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動電腦高速多頭擺梭梭芯繞線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13 01:35:36 1
專利名稱:全自動電腦高速多頭擺梭梭芯繞線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繞線機,尤其涉及一種全自動電腦高速多頭擺梭梭芯繞線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繞線機運動系統均採用機械結構,由於機械結構製造繁瑣複雜,所以最大採用雙頭繞線方式,造成機器製造成本高,操作及維修保養困難,同時,對操作者的技術要求高,且效率低下。
實用新型內容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全自動電腦高速多頭擺梭梭芯繞線機。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目的,所採用的技術手段是:一種全自動電腦高速多頭擺梭梭芯繞線機,包括機架和安裝在機架上的傳動裝置、繞線裝置、打線裝置、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由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以及配套電路組成,控制裝置的輸出端連接傳動裝置;所述傳動裝置輸出端分別連接繞線裝置和打線裝置;所述繞線裝置包括被動齒輪、同步帶輪、繞線杆、布線機構,所述被動齒輪輸出端連接同步帶輪,所述同步帶輪、繞線杆、布線機構連接形成一組繞線器,所述繞線器設置多組形成多頭;所述打線裝置設置與所述繞線器一一對應。進一步的,所述傳動裝置包括雙端輸出步進電機、繞線皮帶輪組、打線皮帶輪組、變速箱、傳動齒輪、輸出軸,所述變速箱和傳動齒輪安裝在輸出軸上,所述繞線皮帶輪組安裝在雙端輸出步進電機和輸出軸的傳動齒輪安裝側,所述打線皮帶輪組安裝在雙端輸出步進電機和輸出軸的變速箱安裝側。更進一步的,所述變速箱的變比為30:1,所述雙端輸出步進電機安裝有單向軸承。進一步的,所述打線裝置包括底軸、安裝在底軸上的凸輪、鏈杆、與鏈杆連接的推線軸、推線杆、安裝在推線軸和機架之間的復位彈簧,所述鏈杆一端安裝在機架上,另一端連接推線軸,中間與凸輪相接。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在於:通過雙端輸出步進電機取代傳統機器的渦輪蝸杆,降低了故障率,同步帶輪傳動代替齒輪傳動省去加油潤滑,同時通過增加工作軸數將傳統的雙頭繞線方式改變為多頭繞線,提高了效率,延長了機器的使用壽命,由控制裝置自動控制,操作簡單,繞線尺寸精確。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 結構示意圖;[0011]圖2是本實用新型繞線裝置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布線、繞線時的局部剖面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打線裝置結構示意圖。圖中:1、機架,2、傳動裝置,21、雙端輸出步進電機,22、繞線皮帶輪組,23、打線皮帶輪組,24、變速箱,25、傳動齒輪,26、輸出軸,3、控制裝置,4、繞線裝置,41、被動齒輪,42、同步帶輪,43、繞線杆,44、布線機構,5、打線裝置,51、底軸,52、凸輪,53、鏈杆,54、推線軸,55、推線杆,56、復位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的一種全自動電腦高速多頭擺梭梭芯繞線機,包括機架I和安裝在機架I上的傳動裝置2、繞線裝置4、打線裝置5、控制裝置3,所述控制裝置3由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以及配套電路組成,控制裝置3的輸出端連接傳動裝置2 ;所述傳動裝置2輸出端分別連接繞線裝置4和打線裝置5 ;所述繞線裝置4包括被動齒輪41、同步帶輪42、繞線杆43、布線機構44,所述被動齒輪41輸出端連接同步帶輪42,所述同步帶輪42、繞線杆43、布線機構44連接形成一組繞線器,所述繞線器設置多組形成多頭;所述打線裝置5設置與所述繞線器一一對應。進一步的,所述傳動裝置2包括雙端輸出步進電機21、繞線皮帶輪組22、打線皮帶輪組23、變速箱24、傳動齒輪25、輸出軸26,所述變速箱24和傳動齒輪25安裝在輸出軸26上,所述繞線皮帶輪組22安裝在雙端輸出步進電機21和輸出軸26的傳動齒輪25安裝側,所述打線皮帶輪組22安裝在雙端輸出步進電機21和輸出軸26的變速箱24安裝側。更進一步的,所述 變速箱24的變比為30:1,所述雙端輸出步進電機21安裝有單向軸承。進一步的,所述打線裝置5包括底軸51、安裝在底軸51上的凸輪52、鏈杆53、與鏈杆53連接的推線軸54、推線杆55、安裝在推線軸54和機架I之間的復位彈簧56,所述鏈杆53 一端安裝在機架I上,另一端連接推線軸54,中間與凸輪52相接。工作時,啟動雙端輸出步進電機21,電機正轉,帶動繞線皮帶輪組22皮帶輪,通過皮帶輪裡面的單向軸承帶動工作,由於打線皮帶輪組23的皮帶輪裡也有單向軸承,故正轉時其空轉但不工作;通過傳動齒輪25傳動被動齒輪41依次帶動多個同步帶輪工作,實現繞線;當繞線達到設定值後,控制裝置3控制雙端輸出步進電機21反轉,在單向軸承作用下,此時繞線皮帶輪組22停止工作,繞線停止;打線皮帶輪組23的皮帶輪工作,傳動到變速箱24,變速箱24變速後帶動底軸51旋轉,底軸51上的多個凸輪52開始旋轉,推動鏈杆53推動推線軸54向前移動,通過推線杆55推出線團,凸輪52回到起始位置後,雙端輸出步進電機21正轉開始下一周期繞線,推線軸54通過復位彈簧56回到起點。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全自動電腦高速多頭擺梭梭芯繞線機,包括機架(I)和安裝在機架(I)上的傳動裝置(2),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控制裝置(3)、繞線裝置(4)、打線裝置(5),所述控制裝置(3)由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以及配套電路組成,控制裝置(3)的輸出端連接傳動裝置(2);所述傳動裝置(2)輸出端分別連接繞線裝置(4)和打線裝置(5);所述繞線裝置(4)包括被動齒輪(41)、同步帶輪(42)、繞線杆(43)、布線機構(44),所述被動齒輪(41)輸出端連接同步帶輪(42),所述同步帶輪(42)、繞線杆(43)、布線機構(44)連接形成一組繞線器,所述繞線器設置多組形成多頭;所述打線裝置(5)設置與所述繞線器一一對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電腦高速多頭擺梭梭芯繞線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傳動裝置(2)包括雙端輸出步進電機(21)、繞線皮帶輪組(22)、打線皮帶輪組(23)、變速箱(24 )、傳動齒輪(25 )、輸出軸(26 ),所述變速箱(24 )和傳動齒輪(25 )安裝在輸出軸(26 )上,所述繞線皮帶輪組(22)安裝在雙端輸出步進電機(21)和輸出軸(26)的傳動齒輪(25)安裝側,所述打線皮帶輪組(22 )安裝在雙端輸出步進電機(21)和輸出軸(26 )的變速箱(24)安裝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動電腦高速多頭擺梭梭芯繞線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變速箱(24)的變比為30:1,所述雙端輸出步進電機(21)安裝有單向軸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電腦高速多頭擺梭梭芯繞線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打線裝置(5)包括底軸(51)、安裝在底軸(51)上的凸輪(52)、鏈杆(53)、與鏈杆(53)連接的推線軸(54)、推線杆(55)、安裝在推線軸(54)和機架(I)之間的復位彈簧(56),所述鏈杆(53) —端安裝在機架(I)上,另一端連接推線軸(54),中間與凸輪(52)相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全自動電腦高速多頭擺梭梭芯繞線機,包括機架和安裝在機架上的傳動裝置、繞線裝置、打線裝置、控制裝置,控制裝置由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以及配套電路組成,控制裝置的輸出端連接傳動裝置;傳動裝置輸出端分別連接繞線裝置和打線裝置;繞線裝置包括被動齒輪、同步帶輪、繞線杆、布線機構,被動齒輪輸出端連接同步帶輪,同步帶輪、繞線杆、布線機構連接形成一組繞線器,繞線器設置多組形成多頭;打線裝置設置與所述繞線器一一對應。本實用新型取代了傳統的渦輪蝸杆,降低了故障率,將傳統的雙頭繞線方式變為多頭繞線,提高了效率,延長了使用壽命,自動控制,操作簡單,繞線尺寸精確。
文檔編號D05B69/02GK203096380SQ20132003815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4日
發明者陳為, 隋育松, 陳靜, 孟照國 申請人:青島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