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後部的摺疊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18:33:32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摺疊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後部的摺疊機構。
背景技術:
為了滿足便捷、簡約出行,市面上出現了很多可以摺疊的自行車和電動車。不同結構的車,摺疊結構也不一樣,但是都在朝著簡約空間,快速摺疊和摺疊後美觀便攜的方向發展。相對於現有的二輪電動車摺疊結構,由於三輪電動車、尤其是面向老人的三輪電動車展開時自身空間較大,駕駛過程容易側翻等特點,所以它們的摺疊結構在摺疊後儘可能縮小空間同時更多的需要考慮摺疊結構對車牢固性和穩定性的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車後部的摺疊結構,它摺疊結構簡單便捷,而且重點加強了車牢固性和穩定性,為摺疊電動車,尤其是摺疊電動三輪車的後部摺疊提供一種解決方案。
本實用新型的車後部的摺疊機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後底架、後支架和設於後支架背面的背架,所述後支架與後底架通過安裝軸活動連接;背架與後支架之間設有滑軌或滑槽以實現相對滑動;還包括連杆座和連杆,所述連杆座安裝在後底架上,連杆一端通過安裝柱活動安裝在背架;摺疊時,連杆另一端卡扣在連杆座上,後支架與/或背架相對後底架的旋轉,帶動連杆同步繞連杆座旋轉,在連杆限位作用下,後支架相對於背架向前滑動。
進一步,所述的後底架具有兩個輪安裝架,兩個連杆座分別對稱固定安裝在輪安裝架的末端。
更進一步,所述的連杆座設有開口槽,摺疊時,連杆另一端卡扣在開口槽內。
更進一步,所述的連杆包括兩翼片和連接柱,所述連接柱分別與兩翼片相對張開的一端固定連接;摺疊時,連接柱進入並卡扣在開口槽內。
更進一步,還包括兩個輪臂和兩個拉杆,所述輪臂一端插入並活動安裝在輪安裝架內,另一端分別設有車輪;所述拉杆一端與輪臂連接,另一端活動安裝在後支架;摺疊時,後支架與/或背架相對後底架的旋轉帶動拉杆旋轉,拉杆同時拉動輪臂向輪安裝架內收縮。
更進一步,所述後支架的底部設有轉軸,所述拉杆一端活動安裝在轉軸上。
更進一步,所述後支架與背架之間設有鎖扣組件,當所述車後部的摺疊機構完全摺疊或完全打開後,鎖扣組件限制後支架與背架見的相對滑動。
更進一步,還包括車座椅和靠背,所述車座椅和靠背安裝於背架上端。
更進一步,所述後支架呈「L」形,後支架完全摺疊時與後支架平行。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車後部的摺疊機構,給電動車或者機動車,尤其是三輪電動車或者機動車的後部摺疊的實現提供一種新的解決方案。摺疊時,後支架與/或背架相對後底架的旋轉、帶動連杆同步繞連杆座旋轉,使後支架可以平行且靠近後底架,摺疊過程方便快捷、自動化程度高,且節省空間;當車打開時,後支架與背架組合為小車提供足夠的牢固性和穩定性,並且車座椅和靠背可以調節高度。
附圖說明
圖1為車後部的摺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車後部的摺疊機構摺疊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車打開後車後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請參閱圖1至3,其中,圖1展示了車後部的摺疊機構的結構;圖2展示了車後部的摺疊機構摺疊後的結構;圖3展示了車打開後車後部的結構。在某優選實施例中,車後部的摺疊機構包括後底架1、後支架2和設於後支架2背面的背架3。其中後支架2與後底架1通過安裝軸(圖中未示)活動連接。後底架1具有兩個輪安裝架11,優選中兩個輪安裝架11以一定角度向兩側延伸,形成包括但不限於「Y」字型、「U」等結構。安裝軸設於兩個輪安裝架11之間,具體是安裝軸兩端分別固定在輪安裝架11上,後支架2可以繞兩個輪安裝架11之間的安裝軸旋轉。背架3與後支架2之間還設有滑軌或滑槽(圖中未示)以實現相對滑動。優選方案中,後支架2與背架3之間設有鎖扣組件(圖中未示),當所述車後部的摺疊機構完全摺疊或完全打開後,鎖扣組件自動打開並限制後支架2與背架3見的相對滑動。兩個連杆座4分別對稱固定安裝在輪安裝架11的末端。與連杆座4相對應的連杆5一端通過安裝柱31活動安裝在背架3上。優選方案中,連杆座4設有開口槽41,摺疊時,連杆5另一端卡扣在開口槽41內。連杆5包括兩翼片51和連接柱52,連接柱52分別與兩翼片51相對張開的一端固定連接;摺疊時,連接柱52進入並卡扣在開口槽41內。摺疊時,連接柱52進入並卡扣在開口槽41內,後支架2與/或背架3相對後底架1的旋轉(可以是作用在背架3上,然後通過背架3推動後支架2旋轉,也可以是直接作用在後支架2,然後後支架2同步帶動背架3旋轉),帶動連杆5同步繞連杆座4旋轉,在連杆5限位作用下,後支架2相對於背架3向前滑動。而張開時,後支架2與/或背架3相對後底架1向後旋轉,後支架2相對於背架3向後滑動(即背架3相對於後支架2向前滑動),直至後支架2和後底架1完全打開。
又如圖1至3所示,在某優選實施例中,車後部的摺疊機構還包括兩個輪臂61和兩個拉杆63,輪臂61一端插入並活動安裝在輪安裝架11內,另一端分別設有車輪7;拉杆63一端與輪臂61連接,另一端活動安裝在後支架2;優選方案,後支架2的底部設有轉軸21,拉杆63一端活動安裝在轉軸21上。摺疊時,後支架2與/或背架3相對後底架1的旋轉帶動拉杆63旋轉,拉杆63同時拉動輪臂61向輪安裝架11內收縮。打開時,拉杆63推動動輪臂61向輪安裝架11外伸出,以增加兩後輪之間的間距,提高行駛過程穩定性。
在某優選實施例中,還包括車座椅82和靠背81,車座椅82和靠背81安裝於背架3上端。車座椅82與靠背81活動連接,具體是可以繞靠背81的軸旋轉。另外優選方案中,後支架2呈「L」形,即具有兩個互相接近垂直的支撐部:上支撐部和靠近後底架1的下支撐部,車打開時,上支撐部處於與水平垂直狀態,下支撐部處於接近水平的狀態,以更好受力,後支架2完全摺疊時與後支架2的上支撐部與後底架1平行,以節約摺疊後的空間。
綜上所述的車後部的摺疊機構,沒有描述的地方可以根據圖1至3所表達的或提示的進一步實施。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