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工廠化生產方法及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13 13:11:16
香菇工廠化生產方法及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香菇工廠化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制木屑;配料;裝袋;滅菌;將菌筒送入滅菌室內採用蒸汽滅菌,滅菌後直接送入接種車間;接種;出菇;通過以上步驟實現香菇工廠化生產。一種香菇工廠化生產的系統,包括制屑裝置、稱量混合裝置、菌筒裝袋裝置、滅菌室、接種車間和出菇車間,制屑裝置通過輸送裝置與稱量混合裝置連接,稱量混合裝置通過輸送裝置與菌筒裝袋裝置連接;滅菌室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密封門和第二密封門,其中第一密封門儘量靠近菌筒裝袋裝置,第二密封門直接位於接種車間內。本發明以降低生產過程中菌筒感染雜菌的機率,提高接種的效率,降低勞動強度。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實現了連續化生產。
【專利說明】
香菇工廠化生產方法及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香菇生產領域,特別是一種香菇工廠化生產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0002]袋料香菇生產技術雖然已發展多年,且較為普及,但真正能夠實現工廠化生產的技術目前尚不成熟,勞動強度高,生產效率低,設備閒置率高,雜菌汙染、畸形菇、出菇不整齊等現象經常出現,嚴重影響香菇生產的效率,即香菇的質量。
[0003]中國專利文獻CN 102919054 A公開了一種袋料香菇生產方法,能夠提高產品的質量,但是該方法較為複雜,多依賴人工操作,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例如在接種階段,需要將接種後的菌筒再次套袋,耗費大量人力。在出菇管理期間人工控制大棚內溫度,成本較高。尤其是菌筒需要多次補水,進一步增加了成本。
[0004]中國專利文獻CN 203313775 U公開了一種可調節溫度的香菇大棚,可以調節大棚內的溫度,但是該結構主要適用於溫度較低的北方,而在溫度較高的南方使用效果較差。
[0005]目前食用菌香菇的栽培基質主要分為:
I)木材類基質。研究代表以王軍峰在闊葉樹木的基礎上經添加一定比例的翅莢木後種植香菇,使生物轉化率達到10.956-11.096%,但以闊葉木屑為主的常規栽培基質的生物學效率還有一定差距。陳方順將銀合歡代替麩皮,使染菌率降低11.8%,鮮菇的產量提高
5.1%,與雜木屑相比,添加銀合歡的混合培養料栽培香菇可增產鮮菇52.4%,生物效率提高26.7%,但銀合歡價格十分昂貴,主要產於熱帶,極大的限制了其利用。
[0006]2)植物莖葉類栽培基質。研究代表以陳金華用果桑枝條部分與雜木屑進行梯度的比例混合進行香菇栽培,混合栽培基質在初期的菌絲生長、子實體原基分化與發育以及後期的產量、品質等方面均優於以雜木屑為主栽料栽培得到的香菇,生物學效率可達到98.3%,比常規配方高9.8%,但其產量具有不穩定性,菌筒易分散。夏志蘭研究了以一定量的麻杆粉與雜木屑混合栽培香菇,結果表明,麻杆粉能提高菌筒的緊實性及保水性,但出菇後期營養不足,出菇期短,產量低,花菇率低。
[0007]3)植物果殼類栽培基質。呂明亮利用一定量的慄蒲粉與木屑混合進行香菇的栽培,結果表明慄蒲粉可促進香菇菌絲的生長速度,使潮次分明,但產量低,質量大多呈現菇蕾薄,菇杆粗。
[0008]4)廢料類栽培基質。馮景剛用事實證實了玉米芯生料栽培香菇的可行性,促進了香菇的高生產量,但,條件要求嚴格,管理複雜。吳雲漢將黑木耳進行了開放式香菇栽培,節省了生產成本及人力,且減少了對環境的汙染,但相對於一般的雜木屑,成本高。夏敏將棉杆屑應用於香菇栽培基料上,其生物學效率可達到84%,但其存在營養不足,容易散袋,導致香菇生活周期縮短,產量降低。
[0009]香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多種礦物質,深受人們喜愛,為一種健康食品。香菇是僅次於雙孢蘑菇的世界第二類食用菌,目前,我國香菇產量約佔世界香菇總產量的70%,在我國70%以上的省份根據其自然環境均栽培了香菇,但,如何有效提高香菇產量,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生產成本,降低生產條件,節約生態資源一直困擾著生產者對香菇的研究。
【發明內容】
[0010]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香菇工廠化生產方法,可以提高香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降低雜菌感染,優化的方案中,可以充分利用廢料,在不降低香菇質量的基礎上,降低木屑的使用量。
[0011]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香菇工廠化生產系統,可以提高設備的利用率,提高香菇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優化設備布局降低雜菌感染機率,尤其是出菇環節可以有效控制出菇車間內的溫度,降低能耗,實現全年連續生產。
[001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香菇工廠化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一、制木屑;
將木屑製成粒徑在1mm以下;
二、配料;
將木屑與配料混合均勻;
三、裝袋:
將混合後的物料利用菌筒裝袋裝置裝入塑膠袋內製成菌筒,並封口 ;
四、滅菌;
將菌筒送入滅菌室內採用蒸汽滅菌,滅菌後直接送入接種車間;
五、接種;
將菌種從菌筒外壁植入菌筒內,並直接利用菌種密封菌筒外壁的孔;
六、出菇;
將菌筒送入出菇車間,並控制溫度、溼度和通風,直至出菇;
通過以上步驟實現香菇工廠化生產。
[0013]步驟二中,製作菌筒的物料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木屑30-80份,果皮、果渣和/或植物秸杆8-28份,吸水劑1-10份,豆餅粉和/或麩皮5-20份,石膏0.5-2份,殼聚糖
0.5-2.0 份。
[0014]將菌種加水製成軟泥狀,接種後以軟泥狀的菌種密封菌筒外壁的用於接種的孔。
[0015]一種用於上述的香菇工廠化生產方法的系統,包括制屑裝置、稱量混合裝置、菌筒裝袋裝置、滅菌室、接種車間和出菇車間,制屑裝置通過輸送裝置與稱量混合裝置連接,稱量混合裝置通過輸送裝置與菌筒裝袋裝置連接;
滅菌室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密封門和第二密封門,其中第一密封門儘量靠近菌筒裝袋裝置,第二密封門直接位於接種車間內,滅菌室分別設有蒸汽進管和蒸汽排管;
出菇車間內設有調溫、調溼和強制通風裝置。
[0016]所述的滅菌室地面內設有布氣渠,蒸汽進管的出口位於布氣渠內,布氣渠頂部設有多個布氣孔,蒸汽排管上設有排氣閥。
[0017]所述的制屑裝置中,鋸切裝置通過輸送裝置與軋破裝置連接,軋破裝置通過輸送裝置與錘片式粉碎裝置連接; 所述的鋸切裝置中,鋸切機架上方設有排鋸裝置,與排鋸裝置相對的一側設有推料機構,所述的排鋸裝置為多個並列布置的由驅動裝置驅動旋轉的鋸片或鏈鋸;
所述的軋破裝置中,至少一對平行布置的由驅動裝置驅動旋轉的軋輥,軋輥表面沿軸線設有多個軋切盤,兩個軋輥的軋切盤交錯布置。
[0018]所述的出菇車間中,頂部設有透明頂,用於放置菌筒的層架沿出菇車間寬度方向布置,層架之間設有間隙,出菇車間沿長度方向的至少一側設有多個門,門的位置與層架之間的間隙相對應;
門的頂部設有水簾裝置,出菇車間內設有加溼噴淋管,水簾裝置和加溼噴淋管通過管路和循環泵與循環井連通;
還設有補水井,補水井通過補水泵與循環井連通;
出菇車間內設有循環渠,循環渠與循環井連通;
出菇車間寬度方向的至少一端設有排風裝置。
[0019]所述的透明頂為雙層,上方為第一透明頂,下方為第二透明頂,第二透明頂為不透水膜材,在第一透明頂和第二透明頂之間設有降溫噴淋管,降溫噴淋管也通過管路和循環泵與循環井連通,在第二透明頂最低的位置設有排水管。
[0020]水簾裝置上設有感應器,以在感應到障礙後暫停水簾裝置的運行。
[0021]所述的出菇車間的外壁為保溫結構,出菇車間至少1/4高程位於地面之下,在門的位置設有坡道。
[0022]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香菇工廠化生產方法及系統,可以降低生產過程中菌筒感染雜菌的機率,提高接種的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優選的方案中,採用優化的栽培基質,菌筒內的栽培基質緊實,不鬆散,含水量可控制,保水性能好,多批次採摘香菇均不用注水。出菌絲率高,菌絲質量好,雜菌少。菇蕾分批均勻,花菇質量高。減少了在接種過程中一次套袋操作,降低了勞動強度。本發明的香菇工廠化生產系統,提高了設備的生產效率,實現了連續化生產。採用滅菌室與接種車間直接連通的方式,降低了菌筒感染雜菌的機率,也便於在後期減少一次套袋操作。改進的出菇車間的結構,便於以較低的能耗調節出菇車間內溫度和溼度,以便於實現全年連續生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方法的流程圖。
[0024]圖2為本發明系統中鋸切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25]圖3為本發明系統中鋸切裝置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0026]圖4為本發明系統中軋破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27]圖5為本發明系統中軋破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8]圖6為本發明系統中錘片式粉碎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7為本發明系統中攪拌鬥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8為本發明系統中菌筒裝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9為本發明系統中滅菌室和接種車間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10為本發明系統中出菇車間的橫截面示意圖。
[0033]圖11為本發明系統中出菇車間的主視示意圖。
[0034]圖中:鋸切裝置1,推料機構101,限位塊102,排鋸裝置103,鋸切機架104,鏈鋸105,鋸切電機106,圓木107,鋸切飛輪108,軋破裝置2,軋輥201,軋切盤202,軋輥飛輪203,錘片式粉碎裝置3,攪拌鬥4,菌筒裝袋裝置5,滅菌室6,第一密封門61,第二密封門62,蒸汽進管63,蒸汽排管64,布氣渠65,轉移小車66,排氣閥67,接種車間7,遮蔭層71,出菇車間8,第一透明頂801,第二透明頂802,空調803,降溫噴淋管804,加溼噴淋管805,層架806,菌筒807,坡道808,排風裝置809,循環渠810,循環井811,循環泵812,補水泵813,補水井814,地面815,水簾裝置816,感應器817。
【具體實施方式】
[0035]實施例1:
如圖1中,一種香菇工廠化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一、制木屑;
將木屑製成粒徑在1mm以下;
二、配料;
將木屑與配料混合均勻;
三、裝袋:
將混合後的物料利用菌筒裝袋裝置5裝入規格為20cmX50cm聚丙烯塑料菌筒內製成菌筒,並封口 ;
四、滅菌;
如圖9中所不,將菌筒807從滅菌室6 —端的第一密封門61送入滅菌室6內米用蒸汽滅菌,滅菌後從滅菌室6另一端的第二密封門62直接送入接種車間7內進行接種,在接種車間7的頂部設有遮蔭層71,使菌筒807在陰涼條件下發菌。蒸汽溫度為100-130°C,蒸汽壓力為0.015?0.05 MPa,因採用較高的壓力,配合滅菌室6的密封結構,滅菌時間縮短,僅需16-18h。較傳統的24 h滅菌時間降低25%以上,同時也降低了能耗。滅菌完成後,開啟排氣閥67,自然冷卻至常溫。
[0036]五、接種;
將菌種從菌筒807外壁植入菌筒807內,並直接利用菌種密封菌筒807外壁的孔;將菌種加水製成軟泥狀,接種後以軟泥狀的菌種密封菌筒807外壁的用於接種的孔。接種後,菌種外表面乾燥實現密封效果。無需在菌筒807外套聚乙烯袋,
當接種口菌絲生長到5?9釐米時刺孔通氣;
六、出菇;
將菌筒807送入出菇車間8,並控制溫度最高不超過30°C,晝夜溫差達到12°C、溼度在60?85%和通風,直至出菇;待菌筒上出現菇蕾後,劃開菇蕾附近的菌筒,在子實體菌膜破裂後即可採收。
[0037]通過以上步驟實現香菇工廠化生產。
[0038]實施例2: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優選的,在步驟二中,製作菌筒807的物料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木屑30-80份,果皮、果渣和/或植物秸杆8-28份,吸水劑1-10份,豆餅粉和/或麩皮5-20份,石膏0.5-2份,殼聚糖0.5-2.0份。
[0039]實施例3:
在實施例2的基礎上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如下,供試菌株:供試菌種:秋栽7號,適用於香菇秋季層架栽培,品種表現為菇體中等偏大,菇柄細而短,菇蓋圓厚,出菇溫度為8-250C,菌齡65-75天,出菇快,產量高。
[0040]栽培基質的預處理:將4_7mm的針葉木屑與果樹木屑以2:1混合後暴曬3天後置於水中浸泡24h、芝麻秸杆暴曬2-3天後粉碎至80目,並置於常溫水中浸泡20h,柑橘皮、柚子皮,果渣暴曬並粉碎至過80目,使木屑,芝麻秸杆柔軟酥鬆,易吸水。
[0041]栽培基質的拌料:將上述步驟中暴曬後的木屑72kg、芝麻秸杆14kg,柑橘皮5kg,柚子皮8kg豆餅粉10kg,麩皮12kg,混合併攪拌均勻,噴水並控制該混合物的含水量至60%,將1.3kg石膏,1.4kg殼聚糖用溫開水溶解後噴入該混合物中,繼續攪拌,再將過120目的魔芋粉6.7kg作為吸水劑散入上述混合物中,繼續攪拌均勻,再一次噴水並控制混合物的含水量達70%,完成栽培基質的拌料。
[0042]栽培基質的裝袋、滅菌:將上述步驟中的混合物裝入規格為20cmX50cm聚丙烯菌袋中,並用轉運車置於滅菌室6內,通入蒸汽溫度為100-130°C,蒸汽壓力為0.015?0.05MPa,保持18h進行滅菌。然後開啟排氣閥67,進行降溫,當溫度降至40°C以下,開啟第二密封門62,將菌筒直接送入接種車間7接種。
[0043]將每個菌筒打5個孔,並將菌種接入孔內,菌種加水製成軟泥狀,接種後以軟泥狀的菌種密封菌筒807外壁的用於接種的孔。接種後,菌種外表面吹風乾燥實現密封效果。
[0044]轉色,出菇:待上述步驟中的菌絲長滿整個菌筒後,在菌筒上戳孔,並控制溫度最高不超過30°C,晝夜溫差達到12°C、溼度在50?85%和通風,直至出菇;待菌筒上出現菇蕾後,劃開菇蕾附近的菌筒,在子實體菌膜破裂後即可採收。
[0045]採收香菇:待上述步驟中的子實體菌膜破裂後採收第一批香菇,採收完畢後,不必注射水,進一步控制室內溫度至25°C,保持2天,再次控制晝夜溫差至18°C,保持夜晚溫度至4±2°C,室內溼度至50?75%,待菌棒上出現菇蕾後,劃開菇蕾附近的菌筒,在子實體菌膜破裂後即可採收第二批香菇,如此,可採收3-4次。
[0046]本例中,滿袋時間:39.5天、轉色時間:53.5天,現蕾時間:76天,採收時間:80.5天。產量:1264.8 g/菌筒,生物學效率:92.5%,乾濕比:16.4%,中菇比例:79.5%。
[0047]實施例4:
在實施例2的基礎上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如下,供試菌株:供試菌株:供試菌種:秋栽7號,適用於香菇秋季層架栽培,品種表現為菇體中等偏大,菇柄細而短,菇蓋圓厚,出菇溫度為8-25°C,菌齡65-75天,出菇快,產量高。
栽培基質的預處理:將4-7_的硬雜木屑與果樹木屑以2:1混合後暴曬3天後置於水中浸泡24h、香草根暴曬2-3天後粉碎至80目,並置於常溫水中浸泡20h,果渣、柑橘皮暴曬並粉碎至過80目,使木屑及其他物料柔軟酥鬆,易吸水。
[0048]栽培基質的拌料:將上述步驟中暴曬後的木屑72kg、香草根14kg,柑橘皮5kg,柚子皮4kg,果洛4kg,豆餅粉10kg,麩皮12kg,混合併攪拌均勻,噴水並控制該混合物的含水量至60%,將1.3kg石膏,1.4kg殼聚糖用溫開水溶解後噴入該混合物中,繼續攪拌,再將過120目的魔芋粉6.7kg散入上述混合物中,繼續攪拌均勻,再一次噴水並控制混合物的含水量達70%,完成栽培基質的拌料。
[0049]栽培基質的裝袋、滅菌:將上述步驟中的混合物裝入規格為20cmX50cm聚丙烯菌袋中,並用轉運車置於滅菌室6內,通入蒸汽溫度為100-130°C,蒸汽壓力為0.015?0.05MPa,保持18h進行滅菌。然後開啟排氣閥67,進行降溫,當溫度降至40°C以下,開啟第二密封門62,將菌筒直接送入接種車間7接種。
[0050]將每個菌筒打5個孔,並將菌種接入孔內,菌種加水製成軟泥狀,接種後以軟泥狀的菌種密封菌筒807外壁的用於接種的孔。接種後,菌種外表面吹風乾燥實現密封效果。
[0051]轉色,出菇:待上述步驟中的菌絲長滿整個菌筒後,在菌筒上戳孔,並控制溫度最高不超過30°C,晝夜溫差達到12°C、溼度在50?85%和通風,直至出菇;待菌筒上出現菇蕾後,劃開菇蕾附近的菌筒,在子實體菌膜破裂後即可採收。
[0052]採收香菇:待上述步驟中的子實體菌膜破裂後採收第一批香菇,採收完畢後,不必注射水,進一步控制室內溫度至25°C,保持2天,再次控制晝夜溫差至18°C,保持夜晚溫度至4±2°C,室內溼度至50?75%,待菌棒上出現菇蕾後,劃開菇蕾附近的菌筒,在子實體菌膜破裂後即可採收第二批香菇,如此,可採收3-4次。
[0053]本例中,滿袋時間:36.7天、轉色時間:45.5天,現蕾時間:74.8天,採收時間:78.5天。產量:1112.5g/菌筒,生物學效率:91.6%,乾濕比:15.19%,中菇比例:79.4%。
[0054]實施例5:
如圖1?11中一種用於上述的香菇工廠化生產方法的系統,包括制屑裝置、稱量混合裝置、菌筒裝袋裝置5、滅菌室6、接種車間7和出菇車間8,制屑裝置通過輸送裝置與稱量混合裝置連接,稱量混合裝置通過輸送裝置與菌筒裝袋裝置5連接;
滅菌室6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密封門61和第二密封門62,其中第一密封門61儘量靠近菌筒裝袋裝置5,第二密封門62直接位於接種車間7內,滅菌室6分別設有蒸汽進管63和蒸汽排管64 ;
出菇車間8內設有調溫、調溼和強制通風裝置。
[0055]現有的香菇生產過程中,使用較多的人力,且設備配置也不均衡,表現為制屑裝置是一個瓶頸,影響後繼工序的進度。而且現有技術中在滅菌室6滅菌後,至接種車間7之間採用轉運車運送菌筒807,存在從空氣再次感染的風險,採用將滅菌室6與接種車間7直接連接,即將滅菌室6的第二密封門62直接開在接種車間7內,從而避免了運送過程中的感染。本例中的滅菌室6為多個,沿著接種車間7側壁布置。本例中採用密封滅菌的方式,提高了滅菌效果。
[0056]優選的結構如圖9中,所述的滅菌室6地面內設有布氣渠65,蒸汽進管63的出口位於布氣渠65內,布氣渠65頂部設有多個布氣孔,蒸汽排管64上設有排氣閥67。由於滅菌室6內的溫度分布是從下到上逐步增加,為確保滅菌效果,本例採用了布氣渠65的結構,蒸汽先通入到滅菌室6地面內的布氣渠65,再通過布氣孔進入到滅菌室6,確保滅菌室6內的溫度均勻。設置的排氣閥67在通入蒸汽過程中,斷續開啟,以利於滅菌室6內溫度保持,在滅菌完成後,完全開啟排氣閥67降溫。優選的在蒸汽排管64上設有鼓風機,以利於通入新風,在蒸汽進管63上設有新風入口,進入的新風可以從接種車間引入,並設置水浴池進行水洗消毒。
[0057]現有的制屑裝置採用刨削和錘片式粉碎裝置配合製成木屑,但是該方法效率非常低,且能耗高,刀具磨損大。制約了後繼的裝袋工序。
[0058]優化的方案如圖2?6中,所述的制屑裝置中,鋸切裝置I通過輸送裝置與軋破裝置2連接,軋破裝置2通過輸送裝置與錘片式粉碎裝置3連接;錘片式粉碎裝置3內設有抖篩,圖中未示出,用於去除針狀木屑。
[0059]如圖2、3中,所述的鋸切裝置I中,鋸切機架104上方設有排鋸裝置103,與排鋸裝置103相對的一側設有推料機構101,所述的排鋸裝置103為多個並列布置的由驅動裝置驅動旋轉的鋸片或鏈鋸;結構為,鋸切電機106安裝在排鋸裝置的機架上,通過傳動機構與排鋸主軸連接,排鋸主軸上設有多個鋸片,或者多個鏈鋸105,採用鋸片或者鏈鋸105可以根據需要處理的原料確定,優選的,排鋸主軸上海設有鋸切飛輪108,用於積蓄能量,使鋸切更平穩。使用時,原料推入直至接觸到限位塊102,感應裝置感應到原料木段後,推料機構101啟動,氣缸的活塞杆伸出,將原料木段推向排鋸裝置103,從而將原料木段切割成多個厚度在3-5cm的圓盤。優選的,推料機構101的推料端頭採用叉形的端頭,用於將切割完成的圓盤推過鋸片或鏈鋸105的位置。在排鋸裝置103下方設有輸送帶,將圓盤狀的原木輸送到下一個工序。
[0060]優選的方案如圖4、5中,所述的軋破裝置2中,至少一對平行布置的由驅動裝置驅動相向旋轉的軋輥201,優選的,同一對的軋輥201的轉速不同,即利用速度差使軋輥201之間還具有揉搓的效果,以提高破碎效率。優選的,在兩個軋輥201中的一個上同軸設有軋輥飛輪203,以利用軋輥飛輪203的慣性提高軋輥軋切效率,軋輥201表面沿軸線設有多個軋切盤202,兩個軋輥201的軋切盤202交錯布置。優選的,本例中採用兩組軋輥201,成上下布置,在上的軋輥201的軋切盤202間距大於在下的軋輥201的軋切盤202間距,從而形成更小的木塊。使用時,輸送機構來的圓盤狀的原木送入軋輥201之間,被軋切盤202破碎,從而形成較小的木塊。
[0061]較小的木塊送入錘片式粉碎裝置3,被粉碎成木屑,木屑的粒度在5mm以下,經過錘片式粉碎裝置3之後,送入抖篩,篩分出針狀的木屑,即可送入攪拌鬥4。針狀的木屑再次送入到錘片式粉碎裝置3粉碎。
[0062]木屑經過提升裝置提升後經過自動稱量送入攪拌鬥4,果渣、果皮等直接送入錘片式粉碎裝置3粉碎,同樣經提升裝置後經過自動稱量送入攪拌鬥4,豆餅粉、麩皮經提升裝置後經過自動稱量送入攪拌鬥4,石膏、殼聚糖經過自動稱量後在混合鬥中與水預混合送入攪拌鬥4,魔芋粉作為吸水劑的物料經提升裝置後經過自動稱量送入攪拌鬥4。自動稱量的裝置採用高精度的皮帶秤。
[0063]攪拌好的物料,經裝袋、滅菌、接種成功後送入出菇車間8。菌筒裝袋裝置5為現有技術中常用的設備。菌筒807的的扎袋打孔裝置採用中國專利文獻2013101062937菌筒打孔裝置中記載的設備實現機械化生產。
優選的方案如圖10、11中,所述的出菇車間8中,頂部設有透明頂,用於放置菌筒的層架806沿出菇車間8寬度方向布置,層架806之間設有間隙,出菇車間8沿長度方向的至少一側設有多個門,門的位置與層架806之間的間隙相對應;本例中,在出菇車間8內的兩端設置一排層架806,其餘設置為兩排層架,從而減少門的數量,如圖11中所示。
[0064]門的頂部設有水簾裝置816,出菇車間8內設有加溼噴淋管805,水簾裝置816和加溼噴淋管805通過管路和循環泵812與循環井811連通; 還設有補水井814,補水井814通過補水泵813與循環井811連通;
出菇車間8內設有循環渠810,循環渠810與循環井811連通;
出菇車間8優選寬度方向的至少一端設有排風裝置809。優選設置在出菇車間8的兩端。排風裝置809除了用於通風外,還可以使水簾的水霧進入出菇車間8內,從而降低出菇車間8內的溫度。設置的加溼噴淋管805,除了可以增加出菇車間8內的溼度外,也可以用於給出菇車間8降溫。設置的循環井811和補水井814的結構,避免冷卻水汙染深井中的地下水,而且採用補水井814的深井水冷卻水循環可以進一步降低循環水的溫度。本例中補水井的深度大於循環井811的深度。
[0065]進一步優選的方案如圖10中,所述的透明頂為雙層,上方為第一透明頂801,第一透明頂801採用透明瓦。下方為第二透明頂802,第二透明頂802為不透水膜材,在第一透明頂801和第二透明頂802之間設有降溫噴淋管804,降溫噴淋管804也通過管路和循環泵812與循環井811連通,在第二透明頂802最低的位置設有排水管。降溫噴淋管804可以利用水分蒸發實現降溫。從而提高降溫的效果,多餘的冷卻水通過排水管排入循環渠810。
[0066]優選的方案如圖11中,水簾裝置816上設有感應器817,以在感應到障礙後暫停水簾裝置816的運行。由此結構,以避免水簾裝置816噴水對出入的菌筒或操作人員造成影響。
[0067]進一步優選的方案如圖10中,所述的出菇車間8的外壁為保溫結構,出菇車間8至少1/4高程位於地面815之下,在門的位置設有坡道808,從坡道808進出出菇車間8。本例中出菇車間8採用大致1/2位於地面815之下的結構,由此結構,可以利用大地的保溫效果,並降低調節溫度的能耗,為確保全年連續生產,優選的在出菇車間8內設置有空調803,經測試,採用將出菇車間8位於地面之下的結構以後,節省空調803的能耗約45%。
[0068]上述的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優選技術方案,而不應視為對於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以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方案,包括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方案中技術特徵的等同替換方案為保護範圍。即在此範圍內的等同替換改進,也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香菇工廠化生產方法,其特徵是包括以下步驟: 一、制木屑; 將木屑製成粒徑在1mm以下; 二、配料; 將木屑與配料混合均勻; 三、裝袋: 將混合後的物料利用菌筒裝袋裝置(5)裝入塑膠袋內製成菌筒,並封口 ; 四、滅菌; 將菌筒(807)送入滅菌室(6)內採用蒸汽滅菌,滅菌後直接送入接種車間(7); 五、接種; 將菌種從菌筒(807)外壁植入菌筒(807)內,並直接利用菌種密封菌筒(807)外壁的孔; 六、出菇; 將菌筒(807)送入出菇車間(8),並控制溫度、溼度和通風,直至出菇; 通過以上步驟實現香菇工廠化生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香菇工廠化生產方法,其特徵是:步驟二中,製作菌筒(807)的物料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木屑30-80份,果皮、果渣和/或植物秸杆8-28份,吸水劑1-10份,豆餅粉和/或麩皮5-20份,石膏0.5-2份,殼聚糖0.5-2.0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香菇工廠化生產方法,其特徵是:將菌種加水製成軟泥狀,接種後以軟泥狀的菌種密封菌筒(807)外壁的用於接種的孔。
4.一種用於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香菇工廠化生產方法的系統,包括制屑裝置、稱量混合裝置、菌筒裝袋裝置(5)、滅菌室(6)、接種車間(7)和出菇車間(8),其特徵是:制屑裝置通過輸送裝置與稱量混合裝置連接,稱量混合裝置通過輸送裝置與菌筒裝袋裝置(5)連接; 滅菌室(6 )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密封門(61)和第二密封門(62 ),其中第一密封門(61)儘量靠近菌筒裝袋裝置(5),第二密封門(62)直接位於接種車間(7)內,滅菌室(6)分別設有蒸汽進管(63)和蒸汽排管(64); 出菇車間(8)內設有調溫、調溼和強制通風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香菇工廠化生產系統,其特徵是:所述的滅菌室(6)地面內設有布氣渠(65),蒸汽進管(63)的出口位於布氣渠(65)內,布氣渠(65)頂部設有多個布氣孔,蒸汽排管(64 )上設有排氣閥(67 )。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香菇工廠化生產系統,其特徵是:所述的制屑裝置中,鋸切裝置(I)通過輸送裝置與軋破裝置(2 )連接,軋破裝置(2 )通過輸送裝置與錘片式粉碎裝置(3)連接; 所述的鋸切裝置(I)中,鋸切機架(104 )上方設有排鋸裝置(103 ),與排鋸裝置(103 )相對的一側設有推料機構(101 ),所述的排鋸裝置(103)為多個並列布置的由驅動裝置驅動旋轉的鋸片或鏈鋸; 所述的軋破裝置(2)中,至少一對平行布置的由驅動裝置驅動旋轉的軋輥(201),軋輥(201)表面沿軸線設有多個軋切盤(202),兩個軋輥(201)的軋切盤(202)交錯布置。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香菇工廠化生產系統,其特徵是:所述的出菇車間(8)中,頂部設有透明頂,用於放置菌筒的層架(806)沿出菇車間(8)寬度方向布置,層架(806)之間設有間隙,出菇車間(8)沿長度方向的至少一側設有多個門,門的位置與層架(806)之間的間隙相對應; 門的頂部設有水簾裝置(816),出菇車間(8)內設有加溼噴淋管(805),水簾裝置(816)和加溼噴淋管(805 )通過管路和循環泵(812)與循環井(811)連通; 還設有補水井(814),補水井(814)通過補水泵(813)與循環井(811)連通; 出菇車間(8)內設有循環渠(810),循環渠(810)與循環井(811)連通; 出菇車間(8)寬度方向的至少一端設有排風裝置(809)。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香菇工廠化生產系統,其特徵是:所述的透明頂為雙層,上方為第一透明頂(801),下方為第二透明頂(802),第二透明頂(802)為不透水膜材,在第一透明頂(801)和第二透明頂(802)之間設有降溫噴淋管(804),降溫噴淋管(804)也通過管路和循環泵(812)與循環井(811)連通,在第二透明頂(802)最低的位置設有排水管。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香菇工廠化生產系統,其特徵是:水簾裝置(816)上設有感應器(817),以在感應到障礙後暫停水簾裝置(816)的運行。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香菇工廠化生產系統,其特徵是:所述的出菇車間(8)的外壁為保溫結構,出菇車間(8)至少1/4高程位於地面(815)之下,在門的位置設有坡道(808)。
【文檔編號】A01G1/04GK104285673SQ201410565697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2日
【發明者】周華雄 申請人: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