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全國文明城市(廊坊市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2023-07-01 02:12:57 2
站上文明新起點 譜寫創建新篇章
——廊坊市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創城 我們一起」凝聚起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最強大合力。
「創城 我們一起」,萬眾一心夢終圓。2020年11月20日,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廊坊市委書記楊曉和作為河北省成功爭創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的地級市代表,捧回了「全國文明城市」的獎牌,490萬廊坊人民為之奮鬥的「創城夢」終於夢想成真!
這是一個載入廊坊發展歷史的重要時刻,更是一個讓廊坊人民無比驕傲和自豪的日子。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凝聚起「創城 我們一起」的強大合力,廊坊最終以優異成績摘得「全國文明城市」桂冠。
實幹為民,勇於擔當,萬眾一心,敢打硬仗——在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過程中,廊坊幹部群眾收穫的不僅僅是這項國內綜合性最強、影響力最大、創建難度最高的榮譽,這張最具含金量的國家級「城市名片」,更有寶貴而重要的精神財富,「創城精神」催人奮進。
站上文明新起點,譜寫創建新篇章。把「爭創模式」轉變為「提升模式」,把「精準對標」升格為「全面提標」,把「創建文明城市」升華為「創造城市文明」,廊坊市奮力推進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養再上新臺階,譜寫建設創新廊坊、數字廊坊、健康廊坊、平安廊坊嶄新篇章。
堅持人民至上,全面提升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走進廊坊市廣陽區統建樓社區,小街小巷乾淨整潔,車輛停放整齊有序,智能監控守護安全……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中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讓這個建於1975年的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不僅保持了老舊小區的人情味,又平添了現代社區的新氣息。
統建樓社區的變化,是廊坊文明社區建設的一個縮影。
爭創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廊坊市委、市政府牢牢堅持人民至上,一切為了人民。他們想人民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將創建為民、靠民、惠民貫穿爭創全過程,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民生短板,實施圍點攻堅,以實際行動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變成現實。
瞄準社會關注的六大難題,廊坊市委、市政府與群眾一道「圍點攻堅」,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重點解決社區小區改造問題,物業管理實現「由散到管」。21家民營企業主動參與社區文明創建中,投入資金2.31億元,改造老舊小區491個。引進兩家全國知名物業公司,無物業小區實現了物業管理全覆蓋。
——重點解決停車秩序問題,車輛停放突出「疏堵結合」。他們創新「交警 城管」模式,在市區見縫插針、規範有序施劃停車位4.7萬個,非機動車停車線12萬延米,極大緩解了市民停車難問題。
——重點解決交通秩序問題,交通管理做到「教管相濟」。成立1200餘人的文明交通引導志願服務隊,設置130個計程車停靠設施,對3600多名計程車司機進行文明營運培訓,實施「廊坊最嚴交規20條」,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11萬起,文明通行蔚然成風。
——重點解決市容環境問題,城市管理注重「內外兼修」。圍繞建設花園城市,市區公園、綠帶種(補)植各類花木、綠籬、地被等173.5萬株;完成數位化城管等十大系統工程,拆除背街小巷私搭亂建2.5萬平方米,督導1.8萬家沿街商戶履行「門前三包」責任;主城區機械化清掃率達到93.1%;投入資金6000多萬元對市區背街小巷、沿街店外廣場全面提升。
——重點解決經營秩序問題,市場環境讓市民購物「舒心放心」。按照「硬體超市化、管理規範化、服務文明化」改造提升思路,推動市區所有農貿市場環境秩序、購物品質大幅提升。
——重點解決村鎮面貌問題,城鄉文明創建「一體推進」。全面開展城鄉「村莊環境攻堅」行動,市轄區各村鎮累計清理垃圾40餘萬立方米,改造農村廁所1.5萬個,湧現出安次區楊稅務鄉、廣陽區高家營村等一大批文明示範村鎮。
創城之路,從人民群眾需求出發。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廊坊市全面實施了六大「圍點攻堅」和五大「提升行動」,許多城市建設和管理中難以解決、懸而未決的問題得到解決,好事實事做進群眾心裡。
從春芽殘雪到炎炎夏日,從秋高氣爽到地凍天寒,廊坊一天天蛻變,變得更加乾淨整潔,變得更加規範有序,變得更加互助友愛,變得更加文明和諧。
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廊坊城市更加美好,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頂層設計,攻堅克難,匯聚起「創城 我們一起」的最強大合力
摘得「全國文明城市」桂冠,是廊坊人民多年的夢想。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又逢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總評驗收之年。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競爭激烈,強手如林。
廊坊市委、市政府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三創四建」活動部署,全面落實省委主要領導到廊坊調研時的指示精神,把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作為推動廊坊「在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的重要抓手,集中全市資源、集聚創建合力,把各項創建工作納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總體格局中進行分析定位,各項創建工作相互促進,進而實現了疊加效應。
確保創建成功,關鍵在頂層設計;落實落細工作,上下一盤棋是根本。廊坊市委、市政府站位全局、通盤考量,繪好「作戰圖」,制定「任務書」,畫定「時間表」,既狠抓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推動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又狠抓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形成文明向善新風尚,創建質量、創建效率和創建水平實現了全面提升。
一個部門總協調。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指揮部統一指揮、統籌部署,下設12個分指揮部,分別由市級領導擔任分指揮長,以最高規格高位推進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工作。
一套體系來指揮。廣陽區、安次區和廊坊開發區對標市級建立創城指揮部,市直99個責任部門分別成立組織機構,實行網格化管理,形成了「上下貫通、條塊結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確保了各項創建工作件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一套制度來推進。推行市領導現場督辦、專題調度、多層溝通、晨巡檢視「四項調度」制度,建立日策劃、日調度、日督導等高強度工作機制,102個責任單位全面落實臺帳管理,攻克一道道難關,啃下一塊塊硬骨頭。
一張清單來開展。聚焦民生短板,梳理出11個方面、40項需要重點改進提升的突出問題,全面開展六大「圍點攻堅」和五大「提升行動」,強勢啟動「廊坊有禮 文明健康」12項行動,同步開展1057項爭創活動。
「往前站,向我看,帶頭幹」。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廊坊市級領導率先垂範、靠前指揮、一線作戰,從早晨6時30分開始,利用兩小時開展常態化「晨巡」暗訪,堅持帶頭「用腳步丈量每條街巷」,先後250餘次一線現場辦公,推動解決建築垃圾堆積、城中村街道混亂等問題1200多個。
堅持「頂格創建」,市創城辦全面對標《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和《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12個測評項目、88項測評內容、180條測評標準,制定創城工作方案和創建任務清單,細分到99個創建單位和主城三區,責任到人。
聽民聲、匯民智、集民意。他們將爭創工作納入重點督查範圍,全程指導監督,在重要時間節點及時提出改進具體意見;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主要領導帶隊,組織全國、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走訪調研,徵集市民意見建議,為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建言獻策、把脈支招。
以「深入基層、服務群眾」為主題,廊坊市建立起市直、區直、街道包聯社區、分包路口、分包路段等志願服務機制,254個部門、3200餘名黨員下沉創建一線,維護停車秩序、交通秩序、市容環境,勸導不文明行為,爭當文明行為的示範員、宣傳員、勸導員、監督員,滿城躍動的「紅馬甲」成為城市靚麗的風景線。
充分發揮媒體監督、市民監督作用,市創城辦開通創城熱線,推出「創城 我們一起」隨手拍APP,開辦「向市民報告」專題39期,監督解決市容環境等問題581個,以幹部責任感換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補齊了創建短板弱項。
從市四套班子領導到普通市民,從窗口單位從業人員到一線的公安民警、環衛工人,從社區工作者到創城志願者,廊坊處處湧動著「創城志願紅」,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激昂奮進,匯聚起「創城 我們一起」的強大合力,展現出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磅礴力量。
一幅幅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的創城圖景,鋪展在廊坊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上,凝結成「實幹為民,勇於擔當,萬眾一心,敢打硬仗」的「創城精神」,成為加快建設創新廊坊、數字廊坊、健康廊坊、平安廊坊,擘畫廊坊「十四五」高質量發展藍圖的寶貴精神財富。
塑造「廊坊有禮 文明健康」城市形象,譜寫「四個廊坊」建設嶄新篇章
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新風深深融入廊坊城市血脈,成為廊坊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廊坊,塑造出「京津走廊明珠」的嶄新城市形象。
創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
廊坊市堅持把宣傳闡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精神文明創建各項工作,嵌入各種主題教育和各類先進典型宣傳之中,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堅守價值取向,建設崇德向善城市,自覺爭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新人。
堅持文化引領,廊坊市全民參與,共建文明有禮、互助友愛、誠實守信城市,共享文明創建成果。
廊坊市文明委、市人大、市政協以及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工商聯、市文聯等8部門發布系列倡議書,發動群眾參與到創城火熱實踐當中。他們常態化開展「廊坊有禮 文明健康」十二項行動,黨員幹部帶頭踐行文明行為,「浪費可恥 節約為榮」「守住『一米線』健康你我他」等成為市民群眾的行動自覺。
堅持「每月突出主題、凝聚創建合力」,廊坊市組織開展一系列有特色、有實效的志願服務活動。深入開展「訪千樓進萬家、解民憂聚民意」活動,1萬餘名黨員幹部包聯社區、鄉村,17000餘支志願服務隊覆蓋城鄉,把志願服務的距離縮短到15分鐘之內,「遠親不如近鄰」成為「廊坊時尚」。
在全市各窗口行業,廊坊市廣泛開展了「提質提效 文明服務」誠信競賽,分層次開展了「誠信行政」「誠信經營」「誠信做事」教育,全市湧現出各類誠信建設先進單位和個人400個(名),誠實守信、重信踐諾在廊坊蔚然成風。
一個榜樣,帶動一群好人;一群好人,展現一座城市的形象。
凝聚崇德向善昂揚向上的精神力量,廊坊上下多渠道推薦好人、多形式宣傳好人、多方式禮遇好人。截至目前,全市湧現出5名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10名河北省道德模範,114人入選「中國好人榜」,110人入選「河北好人榜」,在全市樹立起一批群眾身邊的道德標杆,提升著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帶動了人民群眾崇德明禮、向善向上,共同託舉起「廊坊有禮 文明健康」的嶄新城市形象。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廊坊未來五年發展的藍圖已經繪就。聚焦建設「河北首都政治『護城河』排頭兵、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承載地、京津冀協同發展典範城市」的目標,用足用好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兩個重大戰略機遇,全面提升北、中、南三大板塊,加快建設創新廊坊、數字廊坊、健康廊坊、平安廊坊,在推動協同發展中彰顯廊坊作為,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中展示廊坊擔當。
榮膺全國文明城市,廊坊城市文明站上了新起點,文明創建進入了新階段。他們將堅持政治站位,轉變思想觀念,大力弘揚「實幹為民,勇於擔當,萬眾一心,敢打硬仗」的廊坊「創城精神」,將「爭創模式」轉變為「提升模式」,把「精準對標」升格為「全面提標」,把創建「文明城市」升華為創造「城市文明」,推動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養再上新臺階,奮力開創文明城市創建的新境界,譜寫創建文明城市新篇章。
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創建文明城市,創造城市文明,廊坊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永遠在路上!
(文/圖:吳源生、賀娟、郭志鋒)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