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人工遠距離二維轉運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01 08:56:41 5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運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應用於核工業領域的人工遠距離二維轉運裝置。
背景技術:
「十三五」對核電事業的重視為我國核燃料後處理技術帶來了機遇和挑戰。而通過轉運通道與各個箱室連接,實現物料的密閉轉運是後處理工程中常見的形式。
就現有技術而言,轉運通道具有一定屏蔽功能,連接分布於不同位置的手套箱,是實現各個手套箱之間物料轉運的一種密閉載體。
手套箱具有一定屏蔽功能,箱體上留有操作手套孔、窺視窗、燈具等,安裝有專用密封手套,操作者通過手套可以完成箱體內各種操作。轉運通道與手套箱通過連接通道側面連接,由於布置的多樣性,兩者之間的連接通道距離較長,一般會穿過混凝土牆之類的屏蔽體,以保證安全性能,但這樣會對轉運通道與手套箱之間物料的轉運帶來困難;同時考慮到轉運通道與手套箱均為密閉結構,後期對轉運設備的檢維修同樣帶來困難。
而現有技術中並未發現有解決上述困難的裝置,有鑑於此,特提出本實用新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人工遠距離二維轉運裝置,實現通過人工簡單操作就可以實現物料從轉運通道轉移到手套箱側的轉運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人工遠距離二維轉運裝置,包括託盤、下車和取車杆;所述託盤設置在所述下車上,所述下車安裝在轉運通道內;所述取車杆經過轉運通道與手套箱之間的連接通道與所述託盤活動連接。
上述的人工遠距離二維轉運裝置,所述下車上設置有用於對所述託盤限位的鎖定元件。
上述的人工遠距離二維轉運裝置,所述鎖定元件包括彈性元件和擋塊,所述彈性元件安裝在所述下車上,所述擋塊設置在所述彈性元件上方且在彈性元件的作用下使擋塊側面能夠抵住託盤側邊。
上述的人工遠距離二維轉運裝置,所述擋塊上表面為斜面,所述斜面沿著所述託盤退出下車的方向由高變低。
上述的人工遠距離二維轉運裝置,所述取車杆頂端設置有壓簧片,所述壓簧片與所述擋塊配合。
上述的人工遠距離二維轉運裝置,所述託盤上設置有與所述取車杆相互配合的定位孔。
上述的人工遠距離二維轉運裝置,所述取車杆上的壓簧片大小能夠伸入定位孔,且壓簧片旋轉後能夠卡在定位孔內並同時將所述擋塊下壓。
上述的人工遠距離二維轉運裝置,所述託盤底部設置有滾輪。
上述的人工遠距離二維轉運裝置,所述滾輪不少於三組,分別沿著所述託盤進出所述下車的方向設置在所述託盤底部的不同位置。
上述的人工遠距離二維轉運裝置,所述轉運通道與手套箱之間的連接通道內設置有與所述滾輪相互配合的託盤軌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轉運通道與手套箱之間的物料轉運,物料到達與手套箱的接口時,通過取車杆將載有物料的託盤拉出下車,朝水平垂直於下車運行方向轉運;
2、通過鎖定裝置實現託盤在下車上的固定,能夠防止下車在轉運通道內運行時託盤不穩定的情況;
3、通過彈性元件與擋塊配合實現鎖定,簡易牢靠;
4、擋塊上表面為斜面,利於託盤卡入,將託盤固定在所述下車上;
5、取車杆的壓簧片與所述擋塊配合,解除鎖定元件對託盤的限位,實現將託盤由下車取下轉運至手套箱的過程;
6、取車杆的壓簧片還與託盤的定位孔配合,實現託盤在手套箱與轉運通道內轉運過程中對託盤的連接;
7、託盤底部設置有滾輪,便於託盤移動;
8、託盤底部滾輪不少於三組,保證在移動過程中避免因下車與連接通道標高不同引起的顛簸;
9、託盤底部滾輪被連接通道的導軌卡住,避免因取車杆扭轉造成的託盤側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人工遠距離二維轉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1中的局部放大圖。
上述附圖中,1、託盤;2、下車;3、彈性元件;4、擋塊;5、取車杆;6、取車杆軌道;7、支架;8、連接通道;9、託盤軌道;10、手套箱;11、屏蔽體;12、轉運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轉運通道12與手套箱10之間有很厚的混凝土牆之類的屏蔽體11,但出於便於轉運通道12與手套箱10之間的頻繁的物料轉運考慮,在混凝土牆上開設連接通道8,基於承載大尺寸、大重量的轉運件的考慮,連接通道8設置為方形管形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人工遠距離二維轉運裝置,其主要功能是實現物料在轉運通道12與手套箱10內的轉運。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人工遠距離二維轉運裝置,包括託盤1、下車2和取車杆5;所述託盤1設置在所述下車2上,所述取車杆5與所述託盤1活動連接。通過在轉運通道12內設置為下車2和託盤1兩層,可以實現物料在水平二維方向的轉運;實現了簡便的物料轉運,保證了遠距離轉運的可靠性。
為了防止託盤1在下車2沿轉運通道12方向運行時竄動,下車2上設置有用於對所述託盤1限位的鎖定元件。在本實施例中鎖定元件包括彈性元件3和擋塊4,如圖3所示,所述彈性元件3安裝在所述下車2上,所述擋塊4設置在所述彈性元件3上方且在彈性元件3的作用下使擋塊4側面能夠抵住託盤1側邊。平時彈性元件3處於伸長狀態,將擋塊4頂起,以此實現對託盤1的鎖定,以便於安全穩定轉運物料。所述擋塊4上表面為斜面,所述斜面沿著所述託盤1退出下車2的方向由高變低,利於託盤1卡入,將託盤1固定在所述下車2上。
所述取車杆5頂端設置有壓簧片,所述壓簧片與所述擋塊4配合,以便於旋轉時壓下擋塊4,同時鉤住託盤1。所述託盤1上設置有與所述取車杆5相互配合的定位孔,實現取車杆5與託盤1的準確定位。所述取車杆5上的壓簧片大小能夠伸入定位孔,且壓簧片旋轉後能夠卡在定位孔內。在連接通道8內設置有取車杆軌道6和託盤軌道9,以便於安全準確地取、送物料。取車杆軌道6設置在連接通道8上,所述取車杆5穿過支架7上端的孔,支架7下端與所述取車杆軌道6配合。
取車杆5進入定位孔後,取車杆5與託盤1即準確對接,取車杆5旋轉一定角度(在本實施例中為90°),壓下擋塊4,即完成託盤1與下車2之間的解鎖,同時取車杆5鉤住託盤1;取車杆5將託盤1送回下車2時,會先壓下擋塊4,託盤1就位後擋塊4又會彈起,自動鎖定託盤1。
為了便於移動,所述託盤1底部設置有滾輪。滾輪不少於三組,分別沿著所述託盤1進出所述下車2的方向設置在所述託盤1底部的不同位置。由於下車2與連接通道8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在取車杆5拉出下車2時,會出現已拉出部分搭頭的現象,當端部的一組滾輪拉出下車2時,還有至少兩組滾輪在下車2上支撐託盤1。
所述下車2安裝在所述轉運通道12內,由於連接通道8較長,取車杆5與託盤1隻有一個接觸面,在取、送過程中,託盤1會出現扭動現象,因此,轉運通道12與手套箱10之間的連接通道8內設置有與所述滾輪相互配合的託盤軌道9,保證託盤1能夠按照預定的軌跡運行。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
下車2搭載託盤1在轉運通道12內水平方向運行,此時,通過彈性元件3和擋塊4鎖定託盤1,當到達與轉運通道側面對接的手套箱的接口時,下車2停止運行。
此時人工通過手套箱側的手套孔操作取車杆5,取車杆5通過支架7沿著取車杆軌道6準確到達託盤1位置,進入定位孔,旋轉取車杆5,壓下擋塊4,託盤1與下車2解鎖。
拉動取車杆5從而帶動託盤1,託盤1與下車2脫離,沿著鋪在連接通道8上的託盤導軌9到達手套箱側,此時人工將託盤上的物料轉移到箱室內。
物料轉移完畢後,人工通過取車杆5將託盤1送回到下車2上,託盤1到位後下車2上的擋塊4彈起自動鎖定託盤1。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這樣,倘若對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於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同等技術的範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