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明星談生育(女明星放棄生育)
2023-06-23 08:06:58 2
前幾天,一檔綜藝引爆兩條熱搜:
#放棄生育的女人不完美嗎#
#婆婆回應陳松伶放棄生育#
事情很簡單。
陳松伶因為不能生育,覺得自己沒能讓婆婆實現「天倫之樂」。
因此,即使日常相處不舒服,也儘量體諒婆婆。
婆婆也表態:
雖然我沒有天倫之樂,也支持你們。
這讓肉叔想起去年,60歲的楊麗萍登上了熱搜第一。
她的抖音視頻下,有個1.5萬贊的評論:
「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所謂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讓你再年輕30年,到了100歲,你的容顏難道還能保護30歲的樣子?即使你再美再優秀都是逃不過歲月的摧殘,到了90歲,兒孫滿堂那種天倫之樂。」
今時今日,這種熱搜炸出來還是讓人不太舒服。
放棄生育的女人不完美嗎?
何謂生命的完美?
01
陳松伶小時候家道中落,十幾歲就出來打工。
參加歌唱選秀,早早掙錢養家。
成為TVB紅人後,父母把她當搖錢樹。
她曾在訪談上說過:
「我從小就想好好學習,攢錢上大學,未來當一名老師或者醫生。」
但她媽卻嚴厲反對:
「為什麼拍戲能賺錢,你卻不去?還要在這死讀書?立馬給我去拍戲賺錢。」
甚至,因為她堅持讀書而對她家暴。
血濃於水?
連警察都建議她「考慮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
她只能投靠乾媽。(這個後面說)
即使承受種種壓力,在演藝事業上,她還是做出了好成績。
出道就和四大天王的黎明、郭富城主演了《天涯歌女》,一炮而紅。
後來合作的明星,都是當時的香港男神:
古天樂、張智霖、鄭伊健……
1995年,她成為臺灣音樂人劉家昌在香港收的第一個學生。
1997至2002年,破紀錄連續獲得6屆新加坡最受歡迎女演員。
當時TVB爆火的兩部古裝劇,熱門角色都由她擔綱:
在《金玉滿堂》分飾德妃和嶽心如兩角,在《金裝四大才子》飾演郡主朱聘婷。
辛苦拍戲之餘,她還堅持抽空學習。
與陳松伶搭過7部戲,多次飾演熒幕情侶的鄭伊健評價她:
「咱們沒日沒夜地拍戲,她總能找到光陰做作業,拿個小板凳,獨自坐在角落,十分用功。」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如願考上香港中文大學。
這學校有多厲害?
亞洲頂尖,也是香港唯一有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任教的大學。
看看任教的老師都有誰:
錢穆、林語堂、饒宗頤、楊振寧、余光中、白先勇。
看似學業事業雙豐收,陳松伶的人生路終於稍微好走一點了?
不,剛逃出原生家庭的坑,她又掉進另一個坑。
前面說到,她認了一位乾媽,還跟其兩個女兒成為閨蜜。
其中,大女兒成了她的經紀人。
陳松伶很信任她的新「家人」,演藝生涯最火的階段,所有財務都交給了她們打理。
一起住了近二十年後,經紀人捲走了陳松伶的所有物業、資產——把她掃地出門。
屋漏偏逢連夜雨,陳松伶不久之後患了病,又遭遇父親病逝。
種種打擊讓她患上嚴重抑鬱,差點自殺。
直到——她成為張學友音樂劇《雪狼湖》的女主角,全世界巡迴演出,成為高曉鬆口中「華語流行系最大的音樂劇女主角」。
另一方面,她和小八歲的張鐸結婚。
挽回了事業上的失利,也重新找到了家庭的溫暖。
陳松伶這才逐漸走出陰霾。
或許沉浸於婚姻生活的幸福裡,後來很少在熒幕上看到她身影。
直到去年,她以一段氣勢逼人的《餓狼傳說》,在《浪姐》驚豔回歸。
在高光時刻堅持初心,從低谷中重新站起,完成蛻變。
陳松伶經歷了酸甜苦辣後,依然活得平靜從容。
如果這樣的人生不算完整,這樣的蛻變還算不上完美, 肉叔真不知道什麼樣的人生才算。
更不用說,之前寫過的楊麗萍。
她少數能被稱為「大師」級別的人,是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是國內第一個舉辦個人舞蹈晚會的人。
成名作《雀之靈》,曾在春晚、亞運會等國內外大型活動上表演,轟動全球。
獨創的孔雀舞姿,自成流派,能展示出天人合一的藝術高度。
注意,這不是動畫,是她的真人剪影
看過她表演的人甚至曾說:
「自己不懂舞蹈,卻被她震撼得淚流滿面。」
如今她過著怡然自得的生活,是很多人羨慕不來的。
如果她這算不上成功、圓滿,那又有該獲得什麼成績才能算成功呢?
相反,生育就能給一個女性帶來所謂的「完美」嗎?
02
不得不提《82年生的金智英》。
金智英,就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已婚已育女性。
她的婚後生活,看上去很符合部分人對女性的「圓滿」的想像。
娘家就不用說了,爸爸媽媽姐姐弟弟,都愛她。
就算是最重男輕女的爸爸,在得知金智英拿到大公司的offer時也高興得不得了。
老臉笑出來八百萬層褶子興奮地拉著金智英的手,指著盤子裡的肉:
「吃飯!我們吃飯!
你吃肉!」
婆家也貌似不錯。
儘管智英沒少幹活,但她幹活的時候婆婆也沒閒著。
智英生病了,就去中醫院專門買滋補的中藥。
職場上的人際好像也OK。
辭職做全職太太之前,上司認可她的工作能力,跟同事關係相處也融洽。
智英辭職之後,她們關係也都還不錯,時不時小聚一下。
上司自立門戶創業之後,還想著請智英重新出山。
老公就更別說了。
主動幫智英做家務,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接過智英手裡的家務活。
過年時,看智英平時照顧寶寶就夠辛苦了,怕回娘家或者婆家她還得幹活,於是主動跟智英說:
「這次過年,咱們去旅行吧
不去你家,也不去我家。
實在不行我們在家休息也行。」
但看上去「圓滿」的金智英偏偏——病了。
一種精神病,偶爾會「變成其他人」,就好像——鬼上身。
過年那天,小姑子會娘家,婆婆很高興,衝廚房裡的金智英說了聲:
「你做些油餅吧,把勺子筷子也拿過來。」
金智英竟然慢慢脫下圍裙,沉著臉竟然對婆婆說:
「親家母,我們智英也很辛苦。
既然你自己的女兒來了,就讓我女兒回家吧。
我也想和我的女兒聚聚。」
是的,她突然化身自己媽媽,和婆婆對峙了起來。
為什麼已婚已育,生活平靜的金智英會得這麼兇的病呢?
因為。
即使是選擇婚育的女性,婚育,也只是她們「完美生命」中的一部分。
而非所有。
金智英說過兩個意味深長的感受。
第一個感受:
「作為妻子,作為媽媽,我偶爾會覺得幸福。
但大多數時間,像是被什麼東西困住了。」
第二個感受:
「平時只是覺得身體累。
但是每天到了太陽落山的時候,就會莫名地覺得心裡空蕩蕩的,很不安。」
看出來麼?
作為選擇婚育的女性,金智英確實感受到婚育的幸福。
但與此同時,「妻子」「媽媽」的身份同樣也給金智英帶來了束縛。
很簡單的一個細節。
生寶寶前,她和丈夫鄭大賢都是上班族。
先起床的大賢會拍拍智英。
「老婆~起床,給我做早飯啊~」
是的,作為妻子,同為上班族,她要給丈夫做飯。
同時,生完孩子後,她放棄工作,成為全職家庭主婦。
當她帶著孩子曬太陽時,被上班族路人指指點點:
「好羨慕這種媽蟲,無所事事,喝著用老公辛苦賺來的錢買的咖啡。」
沒人記得,她也曾是上班族。
也曾有自己的收入和職業追求。
因為婚育而放棄職業理想後,她才會在日復一日的繁瑣家務中,看著太陽落山,感受著時間流逝而焦慮不已。
所以,生了孩子的女性完美嗎?
金智英正是因為缺失了職場可能性,缺失了自我實現的社會價值,才焦慮。
而她焦慮的根源就是——她感受到自己的不完整,卻無能為力。
這份焦慮,蓋過了她婚育的幸福感——所以她病了。
看看。
即便一個女性生了孩子,也不一定能收穫所謂「完美」的人生。
所以,拿「生育」去衡量女性是否完美。
這話題本身就很弔詭。
03
歌手樸樹就曾表明自己的丁克立場。
但是。
我們何時見過有人把這個問題砸向男性:
男性選擇不生育,是不是不完美?
為什麼偏偏把它作為衡量女性是否完美的標準呢?
看出來了嗎?
就像很少把參加工作的男性專門稱之為「職場男性」,而把參加工作的女性稱之為職場女性。
很少人會詢問成功男士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卻總有會把話筒遞給女性……
婚戀生育,依然被很多人認為是一個女性必須完成的人生選擇。
還沒結婚,要催促你快點結婚。
結了婚的,要催促你快點生孩子……
因為在某些人眼中,生育,早已被默認為——女性的必選項。
仔細想想,這難道不是一種強加於女性的枷鎖嗎?
強加,本身就是一種暴行。
高分美劇《使女的故事》。
講述在汙染和輻射,大多數女性失去生育能力的未來。
美國被推翻,成立基列國。
它的立國核心就是……生育。
女人被分成兩種。
不能生的,稱為女傭,給統治者洗碗擦地。
能生的,稱為使女,專門給統治者大主教等人生孩子。
——長著腿的子宮。
為此,整個男權社會把女性徹底物化為工具,並建立起一套嚴密的制度。
沒有名字。
使女被抹去過去的真實姓名,只能用英文中表達從屬關係的「of」+為其服務的大主教的姓,以此為名。
她們,被私有化為大主教的附屬品。
侍女們被要求像修女一樣清心寡欲,統一穿嚴實的修女服,寬大的帽子蓋住兩邊視線,只能看見眼前。
侍女的制服是鮮紅色,區別於女傭的灰色制服。
在顏色區別下,女人作為工具,功能被嚴格劃分:
紅的,可提供性服務和生育的;灰的,可榨取剩餘價值但隨時可拋棄。
在這樣一個極端男權的科幻故事裡,當女性被剝奪了作為一個人的基本權利,淪為一架生育機器。
現實中對於女性的唇舌之戰,看上去仿佛遠沒有劇中殘酷。
但本質上,卻指向了同一個極端——強加於女性生育上的道德綁架。
生與不生,都會迎來社會的強加之「罪」。
papi醬生完孩子後被批婚驢、生育機器,認為生孩子就是屈服於男權。
今年《奇葩說》的冠軍傅首爾因為已婚,被批婚驢,不配當獨立女性代表。
聞出來那股詭異的味道了嗎?
打著關心女性,實現「生命完美」旗號的生育強加……
本質上,是把女性物化。
前陣子在演唱會上,對著粉絲喊「40歲超級棒」的蔡依林曾經「很囂張」地奉勸其他女性:
「千萬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大眾說什麼都是屁。」
婚後未生育的陳數也曾在微博上借著劇照,硬氣反擊那些把生育當成衡量女性標準的人:
「女人的價值
就是用來生兒育女的嗎?
不是!」
說到這,你大概能感受出來。
女性真正的完美,是不再被大眾拎出來。
以性別為界,以婚戀生育為標尺,去打量她們生命的完美程度。
探討生命完整度,當然可以。
但。
請單純以「一個人」。
而不是以「一個女人」的框條去審判她。
到底什麼才是女性的生命完美?
跟生育無關,跟生活有關。
自主選擇生育時,可以心無旁騖地擁有這段人生體驗。
放棄生育時,也不再被指指點點。
不再把某種世俗定義,當作生命的唯一出路。
不因為外界壓力而自我貶低。
看待自己,永遠充滿平和。
說白了:
有權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狀態。
才是每一個個體,作為人本身。
最大的完美。
編輯:意安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