定成比上述第二接觸面和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切線所構成的角度B小的值(參照圖3)。上述角度A例如可以為10-50度(最好為20-40度)。另外,上述角度B例如可以為40-80度(最好為50-70度)。
作為上述板簧部件的安裝方式,例如可以列舉出(1)在板簧部件的基端側,設置折曲該基端側而形成的壓入固定部,該壓入固定部隨著彈性變形被壓入形成在第二殼體部件的外周側的槽部的方式;(2)通過螺釘、鉚接等,將板簧部件的基端部安裝在第二殼體部件的外周側的方式等。其中,從維修性的觀點出發,上述方式(1)較好。
在上述方式(1)中,從板簧部件的拆裝性的觀點出發,最好將上述壓入固定部從殼體的軸心方向壓入上述槽部。
在上述方式(1)中,從抑制噪音的觀點出發,最好在將上述壓入固定部壓入上述槽部的狀態下,上述板簧部件相對於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外周面,隔著規定的間隙S相對(參照圖2)。
可以在上述板簧部件的自由端側,例如設置折曲該自由端側而形成的把手部。該把手部例如可以設置成在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離心方向延伸。
實施例下面,使用附圖,通過實施例具體地說明本發明。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作為有關本發明的[元件更換型過濾器],以安裝在內燃機的缸體(未圖示出)上的機油過濾器為例表示。
(1)機油過濾器的構成有關本實施例的機油過濾器1如圖1所示,具有由可通過相對旋轉而相互旋合的金屬制的有底圓筒狀的蓋2(作為有關本發明的[第一殼體部件]為例表示。)以及殼3(作為有關本發明的[第二殼體部件]為例表示。)構成的殼體4。
在上述蓋2的外周面上形成陽螺紋部2a,同時,安裝著O型環5。另外,在上述殼3的內周面上形成陰螺紋部3a。若使這些陽螺紋部2a和陰螺紋部3a旋合,藉助O型環5,使蓋2以及殼3旋合,則殼體4的內部被密封(保持液密)。
在上述殼體4的內部,通過彈簧7的彈壓力,在板8以及設置在殼3上的殼突起部9之間,藉助各密封部件10a、10b,保持著元件組裝體11。該元件組裝體11是將過濾器元件12安裝在具有多個透孔的金屬制的筒狀部件13的外周上而成,該過濾器元件12是將濾紙折成摺疊成褶菊花狀形成而成。
在上述蓋2的底部的中央,設置在其內周形成有陰螺紋的排放孔15。另外,在蓋2的底部,包圍該排放孔15安裝著O型環16。再有,在蓋2的底部,設置環狀的蓋突起部17。
接著,對設置在上述蓋2上的排放機構20進行說明。該排放機構20具有金屬制的排放部件21以及閥部件22。
上述排放部件21具有形成著陽螺紋的栓塞部21a,和與該栓塞部21a相連的凸緣部21b。這樣,若使該排放部件21的陽螺紋和排放孔15的陰螺紋旋合,將排放部件21螺紋固定在排放孔15上,則排放部件21的凸緣部21b壓緊在O型環16上,排放孔15被密封。
上述閥部件22作為整體被形成為託盤狀,具有與上述蓋突起部17的外周面接觸的接觸部25。該接觸部25通過彈簧7的彈壓力,通常與蓋突起部17接觸,排放孔15被金屬密封。因此,即使是在將排放部件21從排放孔15上拆下的狀態下,也只有殼體4內部的微量的殘留機油從該排放孔15流出到外部。這樣,在將排放部件21從排放孔上拆下的狀態下,若通過操作人員,將筒狀的排放用工具(未圖示出)插入排放孔15,在其前端側抵抗彈簧7的彈壓力,按壓閥部件22,則閥部件22對排放孔15的密封被解除,同時,藉助在排放用工具上形成的切口以及中心孔,將殼體4的內部的殘留機油排出到外部。
接著,對設置在上述蓋2以及殼3之間的限制鬆動構造30進行說明。該限制鬆動構造30由限制部31以及板簧部件32構成。
在上述蓋2的外周側,沿其圓周方向,以規定的間隔,設置向蓋2的離心方向突出的多個(例如4個)凸稜33。這些多個凸稜33中的規定的一個作為限制部31發揮功能。另外,上述各凸稜33設置成作為在使蓋2相對於殼3旋轉時,由操作者操作的部位。
上述板簧部件32如圖2以及3所示是金屬制,並且被設置成其基端側被固定在上述殼3的外周側,在該殼3的半徑方向自由彈性變形。該板簧部件32在殼3的軸心方向延伸,並且大致平行地被設置在殼3的外周面上。
另外,在上述板簧部件32的自由端側,設置向殼3的向心方向突出的接觸部35。該接觸部35具有在使蓋2相對於殼3向緊固方向P1旋轉時,與上述限制部31接觸的第一接觸面35a;在使蓋2相對於殼3向鬆動方向P2旋轉時,與上述限制部31接觸的第二接觸面35b。該第一接觸面35a和殼3的切線所構成的角度A被設定成大約30度,該第二接觸面35b和殼3的切線所構成的角度B被設定成大約60度(參照圖3)。
另外,在上述板簧部件32的基端側,設置折曲該基端側而形成的壓入固定部36。該壓入固定部36隨著彈性變形,從殼3的軸心方向被壓入形成在撞擊板37上的槽部37a,該撞擊板37設置在殼3的外周側。另外,在將壓入固定部36壓入槽部37a的狀態下,該板簧部件32從壓入固定部36開始的自由端側(上方側)相對於殼3的外周面,隔著規定的間隙S相對(參照圖2)。另外,上述撞擊板37從殼3的外周面開始的突出寬度W被設定成大約5mm。
另外,在上述板簧部件32的自由端側如圖4-6所示,設置將該自由端側折曲而形成的把手部39。該把手部39被設置成向與接觸部35相反的方向延伸,即,向殼體3的離心方向延伸。再有,在板簧部件32的自由端側,設置折曲在殼3的圓周方向的兩側的自由端側所形成的左右的折曲部40。該各折曲部40被設置成向與接觸部35的相反方向延伸,即,向殼體3的離心方向延伸。另外,各折曲部40被設置在與接觸部35的高度相對應的位置上。
(2)機油過濾器的作用接著,就上述構成的機油過濾器1的作用進行說明。
首先,在相對於殼3安裝蓋2時,使蓋2的陽螺紋部2a旋合到上述殼3的陰螺紋部3a,使蓋2向緊固方向P1旋轉(參照圖3)。這樣一來,雖然蓋2的限制部31與板簧部件32的接觸部35的第一接觸面35a接觸(參照圖3中的實線),但因為該第一接觸面35a被設定成坡度比較小的角度(約30度),所以板簧部件32容易在殼3的離心方向彈性變形,可以無阻力地使蓋2向緊固方向P1旋轉。
接著,若相對於殼3,蓋2成為完全的旋合狀態,則蓋2的限制部31被配置在接近板簧部件32的接觸部35的位置(參照圖3中的假想線)。由於該狀態,若因緊固扭矩的降低,蓋2向鬆動方向P2旋轉,則蓋2的限制部31與板簧部件32的接觸部35的第二接觸面35b接觸。此時,因為第二接觸面35b被設定成坡度較大的角度(約60度),所以板簧部件32難以在殼3的半徑方向彈性變形,保持了第二接觸面35b和限制部31的接觸狀態,限制了蓋2向鬆動方向P2的旋轉。
另外,由於上述蓋2以及殼3的完全的旋合狀態,在拆下蓋2時,在使用扭力扳手等的恰當工具,進行蓋2的初步鬆動旋轉後,空手抓住凸稜33,可進行鬆動旋轉。
(3)實施例的效果根據本實施例的機油過濾器1,因為在蓋2以及殼3緊固的狀態下,殼3的板簧部件32的接觸部35相對於蓋2的限制部31配置在接近(或者接觸)的位置,所以由於該狀態,即使緊固扭矩降低,蓋2相對於殼3鬆動,也由於限制部31以及接觸部35的接觸,限制了蓋2以及殼3超過必要地相對旋轉的情況。另外,因為採用了金屬制的板簧部件32,所以能夠抑制因寒冷時拆裝蓋2或者工具的碰撞等所造成的板簧部件32的破損,能夠成為高強度且耐久性優異的構造。再有,因為是在殼3的半徑方向自由彈性變形地設置板簧部件32,所以與以往那樣的具有在殼體的軸心方向彈性變形的彈簧部件的結構相比,可以使殼體的半徑方向的尺寸為最小必要限度,謀求緊湊化。另外,因為是在蓋2的外周側設置限制部31,同時,在殼3的外周側設置板簧部件32來構成限制鬆動構造30,所以與以往那樣的、在殼體內部或滑動孔等設置板簧部件的結構相比,能夠容易地確認板簧部件32的故障。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因為板簧部件32的接觸部35具有第一接觸面35a以及第二接觸面35b,該第一接觸面35a和殼3的切線所構成的角度A被設定成約30度,同時,第二接觸面35b和殼3的切線所構成的角度B被設定成約60度,所以在使蓋2相對於殼3向緊固方向P1旋轉時,即使限制部31以及第一接觸面35a接觸,也容易擰緊,另一方面,即使由於緊固扭矩的降低,蓋2相對於殼3向鬆動方向P2旋轉,由於限制部31以及第二接觸面35b的接觸,也難以鬆動。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因為是將設置在板簧部件32的基端側的壓入固定部36壓入在殼3的外周側設置的撞擊板37的槽部37a,所以在組裝或更換板簧部件32等時,可以容易且迅速地進行板簧部件32相對於殼3的拆裝。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因為是在將板簧部件32的壓入固定部36壓入槽部37a的狀態下,板簧部件32從壓入固定部36開始的上方側,隔著規定間隙S(參照圖2),相對於殼3的外周面相對,所以即使板簧部件32在內燃機的運轉中振動,也能夠抑制該板簧部件32向殼3的外周面傳遞,產生噪音等。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因為是在板簧部件32的自由端側設置了把手部39,所以在組裝或者更換板簧部件32等時,通過用工具或者指尖握住該把手部39,可以容易且迅速地進行板簧部件32相對於殼3的拆裝。
另外,在本發明中,並非被限制在上述實施例,可以是根據目的、用途,在本發明的範圍內進行了各種變更的實施例。即,在上述實施例中,雖然是在蓋2的外周側設置限制部31,同時,在殼3的外周側設置板簧部件32,但並非被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在蓋2的外周側設置板簧部件32,同時,在殼3的外周側設置限制部31。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是在板簧部件32的表面和殼3的外周面之間設置規定間隙S,但並非被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如圖7所示,將板簧部件32設置成其表面和殼3的外周面接觸。
再有,在上述實施例中,是將板簧部件32設置成沿殼3的軸心方向延伸,但並非被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如圖8所示,將板簧部件32設置成沿殼3的圓周方向延伸。
產業上利用的可能性作為限制元件更換型過濾器的鬆動的技術而被利用。特別是,適合作為限制過濾在內燃機中所使用的機油的機油過濾器的鬆動的技術而被利用。
權利要求
1.一種元件更換型過濾器,其在由可通過相對旋轉而相互旋合的第一殼體部件以及第二殼體部件構成的殼體內,收容具有過濾元件的元件組裝體,在該第一殼體部件以及該第二殼體部件之間設置限制鬆動構造,其特徵在於,上述限制鬆動構造具有限制部和金屬制的板簧部件,該限制部設置在上述第一殼體部件的外周側;該板簧部件被設置成其基端側固定在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外周側,在該第二殼體部件的半徑方向自由彈性變形,在上述板簧部件的自由端側,設置接觸部,該接觸部通過上述第一殼體部件以及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相對旋轉,與上述限制部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更換型過濾器,其特徵在於,上述接觸部具有第一接觸面和第二接觸面,該第一接觸面在上述第一殼體部件以及上述第二殼體部件向使其旋合緊固的方向(P1)相對旋轉時,與上述限制部接觸;該第二接觸面在上述第一殼體部件以及上述第二殼體部件向使其旋合鬆緩的方向(P2)相對旋轉時,與上述限制部接觸,上述第一接觸面和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切線所構成的角度(A)被設定成比上述第二接觸面和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切線所構成的角度(B)小的值。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元件更換型過濾器,其特徵在於,上述第一接觸面和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切線所構成的角度(A)為10-50度,上述第二接觸面和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切線所構成的角度(B)為40-80度。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元件更換型過濾器,其特徵在於,在上述板簧部件的基端側設置壓入固定部,該壓入固定部是折曲其基端側而形成,並且隨著彈性變形而被壓入形成在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外周側的槽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元件更換型過濾器,其特徵在於,在將上述壓入固定部壓入上述槽部的狀態下,上述板簧部件相對於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外周面,隔著規定的間隙(S)相對。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元件更換型過濾器,其特徵在於,在上述板簧部件的自由端側設置折曲該自由端側而形成的把手部。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更換型過濾器,其特徵在於,上述板簧部件在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軸心方向延伸。
全文摘要
一種元件更換型過濾器,是在由可通過相對旋轉而相互旋合的第一殼體部件以及第二殼體部件構成的殼體內,收容具有過濾元件的元件組裝體,在該第一殼體部件以及該第二殼體部件之間設置限制鬆動構造而成,上述限制鬆動構造具有限制部和金屬制的板簧部件,該限制部設置在上述第一殼體部件的外周側;該板簧部件被設置成其基端側固定在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外周側,在該第二殼體部件的半徑方向自由彈性變形,在上述板簧部件的自由端側,設置接觸部,該接觸部通過上述第一殼體部件以及上述第二殼體部件的相對旋轉,與上述限制部接觸。
文檔編號F01M11/03GK1919408SQ20061012160
公開日2007年2月28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23日 優先權日2005年8月23日
發明者竹內智彥, 高原敏廣, 多田直樹, 福盛貞仁 申請人:豐田紡織株式會社, 株式會社電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