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座椅及車輛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02:03:16 1
專利名稱:車輛座椅及車輛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座椅及車輛,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摺疊機構和滑動機構的車輛座椅,這種座椅在改變座椅在客廂中的布置時具有很好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本發明還涉及一種裝有這種車輛座椅的車輛。
背景技術:
近年來,車輛、特別是轎車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這不僅包括作為人們旅行或者攜帶或運輸東西的工具的主要用途,而且還包括出於各種運動用途、娛樂活動或舒適乘坐目的的各種派生用途,這些派生用途在靜止狀態下(即,當車輛停車時)也可提供。因此,提高客廂中的舒適性和方便性已成為車輛使用者最關心的問題。
傳統上,如下面參照圖8A、8B、8C和8D所描述的那樣,將車輛客廂內的幾何空間適應性地設計成通過靈活地改變座椅的布置來以適應特殊用途的方式確保使用者感到舒適。
在以下的論述中,車輛的「前面」表示車輛向前移動的方向,「後面」表示車輛向後移動的方向,「上」表示車輛的垂直向上的方向,「下」表示車輛的垂直向下的方向,「左」和「右」表示從駕駛員的角度看時車輛的側向或橫向。
圖8A到8D示出了從車輛的左側看到的安裝在客廂內的座椅以及其以傳統方式(如在JP 6-45322 B2中所述;見第3頁右欄第47行到第四頁左欄第5行和圖1)變化的布置,以便擴大最後排座椅後面的空間。例如,在客廂中,如圖8A所示,乘客用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排座椅從車輛的前面逐排布置。第三排座椅由活動的座椅底部(座墊)和座椅靠背組成並設有一用於使座椅底部能夠向上傾斜到座椅靠背上的摺疊機構(未示出)和一用於使第三排座椅沿車輛的前後方向滑動的滑動機構(圖中只畫出了其滑軌)。當第三排座椅空著時,操作摺疊機構以使座椅底部摺疊成垂直取向,從而減小第三排座椅的前後尺寸,並且操作滑動機構以使第三排座椅移向第二排座椅,從而可以使第三排座椅後面的空間加大,如圖8B所示。
另外,第二排座椅可以被拆下並從客廂中取出,以允許第三排座椅滑動到第二排座椅所在的位置,就好像將第三排座椅用作第二排座椅。因此,可以如圖8C所示地進一步擴大客廂中車輛後部的空間。此外,只要乘客(座椅佔用者)的數量允許和/或可以實現客廂的使用目的,就可以通過向上傾斜座椅底部並滑動到位於第一排座椅正後面的位置而折起第三排座椅,從而可以如圖8D所示地使客廂內車輛後部的空間進一步擴大。
如上所述,結合使用第三排座椅的摺疊機構和滑動機構允許以滿足車輛的使用目的的方式改變客廂內空間的尺寸和幾何空間。因此,可以適當地構成客廂內的空間以便容納一車特殊的休閒物品等,並允許乘客在其中玩遊戲,睡一個好覺,或在其中舒服地消磨時間。
但是,上面所述的對車輛客廂中的適應性可變布置的傳統做法仍然在使用第三排座椅的摺疊機構和滑動機構以及可拆卸地安裝第二排座椅方面存在固有的一些限制。因此,隨著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車輛的依賴性的增加,進一步改進客廂內的舒適性和方便性的要求越來越強烈。
例如,當右側駕駛車輛的駕駛員想參加一個在位於路左側的聚會地點舉行的活動或其它類似活動時,該駕駛員必須把車開到靠近聚會地點的路的左側以便停車,留心從車後經過的或在對面車道中正行駛過來的其它車輛,一旦他/她確信四周足夠安全,就打開駕駛員座椅旁的右側門,下車並從車的前方或後方經過。
同樣,當駕駛員想要從駕駛員座椅移到後邊的一個座椅上和其他乘客聊天時,他/她要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小心地下車,然後從後門上車,或者他/她要從位於駕駛員座椅和緊挨著駕駛員座椅的乘客座椅之間的狹窄縫隙中穿過。在任何一種情況或其它情況中,駕駛員被迫經受不舒適和不方便。
因此,有鑑於上述情況而作出了本發明,並且本發明的一個典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良好的適應性的車輛座椅,其在座椅布置方面便於使用,因此能夠容易和靈活地改變客廂內的空間的尺寸和幾何形狀,用以改進客廂內的舒適性和方便性。本發明的另一個典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這種車輛座椅的車輛。
發明內容
在本發明的一個方面中,提供了一種具有座椅底部和座椅靠背的車輛座椅。該車輛座椅包括用於使座椅底部向上摺疊到座椅靠背上的摺疊機構和用於沿前後方向進行座椅調整的滑動機構,而用於所述摺疊機構和滑動機構的操作單元設置在座椅底部的前端。
根據上述的結構,易於操作的摺疊機構和滑動機構可以提供座椅的多種布置,而且便於座椅重新布置的操作。這使得為所需的特殊用途而在車輛的客廂裡容易且快速地提供舒適和方便的環境成為可能。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中,提供了一種包括駕駛員座椅和位於駕駛員座椅旁邊的乘客座椅。在這種車輛中,如上所述的車輛座椅被安裝成乘客座椅。
根據上述車輛,駕駛員座椅的佔用者可以容易地操作位於駕駛員座椅旁邊的乘客座椅,以改變在該乘客座椅前後的空間的大小和幾何空間。這允許駕駛員座椅的佔用者容易地從在位於駕駛員座椅旁邊的乘客座椅處的車門進出車輛,以及容易地移至和移離後排座椅。此外,這種車輛可以發揮在客廂中靈活且容易地重新布置座椅的能力。
在上述的車輛中,滑動機構可包括一個設置在車輛的淺盤形地板上的長滑軌單元,而且淺盤形地板可以優選地設有高度差,從而使長滑軌單元的頂面與安裝駕駛員座椅的地板水平面基本上齊平或稍低。
根據這種結構,長滑軌單元(沒有固定在可滑動的乘客座椅上但設置在車輛的淺盤形地板上的滑動機構的一部分)被有利地設置成沒有從乘客可在其上走動的地板突出,由此在客廂內的乘客可以沒有阻礙地舒適地進行各種活動。此外,允許駕駛員座椅的佔用者方便地穿過通過使在駕駛員座椅旁邊的乘客座椅移向旁邊而打開的空間。
另外,由於淺盤形地板的位於駕駛員座椅側的這一半被設計成比淺盤形地板的在乘客座椅側的這一半在高度上要高一些,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位於淺盤形地板的駕駛員座椅側這一半下方的空間。
在上述車輛中,由設在淺盤形地板中的高度差在地板下方形成的空間可以被優選地用來存儲附帶設備(各種零件或裝置)。更具體地說,長滑軌單元可以由一對左、右長滑軌構成,並且至少在地板下方的長滑軌之間的空間可以用來存儲附帶設備。
可以包括用於車輛的各種配線、管道和接頭的上述附帶設備收納在形成於乘客可在其上行走的地板下方(位於長滑軌之間)的空間中,由此可以有效地利用在地板的乘客座椅側這一半下方的空間。
在客廂地板下的空間的有效使用提高了設計必需的配線、管道和接頭的線路的靈活度。
下面結合附圖可以容易地從對優選實施例的隨後說明中了解本發明的其它目的、優點及進一步的特徵和優點。
圖1A和1B是均表示根據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在車輛的客廂內的座椅布置的左視圖。
圖2是在從前方觀看但是省略了車輛的左上部分時根據本發明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在駕駛員座椅旁邊的乘客座椅的透視圖,用來表示設置在乘客座椅中的用於摺疊機構和滑動機構的操作單元的位置。
圖3是在從前方觀看但是省略了車輛的右上部分時在駕駛員座椅旁邊的乘客座椅的座椅底部的處於透視狀態的部分剖視圖,用來表示根據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摺疊機構和滑動機構的一部分。
圖4A是圖3中所示摺疊機構的右視圖。
圖4B是圖3中所示滑動機構的左視圖。
圖5是體現本發明的的座椅的示例性布置圖。
圖6是體現本發明的座椅的另一種示例性布置圖。
圖7是沿圖1A的帶箭頭線條A-A截取的剖視圖。
圖8A至圖8D是表示在車輛客廂內座椅的各種常規布置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例下面將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
圖1A是表示在車輛的客廂內座椅的布置的左視圖,其中,在駕駛員座椅旁邊處於摺疊狀態並且其座椅底部向上摺疊到其座椅靠背上的乘客座椅滑向車輛的前面。圖1B也是表示在車輛的客廂內座椅的另一種布置的左視圖,其中,在駕駛員座椅旁邊處於摺疊狀態的乘客座椅滑向車輛的後面。
如圖1A和1B所示,安裝在車輛10的客廂內的在駕駛員座椅(未示出)旁邊的乘客座椅1主要包括座椅底部2和座椅靠背3。乘客座椅1包括夠使座椅底部2向上傾斜到座椅靠背3上的摺疊機構(未示出)和能夠使座椅1(座椅底部2和座椅靠背3一致地一起)前後滑動的滑動機構(未示出)。滑動機構一般設置在座椅底部2下面,並且包括一個長滑軌單元4,該單元4位於座椅底部2和車輛10的淺盤形地板之間。滑動機構的長滑軌單元4被設計成具有延伸出在使用中的座椅1正常調整前、後位置的範圍之外的長度,從而可以使座椅1延長地前後移動。再具體地說,座椅1向前可以移動超出使用中的座椅1的正常位置的最前端,向後可以移動超出該座椅正常位置的最後端。
因此,如圖1A所示,在駕駛員座椅旁邊的乘客座椅1可以用摺疊機構使操縱以座椅底部2向上摺疊到座椅靠背3上,從而減少座椅1的前後尺寸,然後,利用滑動機構使座椅1沿著長滑軌單元4滑向車輛10的前面(直到其座椅底部2靠近儀錶板),從而適當地擴大安裝在位於駕駛員座椅旁邊的乘客座椅1後面的後座椅12前面的空間。
另外,如圖1B所示,藉助於摺疊機構使其座椅底部摺疊到其座椅靠背上的乘客座椅1可以藉助於滑動機構沿長滑軌單元4滑向車輛10的後面(即,直到座椅靠背3的後表面靠近後排座椅12的座椅底部13),從而可以打開否則會被乘客座椅1佔用的充裕的空間。
總之,上述的操作可以提高車輛的承載能力,並且可以運載長和大的貨物(如附屬物和行李)。此外,可以根據車輛理想使用的各種目的,如休閒,睡覺或打個盹和其它目的進行靈活地改變和適應地使用在駕駛員座椅旁邊的乘客座椅前、後的空間幾何形狀,以及出於允許駕駛員座椅的佔用者在客廂中穿過他/她周圍形成的空間的目的而臨時重新布置。因此,可以按需要布置有很大舒適性和方便性的客廂。
接下來,將對用於摺疊機構和滑動機構的操作單元進行詳述。
圖2是在從前方觀看但是省略了車輛的左上方時在駕駛員座椅旁邊的乘客座椅的透視圖,用來表示用於設置在乘客座椅上的摺疊機構和滑動機構的操作單元的位置。
如圖2所示,乘客座椅1的座椅底部2的前端設有一操作單元20,該操作單元20在圖中位於靠近駕駛員座椅的座椅底部2的前端表面上。操作單元20包括一個用於操作摺疊機構的摺疊操作按鈕21(在右手側示出)和一個用於操作滑動機構的滑動操作按鈕22(在左手側示出),按鈕21,22彼此並置並被裝在操作單元20上。摺疊操作按鈕21和滑動操作按鈕22是設置在座椅底部2的前端處的扁平振動構件。在每個按鈕21,22的上邊緣附近設置一可以使按鈕21,22圍繞它旋轉的樞軸,從而可以通過將手指放在其上或放在其下邊緣下方並抬起它而像槓桿一樣地操縱摺疊操作按鈕21和滑動操作按鈕22。
如上所述,操作單元20的位置被確定在這樣一個理想的位置上,即,當他/她希望通過在位於駕駛員座椅旁邊的乘客座椅處的車門下車,或想要擴大在乘客座椅後面的空間時,允許在駕駛員座椅上的乘客容易地定位操作單元20,並且通過將他/她的手指放在其下邊緣上或下方而操縱摺疊操作按鈕21和滑動操作按鈕22。實際上,考慮到操作的容易和方便,使該位置優化。
下面將結合圖3,描述在分別通過摺疊操作按鈕21和滑動操作按鈕22的操作來致動時的傾翻機構和滑動操作的操作。
圖3是在從前方觀看但是省略了車輛的右上部分時在駕駛員座椅旁邊的乘客座椅的座椅底部的透視剖視圖。其中座椅底部的一部分實現了透明的效果,以便允許表現設置在座椅底部內側的摺疊機構和滑動機構的一部分。
如圖3所示,設有摺疊電纜31,其一端與摺疊操作按鈕21連結,另一端與摺疊鎖定裝置(未示出;後面將結合圖4A給出詳細的說明)連結,從而當抬高摺疊操作按鈕21時,操作摺疊鎖定裝置以鬆開座椅底部2(解鎖操作),以便允許座椅底部2摺疊起來。由於為摺疊鎖定裝置的解鎖操作而以如下所述的方式操縱摺疊操作按鈕21,即,使在座椅底部2前端的摺疊操作按鈕21向上抬起,作用於摺疊操作按鈕21上的向上的力不僅用作使摺疊鎖定裝置的解鎖操作的力,而且也用作提起座椅底部2(摺疊操作)的前部(前端)的力。
另一方面,如圖3所示,設有一滑動電纜32,其一端與滑動操作按鈕22連結,另一端與滑動鎖定裝置(未示出,後面將結合圖4B進行詳細描述),從而當滑動操作按鈕22被抬起時,操作滑動鎖定裝置以鬆開乘客座椅1(解鎖操作),以便使乘客座椅1能夠前後移動。
參看圖4A,對摺疊機構進行簡要說明。圖4A是圖3所示摺疊機構的右視圖。座椅1具有分別由底部框架33從左側和右側固定的座椅底部2和座椅靠背3,底部框架33與長滑軌單元4可滑動地接合,從而底部框架33可以沿長滑軌單元4前後移動。座椅底部2由座墊和設置在座墊內的座椅骨架35組成。座椅骨架35在其近端可繞樞軸轉動地支撐在底部框架33上,從而使座椅底部2可以圍繞近端轉動。底椅骨架35與臂36相連,在從右側看時(如圖4A中所示),該臂36由螺旋彈簧37順時針施以扭動力,因此總是向上受壓。通過摺疊電纜31與摺疊操作按鈕21連結的摺疊鎖定裝置包括摺疊控制杆41、鎖定齒輪42和扇形齒輪43。摺疊控制杆41與摺疊電纜31連接,由此使摺疊操作按鈕21通過摺疊電纜31與摺疊鎖定裝置的摺疊控制杆41相連接。摺疊控制杆41包括支撐點41a和凸輪凹槽41b,並可以設置在繞摺疊鎖定裝置的下端的支撐點41a轉動。鎖定齒輪42包括爪42a和銷42b。鎖定齒輪42的銷42b嵌入凸輪凹槽41b中。鎖定齒輪42可繞樞軸轉動地在其左上點處(以圖4B中的圓示出)支撐於座椅骨架35上。扇形齒輪設有兩個槽口43a和43b。鎖定齒輪42的爪42a與在扇形齒輪43的下部形成的槽口43a接合。
具有上述結構的摺疊機構被構造成在操作中藉助摺疊操作按鈕21來操縱。當由使用者操縱時,摺疊操作按鈕21拉動摺疊電纜31,如從右側看到的那樣(如圖4A中所示),該摺疊電纜又使摺疊控制杆41逆時針轉動,由此使銷42b根據摺疊控制杆41的凸輪凹槽41b的運動而移動。因此,如從右側所看到的(如圖4A中所示),鎖定齒輪42順時針轉動,並且爪42a從槽口43a中脫開。在摺疊機構的這種狀態下,當用他/她的放在摺疊操作按鈕21的下邊緣上或下方的手指繼續抬起座椅底部2時,在由彈簧37產生的力的幫助下使座椅1的座椅底部2向上方傾斜到座椅靠背3上。且使座椅底部2的末端抬起到最高位置,就使鎖定齒輪42的爪42a與在扇形齒輪43的上部處形成的槽口43b接合,從而以特定的角度將座椅底部2固定在摺疊姿態。
現在參照圖4B簡單地描述滑動機構。圖4B是圖3中所示滑動機構的左視圖。通過滑動電纜32與滑動操作按鈕22連接的滑動鎖定裝置包括解鎖連杆51、解鎖控制杆52和滑動器鎖53。解鎖連杆51可繞樞軸轉動地支撐在底部框架33的右側上。滑動電纜32的遠端鉤在解鎖連杆51上,並由此使滑動操作按鈕22通過滑動電纜32連接到滑動鎖定裝置的解鎖連杆51上。解鎖控制杆52是一個沿車輛的前後方向設置的長槓桿,並可轉繞樞軸動地支撐在底部框架33上。滑動器鎖53以其可相對於底部框架33上、下滑動的方式安裝在底部框架33上。在滑動器鎖53的下端上形成三個爪53a。解鎖控制杆52的前端與解鎖連杆51連接,從而設置在解鎖連杆51上的銷51a可壓下解鎖控制杆52的前端;解鎖控制杆52的後端與滑動鎖53連接,從而解鎖控制杆52的後端可以垂直地移動滑動鎖53。在滑動器鎖53的下端處形成的爪53a可與孔4c接合,該孔4c中的大多數等距離地布置在長滑軌單元4的長滑軌4a的底板上,從而可以沿長滑軌單元4將座椅1的固定在任意的縱向(前/後)位置上。
具有上述結構的滑動機構被構造成在操作中藉助於滑動操作按鈕22來操控。當由使用者操作時,滑動操作按鈕22拉動滑動電纜32,如從左側看到的(如圖4B中所示),該滑動電纜又使解鎖連杆51逆時針轉動,由此向下推動解鎖控制杆53的前端,以使滑動鎖53上移,結果,使滑動器鎖53的爪53a脫離長滑軌4a上的孔4c,在滑動機構的這個狀態下,使座椅1沿長滑軌單元4向前或向後移動到一個具體的優選位置,然後鬆開滑動操作按鈕22,從而使爪53a和一些孔4c重新接合,並將座椅1固定在該優選位置上。
可根據本發明被具體化的座椅布置並不限於上述的具體實施例,並且可以理解,通過以適於實現特殊目的的各種方式結合每個座椅1的摺疊和滑動操作,可以分別操作設置在座椅底部2的前端處的在操作單元20中的摺疊操作按鈕21和滑動操作按鈕22來改變在車輛客廂中的座椅的布置。
例如,當後座12上的乘客想要腿向前伸展地休息時,他/她可以放下(斜倚)在前面位於駕駛員座椅旁邊的座椅1的座椅靠背3,以便使他/她的腿擱置於其上,如圖5所示。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座椅底部2通過摺疊機構已被折起以允許座椅1通過滑動機構沿長滑軌單元4滑動到最前位置,帶頭枕5的座椅靠背3可以被向後傾斜成在後座椅12的座椅底部13前面相配地平放,而不會使頭枕5放在座椅底部13上方。這種布置可以使後座椅12上的乘客更加舒服地向前伸展他/她的腿,並且還可以從背部起自由地變換他/她身體的姿勢,由此增加乘客乘坐的舒適度和放鬆度。此外,可以避免為了實現這種布置,使得乘客必需從座椅靠背3上拆下頭枕5,以及為了恢復原來的布置,而把頭枕5安裝到座椅靠背3上的需要。
再舉一個例子,當乘客想要擴大後排座椅12後邊的空間並同時保持位於駕駛員座椅旁邊的乘客座椅1前邊的空間足以使駕駛員座椅的佔用者從在乘客座椅1處的車門上下車輛時,後排座椅12的座椅靠背14可朝車輛的前面傾斜並摺疊,而且在駕駛員座椅旁邊的座椅1可通過摺疊機構摺疊以減少座椅1的縱向(前/後)尺寸,並通過滑動機構沿長滑軌單元4向後座椅12滑動,如圖6所示。在這種情況下,由於使座椅1的座椅底部2折起以減小由座椅1佔用的空間的前/後尺寸,開闢在座椅1前面的足夠空間所需的座椅1的後滑距離可以減少,並且可以使帶頭枕15的座椅靠座14可以傾倒並相配地平放在座椅1的後面,省去了乘客從後座椅12的座椅靠背14上拆下頭枕15的需要。換句話說,可以不用從後座椅12的座椅靠背14上拆下頭枕15地通過得到位於後座椅12的折起的座椅靠背14上方的空間以獲得在位於駕駛員座椅旁邊的乘客座椅1前邊的足夠空間來增加在客廂後部中的空間。
下面,參照圖7對其中安裝長滑軌單元4的地板的結構進行詳述。圖7是沿圖1A的線A-A按所附箭頭的方向(即從車輛的前方)看時視圖。但是,與圖1A不同的是,假設座椅1的座椅底部2沒有通過摺疊機構上傾。
如圖7所示,長滑軌單元4包括一對軌道右長滑軌4a和左長滑軌4b,它們設置在車輛的淺盤形地板上。因此,為了清楚起見,用標號62表示淺盤形地板的其上安裝用於駕駛員座椅滑軌單元61的右半部分,並且以下在適當處稱之為淺盤形地板62,用標號63表示用於在駕駛員座椅旁邊的乘客座椅下的長滑軌單元4的淺盤形地板的左半部分,以下在適當處稱之為淺盤形地板63。長滑軌4a,4b安裝在比淺盤形地板62低的淺盤形地板63上,其間的高度差對應於長滑軌4a,4b。更具體地說,長滑軌單元4(長滑軌4a,4b)的頂面被設計成與其上安裝駕駛員座椅並且乘客可以四處走動的地板的水平面基本上齊平(或低),以使長滑軌4a,4b不從地板上突出。其中淺盤形地板在右半面62和左半面63之間存在高度差的這種結構使得可以使地板64上不具有突出的長滑軌4a,4b,從而乘客可以無障礙地走動或更舒服地消磨時間,由此方便地為乘客在客廂中形成了良好的使用空間。
如果地板64,特別是覆蓋在位於乘客座椅下面的較低平面上設置的淺盤形地板63上面形成的中空空間的區域,用具有足夠的性能(如強度等)的材料製成,可以在長滑軌4a和長滑軌4b之間形成可利用的空間S1,而無需在地板64和淺盤形地板63之間提供加強件或增強件。空間S1可以容放車輛用的各種附帶設備,如配線、管道和接頭,否則這些東西會形成布線和安裝的困難,由此可以增加在設計線路和安裝方面的靈活度。同樣,在空間S1的對面形成於長滑軌4a的右側的空間S2和/或在空間S1的對面形成於長滑軌4b的右側的空間S3也都可以被用來存放這類附帶設備。
即使地板64的材料不具有足夠的強度,也可以在地板64和淺盤形地板63之間(如在長滑軌4a和長滑軌4b之間)設置也用作地板64的加強件的定位件,而附帶設施可以儲存在該定位件中。
在比淺盤形地板63高的淺盤形地板62下方形成的另一空間可以被優選地用於存放這些附帶設備。
雖然在上文中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實質和範圍的情況下,可以對本發明做出各種修改和變化。
例如,在描述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時,將摺疊機構和滑動機構的操作單元具體為一個具有用於按鈕拉手的槓桿型突出物的單元,然而,該操作單元可以被設計成具有均與摺疊電纜和滑動電纜連接的環形拉柄。
另外,本發明可以應用於各種不同的車輛,例如,其中在客廂中安裝有三排座椅,並且具有用於設置在座椅底部的前端的摺疊機構和滑動機構的操作單元的座椅最好可被安裝成第二排座椅、第三排座椅以及在駕駛員座椅旁邊的乘客座椅。這使得可觀地增加客廂內座椅的多種布置。
在淺盤形地板63和淺盤形地板64之間形成的空間也可以被部分地用來安裝加強件,而該空間的其餘部分可用於存放附帶設備。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座椅底部和座椅靠背的車輛座椅,包括使所述座椅底部向上摺疊到所述座椅靠背上的摺疊機構;以及用於使座椅前後調節的滑動機構,其特徵為,用於所述摺疊機構和所述滑動機構的操作單元設置在所述座椅底部的前端。
2.一種車輛,包括駕駛員座椅;以及在所述駕駛員座椅旁邊的乘客座椅,其特徵為,將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座椅安裝成所述乘客座椅。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其特徵為,所述滑動機構包括設置在車輛的淺盤形地板上的長滑軌單元,並且所述淺盤形地板形成有高度差,從而所述長滑軌單元的頂面基本上齊平或低於其上安裝所述駕駛員座椅的地板的水平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其特徵為,由在所述淺盤形地板上產生的高度差在地板下方形成的空間用於存放附帶設備。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其特徵為,所述長滑軌單元包括一對左、右長滑軌,並且在所述長滑軌之間的空間用於存放附帶設備。
全文摘要
具有座椅底部(2)和座椅靠背(3)的車輛座椅(1)包括用於使座椅底部(2)摺疊到座椅靠背(3)上的摺疊機構和用於使座椅前後調整的滑動機構。摺疊機構和滑動機構的操作單元(20)設置在座椅底部(2)的前端。這種結構有利於座椅的傾翻操作和滑動操作,由此有助於在車輛客廂中座椅的重新布置,使得為所需的特殊使用,除在客廂中容易和快速地建立一個舒適和方便的環境。
文檔編號B60N2/32GK1583460SQ20041006261
公開日2005年2月23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03年8月18日
發明者津田敏彥, 山田誠, 仲川大樹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