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沿黃河自駕遊的季節(由黃河渭河漢江)
2023-06-21 12:47:03 4
從旅遊角度看,因為陝西的歷史文化遺存與紅色旅遊資源相當豐富,所以顯得陝西的江河文化主題遊並不突出,但是一座秦嶺就讓陝西地跨黃河與長江兩大水系,並擁有著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與長江的最大支流漢江。於是,我們有理由以這些江河為線索,再結合這個7月大家都關注的焦點,梳理出幾組「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的自駕遊線路,去追憶百年的故事。
圖片源於汽車自駕遊雜誌社:沿黃觀光路
自駕遊的主題線路規劃,本身就很容易與河流的走向契合,我認為大概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自駕遊線路與江河,兩者都是線性延伸的,容易將線索貫穿梳理;
2、再者,從人類的發展進程看,也是逐水而居,無論是生存還是交通運輸,在百年前甚至都離不開河流;
3、最初的公路,多數也是沿著水系修築的,發展成為現代交通後,主要的公路走向依然保存著這類的特點。
圖片源於汽車自駕遊雜誌社:潼關三河口景區
此次,在一路欣賞風光的同時,介紹陝西幾條重要江河周邊的愛國主義教育文旅看點。
黃河(陝西段):主要介紹黃河西岸「沿黃觀光路」約828公裡沿線一些看點。渭河(渭南段):主要介紹渭河南岸「堤頂路」約90公裡沿線看點。洛河(延安段):主要介紹洛河北岸「甘志路」約110公裡沿線看點。漢江(陝西段):主要介紹漢江兩岸「秦巴山漢江谷地」約500公裡沿線看點。北洛河風光
沿黃觀光路
第一階段
從西安出發,沿著渭河往黃河方向
近幾年,全國都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程,那麼作為黃河第一大支流的渭河,在「黃河流域」中佔有重要且無可替代的位置。
寶雞段的「渭河百裡畫廊」和西安段「渭河溼地公園」等都是旅遊者們都都比較熟悉的了,那麼這回介紹的自駕遊線路既然主要是在渭南區域,那麼主要介紹渭河南岸的「堤頂路」。
於堤頂路欣賞華山遠景
堤頂路,是個很有畫面感的名稱,其實就是利用渭河河堤築起的公路,主要用於旅遊休閒,言外之意:環境好、管理規範、風景以河流為主,最重要的是一定有限高,渭南段「堤頂路」的限高為2.4米。
l 看點一:華州區渭華起義紀念館
位於華縣高塘鎮南堡村。1928年4月1日在華縣江村藥王洞小學成立了陝東區特派委員會,專門負責領導陝東各地的起義。
堤頂路路況
l 看點二:華陰市「智取華山」登山路
華山北峰「八勇士智取華山紀念亭」等,為紀念智取華山的戰鬥功績。華山之險居五嶽之首,有「華山自古一條路」的說法,直到上世紀90年代黃甫峪的「智取華山路」鑿通之後,華山才有了第二條登山道。「智取華山路」全程長2公裡,共有3999級臺階,直達北峰。智取華山路的建成結束了「自古華山一條路」的歷史,也成為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場所。
堤頂路限高
l 看點三:潼關抗日戰壕遺址
通常遊客們會去品嘗潼關黃河岸邊的老白家鯰魚湯,但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就在岸邊停車場的一個角落,可以找到「抗日戰壕遺址」。碉堡遺蹟是抗日戰爭時期用於防禦日軍渡河的軍事設施,設於潼關沿黃河南岸的抗戰一線。潼關沿黃河南岸尚存4處抗戰碉堡,其中2處位於「老白家」停車場。可在在等著吃魚的功夫去找找看。
於堤頂可以航拍渭河風光
「十裡畫廊」是潼關沿黃河岸邊高地建立的風景長廊,其中的制高點「嶽瀆閣」位於嶽瀆公園區域,是一處市民免費休閒觀光的地方。可以從這裡欣賞到渭河溼地風光,遠眺「中國地圖」的大地景觀,也可以了解潼關「三河口」水利景觀(洛河入渭河再入黃河),三河在這裡匯聚後急折東流,水面一望無際,能感受到三河匯流的宏大氣勢。
潼關十裡畫廊眺望大地景觀
第二階段
從潼關出發,沿著黃河往榆林方向走
沿黃觀光路的情況這裡不再贅述,直接介紹看點。
佳縣赤牛坬民俗村
l 看點一:韓城八路軍東渡黃河出師抗日紀念碑
從潼關經大荔、合陽,順著沿黃觀光路北行,基本上可以一路欣賞黃河溼地風光,尤其是七、八月的季節採摘蓮蓬是不錯的體驗。到了韓城,通常大家都會去遊覽司馬遷祠,其實山腳下還有一處「八路軍東渡黃河出師抗日紀念碑」,它由三通高大的豎向碑體和八個船形基座組成,它標誌著八路軍於1937年的八、九月間在這個千年古渡口進行的一次偉大壯舉。
l 看點二:壺口瀑布《黃河大合唱》
1939年4月13日,《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首演,成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時代的最強音。她就像黃河一樣,成為我們民族精神的符號,是中華民族的音樂史詩。每當《黃河大合唱》的旋律唱起,大家的腦海裡都會出現黃河最壯觀的畫面——壺口瀑布!曾經,「鋼琴王子」郎朗在壺口瀑布邊激情演奏《黃河大合唱》,如今的常態化演出《黃河大合唱》以陝西黃河壺口瀑布作為背景,採用實地情景表演黃河大合唱,進行黃河文化民俗之旅的藝術詮釋。(演出位於景區內,無需單獨購票)
圖片由壺口瀑布景區提供
圖片由壺口瀑布景區提供:《黃河大合唱》演出
l 看點三:乾坤灣紅軍東徵革命紀念館
紅軍東徵的歷史事件發生地主要就在延川黃河邊一帶,因此在乾坤灣鎮劉家山村的紅軍東徵革命紀念館,是陝北地區首個以紅軍東徵為主題的紅色革命紀念館。1936年2月20日,命令各渡河突擊隊:「先頭絕對隱蔽,乘夜偷渡」,5月2日又在延川縣清水灣勝利西渡回陝,自此歷時75天的東徵戰役勝利結束。(乾坤灣景區內各景點較分散,雖然紀念館位於景區內,但可以不購買景區門票,免費參觀)
圖片源於汽車自駕遊雜誌社
乾坤灣紅軍東徵革命紀念館
l 看點四:清澗北國風光景區
在清澗的黃河岸邊,1936年2月5日當晚下了一場瑞雪;翌日景象觸發創作《沁園春·雪》的靈感。現在登上藏雪樓可以俯視黃土高原壯闊以及從其中穿過的沿黃觀光路。
l 看點五:吳堡東渡紀念公園
在吳堡縣城以北的黃河岸邊緊鄰沿黃觀光路建起了「東渡紀念公園」,其中東渡黃河的雕塑將成為滔滔黃河邊上一個永恆的精神標誌。
北國風光景區
秀芳圖書樓
l 看點六:府谷哈鎮秀芳圖書樓
當順著沿黃觀光路走到北端三省交界處後,向西沿著明城牆可以到達府谷縣哈鎮,在鎮上有一所學校,校園當中有一座古樸的全木結構的二層八角樓建築——秀芳圖書樓,是1944年由抗日愛國將領馬佔山督修,在藏書樓的橫梁上雕刻著「提高地方文化」「培育國家英才」 「保護公共建設」「創造樹人基礎」,在那個風煙四起的年代,在那麼偏遠的農牧結合地帶,竟然革命將領如此重視教育,實在覺得是個「意外」。哈鎮旁邊還有一處馬佔山抗日遺址。
第三階段
從延安出發,沿著洛河由志丹到甘泉
陝西的洛河也稱為「北洛河」(因為在河南也有一條洛河),為渭河的一級支流,河長680公裡,是陝西長度最大的河流。前面介紹過潼關的三河口,即為洛河入渭河的地方,此程沿110公裡「甘志路」,則來到洛河上遊,欣賞延安段的洛河沿岸風光。除了幾處革命紀念地外,還有日漸火爆的甘泉大峽谷景區、隱匿在洛河沿岸的秦直道遺址等。
志丹縣保安革命舊址
l 看點一:志丹抗日紅軍大學舊址
志丹縣本身就是一處紅色革命的紀念地,原名保安縣,1936年6月為紀念「群眾領袖、民族英雄」劉志丹將軍而更名為志丹縣。所以在縣城有劉志丹烈士陵園、保安革命舊址等。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舊址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志丹縣城南橋溝溝口,是一所主要是培訓師團級以上軍隊幹部的學校,1936年7月紅大搬到志丹縣城,1937年1月遷往延安,更名為大家都很熟悉的「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
抗日紅軍大學舊址
l 看點二:永寧山寨
位於志丹縣永寧鎮永寧村,洛河東側,全為紅砂巖質,山梁向洛河突出一山嘴,洛水環繞其東、西、南三面,山嘴巍然獨立,峭壁飛崖,早在南宋就建為防範固寨。共分三層,上層居之山頂,中層微微內傾,十分陡峭,下層通洛水供取飲,可容千人。
永寧山也是一座見證歷史的山——渭華起義失敗後,劉志丹秘密潛回保安縣。他深知永寧山寨的險要,於1928年在這裡秘密建起了永寧山黨支部,從此拉開了「鬧紅」的序幕。目前,崖壁上還留有見證歷史的石刻。最近永寧山寨正在整修,據說2021年10月前遊客都無法上山,只能遠觀。
永寧山寨
l 看點三:甘泉大峽谷
其實就是在原先的雨岔大峽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景區,串聯起了若干村莊(包括雨岔)並開始了N條峽谷景觀帶,據說是從今天開始收取門票與景區擺渡車車票。
志丹路
第四階段
從漢中出發,沿著漢江谷地到安康
秦巴山是指大致以漢江相接北邊的秦嶺與南邊的大巴山的統稱,如果將秦嶺看作是北方的話,那麼大巴山無疑是南方了,在這一帶的人們,無論從方言還是生活習慣上,都接近於蜀地,也因為湖廣移民活動也為陝西引入了相當多的南方文化。
l 看點一:漢中川陝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是川陝革命根據地在陝西唯一的紀念館,位於漢中市南鄭縣紅寺湖風景區內。川陝革命根據地是全國第二大蘇區,漢中是川陝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l 看點二:漢陰沈氏家訓展覽館
漢陰沈氏自明朝天順五年(公元1461年)遷入陝西漢陰,世代嚴家訓、正家風,歷經五個多世紀,二十一代更替,已擴展為三萬餘人的大家族。《沈氏家訓》是沈氏族人與當地居民和外來移民相互交流借鑑中,不斷修訂豐富完善的。最近的一次修訂是乾隆五十四年,沿用至今已有226年。二十條家訓,對祭祖孝親、教子擇配、持家睦鄰、志節行操、出仕交遊等,都有著非常明確的規範。
漢江划龍舟
l 看點三:旬陽紅軍鎮
紅軍鎮因紅25軍74師於1935年在此地轉移戰鬥創建根據地而得名,是全國唯一以「紅軍」命名的鄉鎮。這裡有一座紅軍紀念館,位於鎮中心數百米外的山坡上,一座漢白玉紀念碑高聳入雲。當年的秦巴山區,缺醫少藥,老百姓得病只能聽天由命。戰鬥在此的紅軍指導員邊戰鬥邊用自己祖傳的醫術為老百姓治病,直到今日仍有老百姓相信「紅軍」能為他們治病。
如有疏漏或錯誤,請不吝賜教。
文圖版權屬於原創作者,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為了保護原創作者版權,該篇只採用小圖示意,
歡迎關注《汽車自駕遊》雜誌刊載的全文、美圖及地圖。
更多自駕遊資訊與交流,請關注頭條號「汽車自駕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