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需去電影院看八佰的11個理由(必需去電影院看八佰的11個理由)
2023-06-21 15:04:52 1
《八佰》終於上映了,戲裡戲外都帶著悲壯。片子非常飽滿,但觀後思緒太亂,一時無從下口,只好怒攢出11個必看的理由。
一、拋去各種偏見或不同意見,客觀說,《八佰》稱得上是中國,不僅僅是內地,應該是兩岸三地的華語電影史上,最好的戰爭片,一部很結實的愛國電影。
應該慶幸我們也能拍出不遜色於《血戰鋼鋸嶺》一類,有場面有內涵的史詩級戰爭大片。
二、亞洲第一部,中國第一部,動用ALEXA IMAX 65mm攝影機,也就是「愛麗莎65」的攝影機拍攝的電影。這機器全亞洲一共只有兩臺,一周的租金據說就30萬。
扛著這臺60多斤重機器的攝影師叫曹鬱,姚晨的老公,姚晨在片中的角色是民革主要創始人何香凝。
世界第一部是《復仇者聯盟3》。
目前世界範圍內只有四部,《復聯3》和《復聯4》,《八佰》和還沒定檔的《唐探3》。
它好在哪兒呢,成片後的IMAX版本能夠實現比一般銀幕多達26%的增幅畫面內容!
三、四行倉庫保衛戰是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次有觀眾的戰爭。
它還不同於從1991年海灣戰爭後,我們經常能在電視上看到的直播戰爭,這回最近的觀眾距離戰場只有53米!
四行倉庫,它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及鹽業銀行)聯合倉庫。中南銀行就是觀復博物館的馬未都經常講的前中國首富黃奕住創立的。
它坐落在上海蘇州河北岸,當時河的南岸就是租界,英國人和日本人在某種程度上達成了默契。
日軍進攻四行倉庫,倉庫內鎮守的400多人是國軍陣亡了30萬撤退看70萬後,留在上海的唯一一支有生力量。
由於四行倉庫旁邊有兩個巨大的煤氣公司儲氣罐。日軍要用重火力進攻就一定會誤傷到旁邊的英軍,有些投鼠忌器。
蘇州河對面的市民和外國人就在河邊觀看了四天的保衛戰。
四、這部電影的拍攝,真誠看得見。譬如外景地的搭建,不在橫店,不在象山,不在車墩,而在距離上海半個小時高鐵車程的蘇州。
拍攝《八佰》前籌備期達18個月,這一年半的時間主要是用佔地兩百畝的地方等比例蓋了四行倉庫,挖出一條200米長的蘇州河,建築了河對岸的68棟建築,「變身」出地域和天堂的奇觀,河南岸租界區燈紅酒綠,河北岸淪陷區人間煉獄。
如管虎所說:「要想讓觀眾身臨其境地相信這個環境,你首先得自己相信。」
五、《八佰》是2020年第一部大片。
眾所周知的原因,本來今年的大片怎麼也輪不到《八佰》,就像本來最後抵抗的也不應該是區區四百人的謝晉元部。
這部電影眾星雲集,雖然沒有達到《建國大業》那麼鋪張,但是就商業電影來說已足夠奢侈:
王千源、姜武、張譯、歐豪、杜淳、鄭愷、姚晨、劉曉慶、黃志忠、李晨、魏晨、唐藝昕、侯勇、梁靜、餘凱磊、黃曉明、馬精武、辛柏青、俞灝明等等,還有個管虎特地在片尾要致謝的,戲份被完全剪掉的阮經天。
在去年原本要上映的版本中,阮經天還在戲中。
阮經天飾演了一位生活在租界的臺灣平民,會說流利的日語,在河邊看到日軍屠殺守軍時,他難抑氣憤地用日文大罵小鬼子,卻被周邊同樣憤慨的市民誤以為是日本間諜,被當場亂拳打死。
目前的版本和當初相比,少了13分鐘。
當然也不是刪減了的版本就一定比原版差。
阮經天的戲份原來是用以針對盲目的愛國市民,但批判力度如果只有這麼一幕,和整體的節奏是不是般配,估計是管虎考慮到的。
還有就是通過圖片可以看到,民國的青天白日旗幾乎是沒有正面的近景鏡頭的。
六、它的音樂也是世界級的。
《蘇州河》是《八佰》的片尾曲,改編自愛爾蘭民間小調——倫敦德裡小調。演唱者兩個人,和那英搭檔的盲人歌手安德烈·波切利來頭很大。
他被稱為"第四大男高音",波切利自小是一個弱視兒童,12歲時一次踢球的意外導致他全盲。
他原本是唱歌劇的,在1996年德國拳王亨利馬斯克的告別拳賽上,他與跨界女高音莎拉布萊曼合唱的一曲《Time to say goodbye》(《告別時刻》)迅速火爆全球,這首歌打敗了所有唱片業紀錄,在排行榜的前十名停留達半年之久。
看完電影,一定要在影廳內坐著聽完它,才能慢慢抵消電影的巨大感染力帶來的震撼力。
七、《八佰》沒有說教,沒有臉譜化。
說教和臉譜化,是最容易在我們的電影中發生的。
不僅是大陸,就是四十多年前臺灣拍的《八佰壯士》,一樣把每位將士都演繹成視死如歸的英雄,每位觀戰的市民也都同仇敵愾,所有人萬眾一心地打鬼子。
《八佰》裡沒有。
士兵裡有怕死到底的孬種,也有見著子彈迎著上的猛士,也自覺洞察世事的老兵油子,還有事不關己的普通百姓,總之,你會覺得這才是真正的世界。
感動和燃都在自然而然中發生。
當鄭愷飾演的21歲陳樹生,掛滿手榴彈縱身跳樓炸死排著鋼板陣的日本人,當他的戰友列著隊一個個吼著籍貫和名字跳下樓肉彈炸鬼子時,除非你沒有共情能力,動容都是非常自然的。
八、不要尋求真相。
《八佰》是部商業電影,它不是紀錄片,不要奢求它的展示就一定恪守歷史。藝術允許加工,歷史也未必找得到真相。
有人翹著腳想挖掘那位善於逃跑的飛將軍孫元良。
但是他的全部鏡頭就只有片中的字幕出現時的那幾秒鐘。
還是馬未都,曾說過一句很有嚼頭的話: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
你眼中的逃跑將軍,他的兒子就參演了當年的《八百壯士》,後來他還和片中楊惠敏的飾演者談起了曠日持久的戀愛,差點成就了華語娛樂圈的一段佳話。
他叫孫祥鍾,藝名秦漢。他的前女友林青霞扮演的楊惠敏,這回換成了小花唐藝昕飾演。
同樣,再過幾年,我們再來看《八佰》,它到底是來救市,還是為了自救,還是為了復工後的試水,已經看不到真相,或者說都有,已經分不清真相。
《八佰》的意義不在於讓我們探求真相,就像片中謝晉元所說,我們存在的意義是為了喚醒民眾。
民眾對國家的覺醒很重要,對人性的覺醒更重要。
歷史這邊的我們需要包容,歷史觀更需要冷靜。
就像之前的片頭字幕魯迅的那句小詩,「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我是誰,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笑留在了世間。
九、管虎作品很少讓人失望。
話不能說太滿,畢竟在籌備《八佰》時,他拍的《鬼吹燈之黃皮子墳》就讓很多《鬼吹燈》的粉絲傷心了。
但是大銀幕上的管虎真的很少掉鏈子,尤其在晉級一線後。
《鬥牛》《殺生》《老炮兒》,管虎電影大多都血性很足,氣勢不小。
他還拍過《黑洞》《冬至》《生存之民工》,也都是收視率很高的劇。
關於《八佰》,他曾說,
「認真地要做一件事,心裡反而全是充滿了懷疑,當年的細節,歷史上的說法各種各樣,哪個更足採信,需要時間進行艱苦的調研,最後變成興趣了。
關於四行倉庫外圍發生了什麼,都有影像、文字和照片記錄,但倉庫裡面真正發生了什麼,我們很難得知,這就是我想要拍這個電影的根兒。
倉庫裡面的情況,有謝晉元將軍的回憶錄,楊瑞符副營長的回憶錄,上官志標也談到過。但說得都不一樣。怎麼辦?電影不是紀錄片,它需要一定的組成和創造,我們跟著他們的腳步,在倉庫裡走,在四天裡面他們經歷了什麼,我們去體驗一下,這是拍這個電影的初衷。」
十、對傳統文化的再升華,或者說是重構。
片子裡在短暫抵抗住日軍的進攻後,對岸的戲班子老闆決定,不唱《挑滑車》了,唱《長坂坡》。
《挑滑車》是《說嶽全傳》裡的故事。
嶽飛被金軍圍困在牛頭山,金兀朮調來鐵滑車,阻止嶽家軍衝出來。
這架勢,有點像四行倉庫的守軍。
《說嶽全傳》裡武力值第一的大將高寵前來助戰。金軍以鐵滑車阻攔,高寵連挑十一輛滑車。
但在挑第十二輛鐵滑車時,戰馬力戰不支,高寵不幸被滑車砸死。
氣吞山河,結局壯烈。
但戲班子老闆不唱《挑滑車》改成《長坂坡》,就是希望四行倉庫的守軍能像趙雲一樣在長坂坡上殺個七進七出,還安然無恙。
銀槍白馬的趙雲形象幾次出現在片中,首先他是管虎喜歡的英雄,管虎當然不是小男孩一樣崇拜英勇無匹的趙子龍那麼膚淺。
他對英雄的敬意透過李晨的嘴說了出來——
「關老爺講的是兄弟情誼,可趙子龍不一樣,他護著國呢。」
十一、必看的最後一點是關乎人。
片子裡說湖北方言的人最多,開頭第一句臺詞「我跟你們說,你們是湖北保安團的臉面……」,中間還有一句:「我們是黃陂縣黨部派來保護上海的!」
片中最燃的情節,跳樓炸日軍鋼板陣的還有「湖北通城李滿倉」,因為這批士兵中湖北人最多。
今年的湖北苦難深重啊。
此外,在《八佰》籌備前,2010年12月16日,原國民黨軍第88師262旅524團一營一連一排排長楊養正逝世,享年96歲。最後一位「八百壯士」離開了我們。
「八百壯士」成了我們永遠瞻仰的那一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