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校霸和男校霸的愛情故事漫畫(男孩被校園霸凌)
2023-06-20 18:38:54 1
本故事根據真實新聞事件改編,然而現實的結局沒有那麼美好。
相信很多曾經遭受霸凌的人都會有過類似的經歷,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突然之間就成為了被欺辱的對象。大部分被校園霸凌的原因,聽起來簡直滑稽可笑:「因為TA胖」、「因為TA成績好」、「單純看TA不爽」……
任何一件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甚至是臆想出來、空穴來風的事,都可以成為霸凌他人的理由。明星馬思純就有過這樣的經歷。被擠兌、嘲笑,水杯裡被添加粉筆灰、抹布水。當她向老師求助的時候,霸凌者才不甘不願地道歉,反而責怪「都道歉了你還哭什麼」;
而當她向父母求助時,並沒有換來父母的重視,僅僅是告誡她:「不要去理會,你要努力地去證明,你過得比她好」。
有些家長和老師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勸孩子息事寧人,認為只是玩笑和惡作劇。有時甚至會說「一個巴掌拍不響」、「為什麼他們就欺負你,而不欺負別人」。
當霸凌發生時,受到譴責的不是霸凌者,反而是受害者。這樣只會助長霸凌者的氣焰!
心理測評分析專家劉愛民曾說過:「有些霸凌者剛開始欺負其他同學的時候,往往也忐忑不安,但當被霸凌者和旁觀者都沒有反抗的時候,會更加激發去欺負別人的心理。」
有數據顯示,美國中學生在校園被霸凌比例在1/5左右;
澳大利亞僅公立學校,平均每周公布的校園欺凌就有60多起;
日本全國中小學2018年度校園霸凌事件達到約54萬起,比上年度增加近13萬起,增幅高達31%;
根據《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顯示,我國中部地區校園欺凌行為所佔比例最高,達到了46.23%。
全球每年因為校園暴力霸凌而死亡的孩子高達13000000名。每4個孩子中,就有1個經歷了校園霸凌。
霸凌事件不是個別現象,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是受害者!
父母本該是孩子的支柱和依靠,但父母對於霸凌事件的忽視態度卻讓孩子失望,甚至成為了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孩子只好沉默以對,直到最後忍無可忍,放棄自己的生命。
根據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於2017年公布的《校園暴力和欺凌全球狀況報告》,一旦察覺孩子出現以下情況,很有可能遭遇了霸凌:
1.厭學,找各種理由不去學校
2.身上出現無法解釋的傷口和淤青
3.成績下降,自暴自棄
4.情緒低落,有厭世傾向
5.出現自殘行為
當孩子鼓起勇氣向你求救時,不要認為是「矯情」或者直接忽視,這可能是你拯救孩子的最後機會!
1.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必要時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2.給予孩子足夠的愛、支持、信任、理解和安全感,消弭TA的厭世衝動
3.與孩子交談,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如休學、轉學、替孩子討回公道等
作為第三方的學校和老師,也應對校園霸凌情況予以重視:
1.樹立宣揚正確的校園風氣。
2.加強監控管理。
3.嚴肅處理霸凌事件,明辨是非而不是和稀泥,與雙方家長溝通。
4.針對霸凌者與受害者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不是一味指責一味同情,避免霸凌事件的二次發生。
希望每個孩子在尋求幫助的時候都能被溫柔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