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條機矯直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13:57:0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輻條製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輻條機矯直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輻條加工設備由鋼絲盤條矯直及切斷機和成型機兩部分組成,成型機包括動力部分、料盒及輻條胚料螺旋杆輸送部分、墩帽部分、折彎部分和搓絲部分。其動力部分由電機經皮帶減速傳動機構驅動偏心軸旋轉,偏心軸帶動主連杆再經多個曲軸連杆分支傳動機構將動力分別傳動於輻條胚料平行螺旋杆輸送部分、墩帽部分、折彎部分和搓絲部分。由位於矯直模塊與切斷模塊之間的進給裝置供給,使鋼絲盤條矯直及切斷機實現進料與出料。
鋼絲盤條矯直包括:矯直軸、矯直軸座、矯直模塊和平衡模塊,鋼絲穿入矯直模塊中,在動力機構驅動下矯直模塊及其平衡模塊隨矯直軸高速旋轉將鋼絲矯直。
但是在高速旋轉的矯直模塊在去除鋼絲應力、矯直鋼絲的同時,也會磨損鋼絲的表面,影響生產出的輻條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減少迴轉矯直對輻條磨損的輻條機矯直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輻條機矯直裝置,包括矯直筒、架設在矯直筒上的矯直軸以及驅動矯直軸轉動的電動機,矯直軸上固接有供鋼絲穿過的平衡模塊以及張緊鋼絲的矯直模塊,矯直筒在矯直軸上遊固接有供鋼絲貫穿的塗油池,塗油池內固接有供夾持鋼絲的海綿,海綿內吸附有除鏽潤滑劑。
通過採用上述方案,鋼絲在進入矯直筒進行矯直之前,先貫穿塗油池,塗油池的海綿將吸附的除鏽潤滑劑塗抹在進過的鋼絲上,除鏽潤滑劑也不但清楚鋼絲上的鏽跡,而且較少了迴轉矯直與輻條之間的摩擦力,也減少了輻條在矯直過程中的磨損;採用海綿保存除鏽潤滑劑,因為被鋼絲貫穿的塗油池會造成流體的除鏽潤滑劑流失,所以採用海綿將除鏽潤滑劑保留在塗油池內,同時便有對鋼絲的塗抹。
較佳的,海綿有兩塊,分別位於鋼絲的上下兩側。
通過採用上述方案,利用兩塊海綿,同時對鋼絲進行擦拭,也便於鋼絲的安裝,先將第一塊海綿墊好,再將鋼絲插入塗油池並使第一塊海綿位於鋼絲的正下方,再將海綿壓在鋼絲的正上方,從而夾持鋼絲,保證對鋼絲的塗抹。
較佳的,塗油池在海綿上套設有擠壓海綿的壓塊。
通過採用上述方案,壓塊擠壓海綿,使海綿加緊鋼絲,保證海綿對鋼絲的塗抹效果。
較佳的,塗油池內壁開有沿豎直延伸的滑槽,壓塊側面開有插入滑槽的凸塊。
通過採用上述方案,採用滑槽與凸塊,將壓塊插入塗油池中,使壓塊均勻地壓穩海綿。
較佳的,壓塊頂面上開有連通至海綿的入液孔。
通過採用上述方案,利用乳液孔為壓塊下的海綿補液,方便、快捷。
較佳的,塗油池遠離矯直筒一側固接有鋼絲進入的限位管。
通過採用上述方案,限位管限制鋼絲進入的路徑,減少鋼絲的晃動,便於海綿塊加緊鋼絲並對鋼絲進行塗抹。
較佳的,矯直軸沿軸向開有供鋼絲貫穿的過線孔,過線孔包括位於中部的安裝孔以及位於安裝孔兩側的限位孔;平衡模塊與矯直模塊位於安裝孔,矯直軸連接有分別驅動各個平衡模塊與矯直模塊、調整相對高度的絲杆,平衡模塊開有供鋼絲貫穿的通孔,矯直模塊一側設有與鋼絲抵接的擠壓面。
通過採用上述方案,調整絲杆使通孔架住鋼絲的兩端,而擠壓面壓住鋼絲,將鋼絲張緊,同時矯直軸受電動機帶動轉動,在鋼絲外側旋轉,消除鋼絲的應力。
較佳的,矯直軸固接有跨設在安裝孔的固定板,絲杆與固定板螺紋連接,且與平衡模塊或矯直模塊轉動連接並軸向固定。
通過採用上述方案,固定板安裝絲杆,從而使絲杆可以調節平衡模塊或矯直模塊的相對高度。
較佳的,安裝孔側壁分別固接有供平衡模塊與矯直模塊的導軌。
通過採用上述方案,導軌限定平衡模塊或矯直模塊的滑移方向,便於絲杆的驅動。
較佳的,絲杆螺紋連接有與固定板抵接的螺母。
通過採用上述方案,當螺母與固定板抵接,螺母的螺紋與固定板連接絲杆的螺紋組成雙螺紋副,將絲杆完全固定,防止矯直時發生的振動將絲杆震松。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塗油池對鋼絲進行塗膜除鏽潤滑劑,減小矯直軸對的磨損;而海綿將除鏽潤滑劑吸附,防止除鏽潤滑劑從塗油池流出。
附圖說明
圖1是輻條機矯直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是輻條機矯直裝置剖視圖;
圖3是為顯示絲杆安裝方式所作的圖1中A部放大圖A。
圖中,1、機架;2、塗油組件;21、塗油池;211、圓孔;212、滑槽;213、限位管;22、海綿;23、壓塊;231、凸塊;232、入液孔;3、矯直組件;31、矯直筒;311、主體;312、翻蓋;313、軸承座;32、矯直軸;321、基體;3211、導軌;322、轉軸;3221、帶輪;33、電動機;4、過線孔;41、安裝孔;42、限位孔;5、平衡模塊;51、通孔;6、固定板;61、絲杆;611、螺母;7、矯直模塊;71、擠壓面;8、鋼絲。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後」、「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底面」和「頂面」、「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一種輻條機矯直裝置,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機架1以及位於一條直線上的塗油組件2和矯直組件3。塗油組件2位於矯直組件3上遊,即從鋼絲卷抽出的鋼絲8先進入塗油組件2,再進入矯直組件3。
塗油組件2包括焊接在機架1上的塗油池21,塗油池21為一長方形鐵盒,塗油池21兩端開有供鋼絲8貫穿的圓孔211。塗油池21內放有除鏽潤滑劑,一般現有的WD-40萬能潤滑防鏽劑即可。塗油池21內放置有用於夾持鋼絲8的兩塊海綿22,兩塊海綿22均被除鏽潤滑劑浸溼,且一上一下放置在塗油池21內。
兩塊海綿22上還壓有長方形的壓塊23,壓塊23與塗油池21內壁相適配。壓塊23兩側鑄造有豎直延伸、成燕尾狀的凸塊231,而塗油池21內壁上開有供凸塊231插入的滑槽212,從而將壓塊23嵌入塗油池21內。壓塊23頂面上開有入液孔232,入液孔232成漏鬥連通至海綿22處。塗油池21遠離矯直組件3一側的圓孔211外,焊接有鋼絲8進入的限位管213。
矯直組件3包括矯直筒31、架設在矯直筒31內的矯直軸32以及驅動矯直軸32轉動的電動機33。
矯直筒31包括焊接在機架1上的主體311以及鉸接在主體311上的翻蓋312,而矯直軸32包括長方塊狀的基體321以及鑄造在基體321兩端的轉軸322。主體311兩端焊接有軸承座313,軸承座313內過盈配合有套設轉軸322外的軸承,從而矯直軸32與主體311轉動連接;另外,轉軸322兩端架設在軸承上後均貫主體311、延伸至主體311外。轉軸322在主體311外鍵連接有帶輪3221,而電動機33通過帶連接帶動帶輪3221轉動,從而驅動矯直軸32轉動。關於帶連接的具體方式均採用現有技術,本文不再贅述。
基體321開有貫穿其、長圓形的安裝孔41,而轉軸322均沿軸線開有從端面延伸至安裝孔41的限位孔42;安裝孔41與限位孔42連成一線並貫穿矯直軸32,從而安裝孔41與限位孔42組成供鋼絲8貫穿的過線孔4。
安裝孔41兩端各安裝有一個平衡模塊5,平衡模塊5為一長方形鐵塊,並沿轉軸322軸向開有供鋼絲8貫穿的通孔51。安裝孔41側壁在平衡模塊5接觸面上各焊接有導軌3211,導軌3211為兩根沿轉軸322徑向設置的鐵條,鐵條將平衡模塊5夾持在其中,從而使平衡模塊5沿轉軸322徑向滑移。
結合圖3所示,安裝孔41在平衡模塊5一側安裝有固定板6,長方形的固定板6沿基體321的寬度方向跨設在安裝孔41兩側,固定板6兩端與主體311螺釘連接,而中部安裝有絲杆61。絲杆61從安裝孔41一側插入,與固定板6螺紋連接,並與平衡模塊5轉動連接且軸向固定,從而絲杆61驅動平衡模塊5沿導軌3211滑移。
絲杆61螺紋連接有螺母611,螺母611位於固定板6遠離平衡模塊5一側,並與固定板6抵接,從而組成鎖死絲杆61的雙螺紋副。
安裝孔41在兩個平衡模塊5的中間安裝有矯直模塊7,矯直模塊7同為一長方形鐵塊,也通過固定板6、絲杆61與導軌3211安裝,與矯直模塊7安裝方式一致,本文不再贅述,但平衡模塊5的固定塊與矯直模塊7的固定板6分別位於安裝孔41的兩側,而且矯直模塊7與絲杆61連接的另一側為與鋼絲8抵接的擠壓面71,將鋼絲8張緊。
從放線架上鋼絲卷的鋼絲8抽出,並從限位管213穿入塗油池21;在穿入鋼絲8的同時,先將一塊海綿22墊在鋼絲8下方,當鋼絲8穿過塗油池21後,再將另一塊海綿22壓在鋼絲8上,並嵌入壓塊23使兩塊海綿22加緊鋼絲8;從壓塊23上的入液孔232中灌入除鏽潤滑劑,將兩端海綿22均浸溼;再將鋼絲8從過線孔4貫穿矯直筒31,在此過程中,過線孔4還從兩個通孔51中穿過,並被擠壓面71張緊。受矯直裝置下遊的兩個驅動輥的帶動(兩個驅動輥壓緊並帶動鋼絲8前進),進行持續進料,與此同時,電動機33帶動矯直軸32轉動,消除鋼絲8的應力,將被塗好除鏽潤滑劑的鋼絲8矯直。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後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