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地下升降機的可滑動附牆架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19:22:56 1

本實用新型屬於地下升降機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地下升降機的可滑動附牆架。
背景技術:
一般地下升降機在向下延伸時,需要將升降機底層的標準節固定在地下的側壁上用以支撐該標準節之上的升降機組件,然後在該標準節下端的地層挖取能夠安放下一個標準節的空間,這種標準節向下延伸方式需要將標準節向下運輸至升降機的底端進行安裝,輸送較為不便。
為了簡化升降機安裝難度,可以將固定連接的標準節實現上下滑動,實現在標準節上端的升降機延伸。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地下升降機的可滑動附牆架,以實現標準節的可滑動固定安裝,進而方便標準節的向下延伸安裝。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地下升降機的可滑動附牆架,包括固定架和滑行架;
所述固定架有多個,並在豎直方向上成列設置;
每個固定架包括固定座、支撐架和滑行軌道;
所述滑行軌道有一對,該滑行軌道呈豎直方向且相對設置;
所述支撐架水平設置,該支撐架一端與所述固定座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滑行軌道固定連接;
所述滑行架依次可滑動卡位在所述多個固定架的滑行軌道中。
進一步的,每個固定架中的所述固定座包括至少一個呈直角的固定角鋼,所述支撐架與所述固定角鋼的拐角內側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每個固定架中的固定角鋼有兩個。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架包括連接件、連接螺杆和支撐臂;
所述連接件至少一個,該連接件的一端與所述固定座固定連接,另一端設有螺杆連接頭;
所述連接螺杆與所述連接件一一對應,該連接螺杆的一端與所述螺杆連接頭固定連接,另一端伸入所述支撐臂;
所述支撐臂與所述連接螺杆一一對應,所述支撐臂的一端沿該支撐臂的中心軸線開設有一螺紋孔,所述螺紋孔與所述連接螺杆螺紋連接。
進一步的,每個所述固定架中的連接件至少兩個,則連接螺杆、支撐臂和連接件在數目上一一對應,並依次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臂之間通過支撐橫梁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每個固定架中的滑行軌道包括固定框、連接橫梁和第一限位滾輪;
所述固定框有一對,該對固定框豎直且相對設置;
所述連接橫梁位於該對固定框之間,其兩端分別與該對固定框對應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限位滾輪有兩組,每組第一限位滾輪固定在一固定框的內側面上,且每組第一限位滾輪至少有一對,每對第一限位滾輪水平相對且軸線平行並在其相對的內部形成限位空間。
進一步的,所述每組第一限位滾輪有兩對,該兩對第一限位滾輪分別相對固定在所述固定框的上下兩端。
進一步的,一對所述固定框上的對應第一限位滾輪的中心軸線重合。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滾輪為細腰滾輪,其腰部設有環繞其腰部的第一凹槽。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橫截面呈弧形。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框為矩形框。
進一步的,所述每個固定架中的滑行軌道還包括第二限位滾輪,所述第二限位滾輪包括與所述第一限位滾輪對應的兩組,每組至少一個,該第二限位滾輪固定在所述固定框的中部,該第二限位滾輪為細腰滾輪,其腰部設有環繞其腰部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配合對應的一組第一限位滾輪的限位空間在靠近固定框的一側限位。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凹槽的橫截面呈弧形。
進一步的,所述滑行架包括滑行框和固定橫梁,所述滑行框與所述滑行軌道滑行配合,所述固定橫梁固定在所述滑行框上,並與所述支撐架分列在所述滑行框的兩側。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橫梁水平設置,並與所述滑行框垂直固定連接。
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地下升降機的可滑動附牆架具有以下優勢:
(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地下升降機的可滑動附牆架,通過固定架與牆體的固定、滑行架與標準節主體的固定以及固定架與滑行架之間的限位滑行,實現了標準節主體在水平方向的限位固定和在豎直方向的滑行,方便了標準節主體的向下延伸安裝。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標準節可滑動的地下升降機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標準節可滑動的地下升降機立體結構的側面視圖;
圖3為圖1中的支撐座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圖1中的附牆架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固定架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2中的標準節驅動廂的局部放大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支撐座;11-支撐底板;111-螺栓孔;12-升降螺栓;2-標準節主體;3-附牆架;31-固定架;311-固定座;312-支撐架;3121-連接件;3122-連接螺杆;3123-支撐臂;313-滑行軌道;3131-固定框;3132-連接橫梁;3133-第一限位滾輪;3134-第二限位滾輪;32-滑行架;321-滑行框;322-固定橫梁;4-轎廂;5-標準節驅動廂;51-安裝架;52-傳動板;53-電機;54-傳動齒輪;55-第三限位滾輪;56-起吊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至6所示,本實用新型配合標準節主體、支撐座、轎廂和標準節驅動廂工作。
標準節主體2由多個標準節在豎直方向上累積固定而成;
支撐座1與標準節主體2的下端可拆分連接,並支撐標準節主體2;
附牆架3包括多個固定架31和一個滑行架32,多個固定架31在豎直方向上成列設置,滑行架32豎直設置,其一側與多個固定架31在豎直方向上可滑動連接,另一側與標準節主體2固定連接;
轎廂4與標準節主體2傳動連接,並沿標準節主體2上下運行;
標準節驅動廂5與標準節主體2的頂端傳動連接,驅動標準節主體2上下升降。
支撐座1為可升降式支撐座,該支撐座可以是機械式升降,也可以是液壓或氣動式升降,具體實施例如下:
例一,支撐座1包括支撐底板11和升降螺栓12,支撐底板11的下端面上開設有多個螺栓孔111,螺栓孔111相對於該端面的中線對稱,升降螺栓12由螺栓孔111的下端開口擰入;
例二,支撐座1包括支撐底板11和升降氣缸,升降氣缸豎直設置,其升降軸的頂端與支撐底板11的下端面固定連接,
升降氣缸有多個,並在支撐底板11的下端面沿該端面的中線對稱分布。
當地下工程持續向下施工時,首先支撐座1下端的升降螺栓12或升降氣缸隨著其下端的挖空而持續下降,用以支撐支撐底板11的平衡,避免其底端由於地面的高低而傾斜或下落,當支撐座1下端的升降螺栓12或升降氣缸下降至一定高度,一般為半個標準節的高度時,支撐座1的支撐底板11在升降螺栓12的擰動或升降氣缸的帶動下下降,用以方便標準節主體的下降。
附牆架3的每個固定架31包括固定座311、支撐架312和滑行軌道313;
滑行軌道313有一對,該滑行軌道313呈豎直方向且相對設置;
支撐架312水平設置,該支撐架312一端與固定座311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滑行軌道313固定連接;
滑行架32依次可滑動卡位在多個固定架31的滑行軌道313中。
每個固定架31中的固定座311包括至少一個呈直角的固定角鋼,支撐架312與固定角鋼的拐角內側固定連接。
每個固定架31中的固定角鋼有兩個,用以增加固定架的平穩性能。
支撐架312包括連接件3121、連接螺杆3122和支撐臂3123;
連接件3121至少一個,該連接件3121的一端與固定座311固定連接,另一端設有螺杆連接頭;
連接螺杆3122與連接件3121一一對應,該連接螺杆3122的一端與螺杆連接頭固定連接,另一端伸入支撐臂3123;
支撐臂3123與連接螺杆3122一一對應,支撐臂3123的一端沿該支撐臂3123的中心軸線開設有一螺紋孔,螺紋孔與連接螺杆3122螺紋連接。
支撐架312中的連接件3121至少兩個,則連接螺杆3122、支撐臂3123和連接件3121在數目上一一對應,並依次連接。
支撐臂3123之間通過支撐橫梁固定連接。
每個固定架31中的滑行軌道313包括固定框3131、連接橫梁3132和第一限位滾輪3133;
固定框3131有一對,該對固定框3131豎直且相對設置;
連接橫梁3132位於該對固定框3131之間,其兩端分別與該對固定框3131對應固定連接;
第一限位滾輪3133有兩組,每組第一限位滾輪3133固定在一固定框3131的內側面上,且每組第一限位滾輪3133至少有一對,每對第一限位滾輪3133水平相對且軸線平行並在其相對的內部形成限位空間。
每組第一限位滾輪3133有兩對,該兩對第一限位滾輪3133分別相對固定在固定框3131的上下兩端。
一對固定框3131上的對應第一限位滾輪3133的中心軸線重合。
第一限位滾輪3133為細腰滾輪,其腰部設有環繞其腰部的第一凹槽。
第一凹槽的橫截面呈弧形。
固定框3131為矩形框。
每個固定架31中的滑行軌道313還包括第二限位滾輪3134,第二限位滾輪3134包括與第一限位滾輪3133對應的兩組,每組至少一個,該第二限位滾輪3133對應固定在固定框3131的中部,該第二限位滾輪3134為細腰滾輪,其腰部設有環繞其腰部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配合對應的一組第一限位滾輪3133的限位空間在靠近固定框3131的一側限位。
第二凹槽的橫截面呈弧形。
滑行架32包括滑行框321和固定橫梁322,滑行框321與滑行軌道313滑行配合,固定橫梁322一端與滑行框321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標準節主體2固定連接,並與支撐架312分列在滑行框321的兩側。
固定橫梁322水平設置,其一端與滑行框321垂直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標準節主體2固定連接。
固定座311的兩個固定角鋼的直角外側面固定在牆壁上,每個固定角鋼通過一連接件3121連接一連接螺杆3122,一連接螺杆3122連接一支撐臂3123,故連接件3121、連接螺杆3122、支撐臂3123均有兩個,兩個支撐臂3123之間通過支撐橫梁固定連接,用以加強支撐架312的穩固性能,且支撐臂3123與滑行軌道313的連接橫梁3132固定連接。
當標準節主體2下降時,標準節主體2帶動固定橫梁322下降,固定橫梁322帶動滑行框321在第一限位滾輪3133和第二限位滾輪3134的限位空間內向下滑行。
滑行框321在滑行軌道313中限位滑行,既保證了標準節主體2與牆體在水平方向上的固定,避免了標準節主體2的歪斜,又實現了標準節主體2在豎直方向上的滑行。
標準節驅動廂5包括安裝架51、傳動板52、電機53和傳動齒輪54;
安裝架51的中部設有一升降通道,該安裝架51通過升降通道套設在標準節主體2上;
傳動板52固定在升降通道的內壁上,並與標準節主體2上的齒條相對;
電機53固定在傳動板52上,並與傳動齒輪54的主動端傳動連接;
傳動齒輪54的從動端由傳動板52的外側伸入內側,並與齒條嚙合連接。
升降通道的水平橫截面呈矩形。
傳動齒輪54的中部通過軸承固定在傳動板52上。
傳動板52有兩個,電機53和傳動齒輪54對應有兩個,分別與標準節主體2的設有齒條的兩側面相對安裝,且兩個傳動齒輪54的從動端一一對應與兩個齒條嚙合。
標準節驅動廂5還包括第三限位滾輪55,第三限位滾輪55分布在升降通道的拐角部位,並與標準節主體2的主支撐管滾動配合。
標準節驅動廂5還包括一起吊機構56,該起吊機構56固定在標準節驅動廂5的頂端。
地下升降機的工作過程為:地下施工人員向下挖坑道,標準節驅動廂5的安裝架51固定在坑道側壁上端的地面上,標準節主體2通過附牆架3和標準節驅動廂5限位且可上下滑動固定,附牆架3固定在坑道側壁上,轎廂4可升降安裝在標準節主體2上,且標準節主體2的下端由支撐座1支撐,以包括支撐底板11和升降螺栓12的支撐座1為例,且呈矩形的支撐底板11的下端的四個頂角位置分別固設有一升降螺栓12,在該支撐底板11下端面的中心還固設有一組連線與外端四個升降螺栓12連線平行的升降螺栓12,
施工人員先挖位於外端的四個升降螺栓12部位,且邊挖邊向下旋轉升降螺栓12,使得位於外端的四個升降螺栓12向下延伸一定深度,並支撐在坑道的底面上;
再挖該支撐底板11的下方,使得位於中心的一組升降螺栓12向下延伸同樣深度,同時支撐在坑道的底面上;
然後轉動支撐底板11下方的所有升降螺栓12,使得支撐底板11下降一定高度,與標準節主體2脫離,不再支撐標準節主體2;
標準節驅動廂5的電機53轉動,帶動傳動齒輪54轉動,傳動齒輪54轉動帶動標準節主體2的齒條向下運行,即標準節主體2開始下降,直至再一次落到支撐底板11上,此時支撐底板11再次支撐標準節主體2,實現了標準節主體2的向下延伸;
最後位於標準節驅動廂5頂端的起吊機構在標準節主體2的頂端吊裝一節新的標準節,實現標準節主體高度的增加。
本實用新型配合標準節主體2安裝時,首先將固定座311固定在牆體上,固定座可以為兩個固定角鋼,將兩個連接件3121對應固定在兩個固定角鋼上;
然後取出由支撐橫梁固定連接的兩個相互平行的支撐臂3123,並將兩個連接螺杆3122的一端旋入對應支撐臂3123的螺紋孔中,調節支撐臂3123的外端與牆體的水平距離,調節完成後,將兩個連接螺杆3122的另一端與上述兩個連接件3121的螺杆連接頭對應連接;
然後將滑行軌道313的連接橫梁3132固定在支撐臂3123的外端,將滑行框321卡位安裝在滑行軌道313上,將標準節主體2豎直立於滑行框321的外端,使得標準節主體2通過固定橫梁322與滑行框321固定連接。
實現了標準節主體2的滑行固定,當標準節主體2下降時,滑行框321在滑行軌道313中限位滑行,當標準節主體2不動時,第一限位滾輪3133和第二限位滾輪3134對標準節主體進行限位。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