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列管和填料沉降分離結合換熱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20 23:59:36 2
專利名稱:擴張列管和填料沉降分離結合換熱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化工設備一一種冷熱流體之間換熱的裝置,是一種應用於汽-液或液-液之間換熱的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擴張列管和填料沉降分離結合換熱器。
技術背景換熱器是工業生產過程中重要的單元,是化工、醫藥等行業中汽-液、液-液之間換熱的重要手段,換熱裝置種類很多,列管式換熱器為常用的類型之一。列管式換熱器中,換熱器內部列管一般米用直管加工而成,米用直管加工換熱器,用於常規汽-液和液-液換熱,不會產生堵塞等問題,但用於含顆粒或易結焦介質,易造成管內堵塞。換熱過程效果如何,除與冷熱溶液性質有關,還與焦油及顆粒是否堵塞列管有關。鑑於上述存在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採用擴張列管和沉降結合換熱器,該裝置用於顆粒或易結焦介質,顯著減少管壁結焦或管內堵塞,並通過填料沉降分離方式及時清除焦油和顆粒,提高換熱效果。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裝置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不易造成換熱器內部列管堵塞的新型擴張列管和填料沉降分離結合換熱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擴張列管和填料沉降分離結合換熱器,是一種應用於汽-液或液-液之間換熱的裝置。該新型擴張列管和填料沉降分離結合換熱器的結構是包括換熱器殼體和上、下封頭,殼體上設有殼程進、出口,上、下封頭上分別設有管程進、出口,殼體兩端為上、下管板,換熱器殼體內排列一組列管,均勻分布在換熱器內部,列管上下兩端分別與上、下管板連接;上封頭與上管板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列管為擴張列管,上口徑小、下口徑大,所述的換熱器還包括填料段和沉降室,在換熱器殼體與下封頭之間設置填料段,填料段與換熱器殼體下端連接,填料段下端連接下封頭;下封頭底部設置閥門,閥門下端連接沉降室。本實用新型的擴張列管和填料沉降分離結合換熱器,正常使用時,含顆粒或易結焦介質從管程流動,下進上出,不易結焦或無顆粒介質從殼程流動,上進下出。所述的「擴張列管和填料沉降分離結合換熱器」,擴張列管為上口徑小、下口徑大,平均管徑與管長之比(J /L)為I :80 120,上下口徑之差與列管長度之比(Λ d/L)為O. 40 I. 00 :100,列管均勻分布在換熱器內部,列管上下兩端與上、下管板連接,正常使用時,含顆粒或易結焦介質從管內流動,下進上出,不易結焦或無顆粒介質從殼體流動,上進下出。所述的上、下管板的具體結構是連接列管兩端,管板上均勻開孔,並成等腰三角形,孔徑分別與擴張列管上、下端外徑相同。擴張列管外壁間距為5 10mm。所述的填料段內裝填散裝填料,其結構具體是連接殼體下端的下管板,填料規格為Φ3Χ3絲網填料,填料段與擴張列管長度之比為I :4 8。所述的上封頭、殼體、填料段和下封頭之間通過法蘭片連接。所述的「沉降室」的具體是沉降室外設觀察罩,沉降室直徑同於換熱器殼體外徑,高度與擴張列管長度之比為I :6 10。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擴張列管和填料沉降分離結合換熱器具有結構簡單、易於分離焦油和顆粒及安裝方便等優點,具體表現為①換熱器內部列管為上口徑小、下口徑大,均勻分布在換熱器內部,列管上下兩端與管板連接,正常使用時,含顆粒或易結焦介質從管程流動,下進上出,不易結焦或無顆粒介質從殼程流動,上進下出;管內不易結焦或堵塞;②換熱器還包括填料段和沉降槽,在列管與下封頭之間設置填料段,下封頭底部設置沉降室,便於顆粒和焦油物質的清理和排除;③管程、填料段、殼程及沉降室之間均以法蘭連接,便於拆卸和清洗;④沉降室設觀察罩用於觀察內部焦油和顆粒的多少,便於及時清除焦油和顆粒。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擴張列管和填料沉降分離結合換熱器的結構進行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不受具體實施方式
的限制,由權利要求加以限定。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擴張管和填料沉降分離結合換熱器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參照圖I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擴張管和填料沉降分離結合換熱器包括管程出口 I、法蘭2、擴張列管3、填料段4、管程進口 5、閥門6、沉降室7、排汙口 8、觀察罩9、殼體10、上、下管板與上、下封頭,以及殼程進、出口 11等。所述的換熱器包括換熱器殼體10和上、下封頭,殼體10上設有殼程進、出口 11,上、下封頭上分別設有管程出口 I和管程進口 5,殼體10兩端為上、下管板,在換熱器殼體10與下封頭之間設置填料段4,下封頭底部通過閥門6連接沉降室7。上封頭、殼體10、填料段4和下封頭之間,以及閥門6、沉降室7之間均通過法蘭(如圖中上封頭與殼體10之間的連接法蘭2)連接。換熱器殼體10內排列一組擴張列管3,均勻分布在換熱器內部,擴張列管3上下兩端分別與上、下管板連接。換熱器內部擴張列管3為上口徑小、下口徑大,平均管徑與管長之比L)為I :80 120,上下口徑之差與列管長度之比(Λ d/L)為O. 40 I. O :100。上、下管板的具體結構是分別連接擴張列管3兩端,管板上均勻開孔,並成等腰三角形,孔徑分別與擴張列管3上、下兩端的外徑相同。擴張列管3外壁間距為5 10mm。在換熱器殼體10與下封頭之間為填料段4,填料段與列管長度之比為I :4 8。填料段4與換熱器殼體10下端的下管板連接,填料段4下端連接下封頭。散裝段4內裝填散裝填料,填料規格為φ 3 X 3絲網填料。下封頭底部設置閥門6,閥門6下端法蘭連接沉降室7。沉降室7直徑同於換熱器殼體10外徑,高度與列管長度之比為I :6 10。沉降室7外設觀察罩9,底部為排汙口 8。本實用新型擴張管和填料沉降分離結合換熱器,是一種冷熱流體之間換熱的裝置,應用於汽-液或液-液之間熱交換。正常使用時,含顆粒或易結焦介質從管內流動,下進上出,不易結焦或無顆粒介質從殼體流動,上進下出。換熱器內部列管為上口徑小、下口徑大,管內不易結焦或堵塞;換熱器還包括列管與下封頭之間的填料段,下封頭底部設置沉降室,便於顆粒和焦油物質的清理和排除
權利要求1.一種擴張列管和填料沉降分離結合換熱器,包括換熱器殼體(10)和上、下封頭,換熱器殼體(10)上設有殼程進、出口(11),上、下封頭上分別設有管程進口(5)和管程出口(I),換熱器殼體(10)兩端為上、下管板,換熱器殼體(10)內排列一組列管,均勻分布在換熱器內部,列管上下兩端分別與上、下管板連接;上封頭與上管板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列管為擴張列管(3),上口徑小、下口徑大,所述的換熱器還包括填料段(4)和沉降室(7),在換熱器殼體(10)與下封頭之間設置填料段(4),填料段(4)與換熱器殼體(10)下端連接,填料段(4 )下端連接下封頭;下封頭底部設置閥門(6 ),閥門(6 )下端連接沉降室(7 )。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擴張列管和填料沉降分離結合換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擴張列管(3)為上口徑小、下口徑大,平均管徑與管長之比(3 /L)為I :80 120,上下口徑之差與列管長度之比(Λ d/L)為O. 40 1.00 :100。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擴張列管和填料沉降分離結合換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上、下管板上均勻開孔,開孔成等腰三角形,孔徑分別與擴張列管(3)上、下端外徑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擴張列管和填料沉降分離結合換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擴張列管(3)外壁間距為5 10mm。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擴張列管和填料沉降分離結合換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填料段(4)內裝填散裝填料,填料規格為Φ3Χ3絲網填料,填料段(4)與擴張列管(3)長度之比為I :4 8。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擴張列管和填料沉降分離結合換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沉降室(7)直徑同於換熱器殼體(10)外徑,高度與擴張列管(3)長度之比為I :6 10。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擴張列管和填料沉降分離結合換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沉降室(7)外設觀察罩(9),底部為排汙口(8)。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擴張列管和填料沉降分離結合換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上封頭、換熱器殼體(10)、填料段(4)和下封頭之間通過法蘭片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擴張列管和填料沉降分離結合換熱器,是一種應用於汽-液或液-液之間換熱的裝置,包括換熱器殼體和上、下封頭,殼體上設有殼程進、出口,上、下封頭上分別設有管程進、出口,殼體兩端為上、下管板,殼體內排列一組列管,均勻分布在換熱器內部,列管上下兩端分別與上、下管板連接;上封頭與上管板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列管為擴張列管,上口徑小、下口徑大,所述的換熱器在換熱器殼體與下封頭之間設置填料段,填料段與換熱器殼體下端連接,填料段下端連接下封頭;下封頭底部設置閥門,閥門下端連接沉降室。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易於分離和清理排除焦油和顆粒物,以及安裝方便等優點。
文檔編號F28D7/00GK202382603SQ201120471260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4日
發明者葛曉燕, 董秀梅, 詹其偉, 顧正桂 申請人:江蘇沿江化工資源開發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