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dsa引導下的雙下肢動脈造影中的固定器的製造方法
2023-05-28 14:44:41 2
一種用於dsa引導下的雙下肢動脈造影中的固定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DSA引導下的雙下肢動脈造影中的固定器,包括固定器本體、腳墊和彈性固定帶;所述腳墊可脫卸連接於所述固定器本體的下端;所述彈性固定帶有兩條,分別橫向連接於所述固定器本體的背面。本發明所述用於DSA引導下的雙下肢動脈造影中的固定器的優點在於:結構簡單,既能起到有效固定病人雙下肢的作用,又能不影響動脈造影,還能使病人舒適;腳墊可以防止患者腳背向下運動壓迫血管,影響造影效果,並且枕頭可提升患者在檢查時的舒適度。
【專利說明】—種用於DSA引導下的雙下肢動脈造影中的固定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醫療設備輔助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用於DSA引導下的雙下肢動脈造影中的固定器。
【背景技術】
[0002]DSA引導下的雙下肢動脈造影,屬於一種常規的手術;手術中要求病人雙下肢制動,因為下肢的活動和抖動會致導影像模糊,偽影形成,影響病變部位的顯示;特別是針對老年人,因為老年病人難以長時間維持雙下肢對稱性體位,從而導致雙側下肢顯影不對稱,不利於DSA圖像的解讀,下肢動脈缺血的病人在注射對比劑過程中加重局部缺血性痛疼,不自主活動和抖動。
[0003]現有解決方案主要為細繩捆綁,寬幅鬆緊帶捆綁,這兩種方案共同的缺點為固定力不均勻,造成局部壓迫,可能會影響造影結果,並且兩腿合併後中間無支撐物,患者舒適度極差,影響造影效果。
【發明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既能起到固定病人雙下肢的作用,又能不影響動脈造影,還能使病人舒適的用於DSA引導下的雙下肢動脈造影中的固定器。
[0005]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於DSA引導下的雙下肢動脈造影中的固定器,包括固定器本體、腳墊和彈性固定帶;所述腳墊可脫卸連接於所述固定器本體的下端;所述彈性固定帶有兩條,分別橫向連接於所述固定器本體的背面;
[0006]所述固定器本體包括第一固定袋、第二固定袋、中間固定袋和連接帶;
[0007]所述連接帶由左拼接片和右拼接片拼接而成,所述左拼接片為「山」字形,所述左拼接片與右拼接片鏡像設置且一體成型,所述左拼接片與右拼接片之間所夾的「U」字形的底端高於所述連接帶的底端;
[0008]所述中間固定袋縫接於所述左拼接片與右拼接片之間所夾的「U」字形的邊緣;
[0009]所述中間固定袋外部為圓筒型袋,內部填充有海綿或棉花;
[0010]所述第一固定袋縫接於所述左拼接片的左側邊緣;
[0011]所述第一固定袋外部為圓筒型袋,內部填充有大米,圓筒型袋的上端粗,向下逐漸收窄變細;
[0012]所述第二固定袋縫接於所述右拼接片的右側邊緣;
[0013]所述第二固定袋外部為圓筒型袋,內部填充有填充物,圓筒型袋的上端粗,向下逐漸收窄變細;
[0014]所述第二固定袋的結構和材料與第一固定袋的結構相同;
[0015]所述第一固定袋和第二固定袋內的大米的填充密度為:0.75g/cm3;
[0016]所述中間固定袋外部的圓筒型袋、第一固定袋外部的圓筒型袋、第二固定袋外部的圓筒型袋和連接帶的材料為純棉帆布;
[0017]所述左拼接片和右拼接片的最窄處寬度為16cm ;
[0018]所述第一固定袋、第二固定袋、中間固定袋上部在水平方向對齊;
[0019]所述中間固定袋的長度為80cm ;
[0020]所述第一固定袋的長度為IOOcm ;
[0021]所述第二固定袋的長度為IOOcm ;
[0022]所述彈性固定帶的兩端分別設置相互配合使用的公扣和母扣;
[0023]所述大米為新鮮幹大米,使用前先對大米進行清洗除沙,再用75%的酒精浸泡10-15分鐘,之後將表皮晾乾後用紫外線照射30分鐘,之後烘乾。
[0024]本發明所述用於DSA引導下的雙下肢動脈造影中的固定器的優點在於:結構簡單,既能起到有效固定病人雙下肢的作用,又能不影響動脈造影,還能使病人舒適;腳墊可以防止患者腳背向下運動壓迫血管,影響造影效果,並且枕頭可提升患者在檢查時的舒適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本發明固定器主視視角結構示意圖;
[0026]圖2為本發明固定器拆卸掉腳墊後的俯視視角結構示意圖;
[0027]圖3為本發明所述固定器本體結構示意圖;
[0028]圖4為本發明所述連接帶結構示意圖;
[0029]圖5為本發明所述彈性固定帶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如圖1所示,一種用於DSA引導下的雙下肢動脈造影中的固定器,包括固定器本體、腳墊6和彈性固定帶5 ;所述腳墊6可脫卸連接於所述固定器本體的下端;所述彈性固定帶5有兩條,分別橫向連接於所述固定器本體的背面;
[0031]腳墊6起到墊腳的作用,防止患者腳背向下運動壓迫血管,影響造影效果,並且腳墊6可提升患者在檢查時的舒適度。
[0032]如圖1、2和圖3所示,所述固定器本體包括第一固定袋1、第二固定袋3、中間固定袋2和連接帶4 ;
[0033]所述中間固定袋2外部為圓筒型袋,內部填充有海綿或棉花;中間固定袋2的設置起到支撐合併的雙腿的作用,使患者舒適;
[0034]所述第一固定袋I縫接於所述左拼接片41的左側邊緣;
[0035]所述第一固定袋I外部為圓筒型袋,內部填充有大米,圓筒型袋的上端粗,向下逐漸收窄變細;
[0036]所述第二固定袋3縫接於所述右拼接片42的右側邊緣;
[0037]所述第二固定袋3外部為圓筒型袋,內部填充有填充物,圓筒型袋的上端粗,向下逐漸收窄變細;
[0038]所述第二固定袋的結構和材料與第一固定袋的結構相同;
[0039]如圖4所示,所述連接帶4由左拼接片41和右拼接片42拼接而成,所述左拼接片41為「山」字形,所述左拼接片41與右拼接片42鏡像設置且一體成型,所述左拼接片41與右拼接片42之間所夾的「U」字形的底端高於所述連接帶4的底端;
[0040]所述中間固定袋2縫接於所述左拼接片41與右拼接片42之間所夾的「U」字形的邊緣;
[0041]所述第一固定袋I和第二固定袋3內的大米的填充密度為:0.75g/cm3 ;
[0042]所述中間固定袋2外部的圓筒型袋、第一固定袋I外部的圓筒型袋、第二固定袋3外部的圓筒型袋和連接帶4的材料為純棉帆布;
[0043]所述左拼接片41和右拼接片42的最窄處寬度為16cm ;
[0044]所述第一固定袋1、第二固定袋3、中間固定袋2上部在水平方向對齊;
[0045]所述中間固定袋2的長度為80cm ;
[0046]所述第一固定袋I的長度為IOOcm ;
[0047]所述第二固定袋3的長度為IOOcm ;
[0048]所述彈性固定帶5的兩端分別設置相互配合使用的公扣51和母扣52 ;
[0049]所述大米為新鮮幹大米,使用前先對大米進行清洗除沙,去掉破碎的大米,再用85%的酒精浸泡10-15分鐘,之後將表皮晾乾後用紫外線照射30分鐘,之後烘乾;處理後的大米彈性大,不易碎 ,不生蟲,不影響造影效果。
[0050]使用時,患者躺在造影用床上,將本發明固定器墊於身下,患者的襠部卡在如圖1所示固定器的中間固定袋2的下部,兩腿順序放置於所述第一固定袋和中間固定袋2之間及中間固定袋2和第二固定袋3之間所形成的兩個凹槽內,將患者的腳放置在腳墊6上,根據需要將彈性固定帶5的兩端設置的公扣51和母扣52扣合,固定患者兩條腿。
[0051]上面以舉例方式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具體實施例,凡基於本發明所做的任何改動或變型均屬於本發明要求保護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DSA引導下的雙下肢動脈造影中的固定器,包括固定器本體、腳墊和彈性固定帶;所述腳墊可脫卸連接於所述固定器本體的下端;所述彈性固定帶有兩條,分別橫向連接於所述固定器本體的背面; 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器本體包括第一固定袋、第二固定袋、中間固定袋和連接帶。 所述連接帶由左拼接片和右拼接片拼接而成,所述左拼接片為「山」字形,所述左拼接片與右拼接片鏡像設置且一體成型,所述左拼接片與右拼接片之間所夾的「U」字形的底端高於所述連接帶的底端; 所述中間固定袋縫接於所述左拼接片與右拼接片之間所夾的「U」字形的邊緣; 所述中間固定袋外部為圓筒型袋,內部填充有海綿或棉花; 所述第一固定袋縫接於所述左拼接片的左側邊緣; 所述第一固定袋外部為圓筒型袋,內部填充有大米,圓筒型袋的下端粗,向上逐漸收窄變細。 所述第二固定袋縫接於所述右拼接片的右側邊緣; 所述第二固定袋外部為圓筒型袋,內部填充有填充物,圓筒型袋的下端粗,向上逐漸收窄變細; 所述第二固定袋的結 構和材料與第一固定袋的結構相同; 所述第一固定袋和第二固定袋內的大米的填充密度為:0.75g/cm3 ; 所述中間固定袋外部的圓筒型袋、第一固定袋外部的圓筒型袋、第二固定袋外部的圓筒型袋和連接帶的材料為純棉帆布; 所述左拼接片和右拼接片的最窄處寬度為16cm; 所述第一固定袋、第二固定袋、中間固定袋下部在水平方向對齊; 所述中間固定袋的長度為80cm ; 所述第一固定袋的長度為100cm; 所述第二固定袋的長度為100cm; 所述彈性固定帶的兩端分別設置相互配合使用的公扣和母扣; 所述大米為新鮮幹大米,使用前先對大米進行清洗除沙,去掉破碎的大米,再用85%的酒精浸泡10-15分鐘,之後將表皮晾乾後用紫外線照射30分鐘,之後烘乾。
【文檔編號】A61B6/04GK103800033SQ201410059953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1日
【發明者】崔銀傑 申請人:崔銀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