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呼嘯山莊的書(呼嘯山莊從令人作嘔的小說)
2023-06-03 05:11:21 6
在英國文學史上,有一部「最奇特的小說」,堪稱是「奧秘莫測」的「怪書」。
1847年,它在剛出版時,有很多讀者將它形容為「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嘔的小說」。
然而,真正的金子永遠掩蓋不了光芒,半個世紀後,它大放光彩,在評論界受到的推崇越來越多,它被稱為「人間情愛的宏偉史詩」!
它,就是《呼嘯山莊》,文學史上的一個神跡,一座奇妙的孤峰。
說《呼嘯山莊》,一定離不開它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在英國文學史上,勃朗特三姐妹是一個奇蹟。她們姐妹三人,老大夏洛蒂·勃朗特寫出了《簡·愛》,老二艾米莉·勃朗特寫出了《呼嘯山莊》,都在世界文學寶庫中佔據了不可動搖的地位,老三安妮·勃朗特寫出了《艾格妮絲·格雷》。可以說,三個人都在英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姐妹三人,艾米莉·勃朗特最傳奇。1818年,她出生在英格蘭北部約克郡的一個牧師家庭,從小有著過人的文學天分,但也同樣敏感而多病。
在清苦的生活中,艾米莉和姐姐夏洛蒂、妹妹安妮從少女時代起,就把所有的熱情和才華都交給寫作,她們一起創作詩歌和小說。
1847年,夏洛蒂出版了《簡·愛》,好評如潮。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艾米莉出版的《呼嘯山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以負面評價居多。甚至有很多讀者將它形容為「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嘔的小說」。還有人更「離譜」的認為,「這只是《簡·愛》作者的一次早期的、不成功的嘗試」。
直到將近半個世紀後,《呼嘯山莊》在評論界受到的推崇越來越多,被認為是在維多利亞時代小說中「唯一的一部沒有被時間的塵土遮沒了光輝」的作品,甚至超過了《簡·愛》!從負面評價到好評如潮,它也成為了世界文學史上少見的,經歷過如此強烈戲劇性反轉的作品!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它以偉大獨特的風格贏得了讀者。
直到今天,幾百年以後,我們再讀這部作品,心裡某一處仍然會激蕩,仍然有雷聲轟鳴的巨響,似乎還能聽到另一個時空裡茫茫荒原上的北風在呼嘯,甚至還會看到書中的男女主角---希斯克利夫仍舊粗野、狂暴、兇猛,又帶著神秘,凱薩琳還是那麼任性、倔強······
如果用一種美學來概括《呼嘯山莊》,那就是最原始最彪悍的粗獷美,帶著無可匹敵的力量,在前世今生的時空裡不斷反轉、跳躍、光芒萬丈。
《呼嘯山莊》剛出版時,獲得的評價並不好,很多讀者直接形容為「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嘔的小說」。
這部小說是我的心頭好,我認真看了五遍,總結分析了一下,發現原因主要是這兩個。第一個是它的超常美學風格,在當時顯得「另類」,第二個則是與作者的寫作手法有關!
先說第一個原因。《呼嘯山莊》具有超常甚至另類的美學特點,它一反同時代作品普遍存在的傷感主義情調,當時的讀者喜歡看柔風細雨的大自然,喜歡看溫馨的都市風情,而這些景致,在《呼嘯山莊》裡一個都看不見,相反,它呈現出的是一種悽厲、恐怖、殘酷、神秘的另類美學!
這種美學風格,還體現在作者對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塑造上。
《呼嘯山莊》的故事是常見的復仇故事,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就是典型的復仇故事。但是作者艾米莉卻賦予了希斯克利夫不一樣的復仇方式。他的復仇,不是常見的對仇人肉體上的毀滅,而是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殘。
作者塑造出的希斯克利夫在當時看來是魔鬼,艾米莉是很有個性的作家,她無視現實潮流,不管當時讀者的審美情趣,縱情恣意的表達自我,忠於靈魂,寫出了這個故事!
她筆下那些極端得不像話、冷酷無情的人物,那種暴烈、神秘的激情,那種粗獷崢嶸、原始澎湃的自然力,讓當時的讀者感到陌生害怕,大大超出了他們的審美視野,所以他們才會形容為「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嘔的小說」。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和作者的寫作手法有關!
小說出版後,它看似撲朔迷離的結構成了很多評論者詬病的理由。他們提出的罪名是小說寫得「七拼八湊、不成體統」。
其實,這是因為《呼嘯山莊》的整個敘事系統採取了三重框架,讀者的閱讀體驗就像在聽合唱和看電影一樣,變化萬端,令人目眩神迷!
仔細分析文本,我們會發現這部小說的敘述視角別出心裁,作者用了兩個「我」的第一人稱敘述,分別是故事的旁觀者洛克烏和故事的貼身見證者納莉。在納莉的敘述中,她又經常會根據需要來插入故事中其他人物的敘述,或者他們的來往書信,以此來豐富整個故事。
不難看出,作者在謀篇布局上跳出一般的俗套,她更不按常理出牌,故意把故事場景安排得變幻莫測,以此來迷惑讀者,一會將讀者帶到陰雲密布、鬼哭狼嚎的曠野,一會又讓讀者隨著敘述來到風狂雨驟、陰森可怕的庭院,一會是現在時,一會又閃回(一種敘述技巧,在敘述主線上不斷岔開又不斷閃倒到主線上來,常採用回憶、聯想、幻覺等方式進行)到幾十年前。尤其是小說的後半部分,節奏極快,似乎時易世變、生死更迭都在轉瞬之間,成功的讓整個故事都籠罩在一種難以言表的神秘和恐怖的氣氛中!
所以,那時的讀者初看這樣一部特別的作品會覺得「七拼八湊」並不奇怪,因為見所未見!
但事實上,《呼嘯山莊》中這種繁複精妙的結構在後現代文學中比較普遍,不過在古典小說裡卻顯得很超前。
這份超前,令讀者困惑,也令讀者痴迷並為之瘋狂。
英國著名作家毛姆是《呼嘯山莊》的超級崇拜者,他曾經毫不吝嗇的評價它說:「我不知道還有哪一部小說中,愛情的痛苦、迷戀、殘酷與執著,曾經如此令人吃驚地描繪出來。」
在他心中,《呼嘯山莊》是描繪愛情的巔峰之作。
《呼嘯山莊》也被譽為「文學中的斯芬克斯」、「人間情愛的最宏偉史詩」,是「一部沒有被時間的塵土遮沒了光輝的傑出作品」。
《呼嘯山莊》為什麼能有這樣的美譽?
就像曾經有人評論:「《呼嘯山莊》蘊含強大的心理能量,沒有其他書籍能與之匹敵。讀者推崇《呼嘯山莊》,是因為其層層疊疊的敘述結構和豐富驚人的想像力,更因為《呼嘯山莊》超越了愛情故事本身,展現了我們轉瞬即逝的欲望之下的『永恆的震撼』」。
這份「永恆的震撼」,與艾米莉寫出的複雜深刻的人性有關。
《呼嘯山莊》這個故事,如果用一句話來簡單概括,就是窮小子與富家女的愛情悲劇,窮小子因愛生恨,進而報復社會。
它的故事核並不複雜,但是艾米莉卻寫出了驚心動魄的人性。
這個故事說得複雜一點就是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女主角的父親收養,他和女主角---呼嘯山莊的小姐凱薩琳青梅竹馬,但凱薩琳最後卻屈從於世俗,嫁給畫眉田莊的林敦。希斯克利夫崩潰出走,幾年後他帶著全盤的復仇計劃回來了,開始報復所有人。最後,所有愛恨情仇塵歸塵、土歸土,只有希斯克利夫對凱薩琳的思念穿越生死,永久迴響在茫茫荒原上。
英國作家伍爾芙認為,促使艾米莉創作《呼嘯山莊》的靈感並非來自她自身的痛苦,而是一種更為籠統、宏大的概念。
伍爾芙想要表達的是,艾米莉在小說中只留下了色彩最鮮明的部分,所以給讀者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
我們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是不會「把話說絕、把事做絕」,然而在《呼嘯山莊》中,艾米莉反其道而行之,她偏偏要把所有人、事、物都推到絕境!
她想要告訴讀者,所有的偽裝都通通撕碎後,所有的面具都揭下後,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那些愛與恨、物質與精神、文明與自然的衝突,到底會發展到什麼程度!
於是,我們看到了書中不停掙扎著的人性。
凱薩琳背棄了和希斯克利夫的愛情,她選擇向現實低頭嫁給了林敦,但她意識到自己的靈魂和情感始終和希斯克利夫同在,和他們一起生活過的那片荒原同在!
最終,兩個截然相反的世界撕碎了她。
故事的結尾是震撼的。
小林敦(希斯克利夫和林敦妹妹伊莎貝拉的兒子)病重不治,守寡的小凱薩琳(凱薩琳和林敦的女兒)卻在和哈裡頓(希斯克利夫死對頭,凱薩琳哥哥的兒子)的相處中發現了他的過人天分和善良本質。小凱薩琳教哈裡頓讀書識字,兩人情愫漸生。
就這樣,當年希斯克利夫和凱薩琳之間的情感模式在哈裡頓與小凱薩琳之間重演,在呼嘯山莊裡,似乎又完成了一個生命和愛情的輪迴。
而此時此刻,希斯克利夫心中的恨逐漸褪去,愛復甦了,他不再阻撓這段年輕的愛情,任由它們順利開花結果,兩個家族終於回歸正軌。
這部小說真正的結尾就是希斯克利夫心底愛意的復甦。當他意識到自己大限將近,乾脆絕食,迫不及待地擁抱死亡,能早日去地下和凱薩琳相會。
在小說的最後一章,希斯克利夫去世,小說開篇出現的人物,也是這個故事最外層的敘述者洛克烏來到他和凱薩琳還有林敦三人的墓地。
「我在那溫和的天空下面,在這三塊墓碑前留連,望著飛蛾在石南叢和蘭鈴花中撲飛,聽著柔風在草間飄動,我納悶有誰能想像得出在那平靜的土地下面的長眠者竟會有並不平靜的睡眠。」這是全書的結尾,也是整個故事的升華和人性的復甦。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給兩個山莊兩代成員的名字都不是隨意取的。我們可以發現,希斯克利夫的兒子以他情敵林敦的姓氏來命名,而林敦的女兒則和母親凱薩琳的名字完全相同,而希斯克利夫死對頭亨德萊的兒子哈裡頓的性格和境遇,就活脫脫是當年的希斯克利夫再現!
仔細分析,小說中的所有愛人、仇人,其實彼此之間都是親戚,斬不斷理還亂。
艾米莉故意將兩代人的名字重疊、錯位,這樣寫的直接效果就是讓讀者覺得這是一個不斷循環發生的故事!
將近百年之後,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裡也有類似的安排,家族裡幾代人物的名字相互交錯,於是家族宿命反覆循環。
幾百年過去,呼嘯山莊的風還在吹,而那原始荒原上希斯克利夫和凱薩琳的愛也永不停息,永不消逝,在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中劃下煙火絢爛,留下永恆的震撼。
作者簡介:瀟湘清塵,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協會會員,以古琴和文字為此生道場,讀者盛讚其文「如梅一樣孤芳傲潔,看後令人回味上癮」。已出版故事合集《精怪物語》,散文集《時光染紅了流年》和長篇古言小說《明朝有意抱琴來》等多部作品正在籌備出版中。曾經受邀去大學和馬雲創辦的雲谷初中為學生開設故事創作講座,好評如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