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氣兩用中心旋轉接頭的製作方法
2023-06-20 08:20:11 3
專利名稱:液氣兩用中心旋轉接頭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程機械中使用的旋轉接頭,特別是一種液氣兩用中心旋轉接頭。
背景技術:
在工程機械中,旋轉接頭用來連通具有相對旋轉運動的上車和下車之間的液壓油路。普通旋轉接頭一般由芯軸和筒體構成,筒體為管狀結構,筒體能夠圍繞芯軸轉動。這種旋轉接頭結構相對簡單,只用於液體的傳輸。當工程機械中存在兩個相對旋轉的機構,而且兩個機構中均存在液壓迴路和氣體迴路時,普通旋轉接頭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普通旋轉接頭是不能同時傳輸液壓油和氣路兩種介質,主要是因為液壓油的工作壓力遠遠高於氣路壓力,而旋轉接頭本身存在一定的洩 露,有一定被壓的液壓油滲漏到氣路中,容易損壞氣路元件。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液氣兩用旋轉接頭,解決旋轉接頭只能傳輸一種液體介質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旋轉接頭由油路部分、氣路部分和導電環接口構成,油路部分和氣路部分通過兩個低壓洩油槽隔離;在旋轉接頭的芯軸底面和筒體側面均設有螺紋油口,與油路和氣路連接;旋轉接頭上端有導電環接口,與導電環直接連接;該旋轉接頭包括筒體、芯軸、芯軸耐磨墊、壓板耐磨墊、壓板、連接板和擋塊;芯軸位於筒體內,芯軸下部有一圓臺,筒體位於圓臺上,在芯軸圓臺與筒體之間連接有芯軸耐磨墊;在芯軸上連接有壓板,在壓板與芯軸之間有壓板耐磨墊,在壓板上端有連接板連接在筒體上;在筒體的側面連接有擋塊;在芯軸的底端有多個軸向孔,在芯軸的側壁上有多個徑向孔,每一個徑向孔處有一道槽,一個軸向孔與一個徑向孔對應相通;在筒體側壁上有多個孔,所述的筒體側壁上的孔與芯軸上的徑向孔的槽對應相通。所述的芯軸底端的軸向孔有第一橫氣孔、第二橫油孔、第三橫油孔、第四橫油孔、第五橫油孔、第六橫油孔、第七橫油孔、第八橫油孔、第九橫油孔、第十橫油孔、第十一橫油孔、第十二橫油孔;所述的筒體側壁上的孔有第一縱氣孔、第二縱油孔、第三縱油孔、第四縱油孔、第五縱油孔、第六縱油孔、第七縱油孔、第八油孔、第九縱油孔、第十縱油孔、第十一縱油孔、第十二縱油孔;所述的槽有第一槽、上低壓洩油槽、第三槽、第四槽、第五槽、第六槽、第七槽、第八槽、第九槽、第十槽、第十一槽、第十二槽、第十三槽和下低壓洩油槽;旋轉接頭的上部通過連接板與導電環連接;旋轉接頭筒體側面的第一橫氣孔、第二橫油孔、第三橫油孔、第四橫油孔、第五橫油孔、第六橫油孔、第七橫油孔、第八橫油孔、第九橫油孔、第十橫油孔、第一橫油孔、第十二橫油孔分別通過芯軸上的第一槽、上低壓洩油槽、第三槽、第四槽、第五槽、第六槽、第七槽、第A槽、第九槽、第十槽、第十一槽、第十二槽與芯軸底面的第一縱氣孔、第二縱油孔、第三縱油孔、第四縱油孔、第二縱油孔、第六縱油孔、第七縱油孔、第八縱油孔、第九縱油孔、第十縱油孔、第十一縱油孔、第十二縱油孔相通,下低壓洩油槽、第十三槽與第十三縱油孔相通。有益效果,由於採用了上述方案,為了實現同時傳輸液壓油和氣體的功能,針對液壓油和氣體的不同工作特性,在本實用新型中採用了隔離式設計,即通過上低壓洩油槽和下低壓洩油槽將整個旋轉接頭隔離為油路和氣路兩個部分。在旋轉接頭的芯軸底面和筒體側面均設有螺紋油口,用於連接液壓和氣路管路。針對液壓油和氣路的工作壓力不同,本旋轉接頭在油路和氣路的環形槽之間設置了兩道低壓洩油槽,靠近油路的上低壓洩油槽用於上車液壓元件的洩漏,靠近氣路的下低壓洩油槽用於旋轉接頭的內部洩漏。通過這兩道低壓洩油槽徹底的隔離了高壓油路和低壓氣路。旋轉接頭使用了液壓油介質用的密封元件,通過合理的間隙配合,保證了液壓油路在工作時洩漏量很低。洩漏油通過芯軸底端的孔直接回油箱,保證了氣路的正常運行。為了能夠兼顧電氣上的需求,旋轉接頭上留有導電環接口,可以安裝任意路數的導電環。解決了旋轉接頭只能傳輸一種液體介質的問題,達到了本 實用新型的目的。優點1.能夠滿足同時傳輸液壓油和氣路的特殊工況;2.可擴展性強,能夠安裝任意路數的導電環。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筒壁孔結構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芯軸底面孔結構圖。圖中,I、筒體;2、芯軸;3、芯軸耐磨墊;4、壓板耐磨墊;5、壓板;6、連接板;7、筒體總成上的擋塊;1_1、第一橫氣孔;1_2、第二橫油孔;1_3、第三橫油孔;1_4、第四橫油孔;1-5、第五橫油孔;1_6、第六橫油孔;1_7、第七橫油孔;1_8、第八橫油孔;1_9、第九橫油孔;
1-10、第十橫油孔;1-11、第^ 橫油孔;1-12、第十二橫油孔;2-1、第一縱氣孔;2-2、第二縱油孔;2-3、第三縱油孔;2-4、第四縱油孔;2-5、第五縱油孔;2-6、第六縱油孔;2_7、第七縱油孔;2_8、第八縱油孔;2-9、第九縱油孔;2-10、第十縱油孔;2-11、第十一縱油孔;2-12、第十二縱油孔;3-1、第一槽;3-2、上低壓洩油槽;3-3、第三槽;3-4、第四槽;3_5、第五槽;3-6、第六槽;3-7、第七槽;3-8、第八槽;3-9、第九槽;3_10、第十槽;3_11、第i^一槽;3_12、第十二槽;3-13、第十三槽;3-13'、下低壓洩油槽。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I :該旋轉接頭由油路部分、氣路部分和導電環接口構成,油路部分和氣路部分通過兩個低壓洩油槽隔離;在旋轉接頭的芯軸底面和筒體側面均設有螺紋油口,與油路和氣路連接;旋轉接頭上端有導電環接口,與導電環直接連接;該旋轉接頭包括筒體I、芯軸2、芯軸耐磨墊3、壓板耐磨墊4、壓板5、連接板6、擋塊7、導電環8 ;芯軸2位於筒體I內,芯軸I下部有一圓臺,筒體I位於圓臺上,在芯軸2圓臺與筒體I之間連接有芯軸耐磨墊3 ;在芯軸2上連接有壓板5,在壓板5與芯軸2之間有壓板耐磨墊4,在壓板5上端有連接板6連接在筒體I上;在筒體I的側面連接有擋塊7 ;導電環8通過壓板5上孔定位,通過螺釘安裝到連接板6上;在芯軸的底端有多個軸向孔,在芯軸的側壁上有多個徑向孔,每一個徑向孔處有一道槽,一個軸向孔與一個徑向孔對應相通;在筒體的側壁上有多個孔,所述的孔與芯軸上的徑向孔的槽對應相通。所述的芯軸底端的軸向孔有第一橫氣孔1-1、第二橫油孔1-2、第三橫油孔1-3、第四橫油孔1-4、第五橫油孔1-5、第六橫油孔1-6、第七橫油孔1-7、第八橫油孔1-8、第九橫油孔1-9、第十橫油孔1-10、第十一機油孔1-11和第十二橫油孔1-12 ;所述的筒體側壁上的孔有 第一縱氣孔2-1、第二縱油孔2-2、第三縱油孔2-3、第四縱油孔2-4、第五縱油孔2-5、第六縱油孔2-6、第七縱油孔2-7、第八縱油孔2-8、第九縱油孔2-9、第十縱油孔2-10、第十一縱油孔2-11和第十二縱油孔2-12 ;所述的槽有第一槽3-1、上低壓洩油槽3-2、第三槽3-3、第四槽3_4、第五槽3_5、第六槽3-6、第七槽3-7、第八槽3-8、第九槽3-9、第十槽3_10、第i^一槽3_11、第十二槽3-12、第十三槽3-13和下低壓洩油槽3-13';旋轉接頭的上部通過連接板與導電環連接;旋轉接頭筒體側面的第一橫氣孔
1-1、第二橫油孔1-2、第三橫油孔1-3、第四橫油孔1-4、第五橫油孔1-5、第六橫油孔1-6、第七橫油孔1-7、第八橫油孔1-8、第九橫油孔1-9、第十橫油孔1-10、第^ 橫油孔1-11、第十二橫油孔1-12分別通過芯軸上的第一槽3-1、上低壓洩油槽3-2、第三槽3-3、第四槽3-4、第五槽3-5、第六槽3-6、第七槽3-7、第八槽3_8、第九槽3_9、第十槽3_10、第i^一槽3-11、第十二槽3-12與芯軸底面的第一縱氣孔2-1、第二縱油孔2-2、第三縱油孔2-3、第四縱油孔2-4、第五縱油孔2-5、第六縱油孔2-6、第七縱油孔2-7、第八縱油孔2-8、第九縱油孔
2-9、第十縱油孔2-10、第十一縱油孔2-11、第十二縱油孔2-12相通,下低壓洩油槽3-13'、第十三槽3-13與第十三縱油孔相通。第十三縱油孔,為旋轉接頭自身的洩油口,筒體上沒有油孔與其對應連接。旋轉接頭主要由筒體I、芯軸2、芯軸耐磨墊3、壓板耐磨墊4、壓板5、連接板6和擋塊7組成。安裝時用螺釘旋轉接頭的芯軸I固定在一個機構上,此機構上的液壓管和氣管連接到旋轉接頭芯軸底面對應的油孔。然後用另一個機構上用撥叉卡住旋轉接頭筒體上的擋塊7,此機構上的油管和氣管連接到旋轉接頭筒體側面的油孔。這樣就能實現在兩個相對轉動的機構間同時傳輸液壓油和氣體了。為了實現同時傳輸液壓油和氣體的功能,針對液壓油和氣體的不同工作特性,在本實用新型中採用了隔離式結構,即通過低壓洩油槽將整個旋轉接頭隔離為油路和氣路兩個部分。在旋轉接頭的芯軸底面和筒體側面均設有螺紋油口,用於連接液壓和氣路管路。針對液壓油和氣路的工作壓力不同,本旋轉接頭在油路和氣路的環形槽之間設置了兩道低壓洩油槽,靠近油路的低壓洩油槽,用於上車液壓元件的洩漏,靠近氣路的低壓洩油槽用於旋轉接頭的內部洩漏。通過這兩道低壓洩油槽徹底的隔離了高壓油路和低壓氣路。旋轉接頭使用了液壓油介質用的密封元件,通過合理的間隙配合,保證了液壓油路在工作時洩漏量很低。洩漏油通過芯軸底端的孔直接回油箱,保正了氣路的正常運行。為了能夠兼顧電氣上的需求,旋轉接頭上留有導電環接口,可以安裝任意路數的導電環。
權利要求1.一種液氣兩用中心旋轉接頭,其特徵是該旋轉接頭由油路部分、氣路部分和導電環接口構成,油路部分和氣路部分通過兩個低壓洩油槽隔離;在旋轉接頭的芯軸底面和筒體側面均設有螺紋油口,與油路和氣路連接;旋轉接頭上端有導電環接口,與導電環直接連接; 該旋轉接頭包括筒體、芯軸、芯軸耐磨墊、壓板耐磨墊、壓板、連接板和擋塊;芯軸位於筒體內,芯軸下部有一圓臺,筒體位於圓臺上,在芯軸圓臺與筒體之間連接有芯軸耐磨墊;在芯軸上連接有壓板,在壓板與芯軸之間有壓板耐磨墊,在壓板上端有連接板連接在筒體上;在筒體的側面連接有擋塊;在芯軸的底端有多個軸向孔,在芯軸的側壁上有多個徑向孔,每一個徑向孔處有一道槽,一個軸向孔與一個徑向孔對應相通;在筒體側壁上有多個孔,所述的筒體側壁上的孔與芯軸上的徑向孔的槽對應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液氣兩用中心旋轉接頭,其特徵是所述的芯軸底端的軸向孔有第一橫氣孔、第二橫油孔、第三橫油孔、第四橫油孔、第五油孔、第六橫油孔、第七橫油孔、第八橫油孔、第九橫油孔、第十橫油孔、第十一橫油孔、第十二橫油孔; 所述的筒體側壁上的孔有第一縱氣孔、第二縱油孔、第三縱油孔、第四縱油孔、第五縱油孔、第六縱油孔、第七縱油孔、第八縱油孔、第九縱油孔、第十縱油孔、第十一縱油孔、第十二縱油孔; 所述的槽有第一槽、上低壓洩油槽、第三槽、第四槽、第五槽、第六槽、第七槽、第八槽、第九槽、第十槽、第十一槽、第十二槽、第十三槽和下低壓洩油槽; 旋轉接頭的上部通過連接板與導電環連接;旋轉接頭筒體側面的第一橫氣孔、第二橫油孔、第三橫油孔、第四橫油孔、第五橫油孔、第六橫油孔、第七橫油孔、第八橫油孔、第九橫油孔、第十橫油孔、第十一橫油孔、第十二橫油孔分別通過芯軸上的第一槽、上低壓洩油槽、第三槽、第四槽、第五槽、第六槽、第七槽、第八槽、第九槽、第十槽、第十一槽、第十二槽與芯軸底面的第一縱氣孔、第二縱油孔、第三縱油孔、第四縱油孔、第五縱油孔、第六縱油孔、第七縱油孔、第八縱油孔、第九縱油孔、第十縱油孔、第十一油孔、第十二縱油孔相通,下低壓洩油槽、第十三槽與第十三縱油孔相通。
專利摘要一種液氣兩用中心旋轉接頭,屬於工程機械中使用的旋轉接頭。該旋轉接頭由油路部分、氣路部分和導電環接口構成,油路部分和氣路部分通過兩個低壓洩油槽隔離;在旋轉接頭的芯軸底面和筒體側面均設有螺紋油口,與油路和氣路連接;旋轉接頭上端有導電環接口,與導電環直接連接。它能在相對旋轉運動的兩個機構間連續傳輸液壓油和氣體兩種介質;該旋轉接頭通過洩油槽將旋轉接頭分為油路和氣路兩部分,該旋轉接頭由芯軸、筒體等組成;旋轉接頭上留有導電環接口,可以安裝任意路數的導電環。優點1.能夠滿足同時傳輸液壓油和氣路的特殊工況;2.可擴展性強,能夠安裝任意路數的導電環。
文檔編號F16L39/06GK202469326SQ20122004626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14日
發明者孔凡相, 孔德強, 寧吉平, 肖剛, 趙龍輝, 韓文超 申請人:徐州徐工隨車起重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