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拆裝方便的滾輪組件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03:26: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拆裝方便的滾輪組件。
背景技術:
現有滾輪組件包括輪子支架,支撐軸,輪子支架上有軸安裝孔,支撐軸安裝在軸安裝孔內並與輪子支架可轉動配合,支撐軸上設有環形缺口,在環形缺口下端設有環形凸臺,在輪子支架上對應環形缺口處設置固定件將支撐軸豎直方向上固定在軸安裝孔內。
申請號為201420409060.4的實用新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安裝方便、連接牢固、可以出廠後裝配的滾輪組件。但是該滾輪組件裝配好後就不能進行拆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在上述專利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提出了一種連接牢固,且便於裝、拆的滾輪組件。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拆裝方便的滾輪組件,包括輪子支架,支撐軸,輪子支架上有軸安裝孔,支撐軸安裝在軸安裝孔內並與輪子支架可轉動配合,支撐軸上設有環形缺口,在環形缺口下端設有環形凸臺,所述輪子支架上設有插片安裝槽,所述插片安裝槽位置與支撐軸上的環形缺口位置相對應,並且插片安裝槽與軸安裝孔相連通,所述軸安裝孔側壁上設有形變區,所述形變區與插片安裝槽位置相對應,插片安裝槽上設有金屬材質的固定插片,所述固定插片進入軸安裝孔內並與支撐軸上的環形缺口相配合,在將支撐軸裝入軸安裝孔過程中,固定插片被支撐軸的環形凸臺頂彎進入形變區發生彈性形變,在支撐軸完全裝入軸安裝孔後,固定插片彈性回復進入軸安裝孔內並與支撐軸上的環形缺口相配合,固定插片與環形凸臺的上端面形成豎直方向上的抵接配合,其特徵在於:所述環形缺口處設置一可沿支撐軸徑向方向進行位置調節的頂彎組件,所述頂彎組件可把固定插片頂彎進入形變區。
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頂彎組件包括頂杆和調節螺杆;所述環形缺口處的支撐軸上設置一徑嚮導向孔,頂杆設於所述導向孔中並能沿導向孔軸線方向移動;支撐軸的軸線方向上設置一貫穿所述環形凸臺並與所述導向孔連通的調節孔,調節螺杆連接於所述調節孔中並能沿調節孔軸線方向進行位置調節;頂杆上設有環形凹陷,該環形凹陷形成一調節斜面,通過調節調節螺杆與所述調節斜面的抵接位置來對頂杆在支撐軸徑向方向上的位置進行調節。
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調節孔為螺紋孔,調節螺杆與所述螺紋孔螺紋連接,輪子支架上設有操作孔,操作孔供工具伸入驅動調節螺杆轉動。
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輪子支架上設有與調節孔同軸的螺紋孔,調節螺杆與所述螺紋孔螺紋連接。
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固定插片包括中間卡條和側邊固定條,在將支撐軸裝入軸安裝孔過程中,所述中間卡條被支撐軸的環形凸臺頂彎進入形變區發生彈性形變,在支撐軸完全裝入軸安裝孔後,中間卡條彈性回復進入軸安裝孔內並與支撐軸上的環形缺口的相配合,中間卡條與環形凸臺的上端面形成豎直方向上的抵接配合,所述側邊固定條與支撐軸形成水平方向上的抵接配合。
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固定插片包括中間卡條和兩個側邊固定條,所述兩個側邊固定條比中間卡條長,在將支撐軸裝入軸安裝孔過程中,所述中間卡條被支撐軸的環形凸臺頂彎進入形變區發生彈性形變,在支撐軸完全裝入軸安裝孔後,中間卡條彈性回復進入軸安裝孔內並與支撐軸上的環形缺口的相配合,中間卡條與環形凸臺的上端面形成豎直方向上的抵接配合,兩個側邊固定條分別從兩個相反方向與支撐軸形成水平方向上的抵接配合。
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固定插片的中間卡條被環形凸臺頂彎進入形變區發生形變並彈性回復進入環形缺口後,中間卡條形成折彎面並與固定插片本身所處平面相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裝滾輪組件,在輪子支架上設置插片安裝槽,並將插片安裝槽位置與支撐軸上的環形缺口位置相對應,可以在插片安裝槽內插入固定插片與支撐軸上的環形缺口相配合用於限制支撐軸豎直方向上的移動,即固定插片起到固定件的作用,具體的固定過程為:將金屬材質的固定插片插入插片安裝槽內,再將支撐軸裝入軸安裝孔,固定插片被支撐軸的環形凸臺頂彎進入形變區發生彈性形變,在支撐軸完全裝入軸安裝孔後,固定插片彈性回復進入軸安裝孔內並與支撐軸上的環形缺口的相配合,固定插片與環形凸臺的上端面形成豎直方向上的抵接配合,這個過程中,金屬材質的固定插片能夠提供較好的強度、配合牢固度以及能夠形變延伸性,固定插片先被支撐軸下端的環形凸臺頂彎進入形變區,即形變區提供固定插片向遠離支撐軸方向彎曲的形變空間,該形變區可以是在輪子支架的軸安裝孔的側壁遠離支撐軸方向設置一個槽,槽與插片安裝槽相連通,形變區也可以是在輪子支架的插片安裝槽遠離支撐軸方向的一側再開設一個三角形的槽,為了使固定插片安裝在插片槽內不易脫落,可以將插片安裝槽與固定插片之間設置成緊密配合,在出廠前就將固定插片通過機械設備安裝到輪子支架的插片安裝槽內,並將支撐軸上端安裝在箱包上,而將下端與輪子支架的裝配放置在運輸完成之後,減少輪子支架在箱包運輸過程中佔用的空間,降低運輸成本,輪子支架裝配到箱包上的操作過程只需要將輪子支架的軸安裝孔對準支撐軸插入即可完成,整個過程十分方便,也無需任何專用設備,普通經銷商或者消費者都可自行完成操作,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滾輪組件具備安裝方便、連接牢固、可以出廠後裝配的特點。
(2)拆解滾輪組件,通過對頂杆在支撐軸徑向方向上的位置進行調節,頂杆把固定插片頂彎進入形變區,此時固定插片就不能限制支撐軸在豎直方向的移動,就可以從支撐軸上拆下輪子支架。具體操作時,可在錯開固定插片的角度位置,先通過調節螺杆把頂杆調節至頂杆操作端與環形凸臺邊緣對齊的位置,再轉動輪子支架,當輪子支架轉到頂杆碰到固定插片時,注意控制力度,緩慢轉動輪子支架,使頂杆逐漸把固定插片頂彎進入形變區,當把固定插片頂彎至形變區時,沿支撐軸軸線方向拉出輪子支架,完成輪子支架的拆解。整個過操作過程簡單、方便,拆解過程中不會對滾輪組件造成任何傷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滾輪組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剖視結構示意圖(頂彎組件未示出);
圖3是圖2中的支撐軸與固定插片的配合示意圖;
圖4是圖1中的輪子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中的固定插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輪子支架與固定插片的配合剖視圖;
圖7是另一種實施例中輪子支架與固定插片的配合剖視圖;
圖8是支撐軸頂彎固定插片的剖視圖;
圖9是圖8中支撐軸與固定插片的配合示意圖;
圖10為正常情況下頂彎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需要拆卸輪子支架時頂彎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需要拆卸輪子支架時頂彎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調節螺釘連接方式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
圖1至圖9中未示出頂彎組件,圖1至圖9屬於對現有技術的描述,參照申請號為201420409060.4的實用新型專利。
如圖1-9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滾輪組件,包括輪子支架1,支撐軸2,輪子支架1上有軸安裝孔3,支撐軸2安裝在軸安裝孔3內並與輪子支架1可轉動配合,支撐軸2上設有環形缺口7,在環形缺口7下端設有環形凸臺8,所述輪子支架1上設有插片安裝槽1-1,所述插片安裝槽1-1位置與支撐軸2上的環形缺口7位置相對應,並且插片安裝槽1-1與軸安裝孔3相連通,所述軸安裝孔3側壁上設有形變區3-1,所述形變區3-1與插片安裝槽1-1位置相對應,插片安裝槽1-1上設有金屬材質的固定插片4,所述固定插片4進入軸安裝孔3內並與支撐軸2上的環形缺口7的相配合,在將支撐軸2裝入軸安裝孔3過程中,固定插片4被支撐軸2的環形凸臺8頂彎進入形變區3-1發生彈性形變,在支撐軸2完全裝入軸安裝孔3後,固定插片4彈性回復進入軸安裝孔3內並與支撐軸2上的環形缺口7的相配合,固定插片4與環形凸臺8的上端面形成豎直方向上的抵接配合,其中形變區3-1可以是如圖6所示的在輪子支架1的軸安裝孔3的側壁遠離支撐軸2方向設置一個槽,槽與插片安裝槽1-1相連通,形變區3-1也可以是如圖7所示的在輪子支架的插片安裝槽1-1遠離支撐軸2方向的一側再開設一個三角形的槽,這兩種結構的形變區3-1均能提供固定插片4向遠離支撐軸2方向彎曲的形變空間。
如圖1-9所示,所述固定插片4包括中間卡條4-1和側邊固定條4-2,在將支撐軸2裝入軸安裝孔3過程中,所述中間卡條4-1被支撐軸2的環形凸臺8頂彎進入形變區3-發生彈性形變,在支撐軸2完全裝入軸安裝孔3後,中間卡條4-1彈性回復進入軸安裝孔3內並與支撐軸2上的環形缺口7的相配合,中間卡條4-1與環形凸臺8的上端面形成豎直方向上的抵接配合,所述側邊固定條4-2與支撐軸2形成水平方向上的抵接配合,這種結構在支撐軸2裝入裝入軸安裝孔3過程中,只需要頂彎固定插片4的中間卡條4-1,更為省力,側邊固定條4-2可以起到防止固定插片4從插片安裝槽1-1中沿水平方向移動脫落。
如圖1-9所示,所述固定插片4包括中間卡條4-1和兩個側邊固定條4-2,所述兩個側邊固定條4-2比中間卡條4-1長,在將支撐軸2裝入軸安裝孔3過程中,所述中間卡條4-1被支撐軸2的環形凸臺8頂彎進入形變區3-1發生彈性形變,在支撐軸2完全裝入軸安裝孔3後,中間卡條4-1彈性回復進入軸安裝孔3內並與支撐軸2上的環形缺口7的相配合,中間卡條4-1與環形凸臺8的上端面形成豎直方向上的抵接配合,所述兩個側邊固定條4-2分別從兩個相反方向與支撐軸2形成水平方向上的抵接配合,同時兩個側邊固定條4-2比中間卡條4-1長,可以使得支撐軸2兩側與側邊固定條4-2水平方向上的抵接配合,防止固定插片4從插片安裝槽1-1中沿水平方向移動脫落,即兩個側邊固定條4-2呈夾住支撐軸2的環形缺口7處的兩側,水平方向上的固定更為牢固。
如圖2、圖3所示,所述固定插片4的中間卡條4-1被環形凸臺8頂彎進入形變區3-1發生形變並彈性回復進入環形缺口7後,中間卡條4-1形成折彎面並與固定插片4本身所處平面相交,即中間卡條4-1被環形凸臺8頂彎後並未完全回復至原始狀態,中間卡條4-1的一部分仍處在形變區3-1內,使得中間卡條4-1與固定插片4本身不再處於同一平面內,其作用是進一步使固定插片4無法從插片安裝槽1-1中脫落。
如圖10至圖1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在現有技術基礎上的改進技術方案,增加頂彎組件,以便於滾輪組件的拆解。
環形缺口7處設置一可沿支撐軸2徑向方向進行位置調節的頂彎組件,所述頂彎組件可把固定插片4頂彎進入形變區3-1。
以下為提供的一種頂彎組件的具體實施例:所述頂彎組件包括頂杆10和調節螺杆20;所述環形缺口7處的支撐軸2上設置一徑嚮導向孔30,頂杆10設於所述導向孔30中並能沿導向孔30軸線方向移動;支撐軸2的軸線方向上設置一貫穿所述環形凸臺8並與所述導向孔30連通的調節孔40,調節螺杆20連接於所述調節孔40中並能沿調節孔40軸線方向進行位置調節;頂杆10上設有環形凹陷50,該環形凹陷50形成一調節斜面60,通過調節調節螺杆20與所述調節斜面60的抵接位置來對頂杆10在支撐軸2徑向方向上的位置進行調節。
操作頂彎組件:調節螺杆20頂入環形凹陷50中,通過調節斜面60與調節螺杆20的抵接配合來驅動頂杆10移動,當頂杆10的頂壓端移動至與環形凸臺8邊緣對齊時,轉動輪子支架1,當輪子支架1轉到頂杆10碰到固定插片4時,注意控制力度,緩慢轉動輪子支架1,使頂杆10逐漸把固定插片4頂彎進入形變區3-1,當把固定插片4完全頂彎至形變區3-1時,沿支撐軸2軸線方向拉出輪子支架1,完成輪子支架1的拆解。
上述方案中,調節螺杆20的上端伸入環形凹陷50中時,也能起到限制頂杆10的頂壓端移動至與環形凸臺8邊緣對齊時,轉動輪子支架1,當輪子支架1轉到移動位置的作用,把頂杆10的移動範圍限制在環形凹陷50在頂杆10軸向方向上的長度上。
當然頂彎組件的實施方式也不限於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本申請人認為在本專利技術方案基礎上,凡是具有沿支撐軸2徑向方向進行位置調節並把固定插片4頂彎進入形變區3-1的結構的都在本專利的保護範圍之內。
對於調節螺杆20的連接方式有如下兩種選擇:
(1)調節孔40為螺紋孔,調節螺杆20與所述螺紋孔螺紋連接,輪子支架1上設有操作孔60,操作孔60供工具伸入驅動調節螺杆20轉動。
(2)輪子支架1上設有與調節孔40同軸的螺紋孔60,調節螺杆20與所述螺紋孔50螺紋連接。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上述假設的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