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行程硬密封閘閥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07:52:01 1
專利名稱:短行程硬密封閘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流體輸送管線設備領域,尤其是一種短行程硬密封閘閥國內外現行的閘閥儘管結構形式有所不同,但共同的特徵是閥的啟、閉經歷的行程等於它的公稱通徑(DN)。以DN100的閘閥為例,它的全行程即為100mm,閥杆的螺距按標準為5mm,用手輪驅動,全行程需轉動20轉。大口徑閘閥的啟、閉更是費時費力,操作不便,無法應對應急作業,如消防、油、汽管線需要緊急斷流或通流的場合。
另外閘閥的閘板與左右閥座構成的兩個密封副磨損以後,閥板相應下移,若密封面被破壞而產生洩漏,閥板則要更換,而左右兩個閥座的密封面要修復很難,需要一種專用研磨機來解決。
又閥體對準閥板的底部區必須設置一凹坑,此凹坑易沉積泥沙等汙物,若沉積物積聚過多則會影響密封而產生洩露,有的產品在凹坑底部又設置一個「門」以定期清除沉積物,顯然給使用者帶來麻煩。為解決這一問題,近幾年來國內外出現一種彈性座封閘閥,它的閘板系金屬外包覆一層橡膠或其它彈性體,以擠壓彈性體來對平底閥體實施密封,這種方法無法解決硬密封閘閥平底閥體的密封問題。
本使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啟、閉行程短能適應應急截、通作業,閥體底部無凹坑,不會沉積汙物而破壞密封;密封面磨損小而維修方便的硬密封閘閥。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將閘閥的閘板和閥座的有效面積擴大到閥門通徑面積的2.25倍,並將它們設計成「爐柵」狀,構成過流槽與封流柵水平間隔排列而又相互錯位的一對密封副,當兩者閉合,封流柵覆蓋在過流柵上,由於封流柵單邊的垂直寬度比過流槽寬2-3mm,形成密封面,以截斷介質流。這樣在整個密封面上過流槽的面積總和將等於通徑面積,使該閥的過流面積保持不變。只要閘板提升一個槽、柵的分隔距離,閘閥即處於全開狀態,回降一個分隔距離,則處於全閉狀態。從本實用新型的整個結構而言,它們的行程雖各有差異,但其行程的變動範圍僅為公稱通徑的13%-20%,故稱之謂短行程閘閥。
當本實用新型處於全開狀態,閥座、閥板的流通底部處於一條水平直線,而且相互密合,形成平坦的底部,泥沙,汙物會被介質流衝走,不致沉積。
右閥座為閥體配合較松,成微量浮動狀,它與閘板構成密封面的初始比壓有調整螺圈調節。右閥座與調整螺圈之間置一彈性體,關閥時彈性體被壓縮(蓄能),開閥時,由於左邊的密封副為楔面,閘板提升後與左閥座之間會出現細微的間隙,然而彈性體會釋能而將右閥座推向閥板,使兩者緊貼,因此不論開閥或關閥,左、右閥座與閥板始終緊貼在一起,泥沙汙物不會進入密封面。再由於該閥的升降行程短,有效地降低密封副的磨損量,使用壽命得以延長。彈性體的另一個作用是鎖緊調整螺圈,防止它鬆動。
考慮到槽、柵的存在會增加閥門的流阻,因此將封流柵的縱截面設計成「半橄欖」形,使閥門開啟時形成流線形通道,有效地減小閥門流阻。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不會有沉積物,開、閉方便。而且便於加工、裝配、調整和維修,若閥座及閥板的密封面被破壞,拆卸修復很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實施例及附圖給出。
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開啟狀的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閘板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右閥座的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具體實施例的細節及工作情況。
該閘閥的閥體分成主閥體(11)及大小頭接口(6)二爿閥蓋(3),左閥座(9)、右閥座(7)及調整螺母(5)均裝配在主閥體(11)之中,閘板(10)插入兩閥座(9)、(7)之間。閘板(10)與閥杆(4)用銷聯接,閥杆(4)的上部切製成梯形螺紋,並旋入閥杆螺母(2),閥杆螺母(2)與手輪(1)結合成一體,轉動手輪(1),則閥杆螺母(2)也隨之轉動,驅使閥杆(4)、閘板(10)在左閥座(9),右閥座(7)之間作升降滑動。
閘板(10)為單邊楔形,它的左面為4.5度斜面,與左閥座(9)的斜面配合,右面呈平直光滑面與右閥座(7)緊貼。右閥座(7)和調整螺圈(5)從主閥體(11)右邊裝入,調節調整螺圈(5),即可調節右閥座(7)與閘板(10)在密封面上的初始比壓。
右閥座(7)與調整螺圈(5)之間設置一彈性體(8),閘板(10)處於關閥位,彈性體(8)被壓縮,增加了密封面的比壓,若向上滑移至閥門於全開位,由於閥板(10)是單邊楔面,它與左閥座(9)會出現微小的間隙,因為右閥座(7)與主閥體(11)的配合比較鬆動,彈性體(8)釋放彈力將右閥座(7)推向閘板(10),因此在閘板(10)於兩座(9)、(7)之間上下滑動時,這三者之間始終緊貼,實現0間隙,阻止泥沙、汙垢進入密封面,以減小密封面的磨損。
當該閘板處於全開狀態時,閥板(10)、右閥座(7)及調整螺圈(5)的底部形成一個平坦的流道,不會沉積泥沙、汙物。
閘板(10)及二閥座(9)、(7)的有效工作面積是該閥通徑面積的2.25倍,閘板(10)與右閥座(7)設計成「爐柵」狀,水平方向布置有間隔距離相等的過流槽及封流柵,封流槽垂直寬度單邊比過流槽寬2-3毫米,閘板(10)和右閥座(7)槽、柵布置正好交錯,二者相合,閘板(10)的封流柵覆蓋於右閥座的過流槽上、使周邊形成2-3毫米的密封面,因此只要將閘板(10)向上滑移一個槽、柵的垂直間隔距離,閘板(10)與右閥座(7)的過流槽和封流柵重合,閘閥處於全開狀態。同時,二者的封流柵的縱截面設計成相對的半橄欖狀,在二者重合後,從剖面圖上看成一整橄欖狀,使各流道成流線形,以減小因槽、柵的存在造成的流阻,所以該閘閥的啟、閉形程只需一個槽、柵的分隔距離,而過流面積仍與通徑面積相等。以實施例DN100的短行程硬密封閘閥為例,它的閘板和閥座的有效工作面積為通徑面積的2.25倍,即二者的直徑比為1∶1.5,則閘板和閥座的有效面積的直徑進行9等分(150/9=16.7)。每一等分相距16.7mm,即為槽、柵之間隔距離,也就是它的行程。原DN100的閘閥行程為100,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行程僅16.7,只有通常閘閥的1/6,故為短行程。
權利要求1.一種短行程硬密封閘閥包括主閥體及大小接頭口,左閥座,右閥座,其特徵在於閘板插入左閥座,右閥座之間,閘板,與右閥座成爐柵狀,右閥座與調整螺母之間設有彈性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短行程硬密封閘閥,其特徵在於左閥座,閘板,右閥座的縱截面為相對的半橄欖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短行程硬密封閘閥,其特徵在於閥板和閥座的有效面積擴大到閥門通徑面積的2.25倍。
專利摘要一種短行程硬密封閘閥,涉及流體輸送管設備領域。包括主閥體及大小接頭口,其特徵在於閘板插入左閥座,右閥座之間,閘板與右閥座成爐柵狀,右閥座與調整螺母之間設有彈性體,閘板,右閥座的縱截面的相對的半橄欖形,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不會右沉積物,開閉方便,而且便於加工、裝配、調整和維修。
文檔編號F16K3/02GK2545435SQ0221714
公開日2003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02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02年4月28日
發明者陳玲海, 宋先勇 申請人:上海歐特萊閥門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