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人體安全倒立健身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23 08:02:36
專利名稱:新型人體安全倒立健身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體育鍛鍊和身體理療用的器械。
背景技術:
倒立是一種簡便易行、有益身心健康的運動。人體倒立時,身體被動活動,迫使血液重新分布,可增加大腦和上肢的血液供應,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和微循環,達到減輕心臟負荷、擴張血管、預防高血壓和腦溢血的效果。人體倒立時,由於地球引力不變,人體各器官、各關節承受的壓力卻發生了變化,可使肌肉長期的緊張得到緩解,關節間的壓力得以消除或減弱,對防治腰背痛、坐骨神經痛、關節炎和胃腸臟器下垂都有一定療效。經常練習倒立,對於減少某些部位的贅肉,也有很好的作用;倒立也有利於人的智力和反應能力的提高,在增加大腦血液供應的同時,改善了腦細胞代謝,使腦功能增強,反應加快,對中老年人特別有益。本人的《人體安全倒立器》實用新型專利曾公開過一種簡易的安全倒立器。這種倒立器有剛性彎管支架和與之鉸接的躺板,躺板的一端有兩個可分別勾住兩隻腳的腳脖子的腳鉤或活絡箍套。練習者可先躺在平的躺板上,用腳鉤或活絡箍套鎖住腳脖子後,用雙手扶著剛性彎管支架慢慢地將身體和躺板轉到腳高頭低、直至腳上頭下的倒立位置,適當停留一段時間之後,再用手將身體和躺板扶正。這種倒立器雖可進行倒立練習,但由於需練習者用手扶著剛性彎管支架轉動身體和躺板,操作起來還不夠方便,躺板轉動也不夠平穩。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就是要克服上述倒立器的缺點,提供一種操作方便,躺板轉動更加自如、平穩的新型人體安全倒立健身器。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這樣完成的它包括支架和與之鉸接的躺板,躺板的一端有可勾住兩隻腳的腳鉤,在支架和躺板之間還連接有一個至少帶有一級蝸杆、蝸輪傳動的減速器,減速器的殼體與躺板固定連接,減速器的最後一級傳動大齒輪或蝸輪則與支架固定連接,最後一級傳動的齒輪或蝸輪的軸心線與支架和躺板的鉸接軸心線同軸,或者減速器的殼體與支架固定連接,減速器的最後一級傳動的齒輪或蝸輪則與躺板固定連接,最後一級傳動的齒輪或蝸輪的軸心線與支架和躺板的鉸接軸心線同軸,蝸杆的伸出端裝有手柄或與微型電動機連接。當練習者用手或微型電動機轉動蝸杆時,躺板就會繞著它與支架鉸接的軸心線轉動。同時將躺在其上的練習者從開始的直立或水平位置轉到倒立位置,或從倒立位置轉回到開始位置。
為便於收藏和移動方便,支架可由兩個梯形框架的上端鉸接成倒V形,其中部或中下部連接有防止下端過分張開的拉杆,從而使支架從側面看呈A字形。
為便於練習者躺到躺板上,躺板可製成一個可翻轉、伸縮的可調節框架式躺板,其下段與支架鉸接,上段與下段鉸接,其間裝有上段可向上翻轉至與下段併攏的鉸鏈,下段的下端有可伸縮和固定的勾腳段。勾腳段的下端有踏板,踏板的上方裝有固定的腳跟鉤杆和可調節與腳跟鉤杆之間間隙的腳面鉤杆,腳跟鉤杆和腳面鉤杆上套有泡沫塑料或海棉的軟墊套。
為減輕腳跟鉤杆和腳面鉤杆對腳脖子部位的壓力及提高安全係數,可在躺板下段安裝箍緊腹部和大腿部的安全帶。
由於本實用新型在支架和躺板之間還連接有一個至少帶有一級蝸杆、蝸輪傳動的減速器,因而當練習者需要轉動躺板時,可通過轉動身邊的該減速器的蝸杆旋柄,方便平穩地使躺板緩緩地朝所需的方向轉動,同時由於減速器可自鎖,因而躺板不會反轉,也不會過轉,完全可以根據練習者的需要轉到任意的角度位置。另外,由於本實用新型的支架為鉸接的倒V形或A字形,因而其下端也可合攏,同時由於其下端有可伸縮和固定的勾腳段,將其勾腳段伸至觸地,就可將整個倒立器收折成扁平狀直立放置在牆角等地方,而不用佔據大的存放面積,這種狀態也更有利於搬運和移動。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的A向視圖。圖3是沿圖1中B-B線剖視的放大3倍的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1和2,支架1是一個倒V形活動支架,它由兩個梯形框架的上端通過一根橫軸2鉸接而成。梯形框架用兩條矩形截面的空心不鏽鋼管立杆3和至少一條橫杆4焊接而成。其兩側立杆3的中部(也可在中下部)都連接有一條防止下端過分張開的鉸接拉杆5(鉸接拉杆由兩段拉杆鉸接而成,也可只用一條直拉杆,其一端與V形支架的一條立杆鉸接,另一端用螺釘固定在另一條立杆上)。
躺板6也是一個由兩條矩形截面的空心不鏽鋼管縱杆7和數條橫杆8焊接而成的目字形框架。躺板6可製成一個可翻轉、伸縮的可調節框架式躺板,它由上段9、下段10和勾腳段11組成。其下段10通過軸承座及裝在橫軸2上的軸承與支架1鉸接。上段9通過鉸鏈12與下段10鉸接,上段可向上翻轉至與下段併攏。勾腳段11由焊在下段10下端的縱套管13和裝在其中的倒F字形伸縮杆14組成。倒F字形伸縮杆14的立杆15插入縱套管13中,在倒F字形伸縮杆14的下橫杆16上焊有踏板17。倒F字形伸縮杆14的上橫杆是一個橫套管18,其中裝有一個可伸縮的T字形伸縮杆19。T字形伸縮杆19的立杆20插入橫套管18中。T字形伸縮杆19的橫杆是圓杆,它可稱為腳面鉤杆21,其兩端各套有一個泡沫塑料或海棉的軟墊套22。在倒F字形伸縮杆14的上橫杆的根部焊有一根與腳面鉤杆21平行的圓橫杆,它可稱為腳跟鉤杆23,其兩端也各套有一個泡沫塑料或海棉的軟墊套22。腳跟鉤杆和腳面鉤杆均位於踏板的上方。在縱套管13和橫套管18的外面都焊裝有一個帶有球頭手柄24的彈性插銷組件25,其插銷頭可插入倒F字形伸縮杆的立杆15和T字形伸縮杆的立杆20的適宜的銷孔中,以調節和固定倒F字形伸縮杆和T字形伸縮杆的位置。
在支架1和躺板6之間還連接有一個減速器26,該減速器至少帶有一級蝸杆、蝸輪傳動,也可再帶有一級齒輪傳動,可將減速器的殼體固定在支架上,而將末級傳動的蝸輪或齒輪固定在躺板上;也可將末級傳動的蝸輪或齒輪固定在支架上,而將減速器的殼體固定在躺板上。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減速器26是帶有一級蝸杆27、蝸輪28傳動和一級齒輪傳動的兩級減速器。蝸輪28和小齒輪29同軸,末級傳動的大齒輪30用螺釘31固定在支架1的一條立杆3上,大齒輪30的軸心線與支架和躺板的鉸接軸心線、即橫軸2的軸心線同軸,通過在橫軸2和大齒輪30的中心孔之間裝的滑動軸承或滾動軸承32來保證其同軸度,減速器殼體33則固定在躺板6上。減速器殼體靠立杆的一側有一條讓大齒輪的固定螺釘31穿過並移行的弧形槽34,蝸杆軸的上端從減速器殼體的上部伸出,其上裝有一個用以轉動蝸杆27、並通過減速器轉動整個躺板的搖柄35。也可將搖柄改成微型電動機,從而將本實用新型製成電動倒立健身器。為使人在倒立過程中感覺到更加平穩和安全,在支架1的另一側固定有一個環形的扶手36(圖1所示)。支架後下端還有便於移動的腳輪37。
使用時,先將躺板搖到近於垂直的傾斜位置,練習者將身體靠在躺板上,再將兩隻腳的腳脖子穿進腳跟鉤杆和腳面鉤杆之間的間隙中,將腳踩在踏板上,對於老年練習者或需更保險的人,還可系好安全帶,然後練習者自己用手搖搖柄,使躺板逐漸轉到倒立位置;停留適當時間之後,再用搖柄將躺板轉回到開始的位置,然後從倒立器上下來。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人體安全倒立健身器,包括支架(1)和與之鉸接的躺板(6),躺板(6)的一端有可勾住兩隻腳的腳鉤,其特徵是在支架(1)和躺板(6)之間還連接有一個至少帶有一級蝸杆(27)、蝸輪(28)傳動的減速器(26),減速器的殼體(33)與躺板(6)固定連接,減速器的最後一級傳動大齒輪(30)或蝸輪(28)則與支架(1)固定連接,最後一級傳動的大齒輪或蝸輪的軸心線與支架和躺板的鉸接軸心線同軸,或者減速器的殼體(33)與支架(1)固定連接,減速器的最後一級傳動的大齒輪(30)或蝸輪(28)則與躺板(6)固定連接,最後一級傳動的齒輪或蝸輪的軸心線與支架和躺板的鉸接軸心線同軸,蝸杆(27)的伸出端裝有搖柄(35)或與微型電動機連接。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人體安全倒立健身器,其特徵是減速器(26)帶有一級蝸杆(27)、蝸輪(28)傳動和一級齒輪傳動,蝸輪(28)和小齒輪(29)同軸,大齒輪(30)用螺釘(31)固定在支架(1)的一條立杆(3)上,大齒輪(30)的軸心線與支架(1)和躺板(6)的鉸接軸心線同軸,減速器殼體(33)固定在躺板(6)上。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人體安全倒立健身器,其特徵是支架(1)由兩個梯形框架的上端鉸接成倒V形,其中部或中下部連接有防止下端過分張開的拉杆(5),支架(1)從側面看呈A字形。
4,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人體安全倒立健身器,其特徵是躺板(6)是一個可翻轉、伸縮的可調節框架式躺板,其下段(10)與支架(1)鉸接,上段(9)與下段(10)鉸接,其間裝有上段(9)可向上翻轉至與下段(10)併攏的鉸鏈(12),下段(10)的下端裝有可伸縮和固定的勾腳段(11)。
5,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人體安全倒立健身器,其特徵是勾腳段(11)的下端有踏板(17),踏板(17)的上方裝有固定的腳跟鉤杆(23)和可調節與腳跟鉤杆(23)之間間隙的腳面鉤杆(21),腳跟鉤杆和腳面鉤杆上套有泡沫塑料或海棉的軟墊套(22)。
6,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人體安全倒立健身器,其特徵是支架(1)上還固定有一個圓環形的扶手(36)。
專利摘要本新型人體安全倒立健身器屬一種體育鍛鍊和身體理療用的器械。它包括支架和與之鉸接的躺板,躺板的一端有可勾住兩隻腳的腳鉤,在支架和躺板之間還連接有一個至少帶有一級蝸杆、蝸輪傳動的減速器,減速器的殼體與躺板或支架固定連接,最後一級傳動的齒輪或蝸輪則與支架或躺板固定連接,該齒輪或蝸輪的軸心線與支架和躺板的鉸接軸心線同軸,蝸杆的伸出端裝有手柄或與微型電動機連接。本實用新型的躺板轉動比現有倒立器的更加方便自如、平穩和安全,躺板不會反轉,也不會過轉,特別適合各種年齡的練習者使用。
文檔編號A63B26/00GK2631547SQ0326568
公開日2004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2003年6月17日
發明者黃錦瑜 申請人:黃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