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最晚的地鐵(城市24小時全國第二個)
2023-06-13 03:20:08 2
每經記者:楊歡 每經編輯:劉豔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558243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河南省元宇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將重點聚集元宇宙六大應用場景,賦能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用三年時間,在工業製造、文化旅遊、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社交娛樂、教育、醫療等領域打造100個元宇宙示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元宇宙 」的應用範圍,加速元宇宙產業發展生態培育。
據河南日報報導,河南是繼上海之後,全國第二個從省級層面印發元宇宙專項行動計劃的地區。該《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河南省元宇宙產業發展初具規模,核心產業規模超過3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初步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元宇宙創新引領區。
此外,計劃中還明確了具體的行動目標,如未來三年,河南將建成10個左右國內一流的元宇宙技術研究和創新平臺,初步建立開放協同的元宇宙技術創新體系;建成1個元宇宙核心園區、3-5個特色園區,培育10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元宇宙骨幹企業,200家元宇宙細分領域專精特新企業、50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等。
解讀:儘管仍處於發展初期階段,但元宇宙相關產業的廣闊前景已經獲得多方肯定。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布局,今年初,上海、武漢、合肥、無錫等城市的政府工作報告和產業規劃中都出現了「元宇宙」的身影。
據河南日報報導,河南是繼上海之後,全國第二個從省級層面印發元宇宙專項行動計劃的地區。有專家表示,河南省元宇宙計劃的出臺,標誌著元宇宙政策從一線城市擴張到二線城市,對於其它省市出臺元宇宙政策具有借鑑意義。
作為新興產業,元宇宙賽道競爭力的核心就是地區創新能力的比拼,人才是關鍵。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2元宇宙行業人才發展報告》顯示,在疫情反覆、經濟放緩的背景下,2022年前7個月元宇宙相關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長仍然高達16.6%。
相比較上海等地區,河南在元宇宙人才數量和質量方面都有待提升。在此次行動計劃中,河南也提出,依託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鄭州輕工業大學等高校及各類科研平臺,聚焦元宇宙領域前沿導向,開展理論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到目前為止,元宇宙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仍不清晰,從各地的推進情況來看,進展也相對緩慢。對此,有行業專家表示,元宇宙的培育和成長需要一個過程,少則5年,多則10年。目前應該把培育元宇宙生態建設作為核心要素,因為沒有生態鏈就沒有產業鏈。
#動向
上海:未來十年,中心城平均通勤時間控制在45分鐘以內
10月13日上午,上海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介紹新一輪《上海市交通發展白皮書》的相關情況。未來十年,上海要更好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讓交通出行更加便利,方式更加豐富,中心城平均通勤時間控制在45分鐘以內,極端通勤(超過60分鐘)人口比例進一步降低;同時,全齡友好性顯著提升,交通秩序和安全顯著改善。「高效」即「以效為先」。
浙江山區26縣實現開發區全覆蓋
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整合設立浙江鹿城等經濟開發區的復函》,浙江省政府批覆整合設立6家經濟開發區,其中山區縣開發區4家,分別是浙江磐安經濟開發區、衢州智造新城、浙江蓮都經濟開發區和浙江雲和經濟開發區。至此,浙江山區26縣已實現開發區全覆蓋。目前,浙江共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2家,省級經濟開發區75家。
中國最北高鐵全線開工建設
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12日發布消息,哈爾濱至伊春高鐵哈爾濱至鐵力段首個工點進場施工,標誌著中國在建最北端高鐵哈伊高鐵全線開工建設。哈伊高鐵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鐵網京哈—京港澳通道的延長線,起自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途經綏化市,終至伊春市,正線全長318公裡,設計時速250公裡,建設工期5年。
新建西寧至成都鐵路(四川段)先行用地獲部批覆
近日,新建西寧至成都鐵路控制性工程(四川段)先行用地獲部審批,用時僅7天。新建西寧至成都鐵路是列入《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用地涉及阿壩州松潘縣、紅原縣、若爾蓋縣的7個鄉(鎮)18個村。對構建西北至西南地區快捷通道,加強蘭西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聯繫,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聲音
國家疾控局:疫情防控不能簡單化不能以「靜默」代替管控
10月13日,國家疾控局傳防司司長雷正龍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不斷提升疫情防控科學精準水平。要求各地加快精準流調,疫情防控不能簡單化,不能過大範圍劃定風險區域,不能以「靜默」代替管控。
要及時精準劃定中高風險區,及時採取堅決果斷的管控措施,並根據疫情形勢變化進行動態調整,符合解封條件的要及時解封,方便群眾生活及出行。對風險區域外的學校、餐飲等單位,加強疫情監測,堅決避免「一關了之」,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同時,要減少疫情防控對群眾的影響。
開展疫情處置時,強調科學精準管控的同時,還要講究溫度,全力保障疫情期間群眾生活物資供應和就醫需求,全面統籌社區社會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志願服務人員等多方力量,確保保障到位、服務到位、溫暖到位。同時,呼籲群眾要增強法律意識,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
#數讀
10年來我國市場主體數量年平均增幅達12%
據市場監管總局統計,10年來,我國市場主體數量年平均增幅達12%;民營企業數量翻了兩番,在企業總量中的佔比超過九成;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增幅超過50%。
2020年以來,通過千方百計為市場主體紓困解難,保市場主體取得明顯成效,經濟展現更大韌性。持續增長的個體工商戶為穩增長穩就業提供重要支撐。
2022年1至8月,全國新設個體工商戶1359.1萬戶,保持同比6%的增長。同時,個體工商戶也是百姓生活最直接的服務者。截至2022年8月底,登記在冊個體工商戶第三產業佔比近9成。
#放榜
2022中國新興城市榜單發布:杭州、深圳、上海居前三
近日,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發布了《2022中國新興城市》白皮書,公布了中國最具潛力的新興城市排名,杭州位居榜首,深圳、上海位列第二、第三。
該報告融合了經濟、人口、貿易、財政、物流和教育等共計61個指標,整合了歷史數據和EIU的預測數據,對108個地級市進行了全面評估。報告稱,杭州之所以名列榜首,憑藉的是這幾項:強勁的人口流入、優越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雄厚的產業基礎和活躍的創業氛圍。
值得關注的是,最近幾年這份榜單的入榜城市,不再是原來那樣「遍布各地」,而是越來越集中。像本次榜單,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為:杭州、深圳、上海、蘇州、廣州、北京、珠海、合肥、成都、南京。除了成都和北京外,其它城市均位於長三角、珠三角。
對此,榜單給出的理由是:今後中國城市經濟的發展,「正轉向更多地由技術來推動增長的模式」。榜單還稱:從中獲益最大的是江蘇、浙江和廣東的城市。珠海、嘉興這種「小而美」的城市之所以排名較高,原因之一正是它們能享受到附近大城市的「技術溢出」。
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