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注射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02:19:46
專利名稱:自動注射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自動注射產品尤其用於自我注射的裝置,使得所述裝置的使用對於病人是儘可能無創傷的。
背景技術:
在本申請中,組件或裝置的遠側端要理解為指的是最遠離使用者手的端部,近側端要理解為指的是最靠近使用者手的端部。同樣地,在本申請中,「遠側方向」要理解為指的是注射方向,「近側方向」要理解為指的是與注射方向相反的方向。有些疾病使定期(例如,在每日的基礎上)注射藥物或產品成為必需。為了簡化治療,已經提供了某些自我注射器以允許患者自己進行注射。當然,由於患者通常既不是護士也不是在醫療器械裝置方面受過教育的人,這種自我注射器必須經證明是使用很簡單並且很安全。具體來說,必須將針插入到正確的深度, 以及必須注射正確劑量的產品,也就是說,要進行完全的注射,並且注射器在使用後被丟棄前必須失效。優選地,針在使用前後不應該暴露以便防止任何意外的針刺傷害。通常地,這些自我注射器具有安全護罩以便在使用前和使用後保護針。這些自我注射裝置的另一個重要的必要條件是,它們不能在患者準備好進行注射之前,尤其是在裝置正確放置在適當的注射部位之前不經意地致動。這些具有自動插入和注射步驟的自我注射器,以及為了在使用後保護針的安全護罩已經在文獻W02007/132353中描述。這個文獻描述了用於自動注射的裝置,其中,在裝置被正確放置之前不能觸發注射。具體來說,一旦裝置被置於注射部位上,使用者需要向遠側推動裝置的外部殼體以便允許觸發注射。然而,為了完成這個步驟,使用者不得不克服要使安全護罩在使用後自動延伸的偏壓機構的作用力。該偏壓機構的作用力通常較大,結果是, 當完成向遠側推動裝置外部殼體以便將裝置正確放置和允許觸發注射的步驟時,使用者可能受到傷害或者可能在皮膚上有不好的感覺。這種不好的感覺可能阻止使用者/患者繼續將產品給藥。因此,需要有一種自動注射裝置,所述自動注射裝置是安全的,但是同時允許使用者/患者將裝置正確放置而在注射部位的皮膚上沒有感覺不好或感覺太大的壓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通過提出一種用於將產品自動注射到注射部位中的裝置來滿足上述需要, 所述裝置包括用於當所述裝置沒有被正確置於所述注射部位上時防止觸發注射的安全系統,能夠在偏壓機構的作用下在注射結束時自動展開的安全護罩,以及用於當所述使用者/ 病人完成使安全系統失效的步驟時消除病人感受到的所述偏壓機構的作用力的機構。本發明涉及一種將產品自動注射到注射部位中的裝置,所述產品由容器所攜帶, 所述容器具有開放的近側端和基本上閉合的遠側端,並且攜帶針以便為來自所述容器的所述產品提供出口,並且活塞設置在所述容器內並且能相對於所述容器運動,所述活塞的運動使所述產品從所述容器排出通過所述針,-殼體,所述殼體至少部分地接納所述容器,所述容器能夠相對於所述殼體在初始位置與插入位置之間運動,在所述初始位置中所述針的尖端不延伸到所述殼體的遠側端之外,所述插入位置相對於所述初始位置向遠側間隔開,並且在所述插入位置中所述針的尖端延伸到所述殼體的所述遠側端之外;-安全護罩,所述安全護罩聯接至所述殼體並且能夠相對於所述殼體在擱置位置、 致動位置以及安全位置之間運動,所述致動位置相對於所述擱置位置向近側間隔開,所述安全位置相對於所述擱置位置向遠側間隔開,-偏壓機構,所述偏壓機構用於使所述安全護罩運動至所述安全位置,-觸發機構,所述觸發機構用於使所述容器從其初始位置運動至其插入位置,所述觸發機構能夠通過所述安全護罩向所述致動位置運動而釋放,其特徵在於,所述裝置進一步包括隔離機構,所述隔離機構用於當所述安全護罩運動至其致動位置時將所述安全護罩與所述偏壓機構隔離。本發明的裝置提供了一種非常安全的裝置,所述裝置只要沒有被正確定位在注射部位就不能被觸發,並且所述裝置在使安全系統失效的步驟中不會傷害使用者,所述安全系統如此構成,使得只要所述安全護罩沒有從其擱置位置運動到其致動位置,所述觸發機構就不能致動。此外,在本發明的裝置中,由於所述偏壓機構展開所述安全護罩,所述針在使用後被自動地保護。具體地說,由於本發明的裝置中存在獨特的隔離機構,在所述安全護罩從其擱置位置移到其致動位置的步驟期間,病人感覺不到偏壓機構的力。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隔離機構包括接收所述容器的第一環,所述第一環沿近側方向聯接至所述偏壓機構並且沿遠側方向聯接至所述殼體,並且至少在所述安全護罩運動到其致動位置時與所述安全護罩無關聯。在本申請中,由表述「A沿X方向聯接至B」意指當A沿X方向運動時A與B連動。 換句話說,當A沿X方向聯接至B時,那麼如果使A沿X方向運動,也使B沿X方向運動。在本申請中,由表述「A對於B是自由的或者A與B無關聯」意指A不聯接至B。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環包括設置有遠側抵靠表面的至少一個柔性齒部,並且所述殼體包括至少一個徑向止動部,當所述安全護罩運動到其致動位置時,所述第一環藉助於擱置在所述徑向止動部上的所述遠側抵靠表面沿遠側方向聯接至所述殼體。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裝置進一步包括第二環,所述第二環固定至所述容器的近側區域並且當所述安全護罩運動至其致動位置時相對於所述第一環向近側間隔開,所述偏壓機構包括螺旋彈簧,所述螺旋彈簧的近側端壓在在所述第二環的一部分上並且所述螺旋彈簧的遠側端壓在所述第一環的一部分上。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柔性齒部包括近側傾斜表面,所述第二環包括遠側傾斜表面,所述遠側傾斜表面能夠與所述近側傾斜表面抵靠以便使所述柔性齒部偏轉並且使所述柔性齒部與所述徑向止動部脫離接合,由此當所述容器處於其插入位置時從所述殼體釋放所述第一環。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安全護罩包括至少一個徑向邊緣,所述徑向邊緣關於所述第一環的遠側表面定位,當所述容器處於其插入位置時,所述第一環的所述遠側表面抵靠所述徑向邊緣,從而在所述偏壓機構的偏壓力作用下將所述第一環沿遠側方向聯接至所述安全護罩。
現在將參考下面的說明書和附圖對本發明的裝置進行進一步描述,在附圖中-圖1是本發明的裝置的實施例在使用前的縱向剖視圖,-圖2是圖1的裝置在使安全系統失效後的縱向剖視圖,-圖3是圖1的裝置在觸發機構致動時的縱向剖視圖,-圖4是圖1的裝置在容器處於其插入位置時的縱向剖視圖,-圖5是圖1的裝置在注射結束時的縱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在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圖1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用於自動注射的裝置的縱向剖視圖,並且大致用附圖標記1指示所述裝置。本發明的裝置1包括容器 2,所述容器攜帶有要被注射到注射部位4中的產品3(參見圖2- 。容器2具有設置有凸緣5的開放的近側端加和攜帶有注射針6的基本上閉合的遠側端2b。容器2的側壁2c在近側端加和遠側端2b之間延伸並且限定出儲存器2d,所述儲存器的大小和形狀設置成容納用於注射的預定量的產品3。作為設計選擇,注射針6可以固定至容器2的遠側端2b或者能夠從其上去除。注射針6與儲存器2d流體連通並且為來自容器2的產品3提供了出口。活塞7設置於所述容器內並且能夠相對於容器2運動。如將在圖5呈現的,活塞7向遠側運動要使產品3從容器2中排出通過針6。針護罩(未顯示)可以提供於容器2的遠側端2b以便在裝置1使用前覆蓋和保護針6。圖1-5的裝置1進一步包括至少部分地接納所述容器2的安全護罩8。在示出的例子中,安全護罩8具有帶有開放的近側端8a和開放的遠側端8b的大致管狀的形狀。安全護罩8的近側端8a設置有至少一個徑向邊緣9,所述徑向邊緣由沿近側方向延伸的縱向支腿10延長。縱向支腿10設置有將所述支腿10的近側端IOa與所述支腿10的遠側端IOb 分開的窗口 11。圖1-5的裝置1進一步包括至少部分地接納所述容器2以及所述安全護罩8的殼體12。在顯示的例子中,殼體12具有帶有開放的近側端1 和開放的遠側端12b的大致管狀的形狀。殼體12在其內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沿近側方向延伸的柔性支腿13。該柔性支腿 13能夠從自由位置偏轉至受壓位置,在所述自由位置中所述柔性支腿沿徑向向內延伸(參見圖1),在所述受壓位置所述柔性支腿平行於殼體12的壁縱向延伸(參見圖2)。殼體12進一步包括定位於所述殼體12的內壁上的徑向止動部14。殼體12在其近側區域中進一步設置有由徑向壁16連接至殼體12的內筒體15。 內筒體15具有開放的近側端1 和開放的遠側端15b。筒體15在其近側端1 設置有至少一個徑向內邊緣17和帶有近側抵靠表面18a的至少一個柔性齒部18。內筒體15在其外壁上設置有沿近側方向延伸的柔性舌部19。柔性舌部19能夠從自由位置偏轉至受壓位置,在所述自由位置中所述柔性舌部相對於內筒體15沿徑向向外延伸(參見圖1),在所述受壓位置中所述柔性舌部平行於內筒體15的壁縱向延伸(參見圖 2)。殼體12在其近側端1 處設置有在殼體內壁上的徑向抵靠表面20。如將從以下對圖1-5的描述中顯現的,容器2能夠相對於所述殼體12在初始位置和插入位置之間運動,在所述初始位置中,針6的尖端6a不會延伸至所述殼體的遠側端1 外(參見圖1_;3),所述插入位置沿遠側方向與所述初始位置間隔開,在所述插入位置中針6 的尖端6a延伸至所述安全護罩8的所述遠側端8b外(參見圖4)。圖1-5的裝置進一步設置有用來將活塞7向遠側推動的活塞杆21以便將產品3排出容器2並且實現注射。在顯示的例子中,活塞杆21在其近側端設置有徑向止動部22並且在其遠側端具有徑向凸緣23。圖1-5的裝置進一步包括第一環M和第二環25,所述第一環M和所述第二環25 都接納容器2。所述第二環25相對於所述第一環M向近側間隔開。第一環M具有近側表面2 和遠側表面Mb。第一環M進一步包括柔性齒部26, 所述柔性齒部從所述第一環24的近側表面沿近側方向延伸,所述柔性齒部沈設置有遠側抵靠表面26a和近側傾斜表面^b。如圖1和2所示,在插入步驟前,第一環M的遠側抵靠表面26a擱置於殼體12的徑向止動部14上。第二環25通過經典的固定機構(未顯示),例如夾子、膠水等,固定至容器2的凸緣5。第二環25具有近側表面2 和遠側表面25b。第二環25進一步設置有遠側傾斜表面27和遠側裙部28。圖1-5的裝置1進一步包括部分地接納於殼體12的遠側區域內的推鈕四。推鈕 29具有大致管狀的形狀,並且在其近側端被推動壁30封閉以及在其遠側端開放。推動壁 30在其內表面上包括向遠側延伸的栓釘31。推鈕四在其遠側端設置有外部突起32。第一螺旋彈簧33圍繞容器2設置並且位於第一環M和第二環25之間。如圖1 所示,第一螺旋彈簧33的近側端壓在第二環25的遠側裙部觀上並且第一螺旋彈簧33的遠側端壓在第一環M的近側表面Ma。第二螺旋彈簧34圍繞活塞杆21設置。如圖1所示,第二螺旋彈簧34的近側端壓在內筒體15的徑向內邊緣17上並且第二螺旋彈簧34的遠側端壓在活塞杆21的凸緣23 的近側表面上。如將從以下描述中顯現的,安全護罩8聯接至所述殼體12並且能夠相對於所述殼體在擱置位置、致動位置以及安全位置之間運動,所述致動位置相對於所述擱置位置向近側間隔開,所述安全位置相對於所述擱置位置向遠側間隔開。如還將從如下描述中顯現的, 推鈕四被用作用於致動注射的觸發機構,所述觸發機構能夠通過所述安全護罩8運動至其致動位置釋放。現在將參考圖1-5描述裝置1的功能。在對根據本發明構造的裝置1的操作進行詳細說明之前,對裝置的操作進行如下概述。將本發明的裝置1提供給已準備好使用的使用者。容器2填充有預定劑量的可注射產品3。在使用時,使用者將裝置1靠著他/她的皮膚放置在注射部位4並且在殼體12上施加向遠側作用力。由於殼體12被壓向遠側,使安全護罩8沿近側方向運動並且進入殼體12。由於本發明裝置1的安全系統,使用者不能致動裝置1 (即,不能使容器2從其初始位置運動到其插入位置),直到使安全護罩8相對於殼體12沿近側方向運動預定的距離。實際上,只要安全護罩8沒有在所述預定的距離上移動,容器2就一直處於消極狀態,即,不允許容器2從其初始位置運動至插入位置。當裝置 1壓靠他/她的皮膚時(並且安全護罩8沿近側方向在所述距離上運動),容器2採取激活狀態,並且使用者能夠致動裝置1以及按壓推鈕四。這將使容器2從其初始位置運動到其插入位置,還會使針6刺入使用者的皮膚。注射隨後得以實現。一旦注射完成,使用者將裝置1從注射部位移開,並且使安全護罩8從殼體12自動延伸以蓋住針6的已受汙染的尖端 6a。有利地,即使用戶在注射完成之前將裝置1從注射部位4移開,安全護罩8也會自動延伸蓋住針的尖端。一旦裝置1從注射部位4移開並且護罩8延伸蓋住針6的尖端,護罩8 鎖定就位並且之後不能從其鎖定位置沿近側方向運動使針6的尖端6a暴露。用過的裝置 1從而變得安全以便處置及丟棄。在圖1上顯示了使用之前的裝置1,用來提供給使用者。在這個位置中,殼體的柔性支腿13處於其自由位置並且沿徑向向內延伸如圖1所示,所述柔性支腿13因此通過安全護罩8的縱向支腿10的窗口 11伸出並且接合第二環25的遠側表面25b。容器2因此處於消極狀態它不能向遠側運動。此外,在圖1的使用前位置中,內筒體15的柔性舌部19 也處於其自由位置也就是說,所述柔性舌部19相對於所述筒體15沿徑向向外延伸。如圖 1所示,在這個位置中,所述柔性舌部19面向推鈕四的遠側端。因此,如果使用者按壓推鈕四,推鈕四的遠側端抵靠在柔性舌部19上並且推鈕四向遠側的運動在栓釘31到達內筒體15的柔性齒部18之前停止。觸發機構,即推鈕29,因此處於鎖定位置並且不能被釋放。 如圖1所示,所述柔性齒部18通過其近側抵靠表面18a接合於活塞杆21的徑向止動部22 內來阻止第二螺旋彈簧34的任何釋放容器2不可能向其插入位置運動。結果是,注射不能在圖1的位置中被致動。只要本發明的裝置1沒有被正確地放在注射部位上,它就是特別安全的且不能被致動。柔性舌部19和柔性支腿13使裝置1具有採取鎖定位置的能力, 並且因此構成了本發明裝置的安全系統的一部分。在如圖1所示的位置中,第一螺旋彈簧33處於部分壓縮狀態,第二螺旋彈簧34處於壓縮狀態。如圖1所顯現的,第一螺旋彈簧33在第一環對和第二環25之間壓縮。此外, 第一環M通過擱置於所述徑向止動部14上的所述第一環M的遠側抵靠表面26a抵靠在殼體12的徑向止動部14上。結果是,在如圖1所示的這個使用前位置中,安全護罩8沒有聯接至第一螺旋彈簧33 換句話說,安全護罩8與第一螺旋彈簧33無關聯並且對於所述第一螺旋彈簧是自由的。第一環M因此用作用於將所述安全護罩8與所述第一螺旋彈簧33 隔離或者使之相對於所述第一螺旋彈簧自由的隔離機構。安全護罩8因此被允許在沒有與第一螺旋彈簧33相互作用的情況下相對於殼體12運動。在裝置1的這個位置中,針6的尖端6a由殼體12保護,所述殼體的遠側端12b延伸至針6的所述尖端6a之外。同樣在裝置1的這個位置中,安全護罩8處於擱置位置。如果使用者希望進行產品3的給藥,使用者將裝置1置於患者皮膚的注射部位4 之上並且向遠側推動殼體12,如圖2所示,由此使安全護罩8相對於所述殼體12從其擱置位置運動至相對於所述擱置位置向近側間隔開的致動位置。在該步驟中,如上文所解釋的, 第一環M沿近側方向聯接至偏壓機構,即螺旋彈簧33,並且通過擱置於所述徑向止動部14 上的所述遠側抵靠表面26a沿遠側方向聯接至殼體12,並且所述第一環與所述安全護罩8 無關聯或者隔離。結果是,安全護罩8對於第一螺旋彈簧33是自由的或者與所述第一螺旋彈簧隔離,並且所述安全護罩不與所述第一螺旋彈簧33相互作用。患者因此皮膚上沒有不好的感覺患者感覺不到第一螺旋彈簧33的作用力。在此步驟中,患者感覺自在多了而且不會受到傷害。這有助於患者/使用者更安全地使用裝置1。如圖2所示,當使用者/患者向遠側推進殼體12時,安全護罩8相對於殼體12向近側運動。結果是,縱向支腿10的遠側部分IOb抵靠在抵靠於殼體12的柔性支腿13上, 並且將其置於壓力下迫使其偏轉以便到達平行於殼體12的壁的位置,如圖2所示。殼體12 的柔性支腿13因此與第二環25的遠側表面2 脫離接合。同時並且作為同一運動的結果, 安全護罩8的縱向支腿10的近側部分IOa抵靠在內筒體15的柔性舌部19上並且使其偏轉,迫使其到達所述柔性舌部19平行於內筒體15的壁的位置如圖2所示,在這個位置中, 柔性舌部19不再面向推鈕四的遠側端。推鈕四通過其接合於殼體12的徑向抵靠表面20內的外部突起32連接至殼體 12 ;如果使用者在所述推鈕四的推動壁30上施加向遠側的壓力,上述接合允許推鈕四相對於殼體12向遠側運動。如圖2所清晰顯示的,裝置1和/或容器2現在處於它們的激活狀態柔性支腿13 脫離接合併且柔性舌部19也脫離接合。安全護罩8現在處於其致動位置。觸發機構,即推鈕四,現在可以被釋放並且容器2的插入能夠被觸發。為了觸發容器2的插入,使用者向遠側推進用作觸發機構的推鈕四的推動壁30。 如圖3所示,安全護罩8運動到其致動位置的結果是,推鈕四現在被允許相對於殼體12向遠側運動並且推鈕四的栓釘31抵靠在內筒體15的柔性齒部18上,由此使所述柔性齒部 18沿徑向向外偏轉。結果是,活塞杆21的徑向止動部22與內筒體15的柔性齒部18的近側抵靠表面18a脫離接合,並且第二螺旋彈簧34被釋放。第二螺旋彈簧34有回到其伸展狀態的趨勢並且使活塞杆21向遠側運動。活塞杆 21抵靠在活塞7上。由於活塞7對容器2內壁的摩擦力大於第二螺旋彈簧34的作用力,也使得容器2在第二螺旋彈簧34的伸展效應的作用下向遠側運動。如圖4所示,容器2向遠側運動使針6插入注射部位4。同時並且作為同一運動的結果,第二環25的遠側傾斜表面27抵靠在第一環M的近側傾斜表面26b上,使柔性齒部26沿徑向向內偏轉並且與殼體12的徑向止動部14脫離接合,如圖4所示。結果是,所述第一環M從所述殼體12釋放。第一環M不再沿遠側方向聯接至殼體12。此外,在這個插入位置中,第一環M的遠側表面24b抵靠安全護罩8的徑向邊緣9 結果是,現在第一環 24在第一螺旋彈簧33的偏壓力作用下沿近側方向聯接至安全護罩8。現在第一螺旋彈簧 33處於壓縮狀態,並且因此使容器2停在預定的插入深度。該例子中所顯示的第二螺旋彈簧34用作自動注射機構。因此,允許第二螺旋彈簧34的作用力克服活塞7對容器2內壁的摩擦力並且使活塞杆21向遠側推動活塞7以便實現注射,如圖5所示。在注射結束時,如圖5所示,第一環M的柔性齒部沈仍然與殼體12的徑向止動部14脫離接合。結果是,當使用者從注射部位4拔出裝置1時,現在沿遠側方向聯接至安全護罩8的第一螺旋彈簧33獲得自由以便使安全護罩8延伸並展開蓋住針6 (步驟未顯示);安全護罩8因此處於從擱置位置向遠側間隔開的安全位置中,安全護罩在安全位置中覆蓋針6並由此防止任何的針刺傷害。因此,本發明的裝置是特別安全的。
正如可以從圖4注意到的,注射一經開始,柔性齒部沈就與殼體12的徑向止動部 14脫離接合。結果是,如果使用者在注射結束前無意中將本發明的裝置1從注射部位4拔出,安全護罩8也將自動伸展蓋住針6並且將會防止任何的針刺傷害。本發明的裝置提供了一種非常安全的裝置,所述裝置只要沒有被正確地定位於注射部位就不能被觸發,並且所述裝置在使安全系統失效的步驟中不會傷害使用者。具體地說,由於存在獨特的隔離機構,使用者在注射結束時不會感受到偏壓機構的用於伸展安全護罩的作用力。本發明的注射裝置還允許患者進行產品的自動注射,而不會在使用前、使用過程中以及使用後經受任何針刺傷害的風險。具體地說,本發明裝置的安全護罩在插入步驟剛好結束時注射步驟實際開始之前處於其激活狀態。這樣一來,即使患者決定在注射結束前拔出裝置,防護罩也會自動延伸蓋住針。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將產品(3)自動注射到注射部位中的裝置(1),所述產品(3)由容器 (2)攜帶,所述容器具有開放的近側端Oa)和基本上閉合的遠側端(2b),並且攜帶針(6) 以便為來自所述容器的所述產品( 提供出口,並且活塞(7)設置在所述容器O)內並且能相對於所述容器運動,所述活塞(7)向遠側的運動使所述產品( 從所述容器中排出通過所述針,-殼體(12),所述殼體至少部分地接納所述容器O),所述容器( 能相對於所述殼體 (12)在初始位置和相對於所述初始位置向遠側間隔開的插入位置之間運動,在所述初始位置中所述針(6)的尖端(6a)沒有延伸至所述殼體(12)的遠側端(12b)之外,在所述插入位置中所述針(6)的所述尖端(6a)延伸至所述殼體(12)的所述遠側端(12b)之外;-安全護罩(8),所述安全護罩聯接至所述殼體(12)並且能相對於所述殼體在擱置位置、致動位置以及安全位置之間運動,所述致動位置相對於所述擱置位置向近側間隔開,所述安全位置相對於所述擱置位置向遠側間隔開,-偏壓機構(33),所述偏壓機構用於使所述安全護罩(8)運動至所述安全位置,-觸發機構( ),所述觸發機構用於使所述容器( 從其初始位置運動至其插入位置, 所述觸發機構09)能通過所述安全護罩(8)至所述致動位置的運動而釋放,其特徵在於,所述裝置(1)進一步包括隔離機構(M),所述隔離機構用於當所述安全護罩(8)運動至所述致動位置時將所述安全護罩(8)與所述偏壓機構(33)隔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1),其特徵在於,所述隔離機構包括接納所述容器(2)的第一環(M),所述第一環04)沿近側方向聯接至所述偏壓機構(33),並且沿遠側方向聯接至所述殼體(12),並且所述第一環至少在所述安全護罩(8)運動至其致動位置時與所述安全護罩(8)無關聯。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1),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環04)包括設置有遠側抵靠表面06a)的至少一個柔性齒部(沈),並且所述殼體(1 包括至少一個徑向止動部(14), 當所述安全護罩(8)運動至其致動位置時,所述第一環04)通過擱置於所述徑向止動部 (14)上的所述遠側抵靠表面06a)沿遠側方向聯接至所述殼體(12)。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1),其特徵在於,所述裝置(1)進一步包括第二環(25), 所述第二環05)固定至所述容器的近側區域,並且所述第二環當所述安全護罩(8) 運動至其致動位置時相對於所述第一環04)向近側間隔開,所述偏壓機構包括螺旋彈簧 (33),所述螺旋彈簧(3 的近側端壓在所述第二環0 的一部分上並且所述螺旋彈簧 (33)的遠側端壓在所述第一環04)的一部分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1),其特徵在於,所述柔性齒部06)包括傾斜表面 06b),並且所述第二環0 包括遠側傾斜表面(27),所述遠側傾斜表面(XT)能與所述傾斜表面06b)抵靠以便使所述柔性齒部06)偏轉並且使所述柔性齒部06)與所述徑向止動部(14)脫離接合,由此當所述容器(1 處於其插入位置時從所述殼體(1 釋放所述第一環(24)。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1),其特徵在於,所述安全護罩(8)包括至少一個徑向邊緣(9),所述徑向邊緣(9)關於所述第一環04)的所述遠側表面(Mb)定位,所述第一環 (24)的所述遠側表面04b)當所述容器( 處於其插入位置時抵靠所述徑向邊緣(9),由此在所述偏壓機構(33)的偏壓力作用下將所述第一環04)沿遠側方向聯接至所述安全護罩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用於自動注射產品(3)的裝置(1),包括容器(2),針(6)和活塞(7);接收容器(2)的殼體(12),容器(2)能相對於殼體(12)在初始位置與相對於初始位置向遠側隔開的插入位置之間運動;安全護罩(8),聯接至殼體(12)且能相對於殼體在擱置位置、與擱置位置向近側隔開的致動位置及與擱置位置向遠側隔開的安全位置之間運動;偏壓機構(33),使安全護罩(8)運動至安全位置;觸發機構(29),使容器(2)從初始位置運動至插入位置,觸發機構(29)能通過安全護罩(8)向致動位置的運動而釋放,其中,裝置(1)還包括隔離機構(24),當安全護罩(8)運動至致動位置時將安全護罩(8)與偏壓機構(33)隔離。
文檔編號A61M5/32GK102209566SQ200880131866
公開日2011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29日
發明者G·格蘭胡特 申請人:貝克頓迪金森法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