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工程車輛防撞報警方法及裝置與流程
2023-06-23 16:11:36

本發明涉及報警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工程車輛防撞報警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叉車等工程車輛的防撞報警系統主要包含三個部分:測距基站,防撞標籤,報警器。在該系統中,測距基站需要實時測量與防撞標籤之間的距離,監控防撞標籤是否進入危險區域。
通常的做法是:
測距基站一直處於接收狀態,時刻監聽防撞標籤的測距信息,由於工程車輛運動速度較快,為了及時掌握人與工程車輛之間的距離,防撞標籤以很高的頻率在向測距基站發送測距信息。
這樣的做法的缺陷是:
設備功耗大,續航時間短。由於測距基站一直處於接收狀態,防撞標籤一直處於發送狀態,所以測距基站與防撞標籤的通信模塊一直處於持續工作中,而通信模塊的耗電佔整個設備絕大部分功耗,對於使用化學電池供電工程車輛測距報警系統來說,續航時間不大於24小時;而使用人員則希望續航的時間越長越好,充電頻率越低越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出一種工程車輛防撞報警方法及裝置,能夠通過測距基站與防撞標籤之間的約定通信,動態調節通信頻率,降低功耗,提升續航能力。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工程車輛防撞報警方法,包括:
防撞標籤向測距基站發送註冊請求信息;
測距基站接收所述註冊請求信息並與所述防撞標籤建立通信連接;
測距基站與所述防撞標籤約定通信時刻點並全部休眠;
當約定的通信時刻點到來時,依次喚醒測距基站和防撞標籤,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通信,測距基站獲取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之間的距離,再次進入休眠;
判斷所述距離是否小於預設的距離閾值,若是,則發出聲光報警。
可選地,所述防撞標籤的數量為多個。
可選地,所述測距基站與所述防撞標籤約定通信時刻點並全部休眠包括:
測距基站與每個防撞標籤依次約定通信時刻點;
測距基站與每個防撞標籤皆開啟定時器後全部進入休眠。
可選地,所述當約定的通信時刻點到來時,依次喚醒測距基站和防撞標籤,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通信,測距基站獲取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之間的距離,再次進入休眠包括:
當約定的通信時刻點到來時,首先喚醒測距基站,使測距基站處於接收狀態;
根據每個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約定的通信時刻點依次喚醒每個防撞標籤;
測距基站按照所述每個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約定的通信時刻點依次獲取每個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之間的距離;
每個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完成通信後,進入休眠;
測距基站與所有防撞標籤完成通信後,進入休眠,等待下次通信時刻點。
可選地,當所述距離小於預設的距離閾值時,所述聲光報警的頻率與所述距離反相關。
作為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的一種工程車輛防撞報警裝置,包括:
註冊模塊,用於防撞標籤向測距基站發送註冊請求信息;
通信模塊,用於測距基站接收所述註冊請求信息並與所述防撞標籤建立通信連接;
約定模塊,用於測距基站與所述防撞標籤約定通信時刻點並全部休眠;
測距模塊,用於當約定的通信時刻點到來時,依次喚醒測距基站和防撞標籤,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通信,測距基站獲取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之間的距離,再次進入休眠;
報警模塊,用於判斷所述距離是否小於預設的距離閾值,若是,則發出聲光報警。
可選地,所述防撞標籤的數量為多個。
可選地,所述約定模塊包括:
測距基站與每個防撞標籤依次約定通信時刻點;
測距基站與每個防撞標籤皆開啟定時器後全部進入休眠。
可選地,所述測距模塊包括:
當約定的通信時刻點到來時,首先喚醒測距基站,使測距基站處於接收狀態;
根據每個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約定的通信時刻點依次喚醒每個防撞標籤;
測距基站按照所述每個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約定的通信時刻點依次獲取每個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之間的距離;
每個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完成通信後,進入休眠;
測距基站與所有防撞標籤完成通信後,進入休眠,等待下次通信時刻點。
可選地,當所述距離小於預設的距離閾值時,所述聲光報警的頻率與所述距離反相關。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工程車輛防撞報警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包括:防撞標籤向測距基站發送註冊請求信息;測距基站接收所述註冊請求信息並與所述防撞標籤建立通信連接;測距基站與所述防撞標籤約定通信時刻點並全部休眠;當約定的通信時刻點到來時,依次喚醒測距基站和防撞標籤,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通信,測距基站獲取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之間的距離,再次進入休眠;判斷所述距離是否小於預設的距離閾值,若是,則發出聲光報警,能夠通過測距基站與防撞標籤之間的約定通信,動態調節通信頻率,降低功耗,提升續航能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工程車輛防撞報警方法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測距基站與防撞標籤通信過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步驟s40的方法流程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休眠時間與距離之間的關係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一種工程車輛防撞報警裝置示範性結構框圖。
本發明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在後續的描述中,使用用於表示元件的諸如「模塊」、「部件」或「單元」的後綴僅為了有利於本發明的說明,其本身並沒有特定的意義。因此,"模塊"與"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一種工程車輛防撞報警方法,包括:
s10、防撞標籤向測距基站發送註冊請求信息;
s20、測距基站接收所述註冊請求信息並與所述防撞標籤建立通信連接;
s30、測距基站與所述防撞標籤約定通信時刻點並全部休眠;
s40、當約定的通信時刻點到來時,依次喚醒測距基站和防撞標籤,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通信,測距基站獲取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之間的距離,再次進入休眠;
s50、判斷所述距離是否小於預設的距離閾值,若是,則進入步驟s60、發出聲光報警;否則,進入步驟s70、保持常態,不報警。
在本實施例中,能夠通過測距基站與防撞標籤之間的約定通信,動態調節通信頻率,降低功耗,提升續航能力。
在本實施例中,測距基站固定在室內外工程車輛上,防撞標籤佩戴在工程車輛工作區域的人員上,測距基站實時監控100m半徑範圍內防撞標籤的相對距離,當人靠近危險範圍時,觸動工程車輛上的測距防撞報警器,從而發出聲光報警,有效預防、杜絕工程車輛碰撞碾壓員工等高危事故發生。
在本實施例中,測距基站與防撞標籤的通信方式分為持續通信階段、約定通信階段、休眠省電階段。防撞標籤先開機處於持續通信階段請求通信,防撞標籤會不斷向測距基站發送註冊請求,要求建立通信連結,不同防撞標籤之間的發送時刻是隨機的;然後測距基站上電開機處於持續通信階段,測距基站在10s內接收所有防撞標籤隨機發送的註冊請求信息,回復同意建立通信連結並與每一個標籤約定下次通信時刻點,測距基站與防撞標籤都開啟定時器後均全部休眠處於低功耗省電模式,此時進入休眠省電階段;當約定的通信時間點到了之後,測距基站首先喚醒處於接收狀態,所有防撞標籤依照之前約定的通信時刻點依次喚醒並與測距基站通信,同時測距基站會與每一個防撞標籤約定下次的通信時刻點,此時處於約定通信階段;每一個防撞標籤在與測距基站通信完成後進入休眠省電狀態,測距基站在與所有防撞標籤通信完成後也進入休眠省電狀態,此時再次進入休眠省電階段;當下一次約定的通信時間點到了之後,測距基站與防撞標籤進入約定通信階段,然後再休眠進入休眠省電階段,此後一直循環下去。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防撞標籤的數量為多個,例如,為三個,分別以標籤1、標籤2、標籤3來表示,其與基站(測距基站)通信過程示意圖如圖2所示;在持續通信階段,基站持續接受標籤信息;在約定通信階段,基站與每個標籤(防撞標籤)約定一個周期內或下一次通信時刻點,並進行發送距離信息的數據傳輸;在休眠省電階段,基站與標籤皆處於休眠狀態,與標籤不同的是,基站只能在所有標籤都休眠的情況下才能休眠。
在本實施例中,約定時間通信階段與休眠省電階段構成一個完整的通信周期,此後不斷循環。在一個通信周期內,約定時間通信階段所佔用的通信時間長度在總防撞標籤數給定下是固定不變的,t1=t1』,而休眠省電階段的時間長度是可以變化的,t2≠t2』。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步驟s30包括:
測距基站與每個防撞標籤依次約定通信時刻點;
測距基站與每個防撞標籤皆開啟定時器後全部進入休眠。
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步驟s40包括:
s41、當約定的通信時刻點到來時,首先喚醒測距基站,使測距基站處於接收狀態;
s42、根據每個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約定的通信時刻點依次喚醒每個防撞標籤;
s43、測距基站按照所述每個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約定的通信時刻點依次獲取每個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之間的距離;
s44、每個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完成通信後,進入休眠;
s45、測距基站與所有防撞標籤完成通信後,進入休眠,等待下次通信時刻點。
在本實施例中,當所述距離小於預設的距離閾值時,所述聲光報警的頻率與所述距離反相關,也即所述距離越小,所述聲光報警越急促。
在本實施例中,當人靠近或處於危險範圍內時,需要更加及時的掌握工程車輛與人員之間的距離,以達到工程車輛與人之間的距離越近報警聲音越急促,提醒工程車輛司機和人員注意,有效預防、杜絕工程車輛碰撞碾壓員工等高危事故發生,所以測距基站與防撞標籤需要更加頻繁的通信獲得距離信息;而當人遠離或處於危險範圍外時,工程車輛與人員之間的距離變化並不是特別重要,測距基站與防撞標籤的通信可以不那麼頻繁。
如圖4所示,當防撞標籤處於在危險範圍內時,休眠省電階段的時間長度設置較短t2,這樣單位時間內的通信次數較多,測距基站能夠及時掌握與防撞標籤的距離信息;當防撞標籤工作在危險範圍外時,休眠省電階段的時間長度設置較長t2』,這樣單位時間內的通信次數較少,t1』+t2』>t1+t2達到進一步省電的目的。
實施例二
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一種工程車輛防撞報警裝置,包括:
註冊模塊10,用於防撞標籤向測距基站發送註冊請求信息;
通信模塊20,用於測距基站接收所述註冊請求信息並與所述防撞標籤建立通信連接;
約定模塊30,用於測距基站與所述防撞標籤約定通信時刻點並全部休眠;
測距模塊40,用於當約定的通信時刻點到來時,依次喚醒測距基站和防撞標籤,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通信,測距基站獲取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之間的距離,再次進入休眠;
報警模塊50,用於判斷所述距離是否小於預設的距離閾值,若是,則發出聲光報警,否則,保持常態,不報警。
在本實施例中,能夠通過測距基站與防撞標籤之間的約定通信,動態調節通信頻率,降低功耗,提升續航能力。
在本實施例中,測距基站固定在室內外工程車輛上,防撞標籤佩戴在工程車輛工作區域的人員上,測距基站實時監控100m半徑範圍內防撞標籤的相對距離,當人靠近危險範圍時,觸動工程車輛上的測距防撞報警器,從而發出聲光報警,有效預防、杜絕工程車輛碰撞碾壓員工等高危事故發生。
在本實施例中,測距基站與防撞標籤的通信方式分為持續通信階段、約定通信階段、休眠省電階段。防撞標籤先開機處於持續通信階段請求通信,防撞標籤會不斷向測距基站發送註冊請求,要求建立通信連結,不同防撞標籤之間的發送時刻是隨機的;然後測距基站上電開機處於持續通信階段,測距基站在10s內接收所有防撞標籤隨機發送的註冊請求信息,回復同意建立通信連結並與每一個標籤約定下次通信時刻點,測距基站與防撞標籤都開啟定時器後均全部休眠處於低功耗省電模式,此時進入休眠省電階段;當約定的通信時間點到了之後,測距基站首先喚醒處於接收狀態,所有防撞標籤依照之前約定的通信時刻點依次喚醒並與測距基站通信,同時測距基站會與每一個防撞標籤約定下次的通信時刻點,此時處於約定通信階段;每一個防撞標籤在與測距基站通信完成後進入休眠省電狀態,測距基站在與所有防撞標籤通信完成後也進入休眠省電狀態,此時再次進入休眠省電階段;當下一次約定的通信時間點到了之後,測距基站與防撞標籤進入約定通信階段,然後再休眠進入休眠省電階段,此後一直循環下去。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防撞標籤的數量為多個,例如,為三個,分別以標籤1、標籤2、標籤3來表示,其與基站(測距基站)通信過程示意圖如圖2所示;在持續通信階段,基站持續接受標籤信息;在約定通信階段,基站與每個標籤(防撞標籤)約定一個周期內或下一次通信時刻點,並進行發送距離信息的數據傳輸;在休眠省電階段,基站與標籤皆處於休眠狀態,與標籤不同的是,基站只能在所有標籤都休眠的情況下才能休眠。
在本實施例中,約定時間通信階段與休眠省電階段構成一個完整的通信周期,此後不斷循環。在一個通信周期內,約定時間通信階段所佔用的通信時間長度在總防撞標籤數給定下是固定不變的,t1=t1』,而休眠省電階段的時間長度是可以變化的,t2≠t2』。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約定模塊包括:
測距基站與每個防撞標籤依次約定通信時刻點;
測距基站與每個防撞標籤皆開啟定時器後全部進入休眠。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測距模塊包括:
當約定的通信時刻點到來時,首先喚醒測距基站,使測距基站處於接收狀態;
根據每個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約定的通信時刻點依次喚醒每個防撞標籤;
測距基站按照所述每個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約定的通信時刻點依次獲取每個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之間的距離;
每個防撞標籤與測距基站完成通信後,進入休眠;
測距基站與所有防撞標籤完成通信後,進入休眠,等待下次通信時刻點。
在本實施例中,當所述距離小於預設的距離閾值時,所述聲光報警的頻率與所述距離反相關,也即所述距離越小,所述聲光報警越急促。
在本實施例中,當人靠近或處於危險範圍內時,需要更加及時的掌握工程車輛與人員之間的距離,以達到工程車輛與人之間的距離越近報警聲音越急促,提醒工程車輛司機和人員注意,有效預防、杜絕工程車輛碰撞碾壓員工等高危事故發生,所以測距基站與防撞標籤需要更加頻繁的通信獲得距離信息;而當人遠離或處於危險範圍外時,工程車輛與人員之間的距離變化並不是特別重要,測距基站與防撞標籤的通信可以不那麼頻繁。
如圖4所示,當防撞標籤處於在危險範圍內時,休眠省電階段的時間長度設置較短t2,這樣單位時間內的通信次數較多,測距基站能夠及時掌握與防撞標籤的距離信息;當防撞標籤工作在危險範圍外時,休眠省電階段的時間長度設置較長t2』,這樣單位時間內的通信次數較少,t1』+t2』>t1+t2達到進一步省電的目的。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裝置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裝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該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裝置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發明實施例序號僅僅為了描述,不代表實施例的優劣。
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的描述,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實施例方法可藉助軟體加必需的通用硬體平臺的方式來實現,當然也可以通過硬體,但很多情況下前者是更佳的實施方式。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體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如rom/ram、磁碟、光碟)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終端設備(可以是手機,計算機,伺服器,空調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