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形料磨料圓筒混合造球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00:39:21 3
專利名稱:錐形料磨料圓筒混合造球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裝置屬於冶金煉鐵領域。特別適用於煉鐵領域中燒結原料的混合和造球機裝置。
在現有技術中燒結礦的製備仍然是連鐵領域中的重要環節。目前各生產廠家為提高生產燒結礦的產量和利潤,縮短生產周期,主要還是在鐵礦粉的混料和造球方面做更多的研究工作。被普遍使用在各生產廠家的混料造球方法還是採用一次混料和二次混料造球的工藝及設備裝置。該裝置分為二部分,一為混料機,二為混料造球機。前者是將精礦粉加其它添加劑在長直圓筒混料機內經滾動混合後,再被傳送帶將混合料送至混料造球機的長直圓筒內,再經滾動混合和造球,完成礦粉的混均及造球目的。為了使混合料均勻和造出適合於燒結的小球,則要求混料機和混料造球機的長直圓筒要有一定的長度。但是目前國內各生產廠家因受廠房和設備投資等多方面的限制,一般均採用短筒體的混料機和混料造球機裝置,然而由於混合料在短圓筒的混料造球裝置內仃留時間短,所以存在有混合料成分不均,造球效果差等缺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混料均勻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設備成本的錐形料磨料圓筒混合造球機裝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我們所提出的錐形料磨料圓筒混合造球機裝置是將一次混料和二次混料造球合併為混合造球一起完成。並連續進行,增加混合造球時間。其工作過程是當已配好的混合料由配料室通過輸送帶送至錐形料磨料圓筒混合造球機前,必須經輪式打散機進行打散和均勻混合,輪式打散機安裝在運輸皮帶或該混合造球機的下料漏鬥中。本實用新型錐形料磨料圓筒混合造球機是在圓筒混料機出料端的圓筒內安裝一個由多塊直角三角形隔板所組成的外圓內錐形擋圈,在每塊隔板與相鄰隔板之間均安裝有聯接兩側隔板的並與聯接處隔板相同高度的擋板。這樣在直圓筒混合造球機的出料端內壁形成具有不同梯度的斜坡形空格,這種結構的混合造球筒很適於混合料在運轉過程中,將混合均勻的混合料填充在每個空格中,使其自然形成一個錐形的料磨料出料的筒體。混合料經過錐形出料端,由於空格填充率提高,混合料相互擠撞頻繁,球料的滾動速度相對提高,則更有利於造球,並提高了小球的強度。此外由於出料端是個錐形,小球只有長到一定尺寸,才有可能被擠出筒體外,因此只有這種結構的裝置才有利於提高混合料中的小球比例,和提高小球燒結礦的生產效率。
下面根據本實用新型附圖對該錐形料磨料圓筒混合造球機裝置詳細敘述如下,在該附圖1中,1為電動機,2為聯接器,3為減速機,4為主動輪,5為軸承座,6為圓筒,7為支架,8為進料鬥,9擋板,10為直角三角形隔板。該錐形料磨料圓筒混合機裝置的組成是在支架7上裝有電動機1、減速機3和軸承座5,在它們之間通過傳動軸經聯接器2聯接起來,在傳動軸上裝有主動輪4帶動圓筒6轉動,在圓筒6的前端裝有進料鬥8,圓筒的後端為出料端,在圓筒6出料端內壁安裝有擋板9、直角三角形隔板10和擋圈11。其特徵在於擋圈11安裝在圓筒6的出料端端面上,擋圈11的高度應不低於直角三角形隔板10的高度。直角三角形隔板10是沿圓筒6中心軸線方向安裝,每塊直角三角形隔板10的斜邊與圓筒6內壁之間的夾角θ=1°~30°。直角三角形隔板10與相鄰隔板10之間間隔應大於150mm。隔板10的高邊與擋圈11相聯接,底邊與圓筒6內壁相聯接。在每塊直角三角形隔板10的兩邊,與相鄰的直角三角形隔板10之間,均安裝有即垂直於隔板10,又垂直於圓筒6內壁的擋板9,每塊擋板9的前後間距應大於150mm。擋板9的高度是隨直角三角形隔板10斜度而改變,如附圖2所示,附圖2是擋圈11、直角三角形隔板10、圓筒6和不同高度的擋板9聯接的剖面示意圖。增加擋板9的另外目的也是為了固定直角三角形隔板10。因此由上述的擋板9、直角三角形10、擋圈11和圓筒6的出料端內壁上所組成了不同梯度的斜坡形空格。這些不同梯度的斜坡形空格的多少是取決於直角三角形隔板10的塊數和擋板9的塊數。因此隔板10的塊數必須在4塊或4塊以上,而擋板9的塊數應取決於直角三角形隔板10的θ角度取多少度,擋板9的總塊數必須在8塊或8塊以上。本實用新型裝置的
。附圖1是錐形料磨料圓筒混合造球機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在附圖中A為進料口,B為出料口,C為地平線,它與支架7形成β角。另外在附圖1中D-D附圖是園筒6出料端的剖面示意圖。附圖2是擋圈、隔板、園筒和擋板它們之間的聯接剖面示意圖。在該附圖中θ角的範圍是1°~30°。直角三角形隔板10的高邊與擋圈11聯接,它的底邊與圓筒6相接。安裝擋板9要垂直於隔板10和圓筒6內壁,每塊擋板9的高度應隨直角三角形隔板10的斜度、高度而改變。即不同位置的擋板9應與隔板10所聯接處相應斜度的高度相同,因此要裝在不同位置的擋板9其高度也就不相等。
本實用新型錐形料磨料圓筒混合造球機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以下特點,該裝置由於設計緊湊、結構簡單,因此廠房佔地面積小。採用原工藝方法生產與現有技術設備裝置相比較,具有明顯的技術進步效果。見表1、表2。表1為採用該裝置與現有技術裝置均採用一次混合造球的對比結果。表2為二次混合造球的對比結果。
表1本裝置與現有技術採用一次混合造球粒度組成(mm%)比較
表2本裝置與現有技術採用二次混合造球粒度組成(mm%)比較
權利要求1.一種錐形料磨料圓筒混合造球機裝置,它的組成是在支架(7)上裝有電動機(1)、減速機(3)和軸承座(5),它們通過傳動軸經聯接器(2)聯接起來,傳動軸上裝有主動輪(4),由主動輪(4)帶動圓筒(6)轉動,在圓筒6的前端裝有進料鬥(8),園筒的後端是出料端,其內壁裝有擋板(9)、直角三角形隔板(10)和擋圈(11),其特徵在於擋圈(11)要裝在圓筒(6)的出料端端面,直角三角形隔板(10)是沿圓筒(6)中心軸線方向安裝,每塊直角三角形隔板(10)的兩邊與相鄰的直角三角形隔板(10)之間均安裝有垂直於隔板(10)和圓筒(6)內壁的擋板(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其特徵在於每塊直角三角形隔板(10)的斜邊與園筒(6)內壁之間的夾角θ=1°~3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其特徵在於每塊直角三角形隔板(10)的斜邊與擋圈(11)相聯接,底邊與圓筒(6)內壁相聯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其特徵在於直角三角形隔板(10)與相鄰的直角三角形隔板(10)之間間距應大於150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其特徵在於每塊擋板(9)的前後間距應大於150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其特徵在於每塊擋板(9)的高度應隨直角三角形隔板(10)所在聯接處斜度的相應高度相同。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裝置屬於冶金煉鐵領域,特別適用於煉鐵領域中燒結礦的混合造球機裝置。本實用新型裝置的主要特徵是在混合造球機圓筒內出料端安裝有擋圈、直角三角形隔板和不同高度的擋板,使圓筒內出料端內壁形成具有不同梯度的斜坡形空格,這樣可使圓筒內形成錐形的料磨料混合造球機筒體。該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設計緊湊、結構簡單、設備變動小、生產廠房佔地面積小,以及增產效果好等特點。
文檔編號B01J2/12GK2185634SQ94204140
公開日1994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1994年3月7日 優先權日1994年3月7日
發明者鄭信懋, 鄭剛, 單繼國 申請人:冶金工業部鋼鐵研究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