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製備方法及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21:56:06 1
專利名稱: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製備方法及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制動部件領域中的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尤其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的製備方法,以及採用該方法的裝置。
背景技術:
如圖1中所示,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由下膠層1、中間帆布層2、上膠層3構成,專利號200910249742.7的中國專利中披露了這種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的生產工藝,生產時,首先將下層膠塊放入下模腔內,覆蓋帆布後將第一上模與下模合模進行硫化,形成下膠層1,然後在帆布上放入上層膠塊 ,將第二上模與下模合模進行硫化,形成上膠層3,由此製成所需的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由於向帆布上放置上層膠塊時,下模中下膠層的硫化工序後處於高溫狀態,而膠塊的放置由人工完成,因此,操作人員的工作條件比較惡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首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製備方法,該方法打破了傳統的加工橡膠隔膜上膠層的工藝,由注射機向型腔內注入膠料,再對膠料進行硫化處理,這樣既改善了操作人員的工作條件,又提高了橡膠隔膜的生產效率,並且本成型裝置在注料的同時即時加熱,膠料的流動性好,避免了傳統二次硫化工藝在二次上料後,模具在擠壓膠料時引起已經硫化的氣室隔膜的下膠層局部變形,使下膠層錯位或厚度不均,進而影響成品質量的情況發生。本發明還進一步提供一種用於成型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上膠層的
>J-U ρ α裝直。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製備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1:按已知方式成型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的下膠層;
步驟2:將第二上模與下模合模,利用注射機向第二上模與下模合模後形成的與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的上膠層相對應的型腔內注膠,並經硫化後,成型出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的上膠層;
步驟3:對步驟2制出的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進行修剪,得到成品。進一步,所述注射機從所述型腔的徑向外側將膠料注入型腔內。進一步,所述型腔的徑向外側間隔排布有若干個膠料注入口。一種用於成型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上膠層的裝置,該裝置包括硫化壓機和注射機,壓機的機頭上固定有流道板,流道板上設置有與所述注射機的出膠口相接的進膠孔,流道板的下表面上設置有一端與所述進膠孔相接的流道槽;壓機的機頭上還設置有用於成型所述上膠層的第二上模,該第二上模固定在上模板的下表面,上模板位於流道板下方並可上下移動地安裝在導向裝置上,上模板和第二上模中設置有上下貫通的注膠孔,該注膠孔下端位於第二上模的模腔的徑向外側,並與第二上模的模腔之間設置有連通槽;在固定有下模的工作檯板上移使下模與第二上模處於合模狀態後,上模板與流道板上所述流道槽所處部位相對應的上表面緊密貼合到流道板上,使所述流道槽形成斷面封閉的流道,同時,所述注膠孔上端與所述流道相接,並由此形成從所述進膠孔經所述流道和所述注膠孔到第二上模的模腔的注膠通道;當工作檯板下移開模時,上模板攜帶第二上模隨工作檯板一同下移並最終懸停在下移到位的工作檯板與流道板之間,第二上模下方的空間允許工作檯板攜帶下模連同其中已成型的隔膜橫向移出,上模板與流道板之間的空間用於清除流道槽內和注膠孔內的殘留橡膠。進一步,所述上模板上設置有若干個所述第二上模,所述工作檯板上設置與上模板上的第二上模一一對應的若干個下模。進一步,所述流道槽呈兩段放射狀排列,一段放射狀排列為流道槽環繞所述進膠孔呈放射狀延伸至每個所述模腔的軸線對應在所述流道板下表面的位置;二段放射狀排列為導向槽環繞模腔軸線對應在流道板下表面的位置,呈放射狀延伸至所在模腔上的各個所述注膠孔對應在流道板下表面的位置。進一步,所述注膠孔的軸線與所述第二上模的軸線相平行,並且注膠孔為徑向尺寸從上向下逐漸減小的錐形孔。進一步,所述導向裝置為用於固定所述壓機並為壓機機頭上下移動提供導向的四根導向立柱,四根所述導向立柱分別排列在四方形的四個端點,所述上模板套置在導向立柱上,並沿導向立柱上下移動,所述定位機構為設置在導向立柱周向的凸緣,所述凸緣阻擋在開模時上模板的下移軌道上。進一步,所述導向裝置為上下設置的導向杆,所述導向杆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流道板上,所述上模板套置在導向杆上並能夠沿導向杆上下移動,所述限位機構為設置在導向杆下端周向的凸緣,所述凸緣位於流道板與上模板在分離時上模板的分離軌道上。進一步,所述導向裝置為上下設置的導向杆,所述導向杆的下端固定在所述上模板上,所述流道板套置在導向杆上並能夠沿導向杆上下移動,所述限位機構為設置在導向杆上端周向的凸緣,所述凸緣位於流道板與上模板在分離時流道板的分離軌道上。進一步,所述導向杆為伸縮套結構,所述伸縮套在開模時伸長並在合模時收起。本發明公開的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製備方法,由注射機向模腔內注入膠料,硫化壓機在注膠的同時進行硫化處理,這種製備方法打破了傳統的加工橡膠隔膜上膠層的工藝,本發明還公開的用於成型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上膠層的裝置,這種裝置通過在現有硫化壓機的基礎上 安裝注射機,利用注射機將膠料注入模腔中,打破了現有工藝中完成二次硫化的局限,由於流道槽和注膠孔在硫化過程中溫度較高,膠料在高溫流道內隨著加料同時受熱硫化,並在停止加料後凝固堵塞,再次注膠時需要先清除流道內和注膠孔內殘留的橡膠,而流道板和上模板之間採用可上下分離的安裝方式,就是便於清除殘餘在流道內的橡膠,在清除流道槽內的橡膠的同時會牽連出注膠孔內的橡膠,注膠孔設置呈錐形是為了便於橡膠的脫離。通過設置導向裝置使上模板在開模時不會掉落,便於工作檯板的移出和下一個工作檯板的移入,在合模時,導向裝置使流道板與上模板保持相對位置不變,進而保證流道槽的密封性。導向裝置設置呈伸縮套結構能夠在空間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完成流道板與上模板的壓合或分離,尤其是在流道板上方或上模板下方有遮擋物的時候,導向裝置無法透過遮擋物伸出。將注膠孔下端位於上模板的模腔的徑向外側能夠使橡膠隔膜在後續修邊過程中儘可能的不會傷到橡膠隔膜本體。
圖1為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的剖面 圖2為本發明中用於成型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上膠層的裝置的示意 圖3為本發明中第二上模105與下模106在合模狀態的第一種示意 圖4為圖3中序號101所不流道板的俯視 圖5為圖3中序號111所示導向裝置為第二種結構的示意 圖6為圖3中序號111所示導向裝置為第三種結構的示意 圖7為圖3中序號111所示導向裝置為第四種結構的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中第二上模105與下模106在合模狀態的第二種示意 圖9為圖8中序號101所不流道板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詳細說明。本發明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製備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1:按已知方式成型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的下膠層,可以採用已知的一次硫化成型工藝完成,一次硫化成型工藝在背景技術中提到的中國專利中有詳細記載。步驟2:將第二上模與下模合模,利用注射機向第二上模與下模合模後形成的與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的上膠層相對應的型腔內注膠,型腔的徑向外側間隔排布有若干個膠料注入口,膠料從所述型腔的徑向外側將膠料注入型腔內,並經硫化後,成型出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的上膠層;
步驟3:對步驟2制出的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進行修剪,得到成品。完成步驟2可以人工完成,也可以在已知的硫化壓機上完成,注射機安裝在硫化壓機上,第二上模設置在硫化壓機的機頭上。
如圖2—圖4所示,為用於成型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上膠層的裝置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四套對應的第二上模105和下模106分別安裝在上模板102和下模板104上,下模板104固定在工作平臺5上。壓機4上設置有注射機100,壓機4的機頭上固定有流道板101,流道板101上設置有進膠孔113,進膠孔113與注射機100的出膠口相接,為了確保連接牢靠通過悶頭110緊固,流道板101的下表面上設置有流道槽108,流道槽108的一端與進膠孔113相接,流道槽108呈兩段放射狀排列,一段放射狀排列為流道槽108環繞進膠孔113呈放射狀延伸至每個模腔的軸線對應在流道板101下表面的位置;二段放射狀排列為導向槽108環繞模腔軸線對應在流道板101下表面的位置呈放射狀延伸至所在模腔上的各個注膠孔109對應在流道板101下表面處,具體見圖4。第二上模105安裝在上模板102的下表面,上模板102位於流道板101的下方並可上下移動地安裝在導向裝置111上,導向裝置111在圖3中為伸縮套結構,伸縮套上端固定在流道板101上,上模板102套置在伸縮套上並能夠沿伸縮套上下移動,伸縮套下端設置有限位機構112,限位機構112具體為設置在伸縮套下端周向的凸緣,凸緣位於流道板101與上模板102在分離時上模板102的分離軌道上,伸縮套在開模時伸長並在合模時收起,在圖2中伸縮套在收起後仍然伸出上模板102,這時需要在中模板103上開孔供伸縮套伸出,如果需要還可以在下模板104上開孔;還可以將伸縮套的下端與上模板102固定,限位機構112設置在伸縮套的上端,此種方式圖中未示出。上模板102和第二上模105中設置有上下貫通的注膠孔109,注膠孔109的軸線與上模102的軸線相平行,並且注膠孔109為徑向尺寸從上向下逐漸減小的錐形孔,注膠孔109下端位於上模板102的模腔的徑向外側,並與上模板102的模腔之間設置有連通槽;在工作檯板5上移使下模106與第二上模105處於合模狀態後,上模板102與流道板101上流道槽108所處部位相對應的上表面緊密貼合到流道板101上後,使流道槽108形成斷面封閉的流道,同時,注膠孔109上端與該流道相接,並由此形成從進膠孔113經流道和注膠孔109到上模板102的模腔的注膠通道;在工作檯板11下移使下模106與第二上模105處於開模狀態後,下模106與第二上模105相分離,使下模106與第二上模105之間形成不妨工作檯板11移出的間隙,上模板102沿導向裝置111與流道板101分離,並通過設置在導向裝置111上的限位機構112限定上模板102與流道板101分離的距離,該距離長度應滿足不妨礙清除流道槽108內和注膠孔109內殘留的橡膠。由於流道槽108和注膠孔109在硫化過程中溫度較高,膠料在高溫流道內停止流動後會凝固堵塞,再次注膠時需要先清除流道108內和注膠孔109內殘留的橡膠,而流道板101和上模板102之間採用可上下分離的安裝方式,就是便於清除殘餘在流道內的橡膠,在清除流道槽108內的橡膠的同時會牽連出注膠孔109內的橡膠,注膠孔109設置呈錐形是為了便於橡膠的脫離。當然,導向裝置111的設置形式可以有第二種,見圖4,導向裝置111為上下設置的導向杆,導向杆的上端固定在流道板101上,上模板102套置在導向杆上並能夠沿導向杆上下移動,限位機構112為設置在導向杆下端周向的凸緣,凸緣位於開模時流道板101與上模板102在分離時上模板102的分離軌道上。這種設置方式適合在合模後下模板104的下方有足夠的空間,不會遮擋導向杆,或者在遮擋物上開設供導向杆伸出的孔。導向裝置111的設置形式還可以有第三種,見圖5,導向裝置111為上下設置的導向杆,導向杆的下端固定在上模板102上,流道板101套置在導向杆上並能夠沿導向杆上下移動,限位機構112為設置在導向杆上端周向的凸緣,凸緣位於流道板101與上模板102在分離時流道板101的分離軌道上。這種設置方式適合在合模後流道板101的上方有足夠空間,不會遮擋導向杆,或者在遮擋物上開設供導向杆伸出的孔。導向裝置111的設置形式還可以有第四種,見圖6,導向裝置為用於固定壓機4並為壓機機頭上下移動提供導向的四根導向立柱13,四根所述導向立柱13分別排列在四方形的四個端點,上模板102套置在導向立柱13上,並沿導向立柱13上下移動,定位機構102為設置在導向立柱13周向的凸緣,凸緣阻擋在開模時上模板102的下移軌道上。或者,模具還可以 是單模結構,即上模板102和下模板104上只安裝一套第二上模105和下模106,如圖8所示。在單模結構中流道板101上的流道槽108為6道環繞進膠孔呈放射狀排列的凹槽結構,見圖9。
上述示例只是用於說明本發明,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並不限於這些示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做出的符合本發明思想的各種具體實施方式
都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製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1:按已知方式成型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的下膠層; 步驟2:將第二上模與下模合模,利用注射機向第二上模與下模合模後形成的與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的上膠層相對應的型腔內注膠,並經硫化後,成型出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的上膠層; 步驟3:對步驟2制出的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進行修剪,得到成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注射機從所述型腔的徑向外側將膠料注入型腔內。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型腔的徑向外側間隔排布有若干個膠料注入口。
4.一種用於成型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上膠層的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裝置包括硫化壓機和注射機,壓機的機頭上固定有流道板,流道板上設置有與所述注射機的出膠口相接的進膠孔,流道板的下表面上設置有一端與所述進膠孔相接的流道槽;壓機的機頭上還設置有用於成型所述上膠層的第二上模,該第二上模固定在上模板的下表面,上模板位於流道板下方並可上下移動地安裝在導向裝置上,上模板和第二上模中設置有上下貫通的注膠孔,該注膠孔下端位於第二上模的模腔的徑向外側,並與第二上模的模腔之間設置有連通槽;在固定有下模的工作檯板上移使下模 與第二上模處於合模狀態後,上模板與流道板上所述流道槽所處部位相對應的上表面緊密貼合到流道板上,使所述流道槽形成斷面封閉的流道,同時,所述注膠孔上端與所述流道相接,並由此形成從所述進膠孔經所述流道和所述注膠孔到第二上模的模腔的注膠通道;當工作檯板下移開模時,上模板攜帶第二上模隨工作檯板一同下移並最終懸停在下移到位的工作檯板與流道板之間,第二上模下方的空間允許工作檯板攜帶下模連同其中已成型的隔膜橫向移出,上模板與流道板之間的空間用於清除流道槽內和注膠孔內的殘留橡膠。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於成型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上膠層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模板上設置有若干個所述第二上模,所述工作檯板上設置與上模板上的第二上模 對應的若干個下模。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於成型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上膠層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流道槽呈兩段放射狀排列,一段放射狀排列為流道槽環繞所述進膠孔呈放射狀延伸至每個所述模腔的軸線對應在所述流道板下表面的位置;二段放射狀排列為導向槽環繞模腔軸線對應在流道板下表面的位置,呈放射狀延伸至所在模腔上的各個所述注膠孔對應在流道板下表面的位置。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於成型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上膠層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注膠孔的軸線與所述第二上模的軸線相平行,並且注膠孔為徑向尺寸從上向下逐漸減小的錐形孔。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於成型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上膠層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裝置為用於固定所述壓機並為壓機機頭上下移動提供導向的四根導向立柱,四根所述導向立柱分別排列在四方形的四個端點,所述上模板套置在導向立柱上,並沿導向立柱上下移動,所述定位機構為設置在導向立柱周向的凸緣,所述凸緣阻擋在開模時上模板的下移軌道上。
9.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於成型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上膠層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裝置為上下設置的導向杆,所述導向杆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流道板上,所述上模板套置在導向杆上並能夠沿導向杆上下移動,所述限位機構為設置在導向杆下端周向的凸緣,所述凸緣位於流道板與上模板在分離時上模板的分離軌道上。
10.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於成型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上膠層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裝置為上下設置的導向杆,所述導向杆的下端固定在所述上模板上,所述流道板套置在導向杆上並能夠沿導向杆上下移動,所述限位機構為設置在導向杆上端周向的凸緣,所述凸緣位於流道板與上模板在分離時流道板的分離軌道上。
11.如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用於成型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上膠層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杆為伸 縮套結構,所述伸縮套在開模時伸長並在合模時收起。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首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製備方法,該方法打破了傳統的加工橡膠隔膜上膠層的工藝,由注射機向型腔內注入膠料,再對膠料進行硫化處理,這樣既改善了操作人員的工作條件,又提高了橡膠隔膜的生產效率。本發明還進一步提供一種用於成型汽車制動氣室橡膠隔膜上膠層的裝置。
文檔編號B29C45/18GK103213246SQ201310133230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7日
發明者柳青山 申請人:寧國市海天力工業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