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降低混凝土罐體高度的攪拌車副梁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18:08:46 1
一種可降低混凝土罐體高度的攪拌車副梁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降低混凝土罐體高度的攪拌車副梁結構,包括兩根平行設置的下部縱梁,兩根下部縱梁之間間隔設置有多個橫梁,所述下部縱梁的上部設置有前側縱梁和後側縱梁,前側縱梁和後側縱梁之間具有間隙,該間隙為混凝土罐體放置位,所述下部縱梁對應混凝土罐體放置位處設置有三角加強板和側加強板,側加強板設置在下部縱梁的外部側邊,三角加強板的兩個直角邊分別與下部縱梁內部側邊和橫梁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攪拌車副梁結構,在保證副梁整體強度的基礎上能有效降低罐體高度,增加整車使用安全性。
【專利說明】一種可降低混凝土罐體高度的攪拌車副梁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攪拌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降低混凝土罐體高度的攪拌車副梁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混凝土攪拌運輸車作為運輸混凝土的專用車輛,罐體裝載容積是衡量其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攪拌車罐體前端與減速機安裝在前部支架上作為迴轉中心,罐體後端通過一對滾動輪安裝在後部支架上作為轉動支點,前部支架與後部支架同時安裝在攪拌車副梁上。在設計過程中,通常是通過調節前後支架相對高度,增加罐體傾角,或加大罐體整體大小、長度從而增加罐體的裝載容積。採用上述方式增加裝載容積,在滿足罐體與副梁最小間隙的前提下,一方面會造成滿載後罐體質心的提高,帶來安全隱患。另一方面會使得整車高度的增加,容易超出國家相關法規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不足,提供一種可降低混凝土罐體高度的攪拌車副梁結構,在保證副梁整體強度的基礎上能有效降低罐體高度,增加整車使用安全性。
[0004]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不足,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降低混凝土罐體高度的攪拌車副梁結構,包括兩根平行設置的下部縱梁,兩根下部縱梁之間間隔設置有多個橫梁,所述下部縱梁的上部設置有前側縱梁和後側縱梁,前側縱梁和後側縱梁之間具有間隙,該間隙為混凝土罐體放置位,所述下部縱梁對應混凝土罐體放置位處設置有三角加強板和側加強板,側加強板設置在下部縱梁的外部側邊,三角加強板的兩個直角邊分別與下部縱梁內部側邊和橫梁固定連接。
[0005]所述下部縱梁靠近車輛後橋處還設置有加強梁。前側縱梁和後側縱梁相對的端面為與混凝土罐體相契合的弧面。
[0006]有益效果
[0007]本實用新型的攪拌車副梁結構,在保證副梁整體強度的基礎上能有效降低罐體高度,增加整車使用安全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攪拌車副梁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攪拌車副梁與混凝土罐車位置關係示意圖;
[0010]圖中標記:1、下部縱梁,2、橫梁,3、前側縱梁,4、後側縱梁,5、混凝土罐體放置位,6、三角加強板,7、側加強板,8、加強梁,9、混凝土罐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如圖所示,一種可降低混凝土罐體高度的攪拌車副梁結構,為雙層分段式副梁結構,使罐體最低點設置於上層副梁斷開處,在滿足罐體與副梁最小間隙的同時,有效的降低罐體高度。包括兩根平行設置的下部縱梁1,兩根下部縱梁1之間間隔設置有多個橫梁2,下部縱梁1靠近車輛後橋處還設置有加強梁8所述下部縱梁1的上部設置有前側縱梁3和後側縱梁4,前側縱梁3和後側縱梁4之間具有間隙,該間隙為混凝土罐體放置位5,且前側縱梁3和後側縱梁4相對的端面為與混凝土罐體相契合的弧面。所述下部縱梁1對應混凝土罐體放置位5處設置有三角加強板6和側加強板7,側加強板7設置在下部縱梁1的外部側邊,三角加強板6的兩個直角邊分別與下部縱梁1內部側邊和橫梁2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攪拌車副梁結構,在保證副梁整體強度的基礎上能有效降低罐體高度,降低整車重心高度,使攪拌車運行平穩,增加整車使用安全性。
【權利要求】
1.一種可降低混凝土罐體高度的攪拌車副梁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兩根平行設置的下部縱梁(I ),兩根下部縱梁(I)之間間隔設置有多個橫梁(2),所述下部縱梁(I)的上部設置有前側縱梁(3)和後側縱梁(4),前側縱梁(3)和後側縱梁(4)之間具有間隙,該間隙為混凝土罐體放置位(5 ),所述下部縱梁(I)對應混凝土罐體放置位(5 )處設置有三角加強板(6)和側加強板(7),側加強板(7)設置在下部縱梁(I)的外部側邊,三角加強板(6)的兩個直角邊分別與下部縱梁(I)內部側邊和橫梁(2)固定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降低混凝土罐體高度的攪拌車副梁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下部縱梁(I)靠近車輛後橋處還設置有加強梁(8 )。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降低混凝土罐體高度的攪拌車副梁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前側縱梁(3)和後側縱梁(4)相對的端面為與混凝土罐體相契合的弧面。
【文檔編號】B62D21/02GK204236562SQ201420764509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9日
【發明者】李輝, 段曉峰, 王文力 申請人:洛陽中集凌宇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