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急、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疾病的藥線及其應用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20:52:16 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急、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疾病的藥線及其應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急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疾病的藥線,同時,本發明還涉及該藥線在治療急、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疾病及相關疾病方面的應用。
背景技術:
:急、慢性腎炎屬中醫的"水月中"(陰水)、"虛勞"、"腰痛"等範疇,多為肺脾腎三髒功能失調,水液代謝失常而停聚,其中肺脾氣虛、腎陽虛衰為發病之本,而痰溼、瘀血、邪毒內蘊乃致病之標。腎功能衰竭在中醫上屬於"溺毒"、"關格"範疇,病因病機為外邪壅塞三焦,瘀血阻滯絡脈,以致清陽上升,濁陰不降而濁邪又鬱化為熱毒,溺毒入血,可犯胃、侵肺、攻心、上腦、動風而出現種種證候。目前,國際國內尚無特效療法及藥物,雖然有一些治療本病的中成藥,但由於效果不是十分明顯,患者仍大多依賴激素和其它西藥,但只能暫時起效,控制不住病情的發展,治標不治本。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成本低、見效快、作用持久、臨床控制率高、無藥物所致的副作用的治療疾病的藥線。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該治療疾病的藥線的製備方法。本發明的另一目的還在於提供一種該藥線在治療急、慢性腎炎、腎功能衰竭及相關疾病方面的應用。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藥線是採用羊腸線通過中藥藥液的煎煮和炮製製備而成的,所述的中藥藥液是指煎煮液和醇提液。製備方法是a、按原料的重量份數比選取黃芪10-20份、山藥10-20份、丹參10-20份、生地10-20份、白茅根10-20份、豬苳9-15份、澤瀉9-15份、白朮9-15份、茯苓9-15份、桂枝9-15份,上述十味中藥加水1000ml煎熬至300ml,過濾後製備而成煎煮液備用。b、按原料的重量份數比選取黃芪10-20份、山藥10-20份、丹參10-20份、生地10-20份、白茅根10-20份、豬苳9-15份、澤瀉9-15份、白朮9-15份、茯苓9-15份、桂枝9-15份,上述十味中藥裝入廣口瓶內,加入醫用酒精蓋上瓶蓋,浸泡15天,過濾,取醇提液置入另一廣口瓶中備用。c、採用上述煎煮液與羊腸線20根水醋各半共煮30分鐘,冷卻後放入醇提液250ml的廣口瓶中,浸泡15天,製成該藥線。所述的羊腸線是2-5號羊腸線。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藥線在製備治療急、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疾病藥物中的應用。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藥線在治療其他疾病的的穴位免疫調節療法。本發明的優點是1、我們知道羊腸線在醫療方面是用於創傷或術後縫合用的,我們採用自製的中藥藥液通過科學的製備工藝,將羊腸線製備成帶有藥物的藥線,使其具有了一種新的用途。2、該藥線主要被用於腎炎,腎功能衰竭及相關疾病的治療,和傳統的治療方法不同,是一種新技術、新療法。其治療方法主要採用中醫藥與針灸經絡理論相結合,針對腎臟病的中醫機理,將特殊的中藥藥線通過特殊的手法植入病灶局部,達到治療急、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及相關疾病的目的。3、本發明採用的穴位藥線植入術,綜觀整個操作過程,實際上包含了穴位封閉、針刺、刺血、機體組織損傷的後作用效應,留針、埋藥及組織療法等多種剌激效應,是一種融多種療法、多種效應於一體的複合性治療方法。該術經十幾年的臨床應用已證明對治療急、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及相關疾病有可靠的療效。它取穴少,操作簡便,療程間隔長,節省時間,費用低廉,且見效快,臨床控制率高,無藥物所致的副作用,深受腎臟病及相關疾病患者的歡迎和接受,故推廣應用後將會收到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按比例取黃芪、山藥、丹參、生地、白茅根、豬苓、澤瀉、白朮、茯苓、桂枝十味中藥加水1000ml煎熬至300ml,過濾後製備而成黃藥丹煎液備用。.2、按相同的比例取黃芪、山藥、丹參、生地、白茅根、豬苓、澤瀉、白朮、茯苓、桂枝十味中藥裝入500ml的廣口瓶內,加入70%的醫用酒精300ml蓋上瓶蓋浸泡15天,過濾,取醇提液——黃藥丹醇提液,置入另一250ml廣口瓶中備用。3、採用自擬黃藥丹煎液與羊腸線2-5號20根水醋各半共煮30分鐘,冷卻後放入自擬黃藥丹醇提液250ml的廣口瓶中,浸泡15天,製成該藥線,臨使用時用手術燈照射,將藥線烘乾穿入針體。應用實施例本院通過289例臨床病例觀察該發明療法在治療急、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方面具有成本低,療效高,見效快,作用持久,療效安全可靠,無藥物所致的副作用等優點。一、病例選擇167例慢性腎炎患者中12-30歲48例;31-45歲45例;46-60歲39例;61-75歲35例。122例慢性腎功能衰竭中12-30歲34例;31-45歲38例;46-60歲27例;61-73歲23例。二、診斷標準根據2002年翁維良主編的《中藥臨床藥理學》診斷標準慢性腎炎診斷標準(1)起病緩慢,病情遷延,臨床表現可輕可重,或時輕時重。隨著病情發展,可有腎功能減退、貧血、電解質紊亂等情況出現。(2)可有水腫、高血壓、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出現中的一種(如血尿或蛋白尿)或數種。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有時可伴有腎病症候群或重度高血壓。(3)病程中可有腎炎急性發作,常因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誘發,發作時有時類似急性腎炎之表現。有些病例可自動緩解,有些病例出現病情加重。慢性腎功能衰竭診斷標準(1)內生肌酐清除率(Ccr)<80ml/min;(2)血肌酐(Scr)〉133險1/L;(3)有慢性腎臟疾病或累及腎臟的系統性疾病病史。三、療效標準根據2002年翁維良主編的《中藥臨床藥理學》療效判定標準慢性腎炎療效判定標準臨床控制尿常規檢查蛋白轉陰性,'或24小時尿蛋白定量正常;尿常規檢查紅細胞數正常,或尿沉渣紅細胞計數正常;腎功能正常。顯效尿常規檢査蛋白減少2個"+",或24小時尿蛋白定量減少》40%;RBC減少》3個/HP或2個"+",或尿沉渣RBC計數檢查減少》40%;腎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與正常值相差不超過15%)。有效尿常規檢査蛋白減少1個"+",或24小時尿蛋白定量減少<40%;RBC減少<3個/HP或1個"+",或尿沉渣RBC計數檢查減少60%;(2)內生肌酐清除率增加》20%;(3)血肌酐降低》20%。以上(1)項必備,(2)、(3)具備1項,即可判定。有效(1)臨床症狀積分減少》30%;(2)內生肌酐清除率增加》10%;(3)血肌酐降低>10%;(4)治療前後以血肌酐的對數或倒數,用直線回歸方程分析,其斜率有明顯意義者。以上(1)項必備,其他具備1項,即可判定。穩定(1)臨床症狀有所改善,積分減少<30%;(2)內生肌酐清除率無降低,或增加<10%;(3)血肌酐無增加,或降低<10%。以上(1)項必備,(2)、(3)具備1項,即可判定。無效(1)臨床症狀無改善或加重;(2)內生肌酐清除率降低;(3)血肌酐增加。以上(1)項必備,(2)、(3)具備1項,即可判定。四、治療方法取穴腎俞、膀胱俞、太溪、三陰交、關元、中極。操作皮膚常規消毒後,用2%利多卡因局麻('在穴位兩側l-2釐米處作局麻)用左手捏起兩局麻皮膚,用持針鉗夾住帶藥線的皮膚縫合針,從局麻處刺入,穿過穴位下方的皮下組織或肌層,此時注意來回牽拉藥線產生針感後,從對側局麻處出針,然後緊貼皮膚剪斷兩端線頭,放鬆皮膚,線頭不得外露,輕揉局部,使藥線完全埋入皮下組織內,敷蓋紗布一周。每30-40天埋線一次,可連埋2-3次,視具體病況而定。注意事項(1)嚴格掌握無菌操作,防止感染,用三角針植線時操作應輕、準,防止斷針。在軀幹部植線,要防止剌破內膜,損傷內臟。(2)藥線應埋在皮下組織與肌肉之間,肌肉豐滿的部位可植入肌層,不宜植於脂肪組織中,以防脂肪液化,流出滲液。藥線頭不可暴露在皮膚外面,術後防止感染。如局部化膿流水或露出線頭,可抽出藥線,放出膿液,外蓋敷料並作抗感染處理。(3)根據不同部位掌握埋線的深度,不要傷及內臟,大血管和神經幹,更不能直接埋在神經幹和大血管,以免造成不良後果(督脈部位植線以不過脊髓硬膜為度)。(4)在一個部位作多次治療時應偏離前次治療的部位。(5)皮膚局部有感染或潰瘍處不宜植藥線,發燒、感冒、肺結核活動期、骨結核、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意識不清、身體極度虛弱等均不宜使用本法;婦女妊娠期、月經期和有出血傾向性疾病者應慎重使用。(6)通過埋線患者症狀控制後,最好再埋線1-2次,以鞏固療效,有的患者埋線後第一次療效不明顯、第2次才開始見效患者不應隨意停止治療。五、結論分析表1、穴位免疫調節療法治療慢性腎炎167例觀察,見下表病年齡例數12-304831-454546-603961-7535合計167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無效30(62.5%)27(60%)25(64.1%)20(57.14%)102(61.08%)8(16.67%)5(11.11%)6(15.38%)6(17.14%)25(14.97%)5(10.42%)7(15.56%)4(10.26%)5(14.28%)26(15.57%)5(10.42%)6(13.33%)4(10.26%)4(11.43%)19(11.38%)從表1中可以看出,該療法對治療慢性腎炎臨床控制102例,臨床控制率61.08%;顯效25例,顯效率14.97%;有效26例,有效率15.57%;無效19例,無效率11.38%。'7表2、穴位免疫調節療法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122例觀察,見下表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從表2中可以看出,該療法對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顯效65例,顯效率53.28%;有效20例,有效率16.39%;穩定18例,穩定率14.75%;無效19例,無效率15.57%。權利要求1、一種治療急、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疾病的藥線,其特徵在於該藥線是採用羊腸線通過中藥藥液的煎煮和炮製製備而成的,所述的中藥藥液是指煎煮液和醇提液;製備方法是a、按原料的重量份數比選取黃芪10-20份、山藥10-20份、丹參10-20份、生地10-20份、白茅根10-20份、豬苓9-15份、澤瀉9-15份、白朮9-15份、茯苓9-15份、桂枝9-15份,上述十味中藥加水1000ml煎熬至300ml,過濾後製備而成煎煮液備用;b、按原料的重量份數比選取黃芪10-20份、山藥10-20份、丹參10-20份、生地10-20份、白茅根10-20份、豬苓9-15份、澤瀉9-15份、白朮9-15份、茯苓9-15份、桂枝9-15份,上述十味中藥裝入廣口瓶內,加入醫用酒精蓋上瓶蓋,浸泡15天,過濾,取醇提液置入另一廣口瓶中備用;c、採用上述煎煮液與羊腸線20根水醋各半共煮30分鐘,冷卻後放入醇提液250ml的廣口瓶中,浸泡15天,製成該藥線。2、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治療急、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疾病的藥線,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羊腸線是2-5號羊腸線。3、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線在製備治療急、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疾病藥物中的應用。全文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急、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疾病的藥線,該發明採用用於創傷或術後縫合用的羊腸線,利用自製的中藥藥液通過科學的製備工藝,將羊腸線製備成帶有藥物的藥線,使其具備了一種新的用途。該藥線主要被用於各種腎病的治療,和傳統的治療方法不同,是一種新技術、新療法。其治療方法主要採用中醫藥與針灸經絡理論相結合,針對腎臟病的中醫機理,將特殊炮製的中藥藥線通過特殊的手法植入對腎臟有獨特治療作用的穴位,從而起到免疫調節作用,以治療腎病,本發明經臨床觀察具有治療急、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等腎病療效高,見效快,無副作用等優點。文檔編號A61K36/88GK101559178SQ20081005061公開日2009年10月21日申請日期2008年4月17日優先權日2008年4月17日發明者王守東,王守星,王守永申請人:王守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