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應用於橋梁工程的連續剛構箱梁施工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09:53:11
一種應用於橋梁工程的連續剛構箱梁施工工藝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應用於橋梁工程的連續剛構箱梁施工工藝,包括:(1)完成剛構墩墩頂的箱梁施工,安裝調試掛籃,確定立模標高;(2)架立下一梁段模板,綁紮梁段鋼筋,澆築混凝土並養護;(3)重複完成所有梁段的施工,且完成邊跨現澆段的施工;(4)加載配重,焊接邊跨合攏段骨架,澆築邊跨合攏段砼,張拉底板、頂板縱向鋼束並錨固灌漿;(5)加載配重,焊接中跨合攏段骨架,澆築中跨合攏段砼,張拉底板、頂板縱向鋼束並錨固灌漿;(6)鋪設保溫板,澆築欄杆,封閉預留管道,安裝止水縫,澆築封錨段,塗刷防滲材料。本發明通過優化施工步驟及施工條件,能縮短剛構箱梁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降低出現安全事故的概率,提高了整體施工質量。
【專利說明】一種應用於橋梁工程的連續剛構箱梁施工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施工工藝,具體是指一種應用於橋梁工程的連續剛構箱梁施工工藝。
【背景技術】
[0002]箱梁:口字型或倒放的日字型截面的梁。多用在立交橋等大跨度結構上,製作材料有鋼筋混凝土 (預應力)、鋼(板)結構。剛構箱梁較鋼筋混凝土機構具有:自重輕、安裝快(剛構箱梁多為後張法現場製作)、剛度好等特點優於混凝土箱梁。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應用於橋梁工程的連續剛構箱梁施工工藝,該施工工藝通過優化剛構箱梁施工過程中的施工步驟以及施工條件,從而能縮短剛構箱梁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降低出現安全事故的概率,提高了整體施工質量。
[0004]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應用於橋梁工程的連續剛構箱梁施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首先,完成剛構墩墩頂的箱梁施工,施工完畢後,在其上安裝調試掛籃,確定立模標聞;
(2)架立下一梁段模板,綁紮梁段鋼筋,懸臂澆築梁段混凝土並養護,待達到設計強度後拆除模板,並張拉該梁段縱向鋼束、上一梁段的橫向鋼束和豎向預應力鋼筋並錨固;
(3)重複步驟(2),移動掛籃並分別懸臂對稱澆築直至完成所有梁段的施工,並且在期間完成邊跨現澆段的施工;
(4)加載配重,焊接邊跨合攏段勁性骨架,澆築邊跨合攏段砼,張拉底板、頂板縱向鋼束並錨固灌漿;
(5)加載配重,焊接中跨合攏段勁性骨架,澆築中跨合攏段砼,張拉底板、頂板縱向鋼束並錨固灌漿;
(6)鋪設槽面保溫板,澆築槽面兩側欄杆,封閉除中跨外的預留管道,安裝伸縮止水縫,澆築封錨段,塗刷槽內過水斷面的防滲材料,整個施工工藝結束。
[0005]進一步的,上述掛籃的安裝順序為:走行軌一主桁架一後錨系一前上橫梁一前吊帶一後吊帶一底模一內、外側模;安裝方法為:進行主桁拼裝,然後安裝前、後掛梁,上、下平聯梁、後錨分配梁,用Φ32精軋螺紋鋼將掛籃錨固在梁體上,待掛籃荷載試驗完成後,將掛籃主桁前移至指定位置、錨固,然後安裝模板,先安裝底籃及底模,再安裝外側模,然後安裝底籃操作平臺,最後安裝內頂模。
[0006]進一步的,所述箱梁採用C55混凝土, 一級配,抗滲等級W8,抗凍等級F100。
[0007]進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澆築時,先澆築底板再澆築橫隔板然後澆築腹板;左右腹板對稱澆築;混凝土分層厚度30cm ;採用2臺輸送泵同時對稱澆築懸臂段,兩端懸臂上荷載的實際不平衡偏差不得超過梁段重的1/4。
[0008]進一步的,所述邊跨現澆段的施工工藝為:支架、模板加工一託架、分配梁安裝一支座安裝一鋪設底模模板一託架預壓一支立側模一安裝底板、腹板、底板橫向束及豎向束安裝一安裝內模並加固一頂板鋼筋安裝、橫向束安裝一砼澆築一覆蓋灑水養護。
[0009]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通過優化剛構箱梁施工過程中的施工步驟以及施工條件,從而能縮短剛構箱梁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降低出現安全事故的概率,提高了整體施工質量。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於此。
[0011]實施例: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應用於橋梁工程的連續剛構箱梁施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I)首先,完成剛構墩墩頂的箱梁施工,施工完畢後,在其上安裝調試掛籃,確定立模標高;所述掛籃的安裝順序為:走行軌一主桁架一後錨系一前上橫梁一前吊帶一後吊帶一底模一內、外側模;安裝方法為:進行主桁拼裝,然後安裝前、後掛梁,上、下平聯梁、後錨分配梁,用Φ32精軋螺紋鋼將掛籃錨固在梁體上,待掛籃荷載試驗完成後,將掛籃主桁前移至指定位置、錨固,然後安裝模板,先安裝底籃及底模,再安裝外側模,然後安裝底籃操作平臺,最後安裝內頂模。
[0012](2)架立下一梁段模板,綁紮梁段鋼筋,懸臂澆築梁段混凝土並養護,待達到設計強度後拆除模板,並張拉該梁段縱向鋼束、上一梁段的橫向鋼束和豎向預應力鋼筋並錨固;
(3)重複步驟(2),移動掛籃並分別懸臂對稱澆築直至完成所有梁段的施工,並且在期間完成邊跨現澆段的施工;所述邊跨現澆段的施工工藝為:支架、模板加工一託架、分配梁安裝一支座安裝一鋪設底模模板一託架預壓一支立側模一安裝底板、腹板、底板橫向束及豎向束安裝一安裝內模並加固一頂板鋼筋安裝、橫向束安裝一砼澆築一覆蓋灑水養護。
[0013]( 4 )加載配重,焊接邊跨合攏段勁性骨架,澆築邊跨合攏段砼,張拉底板、頂板縱向鋼束並錨固灌漿;
(5)加載配重,焊接中跨合攏段勁性骨架,澆築中跨合攏段砼,張拉底板、頂板縱向鋼束並錨固灌漿;
(6)鋪設槽面保溫板,澆築槽面兩側欄杆,封閉除中跨外的預留管道,安裝伸縮止水縫,澆築封錨段,塗刷槽內過水斷面的防滲材料,整個施工工藝結束。
[0014]上述箱梁採用C55混凝土,一級配,抗滲等級W8,抗凍等級FlOO ;所述混凝土澆築時,先澆築底板再澆築橫隔板然後澆築腹板;左右腹板對稱澆築;混凝土分層厚度30cm ;採用2臺輸送泵同時對稱澆築懸臂段,兩端懸臂上荷載的實際不平衡偏差不得超過梁段重的1/4。混凝土入模串筒易採用軟塑管,安裝間距為2?3.0m,串筒底面與混凝土灌注面保持1.0?1.5m,在鋼筋密集處適當增加串筒數量。
[0015]箱梁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必須連續進行,不得中斷,上層混凝土的澆築必須在下層混凝土的初凝之前完成。混凝土連續澆築、一次成型。加強支座、錨墊板、波紋管下方處的混凝土澆築工藝,確保振搗密實。砼澆築過程中要觀測變形及採取有效措施(如調節變形、預加變形等方法),防止箱梁梁段混凝土間產生裂縫,同時對後吊點與前支承點附近的砼也加強觀察。
[0016]砼採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布點均勻,混凝土振搗時嚴禁振搗棒觸及波紋管,以免波紋管出現變位、孔縫漏漿,影響張拉,混凝土搗固程度以現場觀察其表面氣泡已停止排出、混凝土不再下沉並在表面出現水泥漿為準,每一處振完後應徐徐提出振搗棒。移動間距不應超過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倍,並與側模保持5?1cm的距離,振搗時插入下層混凝土 5?10cm。由於懸臂段的結構複雜,鋼筋及預應力管道密集,尤其是底板部位的鋼筋更是十分密集,砼振搗要充分、周密、不得漏振,以免出現空洞,同時,不得碰撞管道及預埋件,以防管道漏漿堵塞和預埋件產生位移。個別部位配備搗固鏟、搗固錘輔助振搗。在波紋管內插套管,同時用通孔器通孔、高壓水衝洗,保證波紋管暢通。
[0017]混凝土澆築完畢後採用二次收漿工藝,即按常規進行第一次抹面收漿後,再進行第二次抹面收漿,第二次抹面時間選在澆筑後6-8小時進行。
[0018]混凝土終凝後開始覆蓋土工布灑水養護,防止水分蒸發過快,專人負責,灑水的頻率必須保證混凝土表面溼潤。混凝土灑水養護的時間為14天。養護的水溫與混凝土表面之間的溫差應控制在15°C以內,防止由於溫差過大,造成混凝土產生裂紋。箱梁側模拆除後,由於無法包裹覆蓋,在箱梁外側混凝土噴水養護。
[0019]在整個施工工藝過程中,孔道壓漿採用真空輔助壓漿工藝。採用專用壓漿料進行壓漿,壓漿嘴和排氣孔可根據施工實際需要設置,壓漿前應用壓縮空氣清除雜質後方可壓漿。預應力筋張拉錨固後,孔道應儘早壓漿,且應在48小時內完成。
[0020]掛籃的前移包括拆側模和內模、拆底模、松後錨、前移底模和側模等,前移步驟如下:
(a)拆側模、內模
當梁段混凝土強度達到41.25MPa以上後,拆除側模和內模,首先解除內模、側模的支撐和拉杆等,然後鬆開內模、側模的縱梁的前後吊杆。側模利用千斤頂及預埋在箱梁翼板上的拆模型鋼來鬆動,千斤頂後部支撐在拆模型鋼上,前端頂在側模的桁架上。內模利用手拉葫蘆回收內側模。
[0021](b)安裝走行軌道
先將梁頂面清理乾淨,清除梁段豎向預應力筋上的水泥漿等雜物,然後鋪放鋼枕、軌道,注意鋼枕頂面標高要一致,拉線找平。將軌道用Φ32精軋螺紋鋼筋、連接器錨固在梁段豎向預應力筋上,在錨固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錨杆和豎向預應力筋旋入連接器的長度要相同,並且等於連接器長度的一半。
[0022](C)拆底模、前移掛籃
梁段縱向預應力筋張拉和管道壓漿完成後,開始拆底模。先松前吊帶,後拆除底模後錨杆並使底模後部通過倒鏈吊在後上橫梁上,然後解除掛籃後錨使自錨滾輪卡在走行軌道上,將前支腿頂起在滑槽鋼板和走行軌道間放入滑板,將前支腿放下,這時通過長行程千斤頂推動活動滑座使掛籃連同底模、側模一起前移,前移時要求兩端同步進行,直至到位並複測掛籃中心是否偏位。
[0023](d)後錨、校正底模、側模
掛籃前移到位後,應及時將梁體高程觀測數據提供給施工監控方,監控方根據此數據及主梁砼彈性模量及收縮徐變等因素綜合考慮,及時算出下一節段砼立模標高反饋回來,指導施工,以獲得最理想的線型。
[0024]掛籃前移到位後,安裝後錨杆通過連接器與豎向預應力筋連接在一起,用千斤頂及墊梁拉緊後錨杆,並通過緊固軋絲錨具將掛籃後部錨在梁段的豎向預應力筋上,然後安裝底模後錨杆,在緊固底模後錨杆的同時用全站儀校正底模縱向位置,完成之後收緊前吊杆,調整底模標高,到位後錨固。校正側模的方法與底模相同,只需在校正側模位置時,側模前端要事先上一拉杆,待側模的方向,標高校好後用型鋼將側模前端的桁架與主桁架連在一起。以確保側模在後續施工中不會偏動。最後安裝側模下部的千斤頂來加固支撐側模。
[0025](e)前移、校正內模
在梁段的底板、腹板的鋼筋、波紋管、預埋件等綁紮、安裝完成之後,前移下箱內模縱梁,內模由臨時支撐支在已成形梁段上,縱梁前移到位後,安裝前、後吊杆並慢慢收緊,直至內模懸離已成形梁段底板,然後前移內模到位,按校正底模的方法校正,最後旋動開啟絲槓,安裝內支撐,及內模、側模間的拉杆。同理在中板鋼筋及預應力完成後前移上箱內模。
[0026]掛籃的模板前移到位後要及時進行修整,塗脫模劑等。掛籃後錨杆要用雙精軋螺帽,確保安全。
[0027]綜上可知:本發明公開的施工方法通過優化剛構箱梁施工過程中的施工步驟以及施工條件,從而能縮短剛構箱梁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降低出現安全事故的概率,提高了整體施工質量。
[0028]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應用於橋梁工程的連續剛構箱梁施工工藝,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首先,完成剛構墩墩頂的箱梁施工,施工完畢後,在其上安裝調試掛籃,確定立模標聞; (2)架立下一梁段模板,綁紮梁段鋼筋,懸臂澆築梁段混凝土並養護,待達到設計強度後拆除模板,並張拉該梁段縱向鋼束、上一梁段的橫向鋼束和豎向預應力鋼筋並錨固; (3)重複步驟(2),移動掛籃並分別懸臂對稱澆築直至完成所有梁段的施工,並且在期間完成邊跨現澆段的施工; (4)加載配重,焊接邊跨合攏段勁性骨架,澆築邊跨合攏段砼,張拉底板、頂板縱向鋼束並錨固灌漿; (5)加載配重,焊接中跨合攏段勁性骨架,澆築中跨合攏段砼,張拉底板、頂板縱向鋼束並錨固灌漿; (6)鋪設槽面保溫板,澆築槽面兩側欄杆,封閉除中跨外的預留管道,安裝伸縮止水縫,澆築封錨段,塗刷槽內過水斷面的防滲材料,整個施工工藝結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應用於橋梁工程的連續剛構箱梁施工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掛籃的安裝順序為:走行軌一主桁架一後錨系一前上橫梁一前吊帶一後吊帶一底模一內、外側模;安裝方法為:進行主桁拼裝,然後安裝前、後掛梁,上、下平聯梁、後錨分配梁,用Φ32精軋螺紋鋼將掛籃錨固在梁體上,待掛籃荷載試驗完成後,將掛籃主桁前移至指定位置、錨固,然後安裝模板,先安裝底籃及底模,再安裝外側模,然後安裝底籃操作平臺,最後安裝內頂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應用於橋梁工程的連續剛構箱梁施工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箱梁採用C55混凝土, 一級配,抗滲等級W8,抗凍等級F10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應用於橋梁工程的連續剛構箱梁施工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混凝土澆築時,先澆築底板再澆築橫隔板然後澆築腹板;左右腹板對稱澆築;混凝土分層厚度30cm ;採用2臺輸送泵同時對稱澆築懸臂段,兩端懸臂上荷載的實際不平衡偏差不得超過梁段重的1/4。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應用於橋梁工程的連續剛構箱梁施工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邊跨現澆段的施工工藝為:支架、模板加工一託架、分配梁安裝一支座安裝一鋪設底模模板一託架預壓一支立側模一安裝底板、腹板、底板橫向束及豎向束安裝一安裝內模並加固一頂板鋼筋安裝、橫向束安裝一砼澆築一覆蓋灑水養護。
【文檔編號】E01D101/26GK104278643SQ201410551457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7日
【發明者】董國楨 申請人:中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