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土工格室及邊坡修複方法
2023-06-21 12:59:16 4
一種土工格室及邊坡修複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土工格室及邊坡修複方法,包括至少兩片彎折且相互粘接的地條帶,所述地條帶中部設有至少兩行貫穿孔,所述地條帶的連接處互相粘接並形成垂直於地面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中設有釘入土壤中的錨杆,所述錨杆兩側的地條帶上設有垂直於所述地條帶的捆綁孔,所述捆綁孔中設有用於固定地條帶和錨杆的纖絲。本發明的土工格室有效解決了植物根系在各格室間的有效貫通,並將各獨立格室通過根系形成整體,起到良好的加筋作用。進一步,本發明通過改變地條帶的連接方式,便於通過錨杆固定土工格室。同時在使用本發明的土工格室後,配合改進的施工方法,解決了因植被覆蓋不足或枯草期而造成的土壤風蝕等護坡問題。
【專利說明】一種土工格室及邊坡修複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生態修復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土工格室及邊坡修複方法,尤其適用於裸露邊坡的邊坡修復與護坡。
【背景技術】
[0002]在生態修復工程中,邊坡修復是最重要的領域之一,而在邊坡修複方式中,利用土工格室法修復是一種常用的工程方法。但是現有的土工格室尚存在諸多問題,如:專利200920178348.4發明的一種土工格室,其各格室單獨為一體,植物只能單孔生長,各格室間的水分和養分不能進行有效的移動;而專利200920178350.1發明的一種土工格室,地條帶上分布有一字型透氣孔,雖然透氣孔聯通了各格室間的水分和養分,但在綠化過程中,由於植物生長前期根系位於表層土壤,後期植物根系從表層土壤深扎入下層土,所以一字型透氣孔的設置仍然未能良好地解決植物根系、各格室間的水分和養分的有效運移。特別是有關土工格室與邊坡固定上沒有提出解決方法,往往只是在地條帶一側固定錨杆,然後用釺絲進行固定綑紮,其結果損壞了地條帶且安裝過程中動作繁瑣,使用時間較長後也很不牢固。
[0003]進一步,利用土工格室護坡時,常用方法是固定土工格室於邊坡後,將植物種子與填充於土工格室的土壤混合,然後通過人工覆土於土工格室中,但由於播撒不均勻或護坡綠化的不完全一致性,總會在邊坡上呈現斑塊化現象而露於地表。特別是進入冬季枯草期,草本植物枯萎,灌木落葉,缺乏植被覆蓋的地表易導致表層土壤風蝕,土工格室的輪廓裸露,人為痕跡較大,不但沒有達到護坡效果,而且還影響生態景觀。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土工格室與施工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種改進的土工格室及邊坡修複方法。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土工格室,包括至少兩片彎折且相互粘接的地條帶,所述地條帶中部設有至少兩行貫穿孔,所述地條帶的連接處互相粘接並形成垂直於地面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中設有釘入土壤中的錨杆,所述錨杆兩側的地條帶上設有垂直於所述地條帶的捆綁孔,所述捆綁孔中設有用於固定地條帶和錨杆的纖絲。
[0006]優選地,所述地條帶的材質為強化的HDPE材料或PP材料。
[0007]優選地,所述貫穿孔均勻分布在所述地條帶上,並且所述至少兩行的貫穿孔之間呈平行且錯位排列。
[0008]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邊坡修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9]A、修理邊坡,使邊坡符合鋪設土工格室的規範;
[0010]B、將所述土工格室平鋪在修理好的邊坡上,並利用所述錨杆貫穿垂直於地面的固定孔將土工格室固定;
[0011]C、向所述土工格室的柵格中填充土壤,並利用噴播機噴射包含保水劑、交聯劑、複合肥、園林壤土、草炭土以及植物種子的客土漿體,並覆蓋無紡布保溼保墒至種子發芽生根;
[0012]D、當植物生長到2?3cm的高度時,揭開所述無紡布,並進行常規養護。
[0013]優選地,在步驟C中,所述噴播的客土漿體的厚度為I?3cm。
[0014]優選地,在步驟C中,所述噴播的客土漿體中的固化物含量為40%?70%。
[0015]基於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優點是:
[0016]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改進的土工格室及邊坡修複方法,改進後的土工格室有效解決了植物根系在各格室間的有效貫通,並將各獨立格室通過根系形成整體,起到良好的加筋作用。進一步,本發明通過改變地條帶的連接方式,便於通過錨杆固定土工格室。同時在使用本發明的土工格室後,配合改進的施工方法,解決了因植被覆蓋不足或枯草期而造成的土壤風蝕等護坡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8]圖1為土工格室結構不意圖;
[0019]圖2為土工格室連接處結構示意圖;
[0020]其中,I?地條帶;2?固定孔;3?捆綁孔;4?貫穿孔;5?錨杆;6?纖絲。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22]實施例1
[0023]參見圖1、圖2,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土工格室,包括至少兩片彎折且相互粘接的地條帶I,所述地條帶I的材質為強化的HDPE材料或PP材料,以保證形成的土工格室具有較高的力學強度。所述地條帶I中部設有至少兩行貫穿孔4,所述貫穿孔4均勻分布在所述地條帶I上,並且所述至少兩行的貫穿孔4之間呈平行且錯位排列。在植物生長前期,淺層土壤植物根系通過上部的貫穿孔4連接在一起,隨著植物的生長,植物根系通過下部的貫穿孔4連接在一起,最終植物根系連接整個坡面,起到良好加筋作用,有效地增加了護坡強度。
[0024]所述地條帶I的連接處互相粘接並形成垂直於地面的固定孔2,所述固定孔2中設有釘入土壤中的錨杆5,以保證固定能夠十分牢靠。所述錨杆5兩側的地條帶I上設有垂直於所述地條帶I的捆綁孔3,所述捆綁孔3中設有用於固定地條帶I和錨杆5的纖絲6,以保證各個結構與護坡坡面形成整體結構。
[0025]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改進後的土工格室有效解決了植物根系在各格室間的有效貫通,並將各獨立格室通過根系形成整體,起到良好的加筋作用。進一步,本發明通過改變地條帶的連接方式,便於通過錨杆固定土工格室。
[0026]實施例2
[0027]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邊坡修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28]A、修理邊坡,使邊坡符合鋪設土工格室的規範。
[0029]B、將所述土工格室平鋪在修理好的邊坡上,並利用所述錨杆3貫穿垂直於地面的固定孔2將土工格室固定。
[0030]C、向所述土工格室的柵格中填充土壤,並利用噴播機噴射包含保水劑、交聯劑、複合肥、園林壤土、草炭土以及植物種子的客土漿體。所述噴播的客土漿體中的固化物含量為40%?70%,並且厚度為I?3cm。完成噴播後,覆蓋無紡布保溼保墒至種子發芽生根。
[0031]D、當植物生長到2?3cm的高度時,揭開所述無紡布,並進行常規養護。
[003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保水劑為聚丙烯醯胺、澱粉接枝聚丙烯酸等保水材料。保水劑不僅能使形成的護面具有保水保墒作用,還能夠給植物的生長提供條件。所述交聯劑為糊精、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等物質。交聯劑能使漿體之間粘結在一起,有效防護雨水衝刷及風蝕。所述複合肥可為市售普通複合肥料,且用量滿足每平米10?30克。主料則由園林壤土與草炭土組成,噴播後不僅能提供營養,還具有生態修復的效果。
[0033]通過採用本發明的土工格室,解決植物根系、各格室間的水分和養分的有效運移,同時還具有牢固可靠、經久耐用的特點。進一步,通過採用與本發明中的土工格室適配的方法,將漿體噴灑於土壤上能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層膜狀結構,該膜狀結構能緩慢釋放其中的水分與養分供給植物利用,且在枯草期,覆於土壤表面的膜狀結構能有效防止雨蝕和風蝕。
[0034]最後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範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土工格室,包括至少兩片彎折且相互粘接的地條帶(I),其特徵在於:所述地條帶(I)中部設有至少兩行貫穿孔(4),所述地條帶(I)的連接處互相粘接並形成垂直於地面的固定孔(2),所述固定孔(2)中設有釘入土壤中的錨杆(5),所述錨杆(5)兩側的地條帶(I)上設有垂直於所述地條帶(I)的捆綁孔(3),所述捆綁孔(3)中設有用於固定地條帶(I)和錨杆(5)的纖絲(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格室,其特徵在於:所述地條帶(I)的材質為強化的HDPE材料或PP材料。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格室,其特徵在於:所述貫穿孔(4)均勻分布在所述地條帶(I)上,並且所述至少兩行的貫穿孔(4)之間呈平行且錯位排列。
4.一種邊坡修複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修理邊坡,使邊坡符合鋪設土工格室的規範; B、將上述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權利要求中所述的土工格室平鋪在修理好的邊坡上,並利用所述錨杆(3)貫穿垂直於地面的固定孔(2)將土工格室固定; C、向所述土工格室的柵格中填充土壤,並利用噴播機噴射包含保水劑、交聯劑、複合月巴、園林壤土、草炭土以及植物種子的客土漿體,並覆蓋無紡布保溼保墒至種子發芽生根; D、當植物生長到2?3cm的高度時,揭開所述無紡布,並進行常規養護。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邊坡修複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步驟C中,所述噴播的客土漿體的厚度為I?3cm。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邊坡修複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步驟C中,所述噴播的客土漿體中的固化物含量為40 %?70 %。
【文檔編號】A01G1/00GK104358266SQ201410742706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8日
【發明者】譚德遠, 蔡飛, 郭宏凱, 樊蓓莉, 王婉清, 高彥波, 邢萌萌, 翟鵬輝 申請人:北京東方園林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