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櫛梳機雙向輸送通道的推料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28 07:36:56 1
一種櫛梳機雙向輸送通道的推料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櫛梳機雙向輸送通道的推料裝置,所述輸送通道包括左彎道部、直道部和右彎道部,對應左彎道部或右彎道部的彎道推入裝置和彎道推出裝置,對應直道部的直道推料裝置。本櫛梳機的輸送通道實現了一體化流動操作,避免出現卡頓現象。而彎道推入或推出裝置保證了在彎道的推動精度,防止出現滑落現象。
【專利說明】一種櫛梳機雙向輸送通道的推料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櫛梳機,特別是用於梳理麻纖維的櫛梳機。
【背景技術】
[0002]麻纖維一般是指亞麻、大麻類纖維。現在送入工廠的麻纖維是相當粗大的纖維束。纖維的強度、長度等物理指標都極不均勻,在纖維中還含有短弱纖維和外表皮組織的殘渣。因此,剛送進來的麻纖維不能直接用來紡紗,需要先根據不同的纖維品質分別進行梳理。
[0003]如公布號為CN104099669A的一種亞麻櫛梳機的櫛梳機構。這種櫛梳結構還需要工人再旁邊進行操作,增加了人力成本,減弱了工作效率,自動化程度不夠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自動化程度高,傳動效率高的櫛梳機。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雙向環形櫛梳機,包括:
[0006]夾麻器,用於將長條形的麻纖維收攏固定成扁平狀,並帶動麻纖維進行運動;
[0007]兩個櫛梳裝置,用於梳理麻纖維,並去除雜質;
[0008]輸送通道,用於將夾麻器輸送到兩個櫛梳裝置內並在其中一段將夾麻器翻轉90° ;所述輸送通道的兩個拐角設置為圓角;
[0009]彎道推入裝置,用於將夾麻器送入櫛梳裝置內;
[0010]彎道推出裝置,用於將夾麻器推出櫛梳裝置內;
[0011]變向裝置,用於在夾麻器翻轉的那一段輸送通道中,將夾麻器打開,並重新調整夾麻的長度;
[0012]直道推料裝置,用於在夾麻器翻轉的那一段輸送通道中,推動夾麻器前進,並且保證每個夾麻器之間留有相同的間距。
[0013]作為優選,所述夾麻器包括上層和底層,所述底層上通過設置穿通上層的螺紋柱和螺帽配合連接來與上層夾緊麻纖維;所述上層和底層在相互接觸的一面的相對的另一面上分別設置至少兩個凸起塊;所述底層上對應螺紋柱位置的相對一面上設置延長杆,所述延長杆的端面為圓弧過渡;所述螺紋杆的外端端面距離上層外表面的距離大於凸起塊的外端端面距離上層外表面的距離;所述上層與底層之間設置橡膠墊;所述橡膠墊的厚度變化是越遠離螺紋杆的位置越厚;所述底層上還設置導柱,所述上層對應導柱位置開設用於通過導柱的穿孔。
[0014]作為優選,所述櫛梳裝置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針簾,所述針簾上方設置用於支撐夾麻器上下運動的升降架,所述升降架的上下運動由升降裝置驅動;所述針簾的下方設置用於清理殘留在針簾上麻纖維的毛刷輥,所述毛刷輥的一側再設置剝麻輥和用於清理剝麻輥上麻纖維的毛刷,毛刷輥、剝麻輥和毛刷的下部設置收集槽;所述剝麻輥包括大徑螺旋板和小徑螺旋板,所述大徑螺旋板和小徑螺旋板之間交叉分布;所述升降架包括連接架,所述連接架內固定連接凹形板,所述凹形板的下方再連接一矩形框,所述凹形板中部開設用於通過夾麻器的漏口,所述漏口同時穿過矩形框並將矩形框分成兩個部分,所述矩形框與凹形板形成一個用於連接夾麻器的槽口 ;所述凹形板內設置驅動板,所述驅動板上轉動連接至少2個推動板,所述推動板與驅動板連接的相對的另一端設置延長伸出於驅動板外的推動邊,所述驅動板上固定連接位於推動板下方的阻擋杆。
[0015]作為優選,所述輸送通道包括左彎道部、直道部和右彎道部;所述左彎道部的一側設置沿左彎道部彎曲軌跡而成的左導向側翼,所述左彎道部上對應左導向側翼的一面上開設導向槽A,而直道部的上表面開設導向槽B,導向槽A和導向槽B之間通過過渡槽A相互連通;所述左導向側翼對應過渡槽的位置設置提升斜面,所述提升斜面最高處的高度高於直道部的上表面;所述右彎道部的外側設置沿右彎道部彎曲軌跡而成的右導向側翼,所述右彎道部對應右導向側翼位置的一側面上開設導向槽C,且導向槽C與導向槽B之間通過與過渡槽A鏡像設置的過渡槽B相互連通;所述右導向側翼上對應過渡槽B的位置設置降落斜面,所述降落斜面靠近直道部的一側連接用於夾麻器在開始進入過渡槽B產生傾斜時,防止夾麻器掉落的保護曲線板。
[0016]作為優選,所述彎道推入裝包括電機,電機內的電機軸連接萬向節,所述萬向節通過連接臂連接推桿,所述推桿的起點所在平面位於降落斜面上,並以萬向節為圓心作圓周運動;所述推桿的運動軌跡在右導向側翼上,而所述右導向側翼在推桿的運動軌跡內設置導向裝置,所述導向裝置包括弧形導向板,所述弧形導向板最高的一端通過轉動軸鉸接,另一端靠在右導向側翼上;所述轉動軸設置於連接座內;所述推桿的運動行程的起點是從弧形導向板最高的一端的下方通過,直到經過弧形導向板另一端,弧形導向板因推桿的推力而翹起,從而讓推桿繼續通過;當推桿反向回程時,會緊貼弧形導向板的上表面軌跡運行,到達弧形導向板最高一端時又會落下到達原起點;所述連接臂上設置用於防止接觸保護曲線板的折彎部。
[0017]作為優選,所述彎道推出裝置包括轉動座、擺臂和送出板;所述轉動座位於左彎道部的圓心處,並帶動擺臂作圓周運動,所述擺臂靠近左彎道部上設置送出板,所述送出板通過鉸接軸與擺臂連接,所述鉸接軸的另一端連接用於利用自身重力與送出板保持平衡從而使送出板保持一個高度的配重塊,所述左導向側翼上設置與設置於右導向側翼上的導向裝置結構相同的導向裝置;所述送出板的運動行程的起點是從弧形導向板最高的一端的下方通過,直到經過弧形導向板另一端,弧形導向板因送出板的推力而翹起,從而讓送出板繼續通過;當送出板反向回程時,會緊貼弧形導向板的上表面軌跡運行,到達弧形導向板最高一端時又會落下到達原起點。
[0018]作為優選,所述變向裝置包括用於改變麻纖維被夾麻器固定的位置的拉伸裝置和用於消除夾麻器對麻纖維的緊固力的鬆開裝置;所述鬆開裝置包括豎直設置的旋轉軸,所述旋轉軸上設置兩個錐形齒輪,兩個錐形齒輪之間設置驅動齒輪,旋轉軸位於兩個錐形齒輪之間的位置設置用於驅動旋轉軸上下運動的擺動機構,所述擺動機構包括固定連接於旋轉軸上的加固模塊,所述加固模塊上鉸接擺動臂,所述擺動臂垂直連接使驅動臂上下運動的驅動杆;所述旋轉軸靠近拉伸裝置方向的端部設置套筒;所述旋轉軸上還設置一個擋盤,擋盤下設置提升杆,所述提升杆套接於主動軸上,所述主動軸上還轉動連接第一驅動臂,所述第一驅動臂通過連杆驅動拉伸裝置運動;所述拉伸裝置包括開口的弧形腔體,所述弧形腔體上設置轉軸,所述轉軸上設置伸出弧形腔體外的支臂,所述支臂上固定連接上夾板;所述轉軸上還轉動連接驅動盤,所述驅動盤驅動下夾板轉動,使下夾板與上夾板相互緊貼來夾緊麻纖維;所述支臂套接在轉軸上,只有下夾板推動上夾板運動時,支臂才會以轉軸為中心軸作圓周運動;所述弧形腔體上開設長條通孔,所述驅動盤上設置穿過長條通孔的連接塊,所述連接塊與設置在弧形腔體外的下夾板固定連接,所述下夾板的運動弧線與弧形腔體的外輪廓弧線一致;所述轉軸穿出弧形腔體外的一端設置第二驅動臂,所述第二驅動臂與連杆固定連接。
[0019]作為優選,所述直道推料裝置包括每次推一個夾麻器的單推料裝置,所述單推料裝置包括兩個支撐座,所述兩個支撐座之間設置聯動杆,所述聯動杆的兩端分別設置同步轉動的連接杆,連接杆上鉸接橫杆,橫杆上通過軸鉸接一推板,所述推板上設置一阻擋部,所述橫杆上對應阻擋部的位置設置與阻擋部配合的阻擋杆;所述連接杆上還連接驅動連接杆轉動的連接座,所述連接座上再鉸接一延長杆,延長杆通過一個轉接座垂直連接驅動杆,驅動杆由電機驅動來回擺動;所述連接杆通過兩側的螺帽壓片和壓板來將連接杆固定在聯動杆上,所述螺帽壓片和壓板與聯動杆螺紋轉動連接,壓板的上端設置V形凹口,所述連接杆上轉動連接對應V形凹口配合連接的轉動塊,所述轉動塊的一端延伸出一個延長塊,所述延長塊上固定連接可驅動轉動塊轉動的彈簧,所述壓板上還設置一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上螺紋連接一用於調節彈簧長度的調節杆。
[0020]作為優選,所述推料裝置還包括一次推動多個夾麻器的多重推料裝置;所述多重推料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置導軌板,所述導軌板上架設一導向板,所述導向板上鉸接至少兩個推桿A,推桿A的一側方向設置用於阻擋推桿A向這個方向傾斜的檔杆A,所述導向板的一端連接驅動導向板運動的連接杆A,所述連接杆A在鉸接一過渡板,所述過渡板固定連接設置於電機上的驅動杆A。
[0021 ]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0022]本櫛梳機通過環形的輸送通道與兩個櫛梳裝置的組合,一個櫛梳裝置先梳理麻纖維的一側,然後另一個櫛梳裝置梳理麻纖維的另一側。實現了麻纖維了一次工序下來,就可以對整條麻纖維進行全部梳理,不需要再經過多道梳理步驟,大大的加快了工作效率。並且本櫛梳機可以自動實現麻纖維的換向操作,改變夾麻器內的麻纖維的位置,省去了人工操作,不僅提高工作效率,也保證了梳理精度,節省了人力成本。
[0023]本櫛梳機的輸送通道實現了一體化流動操作,避免出現卡頓現象。而彎道推入或推出裝置保證了在彎道的推動精度,防止出現滑落現象。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總裝結構示意圖;
[0025]圖2為本實施例的夾麻器的立體結構圖;
[0026]圖3為夾麻器的局部剖視圖;
[0027]圖4為夾麻器底層的俯視圖;
[0028]圖5為柿梳裝直的結構不意圖;
[0029]圖6為剝麻輥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0]圖7為連接架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8為驅動板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9為輸送通道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10為彎道推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11為彎道推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5]圖12為變向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6]圖13為拉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7]圖14為驅動盤的結構示意圖;
[0038]圖15為變向裝置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39]圖16為直道推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40]圖17為單推料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41]圖18為單推料裝置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42]圖19為連接杆與驅動杆之間的連接關係;
[0043]圖20為多重推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44]圖中:1-夾麻器,11-上層,12-底層,13-凸起塊,14-螺帽,15-螺紋柱,151-延長杆,16-導柱,161-穿孔,17-橡膠墊,2-櫛梳裝置,21-升降架,211-連接架,212-凹形板,213-矩形框,214-槽口,215-漏口,22-驅動板,221-推動板,2211-推動邊,222-阻擋杆,23-針簾,24-毛刷輥,25-剝麻輥,251-大徑螺旋板,252-小徑螺旋板,26-毛刷,27-升降裝置,28-收集槽,3-輸送通道,31-左彎道部,311-左導向側翼,312-導向槽A,32-直道部,321-導向槽B,322-提升斜面,33-右彎道部,331-右導向側翼,332-降落斜面,333-保護曲線板,34-過渡槽A,334-導向槽C,35-過渡槽B,4-彎道推入裝置,41-電機,42-萬向節,43-連接臂,431-折彎部,44-推桿,45-導向裝置,451-弧形導向板,46-轉動軸,47-連接座,5-彎道推出裝置,51-擺臂,52-轉動座,53-送出板,54-配重塊,55-鉸接軸,6-變向裝置,61-拉伸裝置,611-弧形腔體,612-長條通孔,62-鬆開裝置,621-主動軸,622-提升杆,63-旋轉軸,631-套筒,632-擋盤,641-錐形齒輪,642-驅動齒輪,64-擺動機構,643-加固模塊,644-擺動臂,645-驅動杆,651-第一驅動臂,65-連杆,66-第二驅動臂,67-轉軸,68-支臂,681-上夾板,69-下夾板,691-驅動盤,692-連接塊,7-直道推料裝置,71-單推料裝置,711-聯動杆,7111-支撐座,712-調節杆,713-連接杆,7131-連接座,71311-U形座,7132-延長杆,7133-轉接座,7134-驅動杆,7135-電機,714-橫杆,7141-阻擋杆,715-軸,716-推板,7161-阻擋部,717-螺帽壓片,718-V形凹口,719-壓板,7191-連接板,7192-彈簧,7193-轉動塊,7194-延長塊,72-多重推料裝置,721-機架,722-導軌板,723-導向板,724-推桿A,725-檔杆A,726-連接杆A,727-過渡板,728-驅動杆A。
【具體實施方式】
[0045]下面結合附圖以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46]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後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0047]1、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雙向環形櫛梳機,包括:
[0048]夾麻器1,用於將長條形的麻纖維收攏固定成扁平狀,並帶動麻纖維進行運動;
[0049]兩個櫛梳裝置2,用於梳理麻纖維,並去除雜質;
[0050]輸送通道3,用於將夾麻器I輸送到兩個櫛梳裝置2內並在其中一段將夾麻器I翻轉90° ;所述輸送通道30的兩個拐角設置為圓角;
[0051]彎道推入裝置4,用於將夾麻器I送入櫛梳裝置2內;
[0052]彎道推出裝置5,用於將夾麻器I推出櫛梳裝置2內;
[0053]變向裝置6,用於在夾麻器I翻轉的那一段輸送通道3中,將夾麻器I打開,並重新調整夾麻的長度;
[0054]直道推料裝置7,用於在夾麻器I翻轉的那一段輸送通道3中,推動夾麻器I前進,並且保證每個夾麻器I之間留有相同的間距。
[0055]如圖2-4所示,所述夾麻器I包括上層11和底層12,麻纖維就是放置在上層11和底層12之間。所述底層12上通過設置穿通上層11的螺紋柱15和螺帽14配合連接來與上層11夾緊麻纖維;所述上層11和底層12在相互接觸的一面的相對的另一面上分別設置至少兩個凸起塊13 ;這裡的凸起塊13是用於能承受力的支撐點,也就是要推動夾麻器,可以以凸起塊13為受力點,這樣就避免直接接觸上層和底層,防止因推動夾麻器的力過大,而壓壞麻纖維。所述底層12上對應螺紋柱15位置的相對一面上設置延長杆151,所述延長杆151的端面為圓弧過渡;這樣的延長杆151和螺紋柱15是作為夾麻器運行的導向部件,所以螺紋柱15上的螺紋不能布滿整個螺紋柱15,需要在距離端面上留有一定空白距離。所述螺紋杆15的外端端面距上層11外表面的距離大於凸起塊13的外端端面距上層11外表面的距離;這樣可以利於導向和固定。另外,所述上層11與底層12之間設置橡膠墊17 ;橡膠墊17不僅可以防止因上層和底層之間壓力過大,而壓壞麻纖維;又可以增加摩擦力,使麻纖維不容易脫落。作為更進一步優選,所述橡膠墊17的厚度變化是越遠離螺紋杆15的位置越厚;這是因為螺紋杆15上安裝有螺帽14固定,所以螺紋杆15附近的壓力最大,所以可以設置更多的麻纖維來固定,而越遠離螺紋杆15的位置壓力也就相應減小,所以需要放置少一些的麻纖維。所述底層12上還設置導柱16,所述上層11對應導柱16位置開設用於通過導柱16的穿孔161。這裡的導柱16可以加強上層11與底層12之間的連接配合,為後期的拆開工序來增加精度。所述導柱16的上端為尖角形。且如圖4所示,所述導柱16為兩個,分別位於螺紋柱15的兩側,且兩個導柱16之間的連線經過螺紋柱15,但兩個導柱16各自的運行路線不於螺紋柱15的運行軌跡相交錯。
[0056]還有另一種設計方案,就是所述導柱16為兩個,分別位於螺紋柱15的兩側,且兩個導柱16各自的運行路線於螺紋柱15的運行軌跡相平行。所述導柱16的端面與上層11外表面之間的距離小於或等於所述螺紋杆15的外端端面與上層11外表面之間距離的一半。這兩種方案都可以,所需要推動夾麻器I運動的驅動裝置的結構也就需要相應的設計。
[0057]麻纖維經過夾麻器的固定以後,就需要進入到櫛梳裝置內進行梳理。如圖5所示,所述櫛梳裝置2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針簾23,所述針簾23上方設置用於支撐夾麻器I上下運動的升降架21,所述升降架21的上下運動由升降裝置27驅動;所述針簾23的下方設置用於清理殘留在針簾23上麻纖維的毛刷輥24,所述毛刷輥24的一側再設置剝麻輥25和用於清理剝麻輥25上麻纖維的毛刷26,毛刷輥24、剝麻輥25和毛刷26的下部設置收集槽28 ;毛刷輥24的表面上有很多刷毛,可以細緻的清理針簾23上的梳理針。而毛刷輥24對外的清理作用比較好,但要再清理毛刷輥自身就比較麻煩了。
[0058]如圖6所示,所述剝麻棍25包括大徑螺旋板251和小徑螺旋板252,所述大徑螺旋板251和小徑螺旋板252之間交叉分布;通過大小直徑不一樣的大徑螺旋板251和小徑螺旋板252來滾動式梳理毛刷輥24,不僅可以做到切斷麻纖維,還可以對於毛刷輥24的刷毛進行撥動式清理。
[0059]如圖7-8所示,所述升降架21包括連接架211,所述連接架211內固定連接凹形板212,所述凹形板212的下方再連接一矩形框213,所述凹形板212中部開設用於通過夾麻器I的漏口 215,所述漏口 215同時穿過矩形框213並將矩形框213分成兩個部分,所述矩形框213與凹形板213形成一個用於連接夾麻器I的槽口 214;這裡的槽口 214就是用於放置夾麻器I的螺紋柱15和延長杆151,這樣就不僅可以作為導向作用,又可以防止夾麻器掉落。所述凹形板212內設置驅動板22,所述驅動板22上轉動連接至少2個推動板221,所述推動板221與驅動板22連接的相對的另一端設置延長伸出於驅動板22外的推動邊2211,所述驅動板22上固定連接位於推動板221下方的阻擋杆222。推動邊2211推動夾麻器I上的凸起塊,使夾麻器I不斷前進。這個時候阻擋杆222是幫助驅動板221來推動夾麻器1,反之驅動板221回位,而第二個夾麻器進入的時候,夾麻器上的凸起塊13會從阻擋杆222的方向推開推動板221,等過了推動邊2211的位置,推動板221又會自動掉落開始進行第二次推動夾麻器的步驟。
[0060]如圖9-11所示,所述輸送通道3包括左彎道部31、直道部32和右彎道部33 ;所述左彎道部31的一側設置沿左彎道部31彎曲軌跡而成的左導向側翼311,由於夾麻器是靠兩側面上螺紋柱和延長杆來作為導向,所以需要左導向側翼311與左彎道部31的配合來保證夾麻器能快速、精確的從豎直方式運行到水平橫躺的方式來運行。所述左彎道部31上對應左導向側翼311的一面上開設導向槽A312,而直道部32的上表面開設導向槽B321,導向槽A312和導向槽B321之間通過過渡槽A34相互連通;所述左導向側翼311對應過渡槽A34的位置設置提升斜面322,所述提升斜面322最高處的高度高於直道部32的上表面;提升斜面322就可以很好的配合過渡槽A34 —起來使夾麻器的兩側同步的穩定的變向。
[0061]如圖11所示,所述右彎道部33的外側設置沿右彎道部33彎曲軌跡而成的右導向側翼331,所述右彎道部33對應右導向側翼331位置的一側面上開設導向槽C334,且導向槽C334與導向槽B321之間通過與過渡槽A34鏡像設置的過渡槽B35相互連通;所述右導向側翼331上對應過渡槽B35的位置設置降落斜面332,所述降落斜面332靠近直道部32的一側連接用於夾麻器I在開始進入過渡槽B35產生傾斜時,防止夾麻器I掉落的保護曲線板333。
[0062]對應右彎道部33和左彎道部31兩個位置,需要設置專門的彎道推料裝置。如圖11所示,所述彎道推入裝置4包括電機41,電機41內的電機軸連接萬向節42),所述萬向節42通過連接臂43連接推桿44,所述推桿44的起點所在平面位於降落斜面332上,並以萬向節42為圓心作圓周運動;所述推桿44的運動軌跡在右導向側翼331上,而所述右導向側翼331在推桿44的運動軌跡內設置導向裝置45,所述導向裝置45包括弧形導向板451,所述弧形導向板451最高的一端通過轉動軸46鉸接,另一端靠在右導向側翼331上;所述轉動軸46設置於連接座47內;所述推桿44的運動行程的起點是從弧形導向板451最高的一端的下方通過,直到經過弧形導向板451另一端,弧形導向板451因推桿44的推力而翹起,從而讓推桿44繼續通過;當推桿44反向回程時,會緊貼弧形導向板451的上表面軌跡運行,到達弧形導向板451最高一端時又會落下到達原起點;所述連接臂43上設置用於防止接觸保護曲線板333的折彎部431。
[0063]如圖10所示,所述彎道推出裝置5包括轉動座52、擺臂51和送出板53 ;所述轉動座52位於左彎道部31的圓心處,並帶動擺臂51作圓周運動,所述擺臂51靠近左彎道部31上設置送出板53,所述送出板53通過鉸接軸55與擺臂51連接,所述鉸接軸55的另一端連接用於利用自身重力與送出板53保持平衡從而使送出板53保持一個高度的配重塊54,所述左導向側翼311上設置與設置於右導向側翼331上的導向裝置45結構相同的導向裝置45 ;所述送出板53的運動行程的起點是從弧形導向板451最高的一端的下方通過,直到經過弧形導向板451另一端,弧形導向板451因送出板53的推力而翹起,從而讓送出板53繼續通過;當送出板53反向回程時,會緊貼弧形導向板451的上表面軌跡運行,到達弧形導向板451最高一端時又會落下到達原起點。
[0064]如圖12-15所示,在直道部32上,設置了一個自動變化麻纖維在夾麻器內位置的變向裝置6,這樣就可以保證麻纖維的兩端都能得到很好的梳理。所述變向裝置6包括用於改變麻纖維被夾麻器固定的位置的拉伸裝置61和用於消除夾麻器對麻纖維的緊固力的鬆開裝置62 ;所述鬆開裝置62包括豎直設置的旋轉軸63,所述旋轉軸63上設置兩個錐形齒輪641,兩個錐形齒輪641之間設置驅動齒輪642,旋轉軸63位於兩個錐形齒輪641之間的位置設置用於驅動旋轉軸63上下運動的擺動機構64,所述擺動機構64包括固定連接於旋轉軸63上的加固模塊643,所述加固模塊643上鉸接擺動臂644,所述擺動臂644垂直連接使驅動臂644上下運動的驅動杆645 ;所述旋轉軸63靠近拉伸裝置61方向的端部設置套筒631 ;這裡的套筒631可以旋轉緊固在夾麻器的螺紋柱上的螺帽,就是可以通過鬆開螺帽,來方便重新定位麻纖維被固定的位置。所述旋轉軸63上還設置一個擋盤632,擋盤632下設置提升杆622,所述提升杆622套接於主動軸621上;這裡由於旋轉軸63比較長,只通過固定旋轉軸一端的位置,而設置套筒631的旋轉軸一端容易產生偏移,所以就設置一提升杆622,提升杆622為兩個夾片設置於旋轉軸的兩側,且不與旋轉軸接觸,但兩個夾片之間的距離是小於擋盤632的直徑,也就是說提升杆622會推動擋盤632上升,還可以防止旋轉軸產生偏移。一旦偏移就會與提升杆622的夾片接觸,從而發出摩擦的聲音來提升操作人員。所述主動軸621上還轉動連接第一驅動臂651,所述第一驅動臂651通過連杆65驅動拉伸裝置61運動;
[0065]如圖13所示,所述拉伸裝置61包括開口的弧形腔體611,所述弧形腔體611上設置轉軸67,所述轉軸67上設置伸出弧形腔體611外的支臂68,所述支臂68上固定連接上夾板681 ;所述轉軸67上還轉動連接驅動盤691,所述驅動盤681驅動下夾板69轉動,使下夾板69與上夾板691相互緊貼來夾緊麻纖維;這裡的夾緊還只是第一步,夾緊以後,轉軸67還需要繼續旋轉,再帶動下夾板69推動上夾板691運動,從而拉出麻纖維,使下步柿梳裝置可以梳理麻纖維的另一端。所述支臂68套接在轉軸67上,只有下夾板69推動上夾板681運動時,支臂68才會以轉軸67為中心軸作圓周運動;所述弧形腔體611上開設長條通孔612,所述驅動盤681上設置穿過長條通孔612的連接塊692,所述連接塊692與設置在弧形腔體611外的下夾板68固定連接,所述下夾板68的運動弧線與弧形腔體611的外輪廓弧線一致;所述轉軸67穿出弧形腔體611外的一端設置第二驅動臂66,所述第二驅動臂66與連杆65固定連接。
[0066]如圖16所示,所述直道推料裝置7包括每次推一個夾麻器I的單推料裝置71和一次推動多個夾麻器2的多重推料裝置72。這裡的單推料裝置71主要用於經過彎道輸送通道,還未到達直道部中間段的距離。因為單推料裝置71不適合長距離的輸送。而多重推料裝置72比較適合多個夾麻器同步輸送,可以提高輸送效率。
[0067]如圖17-19所示,所述單推料裝置71包括兩個支撐座7111,所述兩個支撐座7111之間設置聯動杆711,所述聯動杆711的兩端分別設置同步轉動的連接杆713,連接杆713上鉸接橫杆714,橫杆714上通過軸715鉸接一推板716,所述推板716上設置一阻擋部7161,所述橫杆714上對應阻擋部7161的位置設置與阻擋部7161配合的阻擋杆7141 ;所述連接杆713上還連接驅動連接杆713轉動的連接座7131,所述連接座7131上再鉸接一延長杆7132,延長杆7132通過一個轉接座7133垂直連接驅動杆7134,驅動杆7134由電機7135驅動來回擺動;所述連接杆713通過兩側的螺帽壓片717和壓板719來將連接杆713固定在聯動杆711上,所述螺帽壓片717和壓板719與聯動杆711螺紋轉動連接,壓板719的上端設置V形凹口 718,所述連接杆713上轉動連接對應V形凹口 718配合連接的轉動塊7193,所述轉動塊7193的一端延伸出一個延長塊7194,所述延長塊7194上固定連接可驅動轉動塊7193轉動的彈簧7192,所述壓板719上還設置一連接板7191,所述連接板7191上螺紋連接一用於調節彈簧7192長度的調節杆712。通過調節彈簧7192的拉力,使轉動塊7193對壓板719提供足夠的作用力,使壓板719可以緊固在聯動杆711上,從而保證壓板719可以對連接杆713有足夠的緊固力。如圖18所示,其中所述連接座7131包括U形座71311,所述U形座71311閉口的一邊與連接杆713固定連接,開口的一邊上與延長杆7132鉸接;而轉接座7133的一側邊與延長杆7132固定連接,另一側邊上與驅動杆7134固定連接。因驅動杆7134是圍繞電機7135作圓周運動,所以延長杆7134需要通過與U形座71311鉸接,使驅動杆7134的圓弧運動變成連接杆713的直線運動。
[0068]如圖20所示,所述多重推料裝置72包括機架721,所述機架721上設置導軌板722,所述導軌板722上架設一導向板723,所述導向板723上鉸接至少兩個推桿A724,推桿A724的一側方向設置用於阻擋推桿A724向這個方向傾斜的檔杆A725,所述導向板723的一端連接驅動導向板723運動的連接杆A726,所述連接杆A726在鉸接一過渡板727,所述過渡板727固定連接設置於電機7135上的驅動杆A728。
【權利要求】
1.一種櫛梳機雙向輸送通道的推料裝置,所述輸送通道(3)包括左彎道部〔30、直道部(32)和右彎道部(33),其特徵在於:對應左彎道部(31)或右彎道部(33)的彎道推入裝置(4)和彎道推出裝置(5),對應直道部(32)的直道推料裝置(7); 所述彎道推入裝置(4)包括電機(41),電機(41)內的電機軸連接萬向節(42),所述萬向節(42)通過連接臂(43)連接推桿(44),所述推桿(44)的起點所在平面位於降落斜面(332)上,並以萬向節(42)為圓心作圓周運動;所述推桿(44)的運動軌跡在右導向側翼(331)上,而所述右導向側翼(331)在推桿(44)的運動軌跡內設置導向裝置(45),所述導向裝置(45)包括弧形導向板(451),所述弧形導向板(451)最高的一端通過轉動軸(46)鉸接,另一端靠在右導向側翼(331)上;所述轉動軸(46)設置於連接座(47)內;所述推桿(44)的運動行程的起點是從弧形導向板(451)最高的一端的下方通過,直到經過弧形導向板(451)另一端,弧形導向板(451)因推桿(44)的推力而翹起,從而讓推桿(44)繼續通過;當推桿(44)反向回程時,會緊貼弧形導向板(451)的上表面軌跡運行,到達弧形導向板(451)最高一端時又會落下到達原起點;所述連接臂(43)上設置用於防止接觸保護曲線板(333)的折彎部(431); 所述彎道推出裝置(5 )包括轉動座(52^^^(51)^^^^(53):所述轉動座(52 )位於左彎道部(31)的圓心處,並帶動擺臂(51)在左導向側翼(311)上作圓周運動,所述擺臂(51)靠近左彎道部(31)上設置送出板(53),所述送出板(53)通過鉸接軸(55)與擺臂(51)連接,所述鉸接軸(55)的另一端連接用於利用自身重力與送出板(53)保持平衡從而使送出板(53)保持一個高度的配重塊(54),所述左導向側翼(311)上設置與設置於右導向側翼(331)上的導向裝置(45)結構相同的導向裝置(45); 所述直道推料裝置(7 )包括單推料裝置(71)和多重推料裝置(72 )。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櫛梳機雙向輸送通道的推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彎道推出裝置(5)中的送出板(53)的運動行程的起點是從弧形導向板(451)最高的一端的下方通過,直到經過弧形導向板(451)另一端,弧形導向板(451)因送出板(53)的推力而翹起,從而讓送出板(53)繼續通過;當送出板(53)反向回程時,會緊貼弧形導向板(451)的上表面軌跡運行,到達弧形導向板(451)最高一端時又會落下到達原起點。
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櫛梳機雙向輸送通道的推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單推料裝置(71)包括兩個支撐座(7111),所述兩個支撐座(7111)之間設置聯動杆(711),所述聯動杆(711)的兩端分別設置同步轉動的連接杆(713),連接杆(713)上鉸接橫杆(714),^杆(714)上通過軸(715)鉸接一推板(716),所述推板(716)上設置一阻擋部(7161),所述橫杆(714)上對應阻擋部(7161)的位置設置與阻擋部(7161)配合的阻擋杆(7141);所述連接杆(713)上還連接驅動連接杆(713)轉動的連接座(7131),所述連接座(7131)上再鉸接一延長杆(7132 ),延長杆(7132)通過一個轉接座(7133)垂直連接驅動杆(7134 ),驅動杆(7134)由電機(7135)驅動來回擺動;所述連接杆(713)通過兩側的螺帽壓片(717)和壓板(719)來將連接杆(713)固定在聯動杆(711)上,所述螺帽壓片(717)和壓板(719)與聯動杆(711)螺紋轉動連接,壓板(719)的上端設置V形凹口( 718 ),所述連接杆(713)上轉動連接對應V形凹口(718)配合連接的轉動塊(7193),所述轉動塊(7193)的一端延伸出一個延長塊(7194),所述延長塊(7194)上固定連接可驅動轉動塊(7193)轉動的彈簧(7192),所述壓板(719)上還設置一連接板(7191),所述連接板(7191)上螺紋連接一用於調節彈簧(7192)長度的調節杆(712)0
4.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櫛梳機雙向輸送通道的推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多重推料裝置(72 )包括機架(721),所述機架(721)上設置導軌板(722),所述導軌板(722 )上架設一導向板(723),所述導向板(723)上鉸接至少兩個推桿八(724),推桿八(724)的一側方向設置用於阻擋推桿八(724)向這個方向傾斜的檔杆八(725),所述導向板(723)的一端連接驅動導向板(723)運動的連接杆八(726),所述連接杆八(726)在鉸接一過渡板(727),所述過渡板(727)固定連接設置於電機(7135)上的驅動杆八(728).,
5.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櫛梳機雙向輸送通道的推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左彎道部(31)的一側設置沿左彎道部(31)彎曲軌跡而成的左導向側翼(311),所述左彎道部(31)上對應左導向側翼(311)的一面上開設導向槽八(312),而直道部(32)的上表面開設導向槽8 (321),導向槽八(312)和導向槽8 (321)之間通過過渡槽八(34)相互連通。
6.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櫛梳機雙向輸送通道的推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左導向側翼(311)對應過渡槽八(34)的位置設置提升斜面(322),所述提升斜面(322)最高處的高度高於直道部(32)的上表面。
7.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櫛梳機雙向輸送通道的推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右彎道部(33)的外側設置沿右彎道部(33)彎曲軌跡而成的右導向側翼(331),所述右彎道部(33)對應右導向側翼(331)位置的一側面上開設導向槽(:(334),且導向槽0與導向槽8(321)之間通過與過渡槽八(34)鏡像設置的過渡槽8 (35)相互連通。
8.按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櫛梳機雙向輸送通道的推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右導向側翼(331)上對應過渡槽8 (35)的位置設置降落斜面(332),所述降落斜面(332)靠近直道部(32)的一側連接用於夾麻器(1)在開始進入過渡槽8 (35 )產生傾斜時,防止夾麻器(1)掉落的保護曲線板(333)0
9.按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櫛梳機雙向輸送通道的推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夾麻器(1)包括包括上層(11)和底層(12),所述底層(12)上通過設置穿通上層(11)的螺紋柱(15)和螺帽(14)配合連接來與上層(11)夾緊麻纖維;所述上層(11)和底層(12)在相互接觸的一面的相對的另一面上分別設置至少兩個凸起塊(13):所述底層(12)上對應螺紋柱(15)位置的相對一面上設置延長杆(151),所述延長杆(151)的端面為圓弧過渡;所述螺紋杆(15)的外端端面距上層(11)外表面的距離大於凸起塊(13)的外端端面距上層(11)外表面的距離;所述上層(11)與底層(12)之間設置橡膠墊(17);所述橡膠墊(17)的厚度變化是越遠離螺紋杆(15)的位置越厚;所述底層(12)上還設置導柱(16),所述上層(11)對應導柱(16)位置開設用於通過導柱(16)^,^(161)0
【文檔編號】D01B5/04GK204211860SQ201420620306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5日
【發明者】葉建華, 顧學良, 鍾海強, 韓榮平, 倪國學 申請人:浙江阿祥亞麻紡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