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的製作方法
2023-06-23 08:15:11 1
專利名稱: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自動變速器(AT)選檔器蓋,其具有機械地清楚指示變速杆的選檔位置的指示器。
背景技術:
最近幾年,已知這樣的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其結構具有用於自動模式的選檔通道、手動模式通道和指示器。如在日本未審查的專利申請公開文獻No.2005-1401中所公開的,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能允許變速杆在操作中在選檔通道和手動模式通道之間移動。
發明內容
上述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包括第一滑動板和第二滑動板,其中所述第一滑動板操作以與設置在選檔通道內的變速杆一起在車輛縱向上移動,所述第二滑動板操作以與在車輛橫向上移動的變速杆一起移動。第二滑動板配合在第一滑動板上以能夠在車輛橫向上滑動,並在第一滑動板在車輛縱向上被拖動的過程中,和在車輛縱向上移動的第一滑動板一起移動。
但是,由於第二滑動板保持在第一滑動板中,所以在車輛運行中導致第二板振動,並且第二滑動板與周邊的部件幹涉,可能會產生幹涉噪聲。而且,在變速杆向車輛橫向的操作過程中(在從選檔通道向手動通道移動的過程中),由於第二滑動板和其它周邊部件之間的幹涉,可能會產生異常的噪聲。
如果要防止這種幹涉噪聲或者異常噪聲,就需要安裝緩衝材料,例如無紡織物。這增加了成本和裝配工時。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會產生幹涉噪聲或異常噪聲的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其包括選檔通道、手動模式通道和指示器。
本發明提供的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包括底座部件,具有沿車輛縱向形成的用於自動模式的選檔通道和手動模式通道;第一滑動板,其保持在所述底座部件上以能夠在車輛縱向上滑動,並且能與在選檔通道內移動的變速杆一起移動;第二滑動板,其保持在所述第一滑動板內以能夠在車輛橫向上滑動,並能夠與在車輛橫向上移動的變速杆一起移動;和指示器,其位於選檔位置的側面區域,清楚地顯示變速杆的選檔位置;其中,變速杆能夠在自動模式的選檔通道和手動模式通道之間切換;第二滑動板具有導向部件,該導向部件向底座部件凸出,底座部件具有導向凹槽,導向部件插入在該導向凹槽內,該導向凹槽引導可與變速杆一起移動的導向部件。
對於根據本發明的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由於形成在第二滑動板上的導向部件插入在形成在底座部件中的導向凹槽內,所以在車輛運行過程中,限制了第二滑動板的振動。因此,這能夠防止由於第二滑動板與相關的周邊部件之間的幹涉產生的噪聲。
另外,第二滑動板可滑動地與第一滑動板保持在一起,從而防止了由於第一滑動板和第二滑動板之間的幹涉產生的異常噪聲。
此外,無論變速杆的選檔位置在什麼地方,都能避免由於第二滑動板的振動產生的異常噪聲。
圖1為示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的外觀的透視圖。
圖2為示出形成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的第一和第二滑動板以及底座部件的分解透視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的橫截面圖,其中變速杆位於選檔通道內。
圖4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的橫截面圖,其中變速杆位於手動模式通道內。
圖5為分別示出處於彎曲狀態的導向部件和臂的橫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在參考附圖描述根據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的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該實施例的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包括指示器,該指示器位於比變速杆更靠近駕駛員座的區域內,用作左側駕駛的車輛的部件。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布置在駕駛員座(未示出)附近區域的地板控制臺上。在下面的描述中,應該理解,參考符號「R」、「L」、「FR」和「RR」分別指「車輛右側方向」、「車輛左側方向」、「車輛前方」和「車輛後方」。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外觀的透視圖。圖2是示出形成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的第一和第二滑動板以及底座部件的分解透視圖。為了與該實施例的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一起使用,變速杆1可以在車輛縱向上的自動模式的選檔通道G1(用於「P」、「R」、「N」和「D」檔)和手動模式的手動模式通道G2中移動。
此外,使處於「D」檔的變速杆1向右移動,使變速杆1從選檔通道G1移動到手動模式通道G2。另外,在手動模式通道G2中,使變速杆1向上向車輛前方移動允許換高檔,使變速杆1向下向車輛後方移動允許換低檔。
而且,在圖1中,變速杆防護罩2覆蓋通道以使通道不可見。但是,代表在各位檔位的選檔位置的指示器D位於車輛左側靠近變速杆1的地方,指示器D具有與通道相同的各位檔位的布置。對於指示器D,手動模式中換高檔用標記「+」表示,換低檔用標記「-」表示。
指示器D包括表示各個檔位的標記顯示部分3,和形成在排成一排的各位檔位的側面的窗口4。窗口4顯示圖2中所示的紅色顯示部分。在手動模式(以後將變速杆1處於該模式的位置稱為M-檔),一個窗口4位於標記「+」和「-」之間的區域內。
在多個窗口4中,通過其可看到顯示部分5的窗口4指示出變速杆1的選檔位置。特別是,對於該實施例的變速杆1,藉助指示器D示出選檔位置,因為如上所述,通道本身被變速杆防護罩2遮擋,所以不能直接看到變速杆1在通道中的位置。
下面,結合變速杆1的選檔位置,描述在上述各個窗口4上顯示顯示部分5的機構。
如圖2所示,該實施例的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14包括第一滑動板6和第二滑動板7,其中所述第一滑動板6可與在選檔通道G1(自動模式)內移動的變速杆1一起在車輛縱向上移動,所述第二滑動板7可與在車輛橫向上移動(以從選檔通道G1向選檔通道G2移動)的變速杆1一起移動。第二滑動板7配合就位,以能夠在車輛橫向上相對第一滑動板6滑動,並且在隨後第一滑動板6在車輛縱向上滑動的過程中,第二滑動板7與第一滑動板6一起在車輛縱向上移動。
如圖2中所示,底座部件8包括底座底板81和底座上蓋8u。
第一滑動板6和配合在第一滑動板6上的第二滑動板7安裝在底座部件8內,以能夠在車輛縱向上滑動。即,第一滑動板6和第二滑動板7夾在底座底板81和底座上蓋8u之間,並安裝在底座部件8上以能夠滑動。
第一滑動板6具有第一通孔9。變速杆1穿過第一通孔9。第一通孔9的形狀為平放的T字形,並具有在車輛縱向上寬度窄的窄寬度部分9a和寬度寬的寬寬度部分9b。窄寬度部分9a位於選檔通道G1內。寬寬度部分9b位於選檔通道G2內。寬寬度部分9b形成在覆蓋手動模式中變速杆1換高檔和換低檔的移動區域的整個區域內。
當變速杆1保持在選檔通道G1內時,變速杆1佔據窄通道9a中的一個位置,滑動板6與在車輛縱向上移動的變速杆1一起移動,以允許滑動板6在底座部件8內在車輛縱向上滑動。當進行這種滑動時,由於第二滑動板7配合在第一滑動板6內,所以第二滑動板7與第一滑動板6一起在車輛縱向上滑動。
同時,第二滑動板7具有第二通孔10,該通孔10形成在板部分7a的中心區域,基本上為橢圓形,板部分7a可滑動地配合在第一滑動板6上,變速杆延伸穿過該通孔10。變速杆1延伸穿過第一滑動板6的第一通孔9和配合在第一滑動板6上的第二滑動板7的第二通孔10。第二通孔10在車輛縱向上的寬度與第一滑動板6的寬寬度部分9b的寬度基本上匹配。因此,在變速杆1在手動模式通道G2內操作的過程中(即,對於換高檔和換低檔),變速杆1不能在車輛縱向上移動滑動板6、7。
此外,板部分7a具有形成在車輛左側(在靠近指示器的位置)的側面邊緣,該側面邊緣的中心區域形成有臂7b,臂7b向變速杆1延伸的方向(這裡為向上方向)凸出。臂7b具有上端,顯示部分5連接在該上端上,以清楚顯示指示器D的窗口4上的選檔位置。紅色的粘附標籤附著在顯示部分5的上表面上。可通過窗口部分4看到顯示部分5的上表面上的紅色的位置清楚地表示為變速杆1的選檔位置。臂7b形成有槽7c,槽7c在垂直方向上延伸。
槽7c在車輛橫向上(即在厚度方向上)延伸穿過臂7b。
此外,形成槽7c的目的在下面進行描述。
此外,板部分7a和臂7b具有連接部分,導向部件11從該連接部分向下凸出。導向部件11包括長板形元件,該元件在垂直方向上和車輛縱向上延伸。另外,導向部件11由具有撓性的材料例如合成樹脂製成,即使在車輛橫向上彎曲,也能可靠在恢復其原始位置。這樣,導向部件11具有撓性。
此外,導向凹槽12在車輛縱向上形成在構成底座部件8的底座底板81的上表面上。第一和第二滑動板6、7按照一種結構裝配到底座部件8上,該結構的橫截面視圖表示在圖3和4中。圖3示出了變速杆1保持在選檔通道G1內狀態,而圖4示出了變速杆1保持在手動模式通道G2內狀態。
如圖3所示,導向部件11具有插入到導向凹槽12內的遠端。導向凹槽12在車輛橫向上的寬度窄。因此,通過將導向部件11的遠端插入到導向凹槽12內,限制了導問部件11在車輛橫向上的移動。因此,在車輛運行中,這種限制抑制了聯結在導向部件11上的第二滑動板7的振動(特別是在車輛橫向上的振動)。
另外,如圖4所示,導向部件11的長度到達導向凹槽12的底部表面12a。因此,在導向部件11在車輛縱向上移動時,導向部件11的底部邊緣保持與導向凹槽12的底部表面12a滑動接合。這種滑動接合防止了第二滑動板7振動。這防止了第二滑動板7(和顯示部分5)和周邊部件之間的幹涉,從而抑制了異常噪聲例如啪嗒聲的產生。周邊部件包括例如導光部分13a、13b和位於導光部分13a、13b側面的底座底板81的遮光板8a。
此外,導向凹槽12具有位於車輛後側的端部(參見圖4),該端部的寬度在車輛橫向上加大。這種端部用來在從自動模式向手動模式切換過程中使變速杆1在車輛橫向上移動,同時允許導向部件11與變速杆1一起在車輛橫向上移動。正是通過這種部分,使導向部件11停留在導向凹槽12內,從而防止布置在導向凹槽12外部的部件和第二滑動板7(和顯示部分5)的周邊部件之間的幹涉。
如上所述,對於該實施例,槽7c在豎直方向上沿臂7b形成。通過槽7c使臂7b具有撓性。當位於選檔通道G1中時,變速杆1具有微小的鬆動度(公差)。另外,當位於手動模式通道G2中時,變速杆1在車輛的左側方向和右側方向上也具有鬆動度(公差)。當變速杆1在這種鬆動度範圍內在車輛橫向上操作移動時,導向部件11可能會從導向凹槽12脫離。
但是,對於該實施例,導向部件11本身具有撓性,並且槽7c允許臂7b具有撓性。相應地,如圖5中所示,即使在第二滑動板7受到在車輛橫向上作用的載荷的情況下,導向部件11也會彎曲,並且不會從導向凹槽12脫離。另外,在導向部件11從導向凹槽12脫離的情況下,由於導向部件11彎曲和臂7b彎曲產生的回覆力,導向部件11可容易地返回到導向凹槽內。
同時,由於臂7b的上端部分用於顯示部分5,並且臂7b需要可靠地保持在規定的位置,所以臂7b在車輛橫向上的剛度應該保持超過給定的值。因此,本發明實施成一種結構,該結構允許臂7b保持在規定的位置,並在受到車輛橫向載荷時能夠彎曲。
另外,儘管導向部件11和導向凹槽12難以抑制車輛橫向上的振動,但第一和第二滑動板6、7原始就作為可在車輛縱向上滑動的部件,並且不與其它的部件幹涉,所以不會產生問題。此外,對於該實施例,導向部件11的遠端保持與導向凹槽12的底壁緊靠接合。因此,進一步限制了導向部件11的振動,從而進一步限制了幹涉噪聲的產生。由於導向部件11的遠端和導向凹槽12的底壁之間的緊靠接合而減少振動,從而有效抑制了車輛橫向上的振動。這能夠抑制第二滑動板7在第一滑動板6內部區域中的振動。
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例。例如,對於上述該實施例,導向凹槽12具有底部表面12a,並且導向部件11的遠端保持與導向凹槽12的底部表面12a緊靠接合。
但是,考慮到導向凹槽12引導導向部件11和第二滑動板7的結構,導向凹槽12可能沒有底部表面12a,並且導向部件11的遠端也不需要保持與底部表面緊靠接合。
在日本於2005年11月25日提交的專利申請No.P2005-340998和2006年9月14日提交的專利申請No.P2006-249868的全部內容通過引用併入本文。
儘管上面參考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例。對於該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通過上述教導,可以做出多種修改和變型。本發明的範圍由後附權利要求書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包括底座部件,其具有沿車輛縱向形成的用於自動模式的選檔通道和手動模式通道;第一滑動板,其保持在所述底座部件上以能夠在車輛縱向上滑動,並可與在所述選檔通道中移動的變速杆一起移動;第二滑動板,其保持在所述第一滑動板上以能夠在車輛橫向上滑動,並能夠與在車輛橫向上移動的變速杆一起移動;以及指示器,其位於選檔位置的側面區域,清楚地顯示變速杆的選檔位置;其中,所述變速杆能夠在自動模式的選檔通道和手動模式通道之間切換;所述第二滑動板具有導向部件,所述導向部件向所述底座部件凸出,所述底座部件具有導向凹槽,所述導向部件插入在所述導向凹槽內,所述導向凹槽引導可與變速杆一起移動的所述導向部件。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其中所述第二滑動板具有可在車輛橫向上在所述第一滑動板中滑動的板部分和臂,所述臂將所述板部分和所述指示器的顯示部分相互聯結;和所述臂和所述導向部件中至少之一具有撓性。
3.根據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其中所述臂形成有槽,以使所述臂具有撓性。
4.根據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其中所述導向部件包括在車輛垂直方向上和車輛縱向上延伸的板形元件,所述板形元件具有撓性,以使得所述導向部件具有撓性。
5.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其中所述導向部件具有遠端,所述遠端保持與所述導向凹槽的底部表面緊靠接合。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動變速器選檔器蓋,其具有底座部件、第一滑動板和第二滑動板,其中所述底座部件具有沿車輛縱向形成的用於自動模式的選檔通道和手動模式通道,所述第一滑動板可滑動地保持在所述底座部件上以能夠在車輛縱向上滑動,所述第二滑動板保持在所述第一滑動板上以能夠在車輛橫向上滑動,其中所述第二滑動板具有導向部件,該導向部件向所述底座部件凸出,所述底座部件具有導向凹槽,所述導向部件插入在所述導向凹槽內,導向凹槽用於引導可與變速杆一起移動的所述導向部件。
文檔編號B60K20/04GK1970330SQ200610145910
公開日2007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23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25日
發明者麻生裕介, 高比良智弘 申請人: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 富士機工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