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犬矛盾頻上熱搜(人犬矛盾頻上熱搜)
2023-06-23 10:30:27 1
來源:新聞晨報
身邊的寵物犬越來越多了,「雙十一」的寵物犬用品銷量一年比一年高……市政協委員、上實控股地區總部首席策劃人陳超發現,在犬只總量已過百萬的上海,寵物犬的數量還在不斷上升。與此同時,「犬只傷人」、「犬只引發鄰裡矛盾不斷升級」等新聞事件頻頻見諸媒體,熱搜上也常見「人犬矛盾」的討論。
飼養寵物犬是伴隨社會發展出現的生活現象,在上海也不例外。這些年來,上海一直都在「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現代化新路」。如何通過精細化的治理,讓養犬和不養犬的居民能夠和諧共處,一直是上海所追求的管理小目標之一。
民建市委這兩年對此問題高度關注。在2021年提交相關提案的基礎上,民建市委今年再度深入社區調研,將向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提交提案《關於完善文明養犬管理機制的建議》。建議在滿足市民養犬訴求的同時,應當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提升城市養犬管理水平。
怕狗的「小巷總理」還得處理「養狗矛盾」
「一些居民不了解寵物狗的習性,看到狗靠近時出於恐慌匆忙避讓,結果摔倒受傷。有的老年人還會引發心臟不適。」在虹口區歐陽路街道黨建辦工作的市人大代表朱思歡告訴記者,來自歐陽路派出所的統計顯示,在出警案例中,因未牽狗繩、未給大型寵物狗戴口罩而引發的矛盾佔比相當高。
此外,因為狗主人行為不到位,隨處可見的狗糞就好像一顆顆「地雷」,更引人反感。朱思歡做過居民區書記,發現寵物主人放任狗狗隨地大小便的情況並不少,不少居民常常會跑到辦公室找她反映問題。
無獨有偶,在金山紫衛居民區,一位每天定點出來散步的阿姨有段時間沒出現了。原來,阿姨在河道邊散步的時候,被一隻大狗從身後用爪子勾住,雖然沒有受傷,但生性怕狗的阿姨卻還是憋出病來:「它就突然從路邊竄出來了,沒有牽繩。」
消息傳到居民區書記李曙娟那裡,她坐不住了。「這還好沒什麼事,萬一發生點意外,那可怎麼辦。」上門找到狗主人,被一句話彈回「我們家狗這麼乖,絕對不可能咬人的。」
身為金山區石化街道的「小巷總理」,李曙娟不止一次聽到過狗主人這樣的回答。每一次,她都要和對方擺事實講道理:「你愛狗不代表人家愛,你不怕狗不代表人家不怕,人要多換位思考,小區才能和諧」。
李曙娟是個有心人,每一次處理因不文明養犬引發的矛盾,她都會做好案頭記錄。有人遛狗不牽繩,有人不給大狗戴嘴套,有的大狗突然衝出來撞倒路人……「每年差不多都有十幾二十起。」
說起來,李曙娟本身也怕狗,但要做好社區工作,養狗矛盾的處理必不可少。交流多了,她發現單純的語言溝通效果並不明顯——養狗的和不養狗的,雙方看待問題,站不到一條線上。
不斷萌芽的民間智慧有推廣價值嗎
事實上,因為養犬矛盾升級為鄰裡衝突,這樣的事情在小區內並不鮮見。因此,在不少小區內,各種各樣的民間智慧也在萌芽之中,目的是減少因養犬而產生的各種矛盾。
比如在歐陽路街道蔣家橋小區,就組建了一支「狗媽媽巡邏隊」,讓養狗的阿姨媽媽們來擔任狗狗「協管員」。她們每天一邊遛狗一邊巡邏,看到路上有狗糞,就用塑膠袋包起扔進垃圾桶。碰到寵物犬引發鄰裡矛盾時,成員們會及時出面調解。「他們自己也養狗,處理這些糾紛時,當事人容易聽得進去,因為雙方有共同語言。」朱思歡說。
■蔣家橋小區「狗媽媽巡邏隊」
在紫衛居民區,為了平衡養犬居民和怕狗居民的不同訴求,減少雙方的碰觸可能性,居委還對紫薇苑小區內一片野草叢生的閒置地進行了改造,專地專用。一部分劃作「萌寵樂園」,放上寵物設施,裝上護欄,供養寵戶使用;另一部分放上健身遊戲器材,留給老人孩子。兩類群體相安無事地各自活動,也能平心靜氣地溝通對話了。
在浦東匯仁馨苑,每隻寵物狗都有屬於自己的檔案。在檔案上,狗狗的基本信息與主人的基本信息一應俱全,一旦出現不文明現象,就可以及時找到寵物的主人信息進行糾正引導。
目前,通過社區寵物疫苗集體接種活動、物業監督等方式,基本做到「一狗一檔」全覆蓋,居委還引導狗狗主人在給狗狗建檔案時籤署了文明養犬承諾書。
走進匯仁馨苑小區,還有隨處可見的「紅色小房子」,這是專門給遛狗人準備的「狗狗拾便屋」,裡面有廢舊報紙和塑膠袋,方便居民隨時處理寵物糞便。匯仁馨苑居民區書記王春雷告訴記者,目前在小區內共有8個這樣的「紅房子」。
■匯仁馨苑「紅房子」
既要有正面引導,也要有負面監督。如果有不文明行為會被曝光在小區門口的宣傳欄內。「第一次會進行口頭告知,還不遵守文明行為的,我們會在微信群、小區公告欄裡曝光;如果還不遵守,我們會將寵物主人一同曝光。」
辦法有了,還要有人來監督來執行。在匯仁馨苑,有一隻「小紅旗志願者巡邏隊」,和居委、物業形成了社區治理、寵物管理的三駕馬車,共同推動舉措落到實處。
今年70多歲的彭建忠是志願者隊伍的隊長,和其他十來位退休了的居民共同承擔巡邏任務,每天在小區裡巡邏,撿拾狗屎,用實際行動影響著小區裡的養寵氛圍。「一開始巡邏,狗屎能收集三四桶,現在每天差不多只有半桶了。」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養寵管理做得好的社區,基本都有一個給力的居委會、一個得力的物業、一支熱心的志願者隊伍,如果沒有這三個「一」,很難將成功的經驗複製到其他小區。
■匯仁馨苑寵物登記表和承諾書
而在採訪中,無論是社區居民,還是居民區書記,抑或是委員和代表,都認為要想將文明養寵做到位,還需要更為系統性的施策。
提案建議:養犬管理精細化建議
從社區擴展到全市,上海應如何進一步規範養犬行為?記者了解到,民建市委連續兩年持續關注這一話題,接連提交提案。
2021年兩會期間,民建市委就提出,要在申請養犬階段制定規則,向養犬人一併發放「三證兩件」(養犬證、疫苗接種證、專屬項圈,以及牽狗繩、大型犬用防傷人口罩)。打造並逐步完善「申犬通」系統,集納養犬人與寵物狗的信息,結合「一網統管」平臺實現技防溯源。推出養犬證積分制度,強化動態監管等等。
今年,民建市委的集體提案《關於完善文明養犬管理機制的建議》,在去年的基礎上進行了更深入的考慮,提出了更細緻的操作方法,希望能在滿足市民養犬訴求的同時,對精細化管理和服務進行系統性梳理構建,體現上海的城市管理水平。
■紫薇苑成立「萌寵俱樂部」
陳超委員作為民建的一份子,也參與了調研。她向記者表示:「所有的管理和規範都要有依據,因此,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是必要的。現行的《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實施於2011年,修訂於2016年,建議根據目前的社會狀況進一步修訂完善。」
她舉例說,絕大部分犬類都有運動需求,如果精力無法發洩,可能造成破壞性的後果。但牽繩遛狗等安全措施限制了犬只在社區裡的行動,根據現有的《條例》,寵物狗也不能進入公共場所。
「寵物狗滿足了人對陪伴的需求,它們本身的需求也應當得到滿足。」陳超表示,城市在建設15分鐘生活圈時,也要讓狗狗有地方去,實現日常需求的就近滿足。
■紫衛居委「萌寵俱樂部」活動
因此提案中提出建議,在商場、圖書館等封閉場所以及公園、公廁等開放場所全面建設臨時拴犬設施,其中,既允許其與寵物店合作,或委託其他第三方提供臨時看管服務,也鼓勵其自行提供臨時看管服務。另一方面,建議在提供臨時看管服務前,審核養狗人的「三證兩件」。其中,「三證」包括養犬證、疫苗接種證以及專屬項圈;「兩件」包括牽狗繩以及大型犬用防傷人口罩,督促居民規範養狗。
為了防範犬襲擊人的惡性事件,提案建議在打造「申犬通」系統的基礎上推出配套報警系統,與一網統管合作提供報警按鈕,即使在沒有信號的場所,也能在遇到惡犬襲擊時一鍵報警。
如何對養犬人的行為進行約束?提案從上海的「綠色帳戶積分制度」中獲得靈感,設計了養犬證計分制度的規則。在寵物犬具有立功表現時,可以視情況予以養犬證加分及獎勵。而對不同的違規養犬行為,設定不同的處罰方式,包括扣分、罰款及犬只拘留等。同時推出文明標語或口號,強化文明養犬意識。
■居民與寵物狗互動
文明養犬不僅要對養犬人進行約束,也要問責管理部門的不作為行為。提案建議,在城市網格管理的基礎上,劃定網格內的寵物管理責任人,不論與寵物相關的事件最終定性為何種案件,在事件發生時,都有權且必須到場給市民提供救濟、協調矛盾等。
若未能及時到場,或有市民舉報發生寵物相關侵權案件時相關人員未能起到積極的協調作用,除在事後處理違規養犬者外,還應問責網格中的管理負責人。
陳超委員還提到,以上種種,均屬於末端管理。要想打造完整的養犬管理流程,還需要在源頭管控上下功夫,比如通過完善立法推行「有證繁育」,讓每隻出生的狗狗自帶「戶口」,提升管控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