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偉和張震拍的什麼電影(張震梁朝偉是神)
2023-05-28 00:50:36
最近劉德華入駐抖音,一天竟引來3000多萬粉絲關注,一躍成為粉絲第二多的博主,各路明星後輩也紛紛為他打call。
發了三個視頻,每個的瀏覽量都過千萬。這個數據可以說秒殺所有的當紅「流量藝人」了。
你以為像劉德華、梁朝偉這樣的天王能紅30年是靠什麼?
才華?
劉德華是勤奮的代表每個人都知道,可沒人知道梁朝偉並不是靠天賦。
其實,梁朝偉的勤奮完全不輸劉德華。
劉德華的勤奮在於他兼顧,所謂的影視歌三棲。
而梁朝偉的勤力在於,他會在喜歡的事情上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功夫,盡力把它做到最好。
梁朝偉這個優點傳承自他的好友,歌壇天王張學友。
這件事,他27年前曾經在張菲的《龍兄虎弟》說過。他跟張學友成了朋友以後,從張學友身上學到好多東西,張學友很專業,他做任何事,都會盡心盡力,會願意犧牲很多玩和休息的時間,把那件事做到最好。
梁朝偉用27年的人生實踐了他從張學友身上學到的這個品質,讓張震驚嘆並自覺繼承了下來。
張震:梁朝偉教我對生活和工作都充滿熱忱20年間,張震和梁朝偉合作過6次之多。
第一次是1996年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當時梁朝偉和張國榮已經被王家衛帶去拍了半年,戲份很少的他,最後一個月才到。悠長的等戲間隙,他驚奇的發現儒雅的影帝常常獨自在街頭悠然的玩著滑板。
這一點也不影帝,更跟他平時安靜沉默的形象不符合。
原來梁朝偉一直喜歡滑板、衝浪、滑雪等充滿速度感的運動。
不過讓張震更驚嘆的是,24年後的2020年,他又看到56歲的梁朝偉玩滑板的樣子。
是的,這麼多年,梁朝偉一直沒變。
張震想,一個人得有多執著,才能數十年如一日的守著心中所愛?
梁朝偉的那份赤誠和執著是令人敬佩的。
除了對生活那永遠的熱情外,梁朝偉對於工作的態度,更是對張震影響深遠。
對於表演這個工作的態度,張震是在18年前的《天下無雙》片場宿舍裡,在聽完了梁朝偉的3分鐘《東邪西毒》獨白後確定的,至此就要像梁朝偉那樣努力和專注。
張震明白了,梁朝偉的影帝,不是一天煉成的,天賦或許在最初有效,但此後的人生,沒人知道梁朝偉究竟下了多少功夫。
梁朝偉的每個角色,都是在心裡用時光雕出了完整的模樣的。
張震自此也走了同樣的路。
他的每個角色都花了比別人多一倍甚至幾倍的時間去準備。
所以才有了他每拍一部戲就學會一項技能的說法。
拍《吳清源》這樣的文藝片,他也準備了6個月,其中有3個月是在日本生活,看吳清源的自傳,每天靜坐一個小時練定力,一找到機會就去見吳清源大師和參觀日本棋院,觀察大師和棋手們的日常。
片中所述故事當時,吳清源大師身體狀態不佳,人很清廋,張震也因此減重不少。
不過都不及他最近在新片《緝魂》裡所做的準備更多。
這次飾演的是癌症末期的檢察官,更是需要大幅減重,幾乎要讓身上的肌肉和水分都減掉的程度。
開拍前光體型調整就花了3個月,因為張震本身就是偏廋的體型,本沒有什麼肥可減,只能靠科學控制。
最終減去25斤的張震,體型已完美接近末期病人,片中更是有頭頂幾綹頭髮形容枯槁的造型,讓張震看上去像70歲,震驚程度爆表。
即便這張臉上並無皺紋,但也沒有一絲英俊小生的模樣!
梁文超是個有操守的精英檢察官,有他的赤誠和執著。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沒有躺著「等死」,而是希望用盡最後一點精力。燃燒自己,幫助社會、幫助家人。
他很現實,因為他上班每月可以多拿十幾萬,即便他只能多做一個月,也能讓妻子阿爆和未出世的孩子未來過得寬鬆一點。
但他也沒有因此惰懶,做輕鬆的活,相反,他主動申請了最棘手的案子,發誓把餘生都投入到這個案子上來。
當他偶然發現身為執法人員的妻子居然知法犯法時,他罕見的憤怒了。
即便是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也不要放棄心中的信念。
或許也正因為是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才更不想功虧一簣。
梁文超對工作的這份赤誠,張震懂。
因為那正是他想要的,他想堅持的。
所以理解這個人物並不難,難的在於如何與張震的「本我」相區別,創造一個有點張震,但又完全不是張震的梁文超出來。
後半程有幾個關鍵戲點:
1、梁文超得知因為自己的無能,無辜的王天佑被判多年刑期之時,他聯想起自己正當王天佑年紀時的模樣,壯志惆悵,如今身已損毀,心也未能留存,不禁內心脆弱起來。
這時的張震很好的表現出,那種對生的留戀和對死的茫然。
妻子阿爆懂得他此時悲痛的意義,過來擁抱他。
2、頭頂殘發形容枯槁的梁文超,偶然得知妻子掩蓋證據,他不由得悲憤起來,前所未有的厲聲質問愛妻。
對於生命垂危的梁文超來說,妻兒和正義都是他生的信念。
妻子盲目的愛,讓他失去了一半的希望。
……
張震無疑是《緝魂》最大的亮點,無論從形還是核去看。
他的演技已然在電影劇情之上。
有原則的愛,是讓社會正常運轉的基礎,如果為了愛沒了底線,那造成的後果將不可想像。
譬如萬博士對王世聰,譬如阿爆對丈夫梁文超,他們為了自己的愛人,接連澆灌了惡之花。
等到他們後悔並想彌補錯誤時,不僅不能回頭,還不得不劍走偏峰。
可他們最後的選擇就是正確的選擇嗎?
對於末期癌症患者,他們對於生的渴望有多強?當這份求生的欲望有了權力的翅膀,又能把周圍的人帶去怎樣的深淵?
……
這大概程偉豪的《緝魂》真正想講的故事吧。
人性的弱點和黑洞,在極端環境下,會滋生出吞噬信念和自我的強大力量。
普通人,在一般情況下做個好人不難,難的是在任何情況都能做個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