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壓模具翻料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13 01:05:06 1
專利名稱:衝壓模具翻料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對製件進行翻轉操作的裝置,具體來講涉及一種衝壓模具翻料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手工衝壓線體生產過程中,通過上模座和下模座的相互作用對板料進行模具衝壓,衝壓成的成品製件,需要人工取件後,將製件放置到傳輸帶上傳遞至下一工位,操作繁瑣,工作人員勞動強度大,且效率低下;在衝裁工序中,衝裁下的廢料出現卡料時,需要用彈頂銷或氮氣彈簧頂出,其操作不便,且頂銷容易損壞,間接地影響生產效率且成本較高。為了提高製件的生產效率,需要增加機器人或其他自動化裝置實現對製件的翻轉,其成本較高,且調試安裝困難。
發明內容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對製件進行自動翻轉的衝壓模具翻料裝置,其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衝壓模具翻料裝置,其包括翻料架,與下模座可轉動相連,其具有水平狀態的第一位置及在外力作用下相對下模座翻轉過程中的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過程中,所述的翻料架承載製件,並於第二位置時製件滑離翻料架;動力裝置,與翻料架配合設置,為翻料架提供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翻轉力。作為對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動力裝置由固定在上模座的立臂、與立臂自由端配合相連的撥叉組成,所述的上模座帶動動力裝置上移過程中,撥叉通過與翻料架的接觸為翻料架提供翻轉力。作為對上述方式的進一步限定,所述的撥叉於翻料架的第二位置與翻料架脫離。作為對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撥叉由撥塊和限位塊一體組成,所述的撥塊與立臂可轉動相連,且通過限位塊與立臂的接觸配合限定其與翻料架可接觸的自由狀態。作為對上述方式的改進,所述的撥塊下方設有在立臂下移時與翻料架接觸配合的斜面。作為對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立臂為可調節固定的可伸縮結構。作為對上述方式的進一步限定,所述的翻料架與固定在下模座上的支架可轉動相連。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動力裝置為翻料架提供翻轉力,使翻轉架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過程中承載製件,並於第二位置時製件滑離翻料架,實現了對製件的自動翻轉。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詳細說明[0015]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
圖1中動力裝置的結構放大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工作狀態下的位置關係示意圖。圖中1、翻料架;2、下模座;3、製件;4、上模座;5、立臂;6、撥叉;61 ;撥塊;62、限位塊;63、斜面;7、支架;8、連接板;9 ;鎖緊螺栓;10、豁口 ;11、轉軸;12、連接座。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衝壓模具翻料裝置,其在設計時,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其一是與下模座2可轉動相連的翻料架1,用於承載製件,並具有水平狀態的第一位置及在外力作用下相對下模座2翻轉過程中的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過程中,翻料架1承載製件3,並於第二位置時製件3滑離翻料架1 ;其二是動力裝置,通過與翻料架1配合設置,為翻料架1 提供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翻轉力。在具體結構設計上,通過如下的結構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思想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如下的具體結構描述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在具體設計或應用時,一些具體結構可能會發生變動,但只要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思想和動力原理,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由
圖1所示可知,本實用新型的衝壓模具翻料裝置,包括翻料架1,翻料架1為框架結構,其可為一個平板結構,其左端與豎直設置的兩根支架7可轉動相連,上述的兩個支架 7的下端各固定連接有連接板8,連接板8通過螺栓等固定裝置與下模座2固連。通過如上的結構描述可知,翻料架1相對下模座2可進行轉動。翻料架1於水平狀態下時為第一位置。 由圖2所示,動力裝置由立臂5、與立臂5自由端配合相連的撥叉6組成,其中,立臂5為長度可調整的伸縮結構,其可通過設置在一側的鎖緊螺栓9對立臂5的長度進行長度鎖定,其具體的伸縮結構可採用現有常有的插套配合形式(如本實施例的上下兩根連接杆相互套裝)。在立臂5的自由端開設一個豎直方向的豁口 10。所述的撥叉6由撥塊61和限位塊62固連組成,其中,撥塊61為片狀結構,其通過轉軸11可轉動的插裝在豁口 10內,限位塊62固定連接於撥塊61的尾端,其具有大於豁口 10 口徑的寬度。在撥叉6的自然狀態下, 撥塊61的上端面處於水平狀態,與其尾端連接的限位塊62與立臂5的右端面接觸配合,使得限位塊62不能在自身重力下向下轉動,而此狀態,也是撥塊61與待翻轉的製件的可接觸的狀態,即撥塊61通過其水平的上表面與翻料架1的右端進行鉤掛,而在此時,限位塊62 防止撥塊61受到翻料架1的壓力向下轉動。在撥塊61的下端面設有一個斜面63,該斜面63使整體的撥塊61呈現出一個三角形結構,設置該斜面的目的在於使動力裝置由翻料架1上方向下運動時,翻料架1對撥塊61 的下表面進行阻擋,而通過該斜面63可是該阻擋力更加平緩的施加在撥塊61上,其在此過程中,撥叉6還具有另一狀態,即圖2虛線所示狀態,此時,由於限位塊62對撥塊61的順時針轉動並不提供阻擋力,所以撥塊61具有一個順時針角度的旋轉,在此時,豁口 10的豎直方向長度要有一定要求,即要滿足撥塊61順時針旋轉,而撥塊61旋轉的角度只要能確保撥塊61通過翻料架1而至於翻料架1的下方即可,但為了更優化設計,即為了使撥塊61順時針旋轉、翻料架1至於撥塊61上後,撥塊61能夠自動回復到初始位置,豁口 10的豎直方向長度應小於撥塊61上表面的長度,以使撥塊61通過自身重力自動回到自由狀態。在使用時,由圖3所示,翻料架1至於製件3的下方的第一位置I (圖中虛線表示), 此時,撥塊61位於翻料架1下方,並處於自由狀態。在本實施例中,動力裝置採用上模座4, 立臂5通過其頂端的連接座12固定在上模座4上,通過上模座4的上下運動而帶動動力裝置的上下運動,在上模座4上升過程中,撥塊61 —直處於自由狀態,且在撥塊61的上表面與翻料架1的下表面接觸後,對翻料架1的右端施加一個提升力,翻料架1相對支架7進行轉動,在此過程中,製件3貼覆在翻料架1的上表面並隨翻料架1轉動,直至翻料架1逆時針轉過一定角度後,製件3自身的重力沿翻料架1斜面的分力大於製件3與翻料架1之間的摩擦力時,製件3滑離翻料架1,於此位置,翻料架1翻轉至第二位置II,在此狀態下,撥塊61與翻料架1的右端脫離結合,翻料架1回復至第一位置I,製件3滑落至輸送帶上,至此,一個翻轉工序完成。在上模座4帶動動力裝置下移過程中,撥塊61的斜面63與位於第一位置I的翻料架1右端接觸,由於翻料架1於此位置不能順時針轉動,由翻料架1施加給斜面63向上的力,撥塊61在此作用力下,帶動限位塊62以轉軸11為軸順時針轉動,直至翻料架1位於撥塊61的上方。
權利要求1.一種衝壓模具翻料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翻料架(1),與下模座(2)可轉動相連,其具有水平狀態的第一位置及在外力作用下相對下模座(2)翻轉過程中的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過程中,所述的翻料架(1)承載製件(3),並於第二位置時製件(3)滑離翻料架(1);動力裝置,與翻料架(1)配合設置,為翻料架(1)提供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翻轉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衝壓模具翻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動力裝置由固定在上模座(4)的立臂(5)、與立臂(5)自由端配合相連的撥叉(6)組成,所述的上模座(4)帶動動力裝置上移過程中,撥叉(6)通過與翻料架(1)的接觸為翻料架(1)提供翻轉力。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衝壓模具翻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撥叉(6)於翻料架 (1)的第二位置與翻料架(1)脫離。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衝壓模具翻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撥叉(6)由撥塊 (61)和限位塊(62 ) 一體組成,所述的撥塊(61)與立臂(5 )可轉動相連,且通過限位塊(62 ) 與立臂(5)的接觸配合限定其與翻料架(1)可接觸下的自由狀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衝壓模具翻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撥塊(61)下方設有在立臂(5 )下移時與翻料架(1)接觸配合的斜面(63 )。
6.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衝壓模具翻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立臂(5)為可調節固定的可伸縮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衝壓模具翻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翻料架(1)與固定在下模座(2 )上的支架(7 )可轉動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對製件進行翻轉操作的裝置,具體來講涉及一種衝壓模具翻料裝置。其包括翻料架(1),與下模座(2)可轉動相連,其具有水平狀態的第一位置及在外力作用下相對下模座(2)翻轉過程中的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過程中,所述的翻料架(1)承載製件(3),並於第二位置時製件(3)滑離翻料架(1);動力裝置,與翻料架(1)配合設置,為翻料架(1)提供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翻轉力。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動力裝置為翻料架提供翻轉力,使翻轉架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過程中承載製件,並於第二位置時製件滑離翻料架,實現了對製件的自動翻轉。
文檔編號B21D45/04GK202224511SQ201120274050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31日
發明者劉建國, 沈永輝, 王建中, 王才, 臧傳福, 谷龍, 趙金升, 郭青華 申請人: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