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架的製作方法
2023-07-01 16:26:21 1
專利名稱:廣告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飾物品,特別是一種用於如展覽會、企業促銷、開業慶典等喜慶或集慶的場所上的宣傳裝飾品。
(二)、技術背景現有的用於喜慶或集慶場所上的宣傳裝飾品一般是採用充滿氫氣的氣球,氣球通過繩子與地面連接,氣球上設置有廣告宣傳條幅。這種宣傳裝飾品存在著如下的不足在充氫氣過程中,容易燃燒及爆炸,極不安全;在使用過程中,如遇大風或暴風雨天氣,牽拉氣球的繩子容易斷掉或脫落,這對空中飛行的飛機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它不能用於機場附近的地區。由於上述的不足,公安門部目前已明令禁止使用。為此,有關人員將宣傳裝飾品改為充空氣的弧形或直桶狀的氣柱,使用這種宣傳裝飾品,需要不斷地對其進行充氣,浪費電能,而且它極不穩固,一旦斷電,就會垮塌,阻礙交通,影響市容。
(三)、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結構穩固、使用安全和外形美觀的能增強喜慶或集慶活動氣氛的廣告架。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的,它包括有支承架和裝飾體,裝飾體設置於支承架的頂部。將本實用新型放置於喜慶及集慶的場合中,不僅結構穩固、使用安全和外形美觀,而且還可以增強宣傳氣氛。
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穩固、使用安全和外形美觀的優點,它可以增強喜慶及集慶活動的宣傳氣氛,特別適用於各類如展覽會、企業促銷、開業慶典等喜慶及集慶的活動場所。
本實用新型的附圖說明如下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三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四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五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承架;2.裝飾體;3.託架;4.支杆;5.底座;6.支承彈簧;7.廣告宣傳幅。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2、3、4或5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有支承架1和裝飾體2,裝飾體2設置於支承架1的頂部。將本實用新型放置於喜慶及集慶的場合中,不僅結構穩固、使用安全和外形美觀,而且還可以增強宣傳氣氛。
如圖1、2、3、4或5所示,支承架1可以包括有託架3、支杆4和底座5,支杆4的底端設置於底座5上,支杆4頂端設置有支承裝飾體2的託架3。
如圖1所示,支杆4的個數可以為一根,如圖2所示,支杆4也可以為二根,如圖5所示,支杆4還可以為四根。
如圖3或4所示,支杆4的個數可以為三根;如圖3所示,三根支杆4呈平行豎直設置,其底端設置於同一個底座5上;如圖4所示,三根支杆4呈彼此交叉設置,三根支杆4的中部彼此固接或鉸接,其底端分別設置於各自的底座5上。
如圖2所示,為了增強裝飾體的搖擺性,在支杆4與託架3之間可以設置有支承彈簧6,每根支杆4頂端通過支承彈簧6與託架3連接。
如圖1、2或3所示,裝飾體2可以為中空或實心的球體。如圖4、5所示,裝飾體2也可以為中空或實心的三稜錐體。裝飾體2還可以是任何用戶所需要的用於宣傳的裝飾物或用於擴大知名度的標誌物等。
如圖1、2、3或5所示,支承架1上設置有廣告宣傳幅7。
權利要求1.一種廣告架,其特徵在於它包括有支承架(1)和裝飾體(2),裝飾體(2)設置於支承架(1)的頂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廣告架,其特徵在於支承架(1)包括有託架(3)、支杆(4)和底座(5),支杆(4)的底端設置於底座(5)上,支杆(4)頂端設置有支承裝飾體(2)的託架(3)。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廣告架,其特徵在於支杆(4)的個數為一根、二根或四根。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廣告架,其特徵在於支杆(4)的個數為三根。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廣告架,其特徵在於三根支杆(4)呈平行豎直設置,其底端設置於同一個底座(5)上。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廣告架,其特徵在於三根支杆(4)呈彼此交叉設置,三根支杆(4)的中部彼此固接或鉸接,其底端分別設置於各自的底座(5)上。
7.如權利要求2、3、4、5或6所述的廣告架,其特徵在於在支杆(4)與託架(3)之間設置有支承彈簧(6),每根支杆(4)頂端通過支承彈簧(6)與託架(3)連接。
8.如權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廣告架,其特徵在於裝飾體(2)為中空或實心的球體。
9.如權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廣告架,其特徵在於裝飾體(2)為中空或實心的三稜錐體。
10.如權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廣告架,其特徵在於支承架(1)上設置有廣告宣傳幅(7)。
專利摘要一種廣告架,其特徵在於它包括有支承架和裝飾休,裝飾體設置於支承架的頂部。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穩固、使用安全和外形美觀的優點,它可以增強喜慶及集慶活動的宣傳氣氛,特別適用於各類如展覽會、企業促銷、開業慶典等喜慶及集慶的活動場所。
文檔編號A63H37/00GK2743008SQ20042006139
公開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20日 優先權日2004年9月20日
發明者葉佳麗 申請人:葉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