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杆傳動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20 10:34:3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絲杆傳動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絲杆裝置一般未設置能夠對絲杆軸的轉動進行制動的結構,即便是有些絲杆裝置配置了制動結構,但是或多或少地存在制動效果差,制動結構複雜等問題。
本申請由此而來。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一種帶制動功能的絲杆傳動機構,其能夠對絲杆軸的轉動進行穩定製動,進而保證絲杆的傳動精度。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絲杆傳動機構,包括螺紋配合的絲杆軸和絲杆螺母,其中絲杆軸旋轉連接在絲杆座上,還包括:
主動錐形齒輪,其與驅動電機相連,以通過該驅動電機帶動所述主動錐形齒輪繞自身軸線作旋轉運動;
從動錐形齒輪,其與所述主動錐形齒輪嚙合連接,並且該從動錐形齒輪與所述絲杆軸同軸固定;
軸套,其同軸固定在所述絲杆軸上,並且該軸套具有圓錐形的外周面;
制動盤,其活動套設在所述軸套外;
導向軸,其可軸向活動地穿設於所述絲杆座中,且該導向軸與所述制動盤固定連接;
壓簧,其連接在所述絲杆座和所述制動盤之間,並對所述制動盤施加有促使該制動盤軸向緊壓在所述軸套的圓錐形外周面上的彈力;
制動銷,其可軸向活動地穿設於所述絲杆座中;
驅動杆,其一端樞轉連接在所述絲杆座上,另一端與所述制動銷接觸配合,並且所述制動盤緊壓在該驅動杆的中部。
本實用新型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包括以下優選方案:
所述傳動杆的中部形成有向所述制動盤方向凸出的凸起,所述制動盤緊壓在該凸起上。
所述驅動杆上套設有夾在該驅動杆和絲杆座之間的驅動杆回位彈簧。
所述制動盤上制有與所述軸套的圓錐形外周面相匹配的錐形孔。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採用相互匹配的錐形孔和錐形外表面結構,來實現對絲杆傳動的穩定製動,保證了絲杆的傳動精度。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絲杆傳動機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絲杆傳動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絲杆傳動機構的主視圖;
圖4為圖3的右視圖;
其中:1-絲杆座,2-主動錐形齒輪,3-從動錐形齒輪,4-軸套,4a-軸套的錐形外表面,5-制動盤,5a-制動盤的錐形內孔,6-導向軸,7-壓簧,8-制動銷,9-驅動杆,9a-凸起,10-驅動杆回位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應理解,這些實施例是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限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實施例中採用的實施條件可以根據具體廠家的條件做進一步調整,未註明的實施條件通常為常規實驗中的條件。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於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採用其他不同於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術語「連接」、「安裝」、「固定」等均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使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使直接相連,也可以是通過中介媒介間接相連。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術語「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單元必須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圖1至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這種絲杆傳動機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其包括螺紋配合的絲杆軸和絲杆螺母,其中絲杆軸旋轉連接在絲杆座1上。
本實施例的關鍵改進在於該絲杆傳動機構還包括:主動錐形齒輪2、從動錐形齒輪3、軸套4、制動盤5、導向軸6、壓簧7、制動銷8和驅動杆9。其中:
主動錐形齒輪2與驅動電機(圖中未畫出)相連,以通過該驅動電機帶動主動錐形齒輪2繞自身軸線作旋轉運動。
從動錐形齒輪3與上述主動錐形齒輪2嚙合連接,並且該從動錐形齒輪3與所述絲杆軸同軸固定。
軸套4同軸固定在絲杆軸上,並且該軸套4具有圓錐形的外周面。
制動盤5活動套設在軸套4外。
導向軸6可軸向活動地穿設於絲杆座1中,且該導向軸6與所述制動盤5固定連接。
壓簧7抵靠連接在絲杆座1和制動盤5之間,並對制動盤5施加有促使該制動盤5軸向緊壓在所述軸套4的圓錐形外周面上的彈力。具體在圖1中,該壓簧7對制動盤5沿著所述導向軸6的軸向方向向左的彈力,進而促使該制動盤5軸向緊壓在所述軸套4的圓錐形外周面上。
制動銷8可軸向活動地穿設於絲杆座1中。同時該制動銷8又被限制在絲杆座1中,不會從絲杆座1完全脫離。
驅動杆9其一端樞轉連接在絲杆座1上,另一端與所述制動銷8接觸配合,並且制動盤5緊壓在該驅動杆9的中部。
參照圖1所示,自然狀態下,處於壓縮狀態的壓簧7對導向軸6施加有向左的彈力,從而使得與導向軸6固定的制動盤5向左緊緊壓在軸套4的圓錐形外周面上,如此使得絲杆軸被制動而無法轉動。如若對絲杆軸進行解鎖,使其能夠正常轉到能夠,則在圖1中向左推動制動銷8,制動銷8推動驅動杆9圍繞該驅動杆9與絲杆座1的樞轉點在圖1中作逆時針轉動,該驅動杆9在逆時針轉動的過程中,其推動制動盤5向右移動而脫離軸套4,絲杆軸實現解鎖可自由轉動。
實際應用時,如需利用該絲杆裝置移動與絲杆螺母相連的部件,則利用相應的驅動設備將制動銷8在圖1中向右推動,制動盤5與軸套4脫離,絲杆軸解鎖,通過主動齒輪帶動絲杆軸轉動,而帶動絲杆螺母沿絲杆軸軸向移動,實現工件的移動傳送。當工件移動到位後,立即鬆開制動銷8,制動盤5在壓簧7的彈力作用下緊靠在軸套4上,絲杆軸處於制動狀態而停止轉動。
本實施例在上述制動盤5上制有與上述軸套4的圓錐形外周面相匹配的錐形孔,如此可增大再制動狀態下制動盤5與軸套4間的接觸面積,從而提升制動盤5對絲槓軸的制動效果。可參照圖1中所示的軸套的錐形外表面4a和制動盤的錐形內孔5a。
並且,為了保證傳動杆9能夠順暢地推動制動盤5,本實施例在傳動杆9的中部形成有向制動盤5方向凸出的凸起9a,制動盤5緊壓在該凸起9a上。
此外,為了保證常態下絲杆軸處於制動狀態,本實施例在驅動杆9上套設了一個夾在該驅動杆9和絲杆座1之間的驅動杆回位彈簧10,在圖1中該驅動杆回位彈簧10對驅動杆9施加有向左的彈力。
當然,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於讓人們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並據以實施,並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主要技術方案的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換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