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電影偵察兵海報收藏(電影偵察兵並不完全虛構)
2023-07-01 07:56:06 1
電影《偵察兵》拍攝於1974年,改編自 劉知俠 老師的小說《一支神勇的偵察隊》。
劉知俠大家都知道,軍旅作家,《鐵道遊擊隊》作者。知俠老師的作品一是故事真實,二是情節接地氣。
1948年3月,華野九縱的偵察排化裝成國軍執法隊,在敵人眼皮底下設卡,深入虎穴帶走幾名敵方的高級軍官。知俠老師將這一傳奇經歷寫成小說《一支神勇的偵察隊》。偵察營營長叫郭亮,但不是小說的主人公,偵察排長小馬才是小說的「男一號」。
知俠老師作品細節相當傳神。偵察兵們化妝成國民黨部隊,乘夜色,將敵戰區旁的一個村莊封鎖,只許進不許出。對外來串親戚的人員,偵察兵勸說再多留些時日,莊稼地裡的農活,偵察兵們換上便衣替老鄉去幹。就這樣,一個偵察連在敵人的眼皮底下潛伏了下來。
然後是小馬排長帶人扮成執法隊在要道上設卡,捕獲敵方軍官。
小說情節簡單,但因細節生動,讀起來十分有趣。如此簡單的劇情改編成電影是遠遠不夠的,1971年,北影廠導演李文化,根據小說的主要情節,自編、自導、自攝了文革後期的第一部故事片《偵察兵》。
李文化沒有從軍經歷,另起爐灶重新架構時難免有失真的地方。
江青是從戰爭年代過來的,她一眼看出影片的虛假和過度誇張,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人民日報》也刊發多篇批評文章。但包括江青在內,批評只限於影片創作的範圍內,不涉及政治。這種唯業務的批評在文革時期是罕見的。
李文化沒受到衝擊,可能的一個原因是,李文化是攝影師出身,他的攝影技術江青相當欣賞。
《偵察兵》被批但被允許上映,與官方輿論相反的是,這部影片受到全國觀眾廣泛的歡迎。周總理也知影片失真,但看到觀眾如此喜歡,打圓場說:(影片)歌頌了解放軍的偵察英雄,很好。現在廣大群眾正需要看故事片。」
觀眾的反響離不開片中幾位反角的精彩演出。
於紹康 老師
還鄉團團長,於紹康飾演。
於紹康的代表作是《小兵張嘎》裡的區隊長,還有《喜盈門》裡的老爺爺。正邪本不兩立,但於紹康老師總能自由切換,老藝術家名不虛傳。
方輝 老師
敵作戰處長李殿發,方輝飾演。
方輝的代表作是《虎膽英雄》裡的李漢光。
敵師長,李林飾演。
李林的代表作,《海霞》的漁霸陳佔鰲,《黑三角》中的郎井田。
王澍 老師
敵副師長,王澍飾演。《小兵張嘎》裡的胖翻譯官。最後隆重推出的當然是「不敢,不敢,王德彪」了。
安震江是一位天才演員,他還能寫能說相聲,影片拍攝間隙安震江的相聲是最受大家歡迎的節目,安震江創作的相聲《打呼嚕》,將打呼嚕分成夢話呼、吃喝呼等8種,是一個爆笑級作品。安震江在邢臺地震時,還冒死救出過一個農民兄弟。可就是這樣一位戲好、人好、才好的天才演員,偏偏心臟不好。
安震江 老師
《偵察兵》是李文化導演的首部作品。文革中兩部鼎鼎大名之作都出自李文化之手。一部是電影《決裂》,另一部是大多數人只聞其名卻未看過的《反擊》。
文革後李文化受到不公正對待,胡耀邦同志聞訊作出批示:《反擊》的責任是屬於領導的問題,導演屬於執行的問題。一句話救了李文化,李文化拍出了文革反思電影的代表作《淚痕》。
此後的李文化不再觸及現實題材,致力武俠片領域,《金鏢黃天霸》《無敵鴛鴦腿》《奪命逍遙樓》等一些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將他送上「中國內地武俠片導演鼻祖」的寶座。
2006年,李文化接受鳳凰網專訪時直言,自己當年很幼稚,沒想到影片背後會有那麼多東西。
李文化人生魔幻而傳奇,讚美文革的代表電影出自他手,反思文革的代表電影也出自他手,胡耀邦同志的批示也許可用一句話點題:他只是一個導演。
2012年6月19日,傳奇導演李文化在北京去世,享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