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動工具的鑿錘夾持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08:04:36 1
專利名稱:氣動工具的鑿錘夾持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機械類,為有關一種氣動工具的鑿錘夾持結構,尤指一種於使用時得以使鑿錘更為牢固以增加打擊力量,且使作業時的塵埃、細屑由護罩前緣的開槽排放, 以避免對作業人員之汙染的氣動工具的鑿錘夾持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的氣動工具如附圖1所示,大致上包含握柄本體11、一氣缸本體12、一設於氣缸本體12前端,可沿氣缸本體12移動的環體13,以及一套置於氣缸本體12後緣與握柄本體結合的護罩14,以供鑿錘15插置固定於氣缸本體12前端。其中,由於環體13與氣缸本體 12所設的止擋環16的間隙過大,不但減少了打擊力量,甚至可能使鑿錘15整支脫落造成危險;由於現有的氣動工具的排氣孔17設於護罩14上緣,因此使得作業中所產生的塵埃、細屑由排氣孔17向上排放,造成對作業人員的汙染,上述存在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加以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氣動工具的鑿錘夾持結構,使氣動工具於使用時,得以使鑿錘更為牢固以增加打擊力量,且使作業時的塵埃、細屑由護罩前緣的開槽排放,以避免對作業人員的汙染。前述的氣動工具的鑿錘夾持結構,包含一供注入高壓空氣的握柄本體、一連接於該握柄本體的氣缸本體、一設於氣缸本體前端,其內緣設有頂持部且可沿氣缸本體移動的制動單元,以及一套置於氣缸本體後緣與握柄本體結合的護罩。其中,該氣缸本體為一體成型,其前緣設有階部,於階部的前段部設有對稱排列,且內緣為漸縮較小徑的複數個通孔, 以供置入鋼珠,並於氣缸本體的後緣設有對稱的透氣孔,該護罩則於前緣設有間隔的開槽。 使鑿錘藉由制動單元的頂持部對鋼珠的頂持固定於氣缸體,得以因氣缸本體為一體成型的設計,於使用時將鑿錘插置於氣缸本體前端開口,使鑿錘更為牢固以增加打擊力量,且使作業時的塵埃、細屑由護罩前緣的開槽排放,以避免對作業人員的汙染。其中該護罩於前端開口緣設有連續的內、外凹弧部,以形成間隔的開槽。本實用新型具體包括一供注入高壓空氣的握柄本體;氣缸本體,為一體成型,連接於握柄本體,其前緣適當位置設有階部,於階部的前段部設有對稱排列的複數個通孔,於該些通孔置入鋼珠,後緣則設有對稱的透氣孔;制動單元,為一環體,其內緣適當位置設有一突出的頂持部,於氣缸本體的階部套置一彈簧後,使制動單元穿套於階部的前段部,使制動單元藉由彈簧的彈性,移動於該氣缸本體的前段部;護罩,於其前緣設有間隔的開槽;其中,該些設於氣缸本體前段部的通孔,其內緣設為漸縮的較小孔徑,使鋼珠得以由通孔向內突露部份體積;[0012]其中,該護罩於前端開口緣設有連續的內、外凹弧部,以形成間隔的開槽;其中,該氣缸本體於制動單元套入後,以一 C形環固定於氣缸本體前端,以構成制動單元的定位。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本實用新型以一體成型且設有排氣孔的氣缸本體,配合制動單元及護罩,構成氣動工具的鑿錘夾持結構。使氣動工具於使用時,得以使鑿錘更為牢固以增加打擊力量,且使作業時的塵埃、細屑由護罩前緣的開槽排放,以避免對作業人員的汙染。
圖1為現有氣動工具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實施例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使用實施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2及附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及立體分解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包含一供注入高壓空氣的握柄本體2、一連接於該握柄本體2的氣缸本體3、一設於氣缸本體3前端,可沿氣缸本體3移動的制動單元4,以及一套置於氣缸本體3後緣與握柄本體2結合的護罩5。其中,該握柄本體2供注入高壓空氣,該氣缸本體3為一體成型,其前緣適當位置設有階部31,於階部31的前段部311設有對稱排列的複數個通孔312,使該等通孔312的內緣設為漸縮的較小孔徑,於該等通孔312置入鋼珠32,使鋼珠32由通孔312向內突露部份體積,氣缸本體3的後緣設有對稱的透氣孔33 ;該制動單元4,為一環體,其內緣適當位置設有一突出的頂持部41,於氣缸本體3 的階部31套置一彈簧34後,使制動單元4穿套於階部31的前段部311,再以一 C形環42 固定於氣缸本體4前端構成定位,使制動單元4藉由彈簧34的彈性,移動於該氣缸本體3 的前段部311 ;該護罩5,於其前緣設有間隔的開槽51,其中,該護罩5於前端開口緣設有連續的內、外凹弧部,以形成間隔的開槽51 ;藉由前述構件的組合,於使用時將鑿錘插置於氣缸本體3前端開口,藉由制動單元4的頂持部41對鋼珠32的頂持,使鑿錘固定於氣缸本體3,因氣缸本體3為一體成型之設計,使鑿錘更為牢固以增加打擊力量,且使作業時由透氣孔33排出的塵埃、細屑,得以由護罩5前緣的開槽51向前排放,以避免對作業人員造成汙染。如附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於組裝後,其中的制動單元4的頂持部41,於常態下藉由彈簧34的彈性張力構成對鋼珠32的頂持,而當制動單元4被後推使頂持部41脫離鋼珠32時,則鋼珠32可向上移動,以供鑿錘插入固定或拔出脫離。而設於氣缸本體3後緣的透氣孔33則被護罩5所包覆,使透氣孔33所排出的塵埃、細屑,得以沿護罩5內部由前緣之開槽51向前排放。[0026]如附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實施例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於使用時, 將其中的制動單元4後推,使其內緣的頂持部41脫離鋼珠32,進而使鋼珠32可向上移動, 以供鑿錘6插入後藉由彈簧34的彈性張力使制動單元4回復定位,從而使頂持部41構成對鋼珠32的頂持使鑿錘6固定。而當使用完時,則再將制動單元4後推使其內緣的頂持部 41脫離鋼珠32,以供拔出鑿錘6。如附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使用實施例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於使用中產生塵埃、細屑時,由氣缸本體3的透氣孔33所排出,而由於氣缸本體3後緣的透氣孔33 則被護罩5所包覆,使透氣孔33所排出的塵埃、細屑,得以沿護罩5內部由前緣的開槽51 向前排放,而不會如現有的氣動工具因向上排放,而造成對作業人員的汙染,使氣動工具的使用更為安全。
權利要求1.一種氣動工具的鑿錘夾持結構,其特徵在於包含 一供注入高壓空氣的握柄本體;氣缸本體,為一體成型,連接於握柄本體,其前緣適當位置設有階部,於階部的前段部設有對稱排列的複數個通孔,於該些通孔置入鋼珠,後緣則設有對稱的透氣孔;制動單元,為一環體,其內緣適當位置設有一突出的頂持部,於氣缸本體的階部套置一彈簧,制動單元穿套於階部的前段部; 護罩,於其前緣設有間隔的開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工具的鑿錘夾持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些設於氣缸本體前段部的通孔,其內緣設為使鋼珠得以由通孔向內突露部份體積漸縮的孔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工具的鑿錘夾持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護罩於前端開口緣設有連續的內、外凹弧部,形成間隔的開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工具的鑿錘夾持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該氣缸本體於制動單元套入後,以一 C形環固定於氣缸本體前端。
專利摘要一種氣動工具的鑿錘夾持結構,屬於機械類,主要包含一供注入高壓空氣的握柄本體、一連接於該握柄本體的氣缸本體、一設於氣缸本體前端,其內緣設有頂持部且可沿氣缸本體移動的制動單元,以及一套置於氣缸本體後緣與握柄本體結合的護罩。其中,該氣缸本體為一體成型,其前緣設有階部,於階部的前段部設有對稱排列,且內緣為漸縮孔徑的複數個通孔,以供置入鋼珠,並於氣缸本體的後緣設有對稱的透氣孔,該護罩則於前緣設有間隔的開槽,使鑿錘藉由制動單元的頂持部對鋼珠的頂持固定於氣缸體,於使用時得以因氣缸本體為一體成型的設計,使鑿錘更為牢固以增加打擊力量,且使作業時的塵埃、細屑由護罩前緣的開槽排放,以避免對作業人員的汙染。
文檔編號B25D17/00GK202264214SQ201120317130
公開日2012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9日
發明者蕭文良 申請人:日溢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