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榮科技副總專訪:SSD主控的致勝之道
2023-07-01 09:54:05 3
北京時間5月5日,第一節固態硬碟技術及未來發展研討峰會在北京舉辦,國內4大SSD品牌商金泰克、臺電、銘瑄及七彩虹等多位嘉賓盛情出席, 並邀請了全球知名SSD主控大廠慧榮科技及海力士、美光知名快閃記憶體大廠, 共同解讀未來SSD技術趨勢,也同時見證全球SSD 主控及快閃記憶體大廠全力支持中國巿場。峰會期間,SMI慧榮科技產品企劃處資深副總經理 段喜亭與媒體朋友們分享了慧榮在固態硬碟領域的成功秘訣,詳細內容請看下面的訪談實錄。
慧榮科技產品企劃處資深副總經理 段喜亭
比特編輯:您對SSD市場未來發展的看法?慧榮科技的產品策略是什麼?
段喜亭:SATA逐漸的會從2D往3D走,SATA的市場主要以四通道為主。在高級的市場中國逐漸會有PCIE的出現,今年會佔很小的份額,只會呆在非常高級的SSD上。慧榮最主要的技術優勢,我們在快閃記憶體上從2003年就已經開始了,我們所累計的經驗和技術,現在跟所有的競爭者已經拉開一段非常大的距離。我們跟各大原廠都保持非常緊密的技術交流,他們一有新的產品就會送到我們公司來做測試。我們不僅在技術上持續的投入非常龐大的資源和資金,希望幫助我們客戶在技術上一直領先,保持我們公司在各個技術層面上一直領先,尤其是快閃記憶體技術。我們在3D的時代能繼續的保持產品的領先和技術的領先,這是我的看法。
中關村在線編輯:SM2258這個產品最大的優勢是哪裡?相比推出的其他產品,這個產品會在下半年量產,對市場有怎樣的預期?達到什麼樣的效果會對產品的技術SSD投入達到產品的預期?2D時代已經做的非常好了,持續增長的環境下,有很多的競爭對手已經形成紅海了,怎麼做在新的3D時代能保持2D時代的優勢呢?
段喜亭:這個問題分三大區塊:2258的定位是3D支援上,它是我們在SATA上支援3D。為了支援3D,我們採取了一些技術在裡面,我們有三層的保護。可以保持資料的存儲時間的延長,第一層,在糾錯能力上;第二層,沒辦法糾錯的時候再糾錯;第三層,前兩層沒有辦法糾錯的時候就是第三層,資料在極大的錯誤情況下還能糾錯回來。所以2258跟之前的不太一樣的情況下,我們定位在支援3D上。
什麼樣的預期?在各家競爭的情況下,SMI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競爭優勢,就是我們永遠走在技術的最前端,各位知道尤其是快閃記憶體技術,為什麼一直推陳出新,就是要讓價格更有競爭優勢。客戶怎樣享受到這個優勢,就是提供軟體的資源非常的迅速。當把新的產品推到市場中來,我們可以迅速提供可以相對應的軟體,讓客戶生產。所以SMI不是只賣硬體的公司,我們所有的賣都是解決方案,我們的軟體也同時的給我們的客戶,各位知道在主控中軟體是非常重要的,硬體沒有軟體是不會動的,軟體是所有的核心技術的地方,所以SMI有非常快速的開發能力,走在技術的前端,給所有的原廠提供新的產品出來,我們把硬體軟體都準備好了提供給客戶,這是其他的競爭對手達不到的。有的公司只是純硬體的公司,沒有軟體,必須要賣硬體再花一兩年的時間開發軟體。我們是軟硬體同時出來,節省了非常大的時間,這是我們很大的優勢。
IT168編輯:現在SSD在中國市場發展的很好,慧榮在中國市場的布局是怎樣的?
段喜亭: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慧榮一直持續的注重中國市場,各位可以看到,我們的客戶夥伴們都是我們長期耕耘,跟著慧榮公司一起成長的夥伴。我們在中國的SSD的戰略非常的清楚,剛剛我報告的最後一頁中提到了,我們在SATA的部分,我們持續帶出最好的性價比產品,四通道就是在價格和性能上取得最好的一點,SATA是以四通道最好的性價比。
PCIE部分,客戶不會只停留在低級的產品,一定有一些產品線高級,各位的客戶都是做品牌的,高級品牌對他們的定位都是非常重要的,PCIE在積極的準備當中。八通道注重在高級,高品質的產品,讓他們能夠拉出產品的區隔出來,所以我們的戰略非常的清楚,SATA,性價比、四通道是我們最重要的考量。PCIE高性能,高穩定度,八通道是我們最重要的,在中國市場我們是這樣做的。
ZD至頂網編輯:如何看待二通道主控和四通道主控的差異?
段喜亭:SSD不是優盤,SSD如果當成優盤,就大錯特錯了,SSD是放在筆記本電腦裡,跟著其他的部件共存共亡的,優盤速度不夠快,丟了就丟了,換一個就行。但是SSD不是這樣的,是放在筆記本電腦裡的,壞掉的時候整個機器就沒辦法用了,速度有最起碼的要求,不是兩通道可以滿足的,你可以賣兩通道的東西,客戶使用經驗非常的差,還不如用硬碟。硬碟跑的都比他快,所以兩通道會出來,我們不是優盤,我們是SSD,SSD最少的要求就是四通道。怎麼克服兩通道和四通道不對稱的競爭呢?我們極力把四通道做到最好的性價比,用四通道的東西提供給最主要的消費者,四通道接近兩通道的價格,真正把品質、效率做到好,才是SSD能夠長久持續發展最主要的因素。價格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泡泡網編輯:我對固態硬碟和存儲也是關注了很多年,關於中國固態硬碟市場,短期SATA產品還是主流,但是您說的是國內市場?請問從長遠來看SATA作為市場主流還會持續多久?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產品類型上有什麼不同?第二,固態硬碟能進行主控產品開發的企業非常少,有一些僅作為自有品牌來開發,有一些是作為開發主控器給其他廠商使用的,還有沒有其他的競爭對手是您願意點評一下的?或者是SMI跟他們的區別?
段喜亭:SSD國外的市場跟中國的市場在SATA和PCIE上有什麼不一樣的?其實沒有不一樣的地方,SATA我估計在2017年跟PCIE是一半一半,到了2019年基本上PCIE跟SATA會是七三分,SMI跟其他的國外的競爭對手來講,SMI的優勢是我們能把利潤壓的更低,我們自己掌控了軟體的開發能力,所以我們知道硬體有多少利潤就夠了。但是其他的廠商是只開發硬體,軟體讓別人寫,為了能夠滿足所有人,就把軟體的空間放的很大。
SMI跟其他的廠商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我們掌握硬體,我們也掌握軟體,我們給客戶的是通過自己的評測,你們拿了其他廠商的硬體,你們買了其他廠商的SSD,你們知道裡面的軟體是誰寫的嗎?你們完全不知道。但是你們買了SMI的主控,你們就知道SMI的軟體是自己寫的。他們的軟體完全不一,完全沒有辦法判斷品質,硬體可能是OK的,但是軟體不行,因為沒有經過大公司原廠的印證。這也是為什麼大陸的這麼多合作夥伴一直跟SMI合作的原因,你們不想用到一半的時候碟盤就掛掉了。
當然有一些競爭對手也是軟硬體都是自己做的,但是軟硬體跟SMI都是自己做的公司,已經被SMI拉開一段很長的距離了,這是因為品質。我們的客戶在返修率上,所有的主控上,SMI的返修率是最低的。返修率低做起來就不會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