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機及具有其的空調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06:25:5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水機及具有其的空調器。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水機系統運行工作時,需要伸一根盲管進板式換熱器內部,並在盲管內安裝感溫裝置以檢測水溫。然而,板式換熱器的接口通常採用焊接的方式連接,加工工藝複雜且焊接口距離近,容易出現品質問題,可靠性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於提出一種水機,該水機加工工藝簡單且可靠性高。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於提出了一種具有上述水機的空調器。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水機,包括:板式換熱器,所述板式換熱器上形成有換熱介質入口和換熱介質出口;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形成在所述板式換熱器的與所述換熱介質入口和所述換熱介質出口中的其中一個相對的表面上,且所述第一接口與所述換熱介質入口和所述換熱介質出口中的所述其中一個連通;第一盲管,所述第一盲管具有敞開端和封閉端,所述第一盲管的所述封閉端穿過所述第一接口伸入所述板式換熱器內,所述第一盲管的所述敞開端與所述第一接口密封連接;以及第一感溫裝置,所述第一感溫裝置設在所述第一盲管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水機,通過在板式換熱器的與換熱介質出口和換熱介質入口中的其中一個相對的表面上設置第一接口,使得第一盲管可以穿過第一接口伸入板式換熱器內與檢測換熱介質例如水的溫度。由此,省去了傳統的安裝第一盲管的三通管,從而有效地減小了焊接口的數量,且有效地避免了焊接口距離近引起的品質問題,簡化了水機的加工工藝且提高了水機的可靠性。
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水機,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徵: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板式換熱器內設有連通通道,其中所述連通通道的一端為所述第一接口,所述連通通道的另一端為所述換熱介質入口和所述換熱介質出口中的所述其中一個。
具體地,所述第一接口處設有安裝部,所述第一盲管的所述封閉端穿過所述安裝部伸入所述板式換熱器內,所述第一盲管的所述敞開端設有螺母,所述螺母套設在所述第一盲管外並與所述第一接口螺紋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水機還包括:盲管接頭,所述盲管接頭固定在所述第一盲管的所述敞開端,所述盲管接頭位於所述安裝部的遠離所述板式換熱器中心的一側,所述螺母與所述盲管接頭螺紋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盲管接頭與所述螺母之間設有密封件。
可選地,所述盲管接頭與所述第一盲管焊接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水機進一步包括: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形成在所述板式換熱器的與所述換熱介質入口和所述換熱介質出口中的另一個相對的表面上,且所述第二接口與所述換熱介質入口和所述換熱介質出口中的所述另一個連通;第二盲管,所述第二盲管具有敞開端和封閉端,所述第二盲管的所述封閉端穿過所述第二接口伸入所述板式換熱器內,所述第二盲管的所述敞開端與所述第二接口密封連接;以及第二感溫裝置,所述第二感溫裝置設在所述第二盲管內。
可選地,所述螺母為銅螺母。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感溫裝置為感溫包。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空調器,包括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的水機。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空調器,通過設置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的水機,提高了空調器的整體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水機的立體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板式換熱器、第一盲管和第一感溫裝置的剖面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板式換熱器的剖面圖;
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盲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沿圖4中A-A線的剖面圖。
附圖標記:
水機100,
板式換熱器1,活動夾緊板11,第一接口111,安裝部1111,第二接口112,固定夾緊板12,換熱介質入口121,換熱介質出口122,冷媒入口123,冷媒出口124,連通通道13,
第一盲管2,盲管接頭21,密封件22,
第一感溫裝置3,螺母4,第二盲管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上」、「下」、「左」、「右」、「內」、「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參考圖1-圖5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水機100。其中,水機100適用於空調器。
如圖1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實施例的水機100,包括:板式換熱器1、第一接口111、第一盲管2以及第一感溫裝置3。
其中,板式換熱器1上形成有換熱介質入口121和換熱介質出口122。可選地,換熱介質可以為水等。例如,在圖1的示例中,換熱介質入口121可以形成在板式換熱器1的固定夾緊板12的下方,換熱介質出口122可以形成在板式換熱器1的固定夾緊板12的上方,換熱介質入口121與換熱介質出口122沿固定夾緊板12的長度方向(例如,圖1中的上下方向)間隔設置在固定夾緊板12的一側(例如,圖1中的左側)。
具體地,板式換熱器1上還可以形成有冷媒入口123和冷媒出口124。例如,參照圖1,冷媒入口123可以形成在固定夾緊板12的上方,冷媒出口124可以形成在固定夾緊板12的下方,冷媒入口123與冷媒出口124間隔設置在固定夾緊板12的遠離換熱介質入口121和換熱介質出口122的一側(例如,圖1中的右側)。
可選地,板式換熱器1可以為可拆卸式板式換熱器,但不限於此。其中,可拆卸式板式換熱器是由多個衝壓有波紋的板片按一定間隔疊加而成。具體地,板片的四周通過墊片密封,並用框架和壓緊螺旋重疊壓緊而成。板片和墊片的四個角孔形成了流體的分配管和匯集管,同時又合理地將冷熱流體分開,使其分別在每塊板片兩側的流道中流動,通過板片進行熱交換。
具體地,第一接口111形成在板式換熱器1的與換熱介質入口121和換熱介質出口122中的其中一個相對的表面上,且第一接口111與換熱介質入口121和換熱介質出口122中的其中一個連通。也就是說,第一接口111可以形成在板式換熱器1的與換熱介質入口121相對的表面上,此時第一接口111與換熱介質入口121相連通;第一接口111也可以形成在板式換熱器1的與換熱介質出口122相對的表面上,此時第一接口111與換熱介質出口122相連通。例如,參照圖1和圖2,第一接口111形成在與換熱介質出口122相對的表面上,且第一接口111與換熱介質出口122相連通。其中,換熱介質出口122可以形成在固定夾夾緊板上,第一接口111可以形成在活動夾緊板11上。
參照圖2和圖5,第一盲管2具有敞開端和封閉端,第一盲管2的封閉端(例如,圖2中的後端)穿過第一接口111伸入板式換熱器1內,第一盲管2的敞開端(例如,圖2中的前端)與第一接口111密封連接,第一感溫裝置3設在第一盲管2內。由此,省去了傳統的安裝第一盲管2的三通管,從而有效地減小了焊接口的數量,且有效地避免了焊接口距離近引起的品質問題,簡化了水機100的加工工藝且提高了水機100的可靠性。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水機100,通過在板式換熱器1的與換熱介質出口122和換熱介質入口121中的其中一個相對的表面上設置第一接口111,使得第一盲管2可以穿過第一接口111伸入板式換熱器1內與檢測換熱介質例如水的溫度。由此,省去了傳統的安裝第一盲管2的三通管,從而有效地減小了焊接口的數量,且有效地避免了焊接口距離近引起的品質問題,簡化了水機100的加工工藝且提高了水機100的可靠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參照圖2和圖3,板式換熱器1內設有連通通道13,其中連通通道13的一端(例如,圖2中的前端)為第一接口111,連通通道13的另一端(例如,圖2中的後端)為換熱介質入口121和換熱介質出口122中的其中一個。由此,便於換熱介質在板式換熱器1內流動且便於檢測換熱介質的溫度。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第一接口111處設有安裝部1111,第一盲管2的封閉端穿過安裝部1111伸入板式換熱器1內,第一盲管2的敞開端設有螺母4,螺母4套設在第一盲管2外並與第一接口111螺紋連接。具體地,參照圖2和圖3,安裝部1111的外周壁上可以設有第一外螺紋,螺母4的內周壁上可以設有與上述第一外螺紋配合的內螺紋,結構簡單,裝配方便。
可選地,螺母4為銅螺母,但不限於此。由此,可以有效地防止螺母4生鏽,從而進一步地提高了水機100的可靠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參照圖2、圖4和圖5,水機100還包括:盲管接頭21,盲管接頭21固定在第一盲管2的敞開端,盲管接頭21位於安裝部1111的遠離板式換熱器1中心的一側(例如,圖2中的前側),螺母4與盲管接頭21螺紋連接。具體地,盲管接頭21環繞第一盲管2的外周壁設置,盲管接頭21上可以設有與螺母4的內螺紋配合的第二外螺紋。其中,盲管接頭21與第一盲管2可以焊接連接,工藝簡單,連接可靠。
進一步地,盲管接頭21與螺母4之間設有密封件22例如密封圈等。由此,提高了螺母4與盲管接頭21和安裝部1111的密封性,從而提高了連接的可靠性。
例如,在裝配時,可以先將盲管接頭21焊接在第一盲管2的敞開端,然後將第一盲管2的封閉端伸入第一接口111內,再將密封件22套在盲管接頭21上,然後將螺母4套設在盲管接頭21和安裝部1111外,將第一盲管2擰緊在板式換熱器1上,最後將第一感溫裝置3插入第一盲管2內部。結構簡答,裝配方便。
可選地,第一感溫裝置3為感溫包,但不限於此。測溫準確且成本低。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水機100進一步包括:第二接口112、第二盲管5以及第二感溫裝置(圖未示出)。
其中,第二接口112形成在板式換熱器1的與換熱介質入口121和換熱介質出口122中的另一個相對的表面上,且第二接口112與換熱介質入口121和換熱介質出口122中的另一個連通。也就是說,第一接口111形成在板式換熱器1的與換熱介質入口121和換熱介質出口122中的其中一個相對的表面上,且第一接口111與換熱介質入口121和換熱介質出口122中的上述其中一個連通。第二接口112形成在板式換熱器1的與換熱介質入口121和換熱介質出口122中的另一個相對的表面上,且第二接口112與換熱介質入口121和換熱介質出口122中的上述另一個連通。
具體而言,當第一接口111形成在板式換熱器1的與換熱介質入口121相對的表面上時,第二接口112形成在板式換熱器1的與換熱介質出口122相對的表面上,且第一接口111與換熱介質入口121連通,第二接口112與換熱介質出口122連通;當第一接口111形成在板式換熱器1的與換熱介質出口122相對的表面上時,第二接口112形成在板式換熱器1的與換熱介質入口121相對的表面上,且第一接口111與換熱介質出口122連通,第二接口112與換熱介質入口121連通。
第二盲管5具有敞開端和封閉端,第二盲管5的封閉端穿過第二接口112伸入板式換熱器1內,第二盲管5的敞開端與第二接口112密封連接,第二感溫裝置設在第二盲管5內。由此,省去了傳統的安裝第二盲管5的三通管,從而進一步地減小了焊接口的數量,避免了焊接口距離近引起的品質問題,進一步地簡化了水機100的加工工藝且進一步地提高了水機100的可靠性。
可選地,第二感溫裝置為感溫包,但不限於此。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第二盲管5的結構和裝配方式可以分別與第一盲管2的結構和裝配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水機100,省去了傳統的安裝盲管(即第一盲管2和/或第二盲管5)的三通管,從而有效地減小了焊接口的數量,且有效地避免了焊接口距離近引起的品質問題,簡化了水機100的加工工藝且提高了水機100的可靠性。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實施例的空調器,包括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實施例的水機100。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實施例的空調器,通過設置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實施例的水機100,提高了空調器的整體性能。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意性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於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