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多功能救生艙的製作方法
2023-06-13 03:28:41 1
家用多功能救生艙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家用多功能救生艙,包括上艙、下艙,所述上艙、下艙的連接處通過固定於艙壁外壁上的螺柱連接件連接,所述上艙內上部設置擋板,所述擋板上方形成頂艙,所述擋板下方形成中艙,所述擋板上設置通過防震門栓開關的頂艙門,所述中艙內壁固定兩組以上安全帶,每組安全帶由豎直並列設置的三根安全帶組成,每組安全帶上方設置頭部緩衝牆,所述頭部緩衝牆上端固定在擋板下表面,所述中艙上部艙壁上設置兩個以上通過防震門栓開關的通風開關,所述中艙側壁設置由兩道以上通過防震門栓開關的主艙門,所述下艙設置底板,所述底板上方為中艙區域,所述底板下方設置儲物空間,所述底板上設置通過防震門栓開關的底艙門。
【專利說明】家用多功能救生艙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緊急避險救生裝置,尤其指一種不佔空間,移動便捷,外觀美觀兼具日常功能的家用多功能救生艙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世界範圍自然災害、地質災害連年頻發,造成大量的人身傷亡及經濟損失,而現有的科學技術對很多自然災害無法做到快速準確的預測、預防,因此當災難臨頭時,人們無法快速避難,造成傷亡及財產損失;日常生活中發生火災等事故時,被波及的人如果不能快速察覺並逃生,則往往會面臨更加危險的境地,因此亟需在家中配備必要的避險救生裝置,當災難發生時有效降低傷亡及財產損失,但現有技術中的救生裝置往往體積龐大,放置在家中佔用空間過大,影響日常生活。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佔用空間小,外觀美觀兼具日常家用功能的家用多功能救生艙。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家用多功能救生艙,包括上艙1、下艙2組成,所述上艙1、下艙2的連接處通過固定於艙壁3外壁上的螺柱連接件15連接,所述上艙I內上部設置擋板12,所述擋板12上方形成頂艙11,所述擋板12下方形成中艙13,所述擋板12上設置頂艙門111,所述頂艙門111通過防震門栓113開關,所述中艙13內壁固定兩組以上安全帶131,每組安全帶131由豎直並列設置的三根安全帶組成,所述中艙13的高度可以容納一個成年人站於其中,所述中艙13的大小可以容納至少兩人相對站立;每組安全帶131上方設置頭部緩衝牆112,所述頭部緩衝牆112上端固定在擋板12下表面,所述頭部緩衝牆112採用軟體材料製成,所述中艙13上部艙壁上設置兩個以上通風開關133,所述通風開關133可通過防震門栓113開啟或關閉,所述中艙13側壁設置主艙門134,所述主艙門134由兩道以上防震門栓113開關,所述主艙門134上設置兩個以上通風開關133 ;所述下艙2設置底板21,所述底板21上方為中艙13區域,所述底板21下方設置儲物空間22,所述底板21上設置底艙門23,所述底艙門23通過防震門栓113開關,所述底艙下端外壁固定託架27,所述託架27下端固定萬向輪25,
[0006]其中,所述中艙13上部適當位置固定環形扶手132。
[0007]其中,所述上艙I頂部外壁固定上吊環14,所述下艙兩端外壁固定側吊環26。
[0008]其中,所述中艙13內部固定氧氣瓶5。
[0009]其中,所述艙壁3外側均勻分布連接數個掛衣鉤4。
[0010]其中,所述上艙I與下艙2連接處、主艙門134與艙體連接處、通風開關133與艙體連接處的接口斜面均向艙體內側傾斜。
[0011]其中,所述艙壁3由內到外由軟體材料31、鋼板32、隔熱層33組成,所述軟體材料為工程塑料泡沫,所述隔熱層為航天隔熱材料。
[0012]其中,所述防震門栓113包括主插板1131、副插板1132兩部分組成,所述主插板1131、副插板1132分別固定在艙門、艙體的對應位置,所述主插板1131、副插板1132都具有同軸線的銷孔,所述主插板1131的銷孔中穿置橫插銷1133,所述橫插銷1133中部垂直設置豎插銷1134,所述豎插銷1134可帶動橫插銷1133在銷孔中左右移動,所述主插板1131分別固定第一彈簧夾片1135、第二彈簧夾片1136,所述豎插銷1134置於第一彈簧夾片1135時所述防震門栓113開啟,所述豎插銷1134置於第二彈簧夾片1136時所述防震門栓113關閉。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
[0014]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功能完善,救生艙內部設置各種生存必須用品,最大程度的保證了避難人員的人參安全,本救生艙外觀簡單,體積小,不佔空間,且移動方便,放置於家中可作為日常家用設施,對日常生活影響很小,且外形可設計成美觀大方的工藝器具,如花瓶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正面示意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圖1側面示意圖;
[0017]圖3是圖2C-C方向剖視圖;
[0018]圖4是圖2D-D方向剖視圖;
[0019]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內部仰視圖;
[0020]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上艙、下艙連接處示意圖;
[0021]圖7是本實用新型艙壁結構圖;
[0022]圖8是本實用新型防震門栓結構示意圖;
[0023]圖9是本實用新型艙壁接口示意圖;
[0024]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立體圖;
[0025]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正面示意圖;
[0026]圖12是本實用新型衣帽鉤結構圖。
[0027]圖中標號:
[0028]1-上艙2-下艙11-頂艙12-擋板13-中艙14-上吊環111_頂艙門131-安全帶132-環形扶手112-頭部緩衝牆113-防震門栓133-通風開關134-主艙門21-底板22-儲物空間23-底艙門25-萬向輪26-側吊環27-託架3-艙壁31-軟體材料32-鋼板33-隔熱層4-掛衣鉤41-衣帽鉤42-連接孔5-氧氣瓶15-螺柱連接件1131-主插板1132-副插板1133-橫插銷1134-豎插銷1135-第一彈簧夾片1136-第二彈簧夾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以下實施例僅是為清楚的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下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而這些屬於本實用新型精神所引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中。[0030]實施例1
[0031 ]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正面示意圖,包括上艙1、下艙2,所述上艙1、下艙2的連接處通過固定於艙體外壁上的螺柱連接件15連接,該結構一方面使救生艙的安裝拆卸更方便,更重要的是當危險發生時,在救生艙的主艙門無法打開的情況下,救生員可以從救生艙外側使上艙1、下艙2分離達到救援目的,所述上艙I內側上部設置擋板12,所述擋板12上方形成頂艙11,所述頂艙11可作為醫療用品儲藏室,放置口哨、手電筒、對講機、急救用品等,所述擋板12下方形成中艙13,所述擋板12上設置頂艙門111,所述頂艙門111通過防震門栓113開關,所述中艙13內壁固定兩組以上安全帶131,每組安全帶131由豎直並列設置的三根安全帶組成,所述中艙13的高度可以容納一個成年人站於其中,所述三根安全帶分別用於將人體的上部軀幹、腰部、下肢固定在中艙內壁上,防止在劇烈震動中軀幹四肢擺動磕碰受傷,所述安全帶131的結構、強度也可以讓體型較小的小孩、體型較胖的人員身體得到良好的固定,所述中艙13的大小最少可以容納兩人相對站立,如增大中艙13半徑,同時增加安全帶131的組數,可以容納更多人員,每組安全帶131上方設置頭部緩衝牆112,所述頭部緩衝牆112上端固定在擋板12下表面,所述頭部緩衝牆112採用軟體材料製成,所述中艙13上部適當位置固定環形扶手132,劇烈晃動時人可以握住環形扶手132避免損傷,所述中艙13上部艙壁上設置兩個以上通風開關133,所述通風開關133可通過防震門栓113開啟或關閉,所述中艙13側壁設置主艙門134,所述主艙門134由兩道以上防震門栓113開關,所述主艙門134上設置兩個以上通風開關133 ;所述下艙2設置底板21,所述底板21上方為中艙13區域,所述底板21下方設置儲物空間22,所述儲物空間22可用於放置生活必需用品,如水、食物等,所述底板21上設置底艙門23,所述底艙門23通過防震門栓113開關,所述底艙下端外壁固定託架27,所述託架27下端固定萬向輪25 ;所述上艙I頂部外壁固定上吊環14,所述下艙兩端外壁固定側吊環26,所述上吊環14、側吊環26用於整個救生艙的吊裝和空中長短途運輸;所述中艙13內部固定氧氣瓶5,用於在缺氧條件下為避難人員提供氧氣。
[0032]本實用新型的家用多功能救生艙的艙壁3由內到外由軟體材料31、鋼板32、隔熱層33組成,所述軟體材料為工程塑料泡沫,所述隔熱層為航天隔熱材料,所述軟體材料31可用於緩解碰撞或衝擊產生的傷害,保證艙內人員安全,所述鋼板32用於抵抗重物、落石等傷害,所述隔熱層33用於抵抗可能發生的火災等高溫危險情形。
[0033]本實用新型的家用多功能救生艙使用的防震門栓113包括主插板1131、副插板1132兩部分組成,所述主插板1131、副插板1132分別固定在艙門、艙體的對應位置,所述主插板1131、副插板1132都具有同軸線的銷孔,所述主插板1131的銷孔中穿置橫栓軸1133,所述橫栓軸1133中部垂直設置豎栓軸1134,所述豎栓軸1134可帶動橫栓軸1133在銷孔中左右移動,所述主插板1131分別設置第一彈簧夾片1135、第二彈簧夾片1136,所述彈簧夾片可以對豎栓軸1134起到限位及防震動作用,所述豎栓軸1134置於第一彈簧夾片1135時所述防震門栓113開啟,所述豎栓軸1134置於第二彈簧夾片1136時所述防震門栓113關閉。
[0034]本實用新型的家用多功能救生艙的上艙I與下艙2連接處、主艙門134與艙體連接處、通風開關133與艙體連接處的接口斜面均向艙體內側傾斜。
[0035]實施例2[0036]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在本實用新型的家用多功能救生艙艙體外側均勻分布設置數個掛衣鉤4,具體連接方式可為在救生艙艙體外側均勻分布焊接數個連接孔42,所述連接孔42中鉸接衣帽鉤41,構成掛衣鉤4用於掛置衣物或其他日常用品,所述衣帽鉤41為現有技術中常見掛鈎即可,由於本實用新型的家用多功能救生艙體積小、外形簡單美觀、夕卜形也可以構造成如花瓶等美觀的造型,且底部具有萬向輪25,因此移動方便,佔用室內空間少,對日常生活影響小。
【權利要求】
1.一種家用多功能救生艙,其特徵在於,包括上艙(I)、下艙(2)組成,所述上艙(I)、下艙⑵的連接處通過固定於艙壁⑶外壁上的螺柱連接件(15)連接,所述上艙⑴內上部設置擋板(12),所述擋板(12)上方形成頂艙(11),所述擋板(12)下方形成中艙(13),所述擋板(12)上設置頂艙門(111),所述頂艙門(111)通過防震門栓(113)開關,所述中艙(13)內壁固定兩組以上安全帶(131),每組安全帶(131)由豎直並列設置的三根安全帶組成,所述中艙(13)的高度可以容納一個成年人站於其中,所述中艙(13)的大小可以容納至少兩人相對站立;每組安全帶(131)上方設置頭部緩衝牆(112),所述頭部緩衝牆(112)上端固定在擋板(12)下表面,所述頭部緩衝牆(112)採用軟體材料製成,所述中艙(13)上部艙壁上設置兩個以上通風開關(133),所述通風開關(133)可通過防震門栓(113)開啟或關閉,所述中艙(13)側壁設置主艙門(134),所述主艙門(134)由兩道以上防震門栓(113)開關,所述主艙門(134)上設置兩個以上通風開關(133);所述下艙(2)設置底板(21),所述底板(21)上方為中艙(13)區域,所述底板(21)下方設置儲物空間(22),所述底板(21)上設置底艙門(23),所述底艙門(23)通過防震門栓(113)開關,所述底艙下端外壁固定託架(27),所述託架(27)下端固定萬向輪(2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家用多功能救生艙,其特徵在於,所述中艙(13)上部適當位置固定環形扶手(132)。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家用多功能救生艙,其特徵在於,所述上艙(I)頂部外壁固定上吊環(14),所述下艙兩端外壁固定側吊環(26)。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家用多功能救生艙,其特徵在於,所述中艙(13)內部固定氧氣瓶(5)。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家用多功能救生艙,其特徵在於,所述艙壁(3)外側均勻分布連接數個掛衣鉤(4)。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家用多功能救生艙,其特徵在於,所述上艙(I)與下艙(2)連接處、主艙門(134)與艙體連接處、通風開關(133)與艙體連接處的接口斜面均向艙體內側傾斜。
7.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一種家用多功能救生艙,其特徵在於,所述艙壁(3)由內到外由軟體材料(31)、鋼板(32)、隔熱層(33)組成,所述軟體材料為工程塑料泡沫,所述隔熱層為航天隔熱材料。
8.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一種家用多功能救生艙,其特徵在於,所述防震門栓(113)包括主插板(1131)、副插板(1132)兩部分組成,所述主插板(1131)、副插板(1132)分別固定在艙門、艙體的對應位置,所述主插板(1131)、副插板(1132)都具有同軸線的銷孔,所述主插板(1131)的銷孔中穿置橫插銷(1133),所述橫插銷(1133)中部垂直設置豎插銷(1134),所述豎插銷(1134)可帶動橫插銷(1133)在銷孔中左右移動,所述主插板(1131)分別固定第一彈簧夾片(1135)、第二彈簧夾片(1136),所述豎插銷(1134)置於第一彈簧夾片(1135)時所述防震門栓(113)開啟,所述豎插銷(1134)置於第二彈簧夾片(1136)時所述防震門栓(113)關閉。
【文檔編號】A62B31/00GK203750061SQ201420087586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7日
【發明者】劉洪濤 申請人:劉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