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面固定架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09:58:26 1
專利名稱:牆面固定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固定裝置,且特別涉及一種牆面上的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的懸掛裝置是先將平面顯示器通過螺絲栓鎖於一固定架上,然後再 使用另外的螺絲,將固定架和平面顯示器栓鎖於牆面之上。這種懸掛裝置一 旦固定於牆面上,若需拆卸,就需要將螺絲拆下,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另 一種懸掛裝置是先將具有掛孔的固定架以螺絲栓鎖於牆面之上,然後 再將平面顯示器上的螺絲貫穿固定架上的掛孔,來懸掛平面顯示器。然而這 種懸掛裝置是依靠平面顯示器本身的重力來懸掛,無法穩固地固定平面顯示 器。當外在環境發生搖晃,或是有人不小心碰觸平面顯示器時,極可能使平 面顯示器掉落,從而對平面顯示器造成損壞。
因此需要一種新的牆面固定架,其能夠牢固地將裝置固定於牆上,並使 裝置的拆卸更為便利。
發明內容
因此,有鑑於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 供一種牆面固定架,其能夠牢固地將一電子裝置固定於牆面上而不致脫落, 同時還能方便地將此電子裝置取下。
依照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牆面固定架包括固定板、扣件以及鎖固裝 置。固定板固定於牆面,此固定板包括一固定本體以及一擋片。固定本體具 有多個第一掛孔。擋片位於固定本體的上緣,由固定本體頂端垂直於該固定 本體延伸,且具有一鎖固孔。扣件,沿著固定本體滑行,此扣件包括一殼體 以及一彎折部。殼體具有多個第二掛孔。電子裝置的多個固定螺絲分別貫穿 疊合的第一掛孔以及第二掛孔以便懸掛於固定板上。彎折部位於殼體的上 緣,上端具有一定位孔,並設有一彈簧,彈簧對準定位孔。鎖固裝置貫穿彎
折部的定位孔以及彈簧,進而栓鎖於擋片上的鎖固孔。當鎖固裝置對鎖固孔 進行栓鎖,殼體、固定本體以及上述電子裝置的固定螺絲更加密合以夾壓電 子裝置的固定蜾絲,由此固定電子裝置。
具體而言,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牆面固定架,用以將一電子裝置掛於一
牆面,其包括 一固定板,固定於該牆面,該固定板包括 一固定本體,具 有多個第一掛孔;及一擋片,位於該固定本體的上緣,該擋片從該固定本體 的頂端垂直於該固定本體延伸且具有一鎖固孔; 一扣件,能沿著該固定本體 滑行,該扣件包括 一殼體,具有多個第二掛孔,該電子裝置的多個固定螺 絲能分別貫穿疊合的所述多個第一掛孔以及所述多個第二掛孔將該電子裝 置懸掛於該固定板上;及一彎折部,位於該殼體的上緣,該彎折部的上端具 有一定位孔並設有一彈簧,該彈簧對準該定位孔;以及一鎖固裝置,貫穿該 彎折部的該定位孔以及該彈簧,並栓鎖於該擋片上的該鎖固孔,在該鎖固裝 置栓鎖於該鎖固孔的狀態下,該扣件通過所述多個第二掛孔夾壓該電子裝置 的所述多個固定螺絲。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在於通過鎖固裝置的施壓,固定本體的第 一掛孔以及殼體的第二掛孔能夠夾擠一電子裝置的固定螺絲,將此電子裝置 固定於牆面上不致脫落;當需要將此電子裝置取下時,僅需鬆開此鎖固裝置 即能將電子裝置取下。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牆面固定架使得電子裝置的掛取 更為便利。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 對附圖的詳細說明如下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牆面固定架分解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組合完成的牆面固定架;
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牆面固定架與其所同定的平面顯示
器;
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平面顯示器掛在牆面固定架上的狀
態o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01:嫘絲 107:彈簧 115:滑動螺絲 121:中空區域 129:側定位孔 135:扣件 303:固定螺絲
103:第一掛孔 109:第二掛孔 117:滑動孔 125:定位孔 131:彎折部 137:固定板
105:定位孔 111:擋片 119:固定本體 127:螺孔 133:殼體 301:平面顯示器
說明書第3/4頁
具體實旌方式
下列實施例的牆面固定架使用一固定板與一扣件來夾擠一電子裝置的 固定螺絲,以此方式將此電子裝置固定於牆面上不致脫落。
請參照圖1,其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牆面固定架分解圖。牆
面固定架包括固定板137與扣件135。
牆面固定架的固定板137具有一固定本體119以及一擋片111。四個定 位孔105、四個呈倒葫蘆形的第一掛孔103以及滑動孔117位於固定本體119 上。定位孔105用來將固定本體119固定於牆面(例如使用螺絲穿越定位孔 105將固定本體119鎖於牆面)。四個第一掛孔103則用於懸掛一電子裝置, 例如平面顯示器。擋片111垂直於該固定本體119延伸且其上具有鎖固孔, 例如螺孔127。固定本體119還具有一中空區域121,用來減輕固定本體119 的重量並散熱。
牆面固定架的扣件135具有殼體133以及彎折部131。殼體133具有呈 橢圓形的第二掛孔109以炎側定位孔129。第二掛孔109對應至固定本體119 上的第一掛孔103,來懸掛一電子裝置。彎折部131用以容納彈簧107,彎 折部131的上緣則具有定位孔125。側定位孔129則對應至固定本體119上 的滑動孔117,並延著滑動孔117移動。
在組合牆面固定架時,將擋片111置於扣件135的彎折部131之內,並 抵住彈簧107,此時扣件135的殼體133與固定本體119疊合。接著,將兩 個滑動螺絲115穿過固定本體119的兩個滑動孔117,並栓鎖於扣件135上 的兩個側定位孔129。通過滑動螺絲115在滑動孔117內上下滑動,使得扣 件的滑動範圍受到限制。最後將鎖固裝置,例如螺絲101,貫穿定位孔125
以及彈簧107,並栓鎖於擋片111上的螺孔127。當蟪絲101越旋入螺孔127 時,扣件135越往下滑動。當螺絲101越旋出嫘孔127時,彈簧107的彈力 使扣件135越往上滑動。
請參照圖2,其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組合完成的牆面固定架。
請同時參照圖3以及圖4。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牆面固 定架與其所固定的平面顯示器。圖4所示則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平面 顯示器掛在牆面固定架上的狀態。
在將平面顯示器301掛在牆面固定架之前,需要先把牆面固定架栓鎖於 牆面之上。例如,以多根螺絲(圖中未示出)貫穿固定本體119上的定位孔105, 並栓鎖於一牆面之上。
接著,將平面顯示器301懸掛於牆面固定架。首先將平面顯示器上的固 定螺絲303穿過疊合的第一掛孔103與第二掛孔109,然後將螺絲101進一 步旋入螺孔127,使扣件135往下滑動。此時,往下滑動的扣件135使牆面 固定架的第二掛孔109相對於第一掛孔103移動而夾壓固定螺絲303,以此 種方式來懸掛平面顯示器301。由於螺絲101能夠根據固定螺絲的大小決定 栓鎖的程度(旋入嫘孔的程度),因而能夠夾壓不同大小的固定螺絲,更牢固 地固定電子裝置。
固定本體119上的一中空區域121,能夠減輕固定本體119的重量,並 排出平面顯示器301所產生的熱量。若需取下平面顯示器301,僅需將螺絲 101鬆開,即可取下平面顯示器301。
根據上述實施例,通過鎖固裝置的施壓,固定板的第一定位孔以及扣件 的第二定位孔能夠夾擠一電子裝置的固定螺絲,從而將此電子裝置固定於牆 面上不致脫落;當需要將此電子裝置取下時,僅需鬆開此鎖固裝置即能將電 子裝置取下,使得電子裝置的掛取更為便利。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一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但是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 新型,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 和範圍內,可以做各種的改動與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以所附的 權利要求書所涵蓋的範圍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牆面固定架,用以將一電子裝置掛於一牆面,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固定板,固定於該牆面,該固定板包括一固定本體,具有多個第一掛孔;及一擋片,位於該固定本體的上緣,該擋片從該固定本體的頂端垂直於該固定本體延伸且具有一鎖固孔;一扣件,能沿著該固定本體滑行,該扣件包括一殼體,具有多個第二掛孔,該電子裝置的多個固定螺絲能分別貫穿疊合的所述多個第一掛孔以及所述多個第二掛孔而將該電子裝置懸掛於該固定板上;及一彎折部,位於該殼體的上緣,該彎折部的上端具有一定位孔並設有一彈簧,該彈簧對準該定位孔;以及一鎖固裝置,貫穿該彎折部的該定位孔以及該彈簧,並栓鎖於該擋片上的該鎖固孔,在該鎖固裝置栓鎖於該鎖固孔的狀態下,該扣件通過所述多個第二掛孔夾壓該電子裝置的所述多個固定螺絲。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牆面固定架,其特徵在於,該牆面固定架還包括 兩個滑動螺絲,所述兩個滑動螺絲貫穿該固定本體上的兩個滑動孔,並栓鎖 於該殼體上的兩個側定位孔,該扣件能沿著所述滑動孔滑動。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牆面固定架,其特徵在於,該固定本體還包括一 中空區域。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牆面固定架,其特徵在於,該固定本體上的所述 第一掛孔呈倒葫蘆形。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牆面固定架,其特徵在於,該扣件上的所述第二 掛孔呈橢圓形。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牆面固定架,其特徵在於,該電子裝置為顯示器。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牆面固定架,其特徵在於,該鎖固裝置以及該鎖 固孔分別為一螺絲以及一螺孔。
專利摘要一種牆面固定架,包括固定板、扣件、以及鎖固裝置。固定板固定於牆面且包括固定本體以及擋片。扣件沿著固定本體滑行。扣件包括殼體以及彎折部。電子裝置的固定螺絲分別貫穿固定本體上的第一掛孔以及殼體的第二掛孔,以便將電子裝置懸掛於固定板上。鎖固裝置貫穿彎折部的定位孔以及一彈簧,進而栓鎖於擋片上的鎖固孔。當鎖固裝置對鎖固孔進行栓鎖時,殼體、固定本體以及電子裝置的固定螺絲更加密合,以夾壓電子裝置的固定螺絲,由此來固定電子裝置。當需要將電子裝置取下時,僅需鬆開鎖固裝置即能將電子裝置取下。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牆面固定架使得電子裝置的掛取更為便利。
文檔編號A47G29/00GK201055248SQ20072014636
公開日2008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12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12日
發明者陳俊亦 申請人:威達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