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旅行記憶(遊記井岡山上喚)
2023-05-28 09:15:38
文丨唐群友
旅遊公司的大巴車從漵浦縣城開出,迎著朝霞向井岡山駛去。行駛一千餘裡後,我們一行在傍晚時分趕到了茨坪。
井岡山的地形地貌與懷化差不多,黃洋界的海拔度與羅子山相近,井岡山最高峰與蘇寶頂比肩。略有差異的是,井岡山的植被更盛;而雪峰山則多一些裸露的怪石。
井岡山是我神往的聖地。學生時代的課文中記敘著井岡山的毛竹和朱德的扁擔。物換星移,青春遠去,但我依然能背誦四十多年前學過的毛主席很多有關井岡山的詩詞。我對中共黨史情有獨鍾,記得在鄉鎮任職期間,我應邀給民兵上政治課,講的就是井岡山五次反「圍剿」的故事。
夜幕降臨,我漫步於位於井岡山山腰的茨坪鎮鎮政府所在地。
當地的「娘女家」一如懷化城鄉時興跳廣場舞。湖邊有一處懸掛「紅歌大家唱」橫幅,一群人在音樂的伴奏下唱著紅色歌曲。清涼的山風吹拂,行人一拔接一拔悠然地踱著方步。中老年居多的遊客中大都身著當年紅軍草灰色軍服,紅色領章和黨徽在路燈的照射下熠熠閃光。湖中央正歡快跳躍著扇形噴泉,水幕上的投影映出紅色鐮刀錘子圖案。我迅速拿出相機,調整微光下的攝影所需的各項技術參數,將美輪美奐的景色攝進鏡頭。
第二天清晨,我們乘坐景區大巴車沿蜿蜒的公路向黃洋界駛去。黃洋界的頂峰上陳列著一門鋼炮,導遊說,當年此地曾發生一場激戰,紅軍憑藉有利地形,以逸待勞重創前來圍剿的敵軍。毛主席為此戰寫下了令人盪氣迴腸的《西江月 井岡山》,宣告:「黃洋界上炮聲隆,報導敵軍宵遁」。不遠處,赫然聳立著此作的毛主席草書詞牆,筆走龍蛇,顯得豪情萬丈!
走進紅軍造幣廠,第一次見到了紅軍鑄造的「大洋」。導遊訴說著紅軍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故事。我見一位面目俊秀、身材姣好,穿著當年紅軍服的姑娘正騎著棗紅色馬在院內轉圈,立馬來了興致。待她下馬後,我躍上馬鞍。
在一個叫大井村的地方,終於見到了幾棟還算象樣的磚砌平房。那是當年紅四軍軍部,毛朱彭陳四人各有舊居。屋後聳立著二棵巨大的桂花樹。導遊講解說:此樹曾被圍剿的敵軍火燒,劫後餘生。一九七六年,桂花樹曾一度萎靡,葉枯枝禿。一九七九年後,煥發生機,現今枝繁葉茂。我不由感慨萬分:難道此處草木有靈?
拜謁烈士陵園是最後一程。我和同行的友人們在入園處購買一個花圈,敬獻給長眠於此的烈士們,並鞠躬默哀。
山中下起了大雨,仿佛在為烈士們抹淚。
我們沒穿當年紅軍服,我們穿著白色的上衣,購前扣著黨徽,衣上印著四個大字「不忘初心」。
體驗井岡山的革命鬥爭史更加知道今日之美好來得不易,更能自省、自律。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是井岡山之行的心得,更是新時代對我們殷切的召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