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高熱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
2023-05-28 13:58:3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高熱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醫藥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中草藥複方製劑,具體說是以中草藥為原料製備的中成藥,本發明同時涉及該解熱藥物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高熱是醫院內科急症之一,以體溫持續超過39"C為主要特徵,常見於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傳染病等疾病,發病率極高,全國每年因高熱而入院急診的病人高達上億人次。由於高熱常可引起循環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血液系統、肝腎功能等的病理改變,造成對機體的巨大損害,故作為臨床常見急症,在治療中首要考慮的是退熱。西醫除物理降溫外,藥物降溫多使用抗生素,或阿司匹林、撲熱息痛、安乃近等解熱鎮痛劑,但由於機體耐藥性的增強,使得目前抗生素的用量越來越大;其他解熱鎮痛劑在應用時如劑量不合適,則會引起虛脫等較嚴重的副作用,更不利於疾病的治療。中醫藥治療高熱以往多以口服製劑為主,療效雖好但起效較慢。自"清開靈注射液"和"雙黃連粉針"問世以來,使中醫治療高熱有了較大的突破。但隨著二者的應用日廣,其副作用也日益顯露,主要為過敏反應,包括皮疹、皮炎、蕁麻疹等皮膚反應,嚴重者還有過敏性休克發生,副作用發生率約在3%左右,對於注射劑而言,其副作用發生率已屬較高。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治療高熱的藥物,我們選用純天然植物藥材,一則為臨床增加一個具有良好療效的備選藥物;二則通過精選處方及嚴格的製備工藝,使成品最大限度地減少副作用的發生率,使患者得到更安全有效的治療。中醫認為,外感發熱由感受外邪所致。陽氣自內達外,喜暢達而惡遏閉。外邪襲表,固閉腠理,衛陽不得宣散,則鬱而為熱;清陽不展,絡脈失和則頭身疼痛;表陽被鬱,津不得輸布,故目疼鼻幹。《類證治裁,傷風》指出"……如初起風兼寒,宜辛溫發表,鬱久成熱,又宜辛涼疏解,忌初用寒涼,致外邪不得疏散,鬱熱不得發越,重傷肺氣也"。此時當治以發表散邪,解肌退熱,用辛涼之品透散肌表之熱,故在古方柴葛解肌湯的基礎上精簡而得由葛根、柴胡、白芷組成的複方。葛根,甘、辛,涼。歸脾、胃經。功能解肌退熱,生津,透疹,昇陽止灣。常用於外感發熱頭痛,項強,口渴等症。《別錄》稱之可"療傷寒中風頭痛,解肌發表出汗,開腠理,療金瘡,止脅風痛"。陶弘景曰"生葛搗汁飲,解溫病發熱"。蘇頌曰"張仲景治傷寒有葛根湯,以其主大熱,解肌、發腠理故也"。《聖惠方》記載以其治療"煩躁熱渴"、"小兒熱渴久不止"等。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東垣指出"幹葛,其氣輕浮,鼓舞胃氣上行,升津液,又解肌熱,……。"柴胡,苦,微寒。歸肝、膽經。功能疏散退熱,舒肝,昇陽。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等。《本經》記載其主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別錄》謂其"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實,……"。甄權謂之"主時疾內外熱不解,單煮服之良"。劉元素謂之可"除虛勞,散肌熱,去早晨潮熱,寒熱往來,……婦人產前產後諸熱,……"。白芷,辛,溫。歸肺、脾、胃經。《本草經解》雲"入足厥陰肝經、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為除風燥溼,消腫止痛之要藥。《神農本草經》謂其"主女子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頭風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本草匯言》雲"白芷,上行頭目,下抵腸胃,中達肢體,遍通肌膚以至毛竅,而利瀉邪氣。"《本草綱目》記載其"辛、溫,無毒。"張元素謂之能"解利手陽明頭痛,中風寒熱,及肺經風熱,……"。李杲曰"白芷療風通用,其氣芳香,能通九竅,表汗不可缺也"。《子母秘錄》中記載以"白芷煮湯浴之,取汗避風"治療小兒身熱。劉完素曰"治正陽明頭痛,熱厥頭痛,加而用之"。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由中藥葛根、柴胡、白芷組成的複方或其有效部位組成的藥物組合物,其質量易控,療效可靠,可用於治療無名高熱、外感高熱、頭身疼痛、目疼鼻幹,以及現代醫學之普通型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見上述症狀者。本發明提出的中藥複方製劑,其配比(按重量)為葛根110份、柴胡0.55份、白芷0.55份。本發明涉及的有效部位為葛根中的總黃酮、白芷中的揮髮油和香豆素、柴胡中的揮髮油,其配比按照藥材重量計算為葛根110份、柴胡0.55份、白芷0.55份。上述中藥複方或組合物所治療的高熱包括無名高熱、外感高熱頭身疼痛、目疼鼻幹,以及現代醫學之普通型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見上述症狀者。本發明還提出了上述中藥複方的製備方法其一是全方水提取,提取液經濃縮或乾燥後加入適當輔料製成各種製劑;其二是柴胡白芷提取揮髮油後,藥渣與葛根加溶劑提取,溶劑可以是水、不同濃度的乙醇。提取液經濃縮或乾燥後與揮髮油混合,加入適當輔料製成各種製劑;其三是柴胡提取揮髮油、白芷提取揮髮油和香豆素類成分、葛根提取總黃酮後,將這四種成分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適當輔料製成各種製劑即得。所述輔料為各種製劑的常規輔料。藥效學試驗l.解熱試驗經藥理室試驗表明,本發明的解熱注射劑對家兔大腸桿菌內毒素致熱模型和大鼠乾酵母致熱模型均有顯著的解熱作用,與陽性藥比較解熱作用明顯強,且維持時間長,結果見表l、表2和圖1、圖2。表l.解熱劑對內毒素致家兔發熱模型的作用(n=8S±s)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圖見說明書附圖中圖1解熱劑對內毒素致家兔發熱模型作用效果曲線。表2.解熱劑對乾酵母誘發大鼠發熱模型的解熱作用(11=10S±S)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圖詳見說明書附圖中圖2.解熱劑對乾酵母致熱模型給藥溫度變化曲線。2.抗炎作用本品對角叉菜膠誘發的大鼠足腫脹模型具有消腫作用,結果見表3;對二甲苯誘發的小鼠的耳腫脹模型具有明顯的消腫作用,結果見表4、圖3;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腹部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結果見表5。表3.解熱劑對角叉菜膠誘發的大鼠足腫脹模型的作用(n=10S±s)時間空白對照組陽性對照組解熱劑組(g/kg)(h)(1g/kg)高劑量(8)中劑量(4)低劑量(2)正常00.94±0.160.97±0.200.92±0.220.88±0.160.93±0.190.51.40士0.231.50±0.191.42±0.241.38±0.181.30±0.2011.50±0.151.54±0.251.54±0.151.44±0.221.4肚0.38給角叉菜膠後241.83±0.161.85±0.131.82±0.121.82±0.141.66±0.09*1.69±0.13*1.71±0.151.64±0.09*1.45土0.13**1.65±0.161.64±0.181.42±0.19**1.80±0.141.71±0.221.59±0.28*7.51.79±0.191.60±0.15*1.54±0.12**1.49±0.17**1.51±0.31*9.51.64±0.231.52±0.181.52±0.131,51±0.201.50±0.3111.51.42±0.151.44±0.101.40±0.16.31±0.171.44±0.26注給角叉菜膠5小時後給藥,與對照組相比+P0.05,**P<0.01。表4.解熱劑對二甲苯誘發小鼠耳腫脹模型的作用(『10)組別劑量(g/kg).腫脹度(g)空白對照組00.0144±0.0026口服給藥組80細8±0.0045**陽性對照組10.0084±0.0046**高劑量組80.0060士0.0053"中劑量組40.008l士0.0042"低劑量組20.0098士0.005W注與空白對照組相比fP0.05,**P<0.01。圖詳見說明書附圖中圖3解熱劑對二甲苯誘發的耳腫脹模型的作用結果表5.對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影響藥物劑量(生藥g/kg)鼠數(只)藍斑色澤深淺(級)藍斑染料量Olg)生理鹽水一104.9土1.62.38土0.39陽性藥2103.4土1.4*2.01土0.28*高劑量組8103.0土1.7*1.83土0.30"中劑量組4103.1土1.2*1.91土0.40*低劑量組2103.6土1.52.00土0.36*注與空白對照組相比*<0.05,**P<0.01。3.抗病毒試驗體外抗病毒實驗結果顯示,本發明的解熱劑對流行性感冒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3型和麻疹病毒抑制作用顯著;對柯薩奇B4病毒、單純皰疹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體內實驗結果顯示,本發明的解熱劑可有效地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所致的病毒性肺炎。對呼吸道感染相關的病菌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體外抑菌試驗表明,對化膿性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變形鏈球菌、肺炎球菌有明顯的抑菌作用,對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腸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體內結果表明,本發明的解熱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菌株所致小鼠感染有明顯的保護作用。結論本發明的解熱劑在體內外均具有較明顯的抑制呼吸道病菌的作用。4.其他作用藥理研究表明本發明的解熱劑對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具有明顯的增強作用,對小鼠溶血素抗體生成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對小鼠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具有明顯的增強作用。對正常大鼠足蹠部汗液分泌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對醋酸引起的疼痛具有明顯的鎮痛作用。1圖1為文中表1的附圖一一解熱劑對內毒素致家兔發熱模型作用效果曲線。2圖2為文中表2的附圖——解熱劑對乾酵母致熱模型給藥溫度變化曲線。3圖3為文中表4的附圖——解熱劑對二甲苯誘發的耳腫脹模型的作用結果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取葛根、白芷、柴胡藥材(總量10kg)加水10倍量,浸泡過夜後,加熱提取揮髮油8小時,收集揮髮油,水液另存,藥渣再加水8倍量加熱提取1小時,藥液與上述水液合併,濃縮至比重1.051.10(50°C),攪拌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為70%,靜置過夜,取上清液加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繼續濃縮至5L,加水5L,靜置過夜,濾過,濾液加入前述揮髮油和輔料(增溶劑、防腐劑、矯味劑),以蒸餾水調整總體積為IOL,分裝即得解熱口服液。實施例2:取葛根、白芷、柴胡藥材(總量10kg)加水10倍量,浸泡過夜後,加熱提取揮髮油8小時,收集揮髮油,水液另存,藥渣再加水8倍量加熱提取1小時,藥液與上述水液合併,濃縮至比重1.051.10(50°C),攪拌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為70%,靜置過夜,取上清液加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繼續濃縮至5L,加水5L,靜置過夜,濾過,濾液乾燥得幹浸膏,粉碎過80目篩即得幹浸膏粉,加入乾燥的輔料混勻,經14目篩制粒,顆粒於607(TC通風乾燥,再經12目篩整粒後,以40目篩篩去細粉,即得解熱顆粒。實施例3:葛根總黃酮的提取取潔淨乾燥的葛根藥材5kg,加90%乙醇加熱回流提取3次,濾過,濾液合併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加純化水至15L,調pH2-3,靜置,濾過,濾液用40%NaOH溶液調pH6-7,並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35(60°C)的稠膏,減壓乾燥,粉碎,得疏鬆粉末。藥粉用無水乙醇熱回流攪拌提取三次,合併無水乙醇提取液,減壓回收乙醇,減壓乾燥,即得葛根提取物。柴胡揮髮油的提取取潔淨乾燥的柴胡藥材2kg,加PH23的鹽酸溶液8L,浸泡4h後,隔水水蒸氣蒸餾法提取8h,收集揮髮油,即得。白芷揮髮油的提取取潔淨乾燥的白芷藥材飲片lkg,加4L水,浸泡4h,隔水水蒸氣蒸餾法提取8h,即得揮髮油。白芷香豆素的提取將提取揮髮油後的藥液與藥渣分離,藥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61.07(60°C),加乙醇至醇濃度為70%,靜置過夜,濾過,取濾液,備用。藥渣加乙醇回流提取2次,濾過,合併上述含醇藥液,在7080。C的條件下,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並濃縮至1L,放冷,調pH2-3,高速離心,沉澱用醋酸乙酯熱回流提取2次,分出醋酸乙酯液,減壓回收醋酸乙酯,殘留物用環己垸熱回流提取3次,合併環己烷提取液,減壓回收至無環己烷味,殘留物加適量輔料拌勻,乾燥,即得白芷提取物。取注射用水適量,加入吐溫一80適量,滴入柴胡和白芷揮髮油,使溶解,或以羥丙基P—環糊精包和後備用。取葛根提取物,加注射用水溶解,調pH78,備用。取白芷提取物,用0.5WNaOH溶液加熱溶解後,稀鹽酸調節pH7.58.5,放冷,靜置24h以上,濾過,用適量注射用水分次洗滌濾器,洗液和濾液合併,備用o將上述葛根提取物溶液和白芷提取物溶液合併,加入上述揮髮油溶液中,混合均勻後,用O.5y。NaOH溶液調pH7.5-8.5,冷藏(6-8°C)24h以上,濾過,用適量注射用水洗滌濾渣,洗液和濾液合併,並調整體積至10L,超濾(分子量l萬),超濾液再用微孔濾膜(0.22um)濾過除菌,灌裝,每瓶10ml,軋蓋,目檢,貼籤,包裝,製成1000瓶即得解熱注射液。或者將上述葛根提取物溶液和白芷提取物溶液合併,加入上述揮髮油溶液中,混合均勻後加入適當支持劑,用0.5%NaOH溶液調pH7.5-8.5,冷藏(6-8D24h以上,濾過,用適量注射用水洗滌濾渣,洗液和濾液合併,並調整體積至2L,超濾(分子量l萬),超濾液再用微孔濾膜(0.22um)濾過除菌,灌裝,每瓶2ml,冷凍乾燥,軋蓋,目檢,貼籤,包裝,製成1000瓶即得解熱注射用粉針。實施例4:按照實施例3中方法提取葛根中的黃酮類成分、白芷和柴胡中的揮髮油及白芷中的香豆素類成分。取去離子水適量,加入吐溫一80適量,滴入柴胡和白芷揮髮油,使溶解,備用o取葛根提取物,加去離子水溶解,調pH78,備用。取白芷提取物,用0.5MNaOH溶液加熱溶解後,稀鹽酸調節pH7.58.5,放冷,靜置24h以上,濾過,用適量去離子水分次洗滌濾器,洗液和濾液合併,備用。將上述葛根提取物溶液和白芷提取物溶液合併,加入上述揮髮油溶液中,混合均勻後,用0.5。認aOH溶液調pH7.5-8.5,加入適當防腐劑,冷藏(6-8°C)24h以上,濾過,用適量去離子水洗滌濾渣,洗液和濾液合併,並調整體積至IOL,灌裝,每瓶10ml,軋蓋,貼籤,包裝,製成1000瓶即得解熱口服液。權利要求1、一種治療高熱的藥物,其特徵在於其藥物組成中包括葛根、柴胡和白芷。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解熱藥物,其特徵在於其藥物組成為葛根、柴胡、白芷。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解熱藥物,其特徵在於其藥物組成及配比為葛根110份、柴胡0.55份、白芷0.55份。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解熱藥物,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製劑為藥劑學上所說的固定制劑。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解熱藥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將上述藥物清洗、除雜後以溶劑共同提取或分別提取後按照一定比例組合,加入輔料製成各種製劑。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解熱藥物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葛根提取黃酮類成分、白芷分別提取揮髮油和香豆素類成分、柴胡提取揮髮油類成分後按照3中所述藥材比例混合後加輔料製成各種製劑。7、根據權利要求5和6所述的解熱藥物,其提取溶劑可以是水、乙醇、甲醇等有機溶劑,提取方法可以是浸漬、滲漉、回流、共水蒸餾、超臨界萃取等方法。8、根據權利要求5、6或7所述的解熱藥物,其特徵在於在治療無名高熱、外感高熱、頭身疼痛、目疼鼻幹,以及現代醫學之普通型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見上述症狀中的應用。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用於治療高熱的複方製劑及其製備方法。該複方製劑是以葛根、白芷、柴胡為原料,經提取有效成分,按一定比例組合後,加入適當輔料製成。本發明的複方藥物既提高了傳統中藥的藥理作用和臨床療效,同時降低了雜質含量,可製成各種製劑,功能發表散邪,解肌退熱。用於治療外感發熱,症見高熱、頭身疼痛、目疼鼻乾等,以及現代醫學之普通型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見上述症狀者。文檔編號A61K36/48GK101199580SQ20061016526公開日2008年6月18日申請日期2006年12月15日優先權日2006年12月15日發明者菲周,李雪春,雲胥,趙曉霞申請人:中國醫藥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