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輪泥漿連續波發生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13:49:01 1
專利名稱:雙向輪泥漿連續波發生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雙向輪泥漿連續波發生器
一、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鑽井中產生泥漿連續波裝置的技術領域,是一種雙向輪泥漿連續 波發生器。
二背景技術:
無線隨鑽系統(MWD)是鑽井過程中進行井下數據傳輸實時測量和傳輸的技術簡 稱,其特點是在不中斷正常鑽進的情況下獲得鑽頭附近測得的數據,並將這些數據傳輸到 地面。連續波脈衝隨鑽系統是目前無線隨鑽系統中傳輸數據最快的系統,其工作原理是連 續波脈衝發生器的轉子在泥漿作用下產生正弦壓力波,由井下探管編碼後的測量數據通過 調節系統控制的轉子相對於轉子的角位移,使這種正弦或餘弦壓力波在時間上出現相位移 或角位移,在地面連續檢測這些相位或頻率的變化,並通過數字解碼和計算得到井下的測 量數據。但目前連續波脈衝隨鑽系統將井底數據參數傳輸到地面的傳輸速度在0. 5比特至 1比特,傳輸速度比較慢,工作效率低。
三、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雙向輪泥漿連續波發生器,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 其能有效解決現有連續波脈衝隨鑽系統將井底數據參數傳輸到地面的傳輸速度較慢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解決了使用電池對儀器供電造成鑽井周期增長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雙向輪泥漿連續波發生 器,包括外筒體、供電裝置、扶正器、控制電路倉、電機倉、雙向輪和閥座;在外筒體內自上而 下有扶正器、控制電路倉、電機倉、雙向輪和閥座;在外筒體上部安裝有扶正器,供電裝置的 下端與外筒體的上端或/和扶正器的上端固定安裝在一起,扶正器的下端與控制電路倉的 上端固定安裝在一起,在控制電路倉內有能控制步進電機轉動的控制電路,控制電路倉的 下端與電機倉的上端固定安裝在一起,在電機倉內固定安裝有步進電機,步進電機動力輸 出軸的下端上固定安裝有雙向輪,在雙向輪下部的圓周壁上均布有至少兩個的開口槽,在 雙向輪上部的圓周壁上均布有至少兩個的孔,在雙向輪的中部固定有葉片,閥座包括中心 底盤和外環體,外環體的下端固定在中心底盤的外圓周面上,外環體位於雙向輪的下部外 側並固定安裝在外筒體內,在外環體上均布有能與開口槽相連通至少兩個的長槽。下面是對上述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上述供電裝置可為電池組,電池組的下端與扶正器的上端通過螺紋固定連接在一 起。上述供電裝置可為井下發電機,井下發電機的中部外側與外筒體的上端內側通過 螺紋固定安裝在一起,在井下發電機的下端有連接頭,井下發電機的連接頭與扶正器通過 螺紋固定連接在一起。上述開口槽可為三個或四個。[0010]上述長槽可為三個或四個並與開口槽相對應。上述扶正器的下端與控制電路倉的上端可通過螺紋固定安裝在一起。上述控制電路倉的下端與電機倉的上端可通過螺紋固定安裝在一起。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其在鑽井過程中能夠迅速將井底數據參 數快速的傳輸到地面,因此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通過井下發電機對整個儀器進行 供電,節約了鑽井時間,縮短了鑽井周期。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主視剖視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附圖1中A-A向剖視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附圖1中B-B向剖視結構示意圖。附圖4為附圖1中C向剖視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編碼分別為1為外筒體,2為扶正器,3為控制電路倉,4為電機倉,5為 雙向輪,6為步進電機,7為開口槽,8為孔,9為葉片,10為中心底盤,11為外環體,12為長 槽,13為井下發電機。
五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 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如附圖1、2、3、4所示,該雙向輪泥漿連續波發生器包括外筒體1、供電裝置、扶正 器2、控制電路倉3、電機倉4、雙向輪5和閥座;在外筒體1內自上而下有扶正器2、控制電 路倉3、電機倉4、雙向輪5和閥座;在外筒體1上部安裝有扶正器2,供電裝置的下端與外 筒體1的上端或/和扶正器2的上端固定安裝在一起,扶正器2的下端與控制電路倉3的 上端固定安裝在一起,在控制電路倉3內有能控制步進電機6轉動的控制電路,控制電路倉 3的下端與電機倉4的上端固定安裝在一起,在電機倉4內固定安裝有步進電機6,步進電 機動力輸出軸的下端上固定安裝有雙向輪5,在雙向輪5下部的圓周壁上均布有至少兩個 的開口槽7,在雙向輪5上部的圓周壁上均布有至少兩個的孔8,在雙向輪5的中部固定有 葉片9,閥座包括中心底盤10和外環體11,外環體11的下端固定在中心底盤10的外圓周 面上,外環體11位於雙向輪5的下部外側並固定安裝在外筒體1內,在外環體11上均布有 能與開口槽7相連通的至少兩個的長槽12。可根據實際需要,對上述雙向輪泥漿連續波發生器作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如附圖1所示,根據需要,供電裝置為電池組,電池組的下端與扶正器的上端通過 螺紋固定連接在一起;根據需要,供電裝置為井下發電機13,井下發電機13的中部外側與 外筒體1的上端內側通過螺紋固定安裝在一起,在井下發電機13的下端有連接頭,井下發 電機13的連接頭與扶正器2通過螺紋固定連接在一起。如附圖1、2、3所示,開口槽7為三個或四個。如附圖1、3、4所示,根據需要,長槽12為三個或四個並與開口槽7相對應。如附圖1所示,為了便於安裝和拆卸,扶正器2的下端與控制電路倉3的上端通過螺紋固定安裝在一起;控制電路倉3的下端與電機倉4的上端通過螺紋固定安裝在一起。以上技術特徵構成了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最佳實施效果,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的技術特徵,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求。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工作過程儀器通電後,當不需要傳輸信號時,控制電路 不輸出信號,此時雙向輪5上的開口槽7與外環體11上的長槽12在同一位置上並相通,泥 漿從開口槽7和長槽12中流過,不產生正弦壓力波;當需要傳輸信號時,控制電路輸出信 號,控制步進電機6帶動雙向輪5正轉或反轉,使雙向輪5上的開口槽7與外環體11上的 長槽12產生位置上的變化,從而產生正弦壓力波。同時,由於雙向輪5的正、反向旋轉,使 正弦波產生相位的變化。
權利要求一種雙向輪泥漿連續波發生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外筒體、供電裝置、扶正器、控制電路倉、電機倉、雙向輪和閥座;在外筒體內自上而下有扶正器、控制電路倉、電機倉、雙向輪和閥座;在外筒體上部安裝有扶正器,供電裝置的下端與外筒體的上端或/和扶正器的上端固定安裝在一起,扶正器的下端與控制電路倉的上端固定安裝在一起,在控制電路倉內有能控制步進電機轉動的控制電路,控制電路倉的下端與電機倉的上端固定安裝在一起,在電機倉內固定安裝有步進電機,步進電機動力輸出軸的下端上固定安裝有雙向輪,在雙向輪下部的圓周壁上均布有至少兩個的開口槽,在雙向輪上部的圓周壁上均布有至少兩個的孔,在雙向輪的中部固定有葉片,閥座包括中心底盤和外環體,外環體的下端固定在中心底盤的外圓周面上,外環體位於雙向輪的下部外側並固定安裝在外筒體內,在外環體上均布有能與開口槽相連通至少兩個的長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向輪泥漿連續波發生器,其特徵在於供電裝置為電池組, 電池組的下端與扶正器的上端通過螺紋固定連接在一起。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向輪泥漿連續波發生器,其特徵在於供電裝置為井下發電 機,井下發電機的中部外側與外筒體的上端內側通過螺紋固定安裝在一起,在井下發電機 的下端有連接頭,井下發電機的連接頭與扶正器通過螺紋固定連接在一起。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雙向輪泥漿連續波發生器,其特徵在於開口槽為三 個或四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向輪泥漿連續波發生器,其特徵在於長槽為三個或四個並 與開口槽相對應。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雙向輪泥漿連續波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扶正器的下 端與控制電路倉的上端通過螺紋固定安裝在一起。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向輪泥漿連續波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扶正器的下端與控制 電路倉的上端通過螺紋固定安裝在一起。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向輪泥漿連續波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扶正器的下端與控制 電路倉的上端通過螺紋固定安裝在一起。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雙向輪泥漿連續波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控制電路倉 的下端與電機倉的上端通過螺紋固定安裝在一起。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雙向輪泥漿連續波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控制電路倉的下端 與電機倉的上端通過螺紋固定安裝在一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鑽井中產生泥漿連續波裝置的技術領域,是一種雙向輪泥漿連續波發生器,其包括外筒體、供電裝置、扶正器、控制電路倉、電機倉、雙向輪和閥座;在外筒體內自上而下有扶正器、控制電路倉、電機倉、雙向輪和閥座;在外筒體上部安裝有扶正器,供電裝置的下端與外筒體的上端或/和扶正器的上端固定安裝在一起,扶正器的下端與控制電路倉的上端固定安裝在一起,在控制電路倉內有能控制步進電機轉動的控制電路。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其在鑽井過程中能夠迅速將井底數據參數快速的傳輸到地面,因此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通過井下發電機對整個儀器進行供電,節約了鑽井時間,縮短了鑽井周期。
文檔編號E21B47/18GK201650273SQ201020171768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27日
發明者周強, 唐亮, 宋朝暉, 張勝鵬, 羅維, 陳若銘 申請人:中國石油集團西部鑽探工程有限公司克拉瑪依鑽井工藝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