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旅遊小鎮平面地圖(世界旅遊地圖攬勝)
2023-06-23 02:40:29 1
通過世界旅遊地圖來看世界各國的著名的旅遊景點,領略世界的大好河山。
第五篇 歐洲義大利
義大利:南歐國家。領土由大陸部分、亞平寧半島、 西西里島和撒丁島等組成。陸疆同法國、瑞士、奧地利和南斯 拉夫毗鄰,南隔地中海與北非突尼西亞相望。面積30萬平方公 裡。人口6024萬,約94%為義大利人,講義大利語。 絕大部分信天主教。首都羅馬。北部有阿爾卑斯山脈,亞平寧 山脈縱貫半島,波河平原在兩山之間。南部多火山,地震頻繁。 海岸線曲折多良港。大部分屬地中海式氣候,夏乾熱,冬溫溼。 河湖眾多,富水力。礦藏以硫磺、汞、鉛、鋅、大理石較重要。
一、埃馬努埃萊二世拱廊
是一個帶頂棚的商場,得名於義大利統一後第一位國王埃馬努埃萊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它座落在米蘭主教座堂廣場北側的顯要位置,並連接斯卡拉廣場,最初設計於1861年,由朱塞佩•門戈尼(Giuseppe Mengoni)修建於1865年到1877年之間。
埃馬努埃萊二世拱廊是現代密封玻璃購物中心的先祖,它採用19世紀流行的商場設計,頂部覆蓋著拱形的玻璃和鑄鐵屋頂,兩條玻璃拱頂的走廊交匯於中部的八角形空間;世界著名的倫敦伯靈頓商場(Burlington Arcade)、聖休伯特長廊(Galeries Royales Saint-Hubert)、聖彼得堡的帕薩茲拱頂(Passazh)等大型購物中心都採用這種樣式。
埃馬努埃萊二世拱廊已經使用了130多年,是世界最古老最大的購物中心之一,拱廊內共有四層,設有如普拉達、路易威登等許多奢侈品商店以及日常生活品零售店,售賣從高級時裝、皮鞋、箱包到普通飾品、書籍、家居等各種貨品,品類繁多,選擇性大,是名副其實的購物天堂。此外,拱廊內還設有餐館、咖啡廳和酒吧,遊客可在這些場館中休息;米蘭超豪華的湯浩斯嘉樂利飯店(Town House Galleria hotel)緊鄰長廊,提供該市最豪華的客房和設施。
二、斯卡拉大劇院
位於義大利米蘭,是世界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大劇院於1778年8月3日正式啟用,首日上演安東尼奧?薩列裡的歌劇《歐羅巴的現身》(L'Europa riconosciuta)。
最初建成時劇院設有超過3000個座位及一個會堂,觀眾廳呈馬蹄形,有6排的包廂,幕前闊26米,高27米,舞臺高20米。斯卡拉大劇院於1907年作了一次重修工程,改成了2800個座位的設計。劇院於2002年1月19日至2004年11月期間關閉進行翻新工程,工程由著名瑞士建築師馬裡奧.博塔 (Mario Botta)策劃。
斯卡拉大劇院的演出季開始於12月7日,即聖安波羅修日 (安波羅修為米蘭的主保聖人),所有表演節目規定必須於午夜前結束,所以較長的歌劇需於傍晚開始演出。演出一開始後,所有持票人都不會被準許進場,沒有人會例外,著名男演員理查波頓亦曾經因此被拒入場。斯卡拉大劇院設有劇院博物館,共有4、5個小展室,展出大量有關歌劇及劇院歷史的珍貴收藏,如畫作、手稿、雕像、戲服及其他文件,其中威爾第的藏品佔了2個室。另外亦設有劇院圖書館,收藏了八萬冊不同文字的戲劇藝術典籍。
三、米蘭主教教堂
雖然它的名字Duomo是「圓頂」的意思,米蘭大教堂實際上卻是一座哥德式建築。雄踞在市中心的米蘭大教堂始建於1386年,歷經500年才完工,被譽為義大利最壯麗的哥德式建築。
數以百計的尖塔聳入雲霄,白色大理石外牆上雕刻著數千座雕像。內部空間寬廣,陽光透過窗上美麗的彩色玻璃鑲嵌畫射入,光線朦朧,充滿莊嚴的宗教氣氛。教堂地下室中還保留著原址上的聖·特庫拉教堂的遺蹟。
大教堂不僅是米蘭的象徵,也是米蘭的中心。登上大教堂屋頂平臺,可以看到3條環形大道和其間密如蛛網的街道。
米蘭主教教堂位於米蘭市中心最繁華地段的杜奧莫廣場上,世界最華麗的教堂之一,規模僅次於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因為是由大理石做成,故被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稱讚為「大理石的詩」。米蘭主教教堂是米蘭的象徵,正面融合了哥德、文藝復興、新古典等多種風格,青銅的大門極為氣派,雕刻的主題與宗教和米蘭的歷史息息相關,正面造型各異的雕像無不展現藝術之精粹。
教堂頂部建有135座哥德式大理石尖塔,最高尖塔高108米。塔頂有一尊高4.2米的鍍金聖母瑪利亞像,在陽光下金光閃閃、壯麗輝煌。大教堂呈拉丁「十」字形,長150米,寬92米。教堂正面有6組大方柱和5座大銅門,中門最大,重37噸,每座大門從上而下分成許多方格,每格雕刻有關米蘭主教教堂的歷史、神話和聖經故事,以及各種圖案、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的浮雕。登頂後除了可以欣賞教堂屋頂上雕塑之美,還可以四面八方俯瞰米蘭全景,一望無際的視野令人心曠神怡。主教堂前的大廣場是舉行政治、宗教等大型活動的地方,是真正的市中心,值得來此觀光。
四、斯福爾扎古堡
是義大利米蘭的一座城堡,曾經是統治米蘭的斯福爾扎家族的居所,它曾經是歐洲最大的城堡之一,現在安置了數個博物館。
這個地點上原來的建築始建於14世紀,1450年,弗朗切斯科•斯福爾扎一世開始重建城堡,其後人進一步加以修改。許多房間原來有精美的內部裝飾,其中最著名的是李奧納多•達•芬奇在天軸廳所創作的天花板畫。19世紀義大利統一以後,城堡得到修復,但是不再用作軍事用途,而是移交給米蘭市。修復工作由盧卡•貝爾特拉米(Luca Beltrami)領導,主要城市入口上方的中央塔樓重建於1900年至1905年,作為國王翁貝託一世的紀念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3年,米蘭遭到盟軍轟炸,該城堡受到嚴重破壞。戰後,由建築事務所重建,作為博物館使用,包括古代藝術博物館、家具博物館、樂器和應用藝術博物館、考古博物館埃及和史前部,藏品包括米開朗基羅最後的雕塑作品Rondanini Pietà和達文西的Codex Trivulzianus原稿,非常值得一看。
五、聖瑪麗亞感恩教堂
位於米蘭的斯福查堡以西,是米蘭中的一座完整的建築聯合體。該教堂始建於1460年,1492年由布拉曼特擴建,精巧的四廊也是他的作品。隔壁的溫恰諾餐室曾經是多美尼科修會修道士的餐廳,文藝復興時期的大藝術家兼科學家萊昂納多•達•芬奇的傳世佳作《最後的晚餐》(1495年)就繪在該建築南面的牆壁上,被視為米蘭的驕傲。整幅畫面積約合44平方米,高水平4.97米,寬8.85米,被稱為「所有偉大畫卷中的最佳珍品」,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
作品取材於《新約全書•馬太福音》第26章猶大出賣耶穌的故事:據說耶穌的門徒猶大為30枚銀幣出賣了耶穌,在逾越節(猶太民族的主要節日)的晚上,耶穌知道要被釘在十字架上,就和12個門徒共進晚餐,進餐中,耶穌說,他們中有一人出賣了他,這就是壁畫「最後的晚餐」的命名緣由。這幅出自於萊昂納多•達•芬奇之手、完成於1495-1497兩年間的著名壁畫,在藝術史上開闢了一個新世紀。
六、聖貝爾納爾蒂諾人骨教堂
坐落於義大利北部的米蘭,是一個用大量人類頭蓋骨和骨頭裝飾的教堂,也是義大利最知名的人骨教堂,充滿了神秘的色彩,膽子大的人可以參觀一下這個陰森的教堂。
1210年的時候,墓地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埋葬死者,於是建立了一個房間來放置人骨,1269年在此建立了一個教堂,可惜的是在1712年的時候教堂毀於一場大火中,1776年在原址上建立了一個新教堂。為了緩解日益增多的人骨帶來的壓力,這些骨頭被作為裝飾品安放在教堂內,既有誠信徒的骨頭,也包括犯罪被砍頭人的頭顱,據說摸一下可以消除自己的罪孽。
教堂的穹隅是被整整齊齊的人的頭顱和骨頭堆砌而成,完全沒有恐怖的感覺,倒像是一件供大家欣賞的藝術品,此外,壁龕和門也被人骨裝飾成為洛可可風格。
七、義大利倫巴第人遺址
由7組重要建築所組成,包括城堡、教堂、修道院等,分別位於義大利的弗留利(Friuli)、布雷西亞(Brescia)、卡斯特爾賽普裡歐-託爾巴(Castelseprio - Torba)、斯波萊託(Spoleto)、坎佩洛南克裡通諾(Campello Sul Clitunno)、貝內文託(Benevento)以及蒙特聖安傑洛(Monte San』Angelo)等7座城市。這些建築物代表著倫巴第人的高度成就。
倫巴第人最初由北歐移居到義大利,公元6世紀至8世紀,他們曾統治過義大利的大片領土,並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文化。倫巴第建築結合了多種風格,吸收了古羅馬、基督教、拜佔庭及北歐日耳曼等多種元素和影響,標誌著歐洲古代向中世紀的過渡。這一系列遺址見證了倫巴第在中世紀歐洲基督教精神與文化的發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對修道運動所給予的推進作用。
八、梵爾卡莫尼卡谷地巖畫
位於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區的阿爾卑斯山脈南麓的峽谷之中,是意大最著名的石雕畫廊。在這個長達70公裡的峽谷中的2400塊巨大巖石上,共刻有14萬幅內容極為豐富、意義十分重大的石刻畫。這些石刻畫是在公元前刻成的,前後持續了大約8000年,描繪了當時的農業、航海、戰爭和魔法,是關於人類祖先活動的寶貴記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它具有「突出的全人類的人價值」,1980年將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梵爾卡莫尼卡巖畫就是卡莫尼卡人的藝術結晶,通過對這些石刻畫的技巧、風格和各個時期的內容和研究表明,梵爾卡莫尼卡石刻藝術是隨著梵爾卡莫尼卡人的社會和經濟結構的變化而變化的。梵爾卡莫尼卡巖畫筆觸粗獷有力,畫面豐富生動,反映了太古人類的經濟、社會、文化和宗教的演變,為研究史前的人類的習俗、日常生活和思想提供了極寶貴的資料。
梵爾卡莫尼卡谷地巖畫久遠的藝術表現形式的演化也揭開了藝術史新的一章,並使人們對人類早期在構圖和配景上的最初探索也有了一些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