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條的製造方法
2023-06-13 15:25:46 1
麵條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麵條機,包括攪拌組件、擠面組件、驅動電機和機座,驅動電機安裝在機座內,機座開設有供驅動電機的電機軸連接的通孔;攪拌組件包括攪拌杯、攪拌棒,攪拌杯的底部開設有通孔;擠面組件包括擠面杯、螺杆和成形器,擠面杯的杯壁上設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成形器的側壁上設置有用於將螺杆通過第一通孔擠出的面進行第一次成形的第一開孔;當機座處於第一工作狀態時,通過攪拌組件對麵粉和水的混合物進行攪拌形成麵團,當機座處於第二工作狀態時,由擠面組件將麵團加工形成麵條實現了攪拌組件和擠面組件結構獨立,從而提高了電機的使用效率和壽命,並且提高了麵條質量。
【專利說明】麵條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麵條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加工機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麵條機作為其中一種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喜愛。
[0003]現有的麵條機一般包括機座和連接於機座的攪拌杯,機座內部設有電機及控制電機工作的電路板,攪拌杯內設攪拌組件和擠面組件,擠面組件包括擠面杯、螺杆及與螺杆配合的麵條成形組件,其中,攪拌組件中的攪拌軸的一端與電機的軸相嚙合,攪拌軸的另一端與螺杆的一端相嚙合。電機工作時帶動攪拌軸轉動,實現對攪拌杯內的麵粉和水進行攪拌,並將面水混合物送入擠面杯,然後由螺杆將面水混合物帶入麵條成形組件,再由麵條成形組件擠出麵條。
[0004]然而,現有的麵條機存在如下技術問題:由於攪拌軸與螺杆的一端相嚙合,電機帶動攪拌軸工作時,也會帶動螺杆工作,導致電機無用功率上升,降低電機使用效率,影響電機壽命。同時由於擠面杯設置在攪拌杯內,一旦攪拌杯內攪拌組件攪拌時,會將一些乾麵粉或者未充分攪拌的麵粉與水的混合物帶入擠面杯內,導致攪拌不均勻,從而影響麵條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麵條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麵條機生產麵條過程中存在的電機使用效率較低,影響電機壽命以及麵條質量較差的問題。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麵條機,包括:攪拌組件、擠面組件、驅動電機和機座,所述驅動電機安裝在所述機座內,所述機座開設有供所述驅動電機的電機軸連接的通孔;
[0007]所述攪拌組件包括攪拌杯、攪拌棒,所述攪拌杯的底部開設有通孔;
[0008]所述擠面組件包括擠面杯、螺杆和成形器,所述擠面杯的杯壁上設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成形器的側壁上設置有用於將所述螺杆通過所述第一通孔擠出的面進行第一次成形的第一開孔;
[0009]所述機座具有兩種工作狀態,當所述機座處於第一工作狀態時,所述驅動電機的電機軸處於豎直工作狀態,所述攪拌杯與所述機座連接,所述攪拌棒設置在所述攪拌杯內,所述驅動電機的電機軸通過所述機座上開設的通孔和所述攪拌杯上開設的通孔帶動所述攪拌棒轉動和面;
[0010]當所述機座處於第二工作狀態時,所述驅動電機的電機軸處於水平工作狀態,所述擠面杯與所述機座連接,所述螺杆穿設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擠面杯的第一通孔與所述成形器連接,所述驅動電機的電機軸通過所述機座上開設的通孔和所述擠面杯上的第二通孔帶動所述螺杆轉動,並在所述成形器的配合下擠出麵條。
[0011]在上述麵條機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機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一側設置第一過渡曲面,所述第二底座的一側設置第二過渡曲面,所述第一過渡曲面與所述第二過渡曲面相接以形成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的共用支撐端,所述機座通過翻轉得到兩個工作狀態,當所述機座處於第一工作狀態時,所述第一底座起支撐作用,當所述機座處於第二工作狀態時,所述第二底座起支撐作用。
[0012]在上述麵條機的一個實施例中,與所述第一底座的一側相對的另一側、以及與所述第二底座的一側相對的另一側均設置有支撐柱。
[0013]在上述麵條機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攪拌組件還包括:所述機座上設置安裝座,所述安裝座在與所述機座的通孔的對應位置處開設有供所述驅動電機的電機軸穿出的通孔,所述攪拌杯或所述擠面杯通過所述安裝座與所述機座連接。
[0014]在上述麵條機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攪拌杯的底部設置第一圓環,所述第一圓環的端面上設置有第一卡扣,所述安裝座上設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與所述第一卡槽扣合,用於連接所述攪拌杯和所述安裝座。
[0015]在上述麵條機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攪拌組件還包括攪拌軸,所述攪拌軸設置在所述攪拌杯底部,所述攪拌軸的一端與所述驅動電機的電機軸嚙合,所述攪拌軸的另一端與所述攪拌棒連接,所述驅動電機的電機軸通過所述攪拌軸帶動所述攪拌棒轉動。
[0016]在上述麵條機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攪拌組件還包括攪拌杯蓋,所述攪拌杯蓋蓋合在所述攪拌杯的上方開口處。
[0017]在上述麵條機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擠面杯的第二通孔上設置第二圓環,所述第二圓環的端面上設置有第二卡扣,所述安裝座上設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扣與所述第一卡槽扣合,用於連接所述擠面杯和所述安裝座。
[0018]在上述麵條機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擠面杯的第一通孔上設置螺栓,所述螺栓的端面上開設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與所述成形器上的凸臺卡合,用於防止所述成形器軸向轉動。
[0019]在上述麵條機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擠面組件還包括:
[0020]固定套,與所述螺栓螺紋連接,用於壓緊所述成形器。
[0021]在上述麵條機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擠面組件還包括:
[0022]擠面杯套,與所述擠面杯同軸套設在所述擠面杯的外圍;
[0023]擠面杯蓋,蓋合於所述擠面杯的上方開口處。
[0024]在上述麵條機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擠面組件還包括:調節套,所述調節套與所述成形器同軸,所述調節套套設在所述成形器的外圍,所述調節套的側壁上設有用於將所述成形器第一次成形的麵條進行第二次成形的第二開孔,其中,所述第二開孔的面積小於所述成形器的側壁上設有的第一開孔的面積。
[0025]在上述麵條機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調節套的側壁上設有至少一種形狀的第二開孔,所述調節套能繞所述成形器轉動。
[002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麵條機,當所述機座處於第一工作狀態時,通過攪拌組件對麵粉和水的混合物進行攪拌形成麵團,當所述機座處於第二工作狀態時,由擠面組件將麵團加工形成麵條,由於攪拌組件和擠面組件是兩個獨立的結構,在和面時驅動電機只帶動攪拌組件工作,在擠面時驅動電機只帶動擠面組件工作,而且是同一電機既實現和面功能又實現擠面功能,從而降低了驅動電機的功率消耗,提高了驅動電機的使用效率和壽命,並且由於在攪拌組件將麵粉和水的混合物攪拌成麵團後才由擠面組件將麵團擠壓成麵條,從而提供了麵條質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組成麵條機中的用於和面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8]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組成麵條機中的用於擠面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9]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如圖1所示的用於和面的立體結構的分解示意圖;
[0030]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如圖2所示的用於擠面的立體結構的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組成麵條機中的用於和面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組成麵條機中的用於擠面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如圖1所示的用於和面的立體結構的分解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如圖2所示的用於擠面的立體結構的分解示意圖,參照圖1、2、3、4,本實施例的麵條機包括:攪拌組件、擠面組件、驅動電機10和機座1,驅動電機10安裝在機座1內,機座1開設有供驅動電機10的電機軸連接的通孔;攪拌組件包括攪拌杯4、攪拌棒5,攪拌杯4的底部開設有通孔;擠面組件包括擠面杯13、螺杆16和成形器18,擠面杯13的杯壁上設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成形器18的側壁上設置有用於將螺杆16通過第一通孔擠出的面進行第一次成形的第一開孔21,優選的,成形器的側壁為弧形側壁;機座1具有兩種工作狀態,當機座1處於第一工作狀態時,驅動電機10的電機軸處於豎直工作狀態,攪拌杯4與機座1連接,攪拌棒5設置在攪拌杯4內,驅動電機10的軸通過機座1上開設的通孔和攪拌杯4上開設的通孔帶動攪拌棒5轉動和面;當機座1處於第二工作狀態時,驅動電機10的電機軸處於水平工作狀態,擠面杯13與機座1連接,螺杆16穿設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擠面杯13的第一通孔與成形器18連接,驅動電機10的軸通過機座1上開設的通孔和擠面杯13上的第二通孔帶動螺杆16轉動,並在成形器18的配合下擠出麵條。
[0032]如圖1、3所示,當機座1處於第一工作狀態時,驅動電機10的電機軸處於豎直工作狀態,在驅動電機10工作狀態下,通過驅動電機10的電機軸轉動帶動攪拌棒5轉動,從而實現對攪拌杯4內的麵粉和水的混合物進行攪拌,並由PCB電源板9和PCB控制板7控制攪拌時間和攪拌方式,製作成韌性高的麵團。需要說明的是,由於能夠製作出韌性高的麵團,製作出的麵團可以用來做成多種麵食。
[0033]如圖2、4所示,並將圖3示出的攪拌組件更換為圖4中示出的擠面組件,並使機座1側置,使驅動電機10的電機軸處於水平工作狀態,在驅動電機10工作狀態下,由驅動電機10的電機軸帶動螺杆16轉動,並由螺杆16將麵團送入成形器18,由成形器18將通過第一通孔擠出的面進行第一次加工並從成形器18的側壁上設置的第一開孔21製作出成形的麵條。
[0034]本實施例提供的麵條機,當機座1處於第一工作狀態時,通過攪拌組件對麵粉和水的混合物進行攪拌形成麵團,當機座1處於第二工作狀態時,由擠面組件將麵團加工形成麵條,由於攪拌組件和擠面組件是兩個獨立的結構,在和面時驅動電機10隻帶動攪拌組件工作,在擠面時驅動電機10隻帶動擠面組件工作,從而降低了驅動電機10的功率消耗,提高了驅動電機10的使用效率和壽命,並且由於製作的麵團韌性較好,從而提高了麵條質量。
[0035]進一步的,機座I包括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2,第一底座11的一側設置第一過渡曲面25,第二底座12的一側設置第二過渡曲面26,第一過渡曲面25與第二過渡曲面26相接以形成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2的共用支撐端27,機座I通過翻轉得到兩個工作狀態,如圖3所示,當機座I處於第一工作狀態時,第一底座11起支撐作用,如圖4所示,機座I翻轉後,機座I處於第二工作狀態,第二底座12起支撐作用。以兩個不同的支撐面來實現對兩個不同工作狀態的支撐,結構簡單、便於操作,而且兩個支撐面之間通過過渡曲面連接成共用支撐端,不僅外觀美麗,而且節省材料,還可以減少機座由於翻動受到摩擦損傷。在其他的實施例中,還可以是通過直接轉動電機的位置,使得電機軸得到不同工作狀態,譬如電機軸首先處於豎直工作狀態,將電機朝某一方向旋轉90°,使得電機軸處於水平工作狀態。
[0036]進一步的,與第一底座11的一側相對的另一側、以及與第二底座12的一側相對的另一側均設置有支撐柱。支撐柱的設置可以進一步減少機座I與接觸面之間的摩擦受損。
[0037]進一步的,機座I上設置安裝座2,安裝座2在與機座I的通孔的對應位置處開設有供驅動電機10的電機軸穿出的通孔,攪拌杯4或擠面杯13通過安裝座2與機座I連接。安裝座2的設置,可以使得攪拌杯4或擠面杯13更方便的與機座I連接和拆卸。
[0038]如圖3所示,進一步的,攪拌杯4的底部設置第一圓環22,第一圓環22的端面上設置有第一卡扣,安裝座2上設置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扣與第一卡槽扣合,用於連接攪拌杯4和安裝座2。
[0039]如圖3所示,進一步的,攪拌組件還包括攪拌軸3,攪拌軸3設置在攪拌杯4底部,攪拌軸3的一端與驅動電機10的電機軸嚙合,攪拌軸3的另一端與攪拌棒5連接。
[0040]進一步的,攪拌組件還包括攪拌杯蓋6,攪拌杯蓋6蓋合在攪拌杯4的上方開口處。
[0041]如圖4所示,進一步的,擠面杯13的第二通孔上設置第二圓環23,第二圓環23的端面上設置有第二卡扣,安裝座2上設置有第一卡槽,第二卡扣與第一卡槽扣合,用於連接擠面杯13和安裝座2。
[0042]進一步的,擠面杯13的第一通孔上設置螺栓24,螺栓24的端面上開設有第二卡槽28,第二卡槽28與成形器18上的凸臺29卡合,用於防止成形器18軸向轉動。
[0043]進一步的,擠面組件還可以包括:固定套17,與螺栓24螺紋連接,用於壓緊成形器18。
[0044]進一步的,擠面組件還可以包括:擠面杯套14,與擠面杯13同軸套設在擠面杯13的外圍;擠面杯蓋15,蓋合於擠面杯13的上方開口處。
[0045]進一步的,擠面組件還包括:調節套19,調節套19與成形器18同軸,調節套19套設在成形器18的外圍,調節套19的側壁上設有用於將成形器第一次成形的麵條進行第二次成形的第二開孔20,其中,第二開孔20的面積小於成形器的側壁上設有的第一開孔21的面積。
[0046]進一步的,調節套19的側壁上設有至少一種形狀的第二開孔20,調節套能繞成形器轉動。需要說明的是,第二開孔20的形狀可以為圓形、橢圓形、長方形等不同形狀,從而使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只需通過調整調節套19的旋轉角度,使調節套19的側壁上設有的其中一種形狀的第二開孔20與成形器18的側壁上設置的第一開孔21相對應,就可以加工出不同形狀的麵條;優選的,調節套側壁為弧形側壁。
[0047]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麵條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攪拌組件、擠面組件、驅動電機和機座,所述驅動電機安裝在所述機座內,所述機座開設有供所述驅動電機的電機軸連接的通孔; 所述攪拌組件包括攪拌杯、攪拌棒,所述攪拌杯的底部開設有通孔; 所述擠面組件包括擠面杯、螺杆和成形器,所述擠面杯的杯壁上設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成形器的側壁上設置有用於將所述螺杆通過所述第一通孔擠出的面進行第一次成形的第一開孔; 所述機座具有兩種工作狀態,當所述機座處於第一工作狀態時,所述驅動電機的電機軸處於豎直工作狀態,所述攪拌杯與所述機座連接,所述攪拌棒設置在所述攪拌杯內,所述驅動電機的電機軸通過所述機座上開設的通孔和所述攪拌杯上開設的通孔帶動所述攪拌棒轉動和面; 當所述機座處於第二工作狀態時,所述驅動電機的電機軸處於水平工作狀態,所述擠面杯與所述機座連接,所述螺杆穿設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擠面杯的第一通孔與所述成形器連接,所述驅動電機的電機軸通過所述機座上開設的通孔和所述擠面杯上的第二通孔帶動所述螺杆轉動,並在所述成形器的配合下擠出麵條。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麵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機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一側設置第一過渡曲面,所述第二底座的一側設置第二過渡曲面,所述第一過渡曲面與所述第二過渡曲面相接以形成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的共用支撐端,所述機座通過翻轉得到兩個工作狀態,當所述機座處於第一工作狀態時,所述第一底座起支撐作用,當所述機座處於第二工作狀態時,所述第二底座起支撐作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麵條機,其特徵在於:與所述第一底座的一側相對的另一側、以及與所述第二底座的一側相對的另一側均設置有支撐柱。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麵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機座上設置安裝座,所述安裝座在與所述機座的通孔的對應位置處開設有供所述驅動電機的電機軸穿出的通孔,所述攪拌杯或所述擠面杯通過所述安裝座與所述機座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麵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攪拌杯的底部設置第一圓環,所述第一圓環的端面上設置有第一卡扣,所述安裝座上設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與所述第一卡槽扣合,用於連接所述攪拌杯和所述安裝座。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麵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攪拌組件還包括攪拌軸,所述攪拌軸設置在所述攪拌杯底部,所述攪拌軸的一端與所述驅動電機的電機軸嚙合,所述攪拌軸的另一端與所述攪拌棒連接,所述驅動電機的電機軸通過所述攪拌軸帶動所述攪拌棒轉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麵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攪拌組件還包括攪拌杯蓋,所述攪拌杯蓋蓋合在所述攪拌杯的上方開口處。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麵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擠面杯的第二通孔上設置第二圓環,所述第二圓環的端面上設置有第二卡扣,所述安裝座上設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扣與所述第一卡槽扣合,用於連接所述擠面杯和所述安裝座。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麵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擠面杯的第一通孔上設置螺栓,所述螺栓的端面上開設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與所述成形器上的凸臺卡合,用於防止所述成形器軸向轉動。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麵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擠面組件還包括: 固定套,與所述螺栓螺紋連接,用於壓緊所述成形器。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麵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擠面組件還包括: 擠面杯套,與所述擠面杯同軸套設在所述擠面杯的外圍; 擠面杯蓋,蓋合於所述擠面杯的上方開口處。
12.根據權利要求1?4、8?11任一所述的麵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擠面組件還包括:調節套,所述調節套與所述成形器同軸,所述調節套套設在所述成形器的外圍,所述調節套的側壁上設有用於將所述成形器第一次成形的麵條進行第二次成形的第二開孔,其中,所述第二開孔的面積小於所述成形器的側壁上設有的第一開孔的面積。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麵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調節套的側壁上設有至少一種形狀的第二開孔,所述調節套能繞所述成形器轉動。
【文檔編號】A21C11/20GK204032197SQ201420499814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日
【發明者】陶鑫, 宋亞龍, 高暉 申請人:浙江紹興蘇泊爾生活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