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葉柄誘導綠蘿的方法與流程
2023-06-13 06:22:11 3
本發明涉及植物培養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利用葉柄誘導綠蘿的方法。
背景技術:
綠蘿(學名:epipremnumaureum),屬於麒麟葉屬植物,大型常綠藤本,生長於熱帶地區,常攀援生長在雨林的巖石和樹幹上,其纏繞性強,氣根發達,可以水培種植。成熟枝上葉柄粗壯,長30-40釐米,基部稍擴大,上部關節長2.5-3釐米、稍肥厚,腹面具寬槽,葉鞘長,葉片薄革質,翠綠色,通常(特別是葉面)有多數不規則的純黃色斑塊,全緣,不等側的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短漸尖,基部深心形,稍粗,兩面略隆起。
綠蘿原產地在印度尼西亞索羅門群島的熱帶雨林中,性喜溫暖、潮溼環境,要求土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在熱帶地區常攀援生長於巖石和樹幹上,成為巨大的觀賞藤本植物,我國南方各地均有栽植。綠蘿耐陰性強,終年常綠,葉面有較厚的角質層,能適應室內乾燥的環境條件,是優良的室內觀葉植物。此外,還能吸附和去除室內空氣中的甲醛、苯、三氯乙烯等汙染物,是天然的「空氣淨化器」,具有較大的市場前景。
綠蘿的繁殖目前是通過扦插進行繁殖,由於綠蘿生長環境高溫高溼,扦插繁殖的後代極易感病菌,生產中經常出現大規模莖腐、根腐現象,給綠蘿的培育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克服綠蘿的繁殖目前是通過扦插進行繁殖,由於綠蘿生長環境高溫高溼,扦插繁殖的後代極易感病菌,生產中經常出現大規模莖腐、根腐現象,給綠蘿的培育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的缺陷。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葉柄誘導綠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選取母株,經預處理後取綠蘿外植體;
將所述綠蘿外植體進行機械損傷,並接種至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中,得愈傷組織;
將所述愈傷組織轉接至繼代培養基中培養,即得;
所述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1號包括如下組分:
改良ms培養基1號、6-苄氨基腺嘌呤、6-糖基氨基嘌呤、萘乙酸、d丁酯、蔗糖、椰子水和瓊脂粉;
所述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2號包括如下組分:
改良ms培養基2號、6-苄氨基腺嘌呤、6-糖基氨基嘌呤、萘乙酸、吲哚-3-乙酸、蔗糖、椰子水和瓊脂粉。
優選地,所述選取母株,經預處理後取綠蘿外植體,包括:
選取母株運用多菌靈灌根;
取所述母株生長點處嫩葉;
將所述嫩葉消毒,得綠蘿外植體。
優選地,所述選取母株運用多菌靈灌根,包括:
選取母株使用80%多菌靈1000倍溶液進行灌根30天,每10天1次。
優選地,所述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包括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1號和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2號;
所述將所述綠蘿外植體進行機械損傷,並接種至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中,得愈傷組織,包括:
將所述綠蘿外植體修剪後,得葉柄段樣;
將所述葉柄段樣進行機械損傷;
將所述機械損傷的葉柄段樣接種至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1號中,在溫度25℃-28℃和溼度50%-65%的條件下進行培養,得第一愈傷組織;
將所述愈傷組織轉接入誘導培養基2號中,在溫度25℃-28℃和溼度50%-65%的條件下進行培養,得第二愈傷組織。
優選地,所述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1號按如下方法配置:
在改良ms培養基1號中,按照濃度加入3.0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0.1mg/l的6-糖基氨基嘌呤、0.2mg/l的萘乙酸、0.05mg/l的d丁酯、30g/l的蔗糖、100ml/l的椰子水和7g/l的瓊脂粉,調節ph值至5.6-5.8,即得;
所述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2號按如下方法配置:
在改良ms培養基2號中,按照濃度加入1.0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0.1mg/l的6-糖基氨基嘌呤、0.2mg/l的萘乙酸、0.1mg/l的吲哚-3-乙酸、30g/l的蔗糖、150ml/l的椰子水和7g/l的瓊脂粉,調節ph值至5.6-5.8,即得。
優選地,所述改良ms培養基1號按如下方法配置:
以ms培養基為基礎,還包括以下成分,並調整含量為:
肌醇:1-5mg/l;
鹽酸硫胺素:3-6mg/l;
鹽酸吡哆醇:0.5-2mg/l;
煙酸:0.5-3mg/l;
精氨酸:50mg/l;
天冬氨酸:100mg/l;
穀氨酸:150mg/l;
所述改良ms培養基2號按如下方法配置:
以ms培養基為基礎,還包括以下成分,並調整含量為:
肌醇:1-5mg/l;
鹽酸硫胺素:3-6mg/l;
鹽酸吡哆醇:0.5-2mg/l;
煙酸:0.5-3mg/l;
精氨酸:100mg/l;
天冬氨酸:50mg/l;
穀氨酸:200mg/l。
優選地,所述將所述愈傷組織轉接至繼代培養基中培養,即得,包括:
將所述第二愈傷組織轉接至亟待培養基中在預設培養條件下進行培養;
每40天繼代一次,即得。
優選地,所述預設培養條件,包括:
光照強度:1500-20001x;
光照時間:12小時/日;
溫度:25℃-28℃;
溼度:50%-65%。
優選地,所述繼代培養基包括如下組分:改良ms培養基2號、6-苄氨基腺嘌呤、吲哚-3-乙酸、蔗糖和瓊脂粉。
優選地,所述繼代培養基,按如下方法進行配製:
在改良ms培養基2號中,按照濃度加入2.0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0.3mg/l的吲哚-3-乙酸、30g/l的蔗糖和7g/l的瓊脂粉,調節ph值至5.6-5.8,即得。
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葉柄誘導綠蘿的方法,包括選取母株,經預處理後取綠蘿外植體;將所述綠蘿外植體進行機械損傷,並接種至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中,得愈傷組織;將所述愈傷組織轉接至繼代培養基中培養,即得。本發明通過綠蘿組織培養技術培育的綠蘿葉柄的無菌苗,可縮短生長周期,避免或減小外界不良因素引起的大規模莖腐、根腐所帶來的損失,避免了目前對綠蘿通過扦插進行繁殖,扦插繁殖的後代極易感病菌,生產中經常出現大規模莖腐、根腐現象,給綠蘿的培育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的問題。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權利要求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可以理解的是,以下僅示出了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範圍的限定,任何人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範圍內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之內。
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葉柄誘導綠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選取母株,經預處理後取綠蘿外植體;
將所述綠蘿外植體進行機械損傷,並接種至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中,得愈傷組織;
所述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1號包括如下組分:
改良ms培養基1號、6-苄氨基腺嘌呤、6-糖基氨基嘌呤、萘乙酸、d丁酯、蔗糖、椰子水和瓊脂粉;
所述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2號包括如下組分:
改良ms培養基2號、6-苄氨基腺嘌呤、6-糖基氨基嘌呤、萘乙酸、吲哚-3-乙酸、蔗糖、椰子水和瓊脂粉。
綠蘿(學名:epipremnumaureum),屬於麒麟葉屬植物,大型常綠藤本,生長於熱帶地區,常攀援生長在雨林的巖石和樹幹上,其纏繞性強,氣根發達,可以水培種植。成熟枝上葉柄粗壯,長30-40釐米,基部稍擴大,上部關節長2.5-3釐米、稍肥厚,腹面具寬槽,葉鞘長,葉片薄革質,翠綠色,通常(特別是葉面)有多數不規則的純黃色斑塊,全緣,不等側的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短漸尖,基部深心形,稍粗,兩面略隆起。
綠蘿原產地在印度尼西亞索羅門群島的熱帶雨林中,性喜溫暖、潮溼環境,要求土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在熱帶地區常攀援生長於巖石和樹幹上,成為巨大的觀賞藤本植物,我國南方各地均有栽植。綠蘿耐陰性強,終年常綠,葉面有較厚的角質層,能適應室內乾燥的環境條件,是優良的室內觀葉植物。此外,還能吸附和去除室內空氣中的甲醛、苯、三氯乙烯等汙染物,是天然的「空氣淨化器」,具有較大的市場前景。
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葉柄誘導綠蘿的方法,包括選取母株,經預處理後取綠蘿外植體;將所述綠蘿外植體進行機械損傷,並接種至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中,得愈傷組織;將所述愈傷組織轉接至繼代培養基中培養,即得。本發明通過綠蘿組織培養技術培育的綠蘿葉柄的無菌苗,可縮短生長周期,避免或減小外界不良因素引起的大規模莖腐、根腐所帶來的損失,避免了目前對綠蘿通過扦插進行繁殖,扦插繁殖的後代極易感病菌,生產中經常出現大規模莖腐、根腐現象,給綠蘿的培育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的問題。
優選地,所述選取母株,經預處理後取綠蘿外植體,包括:
選取母株運用多菌靈灌根;
取所述母株生長點處嫩葉;
將所述嫩葉消毒,得綠蘿外植體。
優選地,所述選取母株運用多菌靈灌根,包括:
選取母株使用80%多菌靈1000倍溶液進行灌根30天,每10天1次。
上述,為外植體選取的步驟,選取形態正常、生長旺盛的健壯母株預處理(使用8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每10天一次)30天後,切取莖生長點處2~3片幼嫩完整葉,經表面除雜、清洗後的外植體轉入超淨工作檯進行消毒處理,得到無菌的綠蘿外植體。此外,綠蘿母株的切面在外植體採集後,對切面進行防護處理,待恢復生長後可以重新取樣。
優選地,所述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包括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1號和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2號;
所述將所述綠蘿外植體進行機械損傷,並接種至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中,得愈傷組織,包括:
將所述綠蘿外植體修剪後,得葉柄段樣;
將所述葉柄段樣進行機械損傷;
將所述機械損傷的葉柄段樣接種至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1號中,在溫度25℃-28℃和溼度50%-65%的條件下進行培養,得第一愈傷組織;
將所述愈傷組織轉接入誘導培養基2號中,在溫度25℃-28℃和溼度50%-65%的條件下進行培養,得第二愈傷組織。
上述,為本發明中的愈傷組織的誘導培養過程。具體的,保留綠蘿葉片距離葉基1~1.5cm處葉柄,將綠蘿葉柄切成段樣,並且在基部進行縱切刻傷,接種到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1號中,呈橫躺狀態,一半浸沒在培養基中,在溫度為25~28℃,溼度為50~65%的條件下進行暗培養,直至葉柄刻傷處膨大,得第一愈傷組織;將得到的膨大葉柄(第一愈傷組織)再次縱切後轉接入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2號中,在溫度為25~28℃,溼度為50~65%的條件下暗培養,獲得第二愈傷組織。
優選地,所述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1號按如下方法配置:
在改良ms培養基1號中,按照濃度加入3.0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0.1mg/l的6-糖基氨基嘌呤、0.2mg/l的萘乙酸、0.05mg/l的d丁酯、30g/l的蔗糖、100ml/l的椰子水和7g/l的瓊脂粉,調節ph值至5.6-5.8,即得;
所述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2號按如下方法配置:
在改良ms培養基2號中,按照濃度加入1.0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0.1mg/l的6-糖基氨基嘌呤、0.2mg/l的萘乙酸、0.1mg/l的吲哚-3-乙酸、30g/l的蔗糖、150ml/l的椰子水和7g/l的瓊脂粉,調節ph值至5.6-5.8,即得。
優選地,所述改良ms培養基1號按如下方法配置:
以ms培養基為基礎,還包括以下成分,並調整含量為:
肌醇:1-5mg/l;
鹽酸硫胺素:3-6mg/l;
鹽酸吡哆醇:0.5-2mg/l;
煙酸:0.5-3mg/l;
精氨酸:50mg/l;
天冬氨酸:100mg/l;
穀氨酸:150mg/l;
所述改良ms培養基2號按如下方法配置:
以ms培養基為基礎,還包括以下成分,並調整含量為:
肌醇:1-5mg/l;
鹽酸硫胺素:3-6mg/l;
鹽酸吡哆醇:0.5-2mg/l;
煙酸:0.5-3mg/l;
精氨酸:100mg/l;
天冬氨酸:50mg/l;
穀氨酸:200mg/l。
上述,需要理解的是,ms培養基是murashige和skoog於1962年為菸草細胞培養設計的,其特點是無機鹽和離子濃度較高,是較穩定的離子平衡溶液,它的硝酸鹽含量高,其養分的數量和比例合適,能滿足植物細胞的營養和生理需要,因而適用範圍比較廣,多數植物組織培養快速繁殖用它作為培養基的基本培養基。基於此,這種培養基就用他們的名字來命名。其配方如表所示。
表1ms培養基配方表
優選地,所述將所述愈傷組織轉接至繼代培養基中培養,即得,包括:
將所述第二愈傷組織轉接至亟待培養基中在預設培養條件下進行培養;
每40天繼代一次,即得。
優選地,所述預設培養條件,包括:
光照強度:1500-20001x;
光照時間:12小時/日;
溫度:25℃-28℃;
溼度:50%-65%。
優選地,所述繼代培養基包括如下組分:改良ms培養基2號、6-苄氨基腺嘌呤、吲哚-3-乙酸、蔗糖和瓊脂粉。
優選地,所述繼代培養基,按如下方法進行配製:
在改良ms培養基2號中,按照濃度加入2.0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0.3mg/l的吲哚-3-乙酸、30g/l的蔗糖和7g/l的瓊脂粉,調節ph值至5.6-5.8,即得。
上述,為愈傷組織的繼代培養過程。具體的,將第二愈傷組織轉接到繼代培養基中培養,培養條件:光照強度為1500~20001x,每日光照時間為12小時,溫度為25~28℃,溼度為50~65%,每40天繼代一次。
實施例1:
按如下方法進行綠蘿外植體的培養:
步驟1,選取母株使用80%多菌靈1000倍溶液進行灌根30天,每10天1次;
步驟2,取所述母株生長點處嫩葉;
步驟3,將所述嫩葉消毒,得綠蘿外植體;
步驟4,將所述綠蘿外植體修剪後,得葉柄段樣;
步驟5,將所述葉柄段樣進行機械損傷;
步驟6,所述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包括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1號和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2號;
步驟7,將所述機械損傷的葉柄段樣接種至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1號中,在溫度25℃-28℃和溼度50%-65%的條件下進行培養,得第一愈傷組織;
步驟8,將所述愈傷組織轉接入誘導培養基2號中,在溫度25℃-28℃和溼度50%-65%的條件下進行培養,得第二愈傷組織;
步驟9,將所述第二愈傷組織轉接至亟待培養基中在光照強度:1500-20001x、光照時間:12小時/日、溫度:25℃-28℃、溼度:50%-65%條件下進行培養;每40天繼代一次,即得。
1、改良ms培養基1號按如下方法配置:
以ms培養基為基礎,調整其中大量元素為所述ms培養基原有含量的1/4,微量元素為所述ms培養基原有含量的1/2;
還包括以下成分,並調整含量為:
肌醇:1mg/l;
鹽酸硫胺素:3mg/l;
鹽酸吡哆醇:0.5mg/l;
煙酸:0.5mg/l;
精氨酸:50mg/l;
天冬氨酸:100mg/l;
穀氨酸:150mg/l;
2、改良ms培養基2號按如下方法配置:
以ms培養基為基礎,調整其中大量元素為所述ms培養基原有含量的1/4,微量元素為所述ms培養基原有含量的1/2;
還包括以下成分,並調整含量為:
肌醇:1mg/l;
鹽酸硫胺素:3mg/l;
鹽酸吡哆醇:0.5mg/l;
煙酸:0.5mg/l;
精氨酸:100mg/l;
天冬氨酸:50mg/l;
穀氨酸:200mg/l;
3、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1號按如下方法配置:
在改良ms培養基1號中,按照濃度加入3.0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0.1mg/l的6-糖基氨基嘌呤、0.2mg/l的萘乙酸、0.05mg/l的d丁酯、30g/l的蔗糖、100ml/l的椰子水和7g/l的瓊脂粉,調節ph值至5.6-5.8,即得;
4、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2號按如下方法配置:
在改良ms培養基2號中,按照濃度加入1.0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0.1mg/l的6-糖基氨基嘌呤、0.2mg/l的萘乙酸、0.1mg/l的吲哚-3-乙酸、30g/l的蔗糖、150ml/l的椰子水和7g/l的瓊脂粉,調節ph值至5.6-5.8,即得;
5、繼代培養基,按如下方法進行配製:
在改良ms培養基2號中,按照濃度加入2.0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0.3mg/l的吲哚-3-乙酸、30g/l的蔗糖和7g/l的瓊脂粉,調節ph值至5.6-5.8,即得。
實施例2:
按如下方法進行綠蘿外植體的培養:
步驟1,選取母株使用80%多菌靈1000倍溶液進行灌根30天,每10天1次;
步驟2,取所述母株生長點處嫩葉;
步驟3,將所述嫩葉消毒,得綠蘿外植體;
步驟4,將所述綠蘿外植體修剪後,得葉柄段樣;
步驟5,將所述葉柄段樣進行機械損傷;
步驟6,所述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包括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1號和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2號;
步驟7,將所述機械損傷的葉柄段樣接種至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1號中,在溫度25℃-28℃和溼度50%-65%的條件下進行培養,得第一愈傷組織;
步驟8,將所述愈傷組織轉接入誘導培養基2號中,在溫度25℃-28℃和溼度50%-65%的條件下進行培養,得第二愈傷組織;
步驟9,將所述第二愈傷組織轉接至亟待培養基中在光照強度:1500-20001x、光照時間:12小時/日、溫度:25℃-28℃、溼度:50%-65%條件下進行培養;每40天繼代一次,即得。
1、改良ms培養基1號按如下方法配置:
以ms培養基為基礎,調整其中大量元素為所述ms培養基原有含量的1/4,微量元素為所述ms培養基原有含量的1/2;
還包括以下成分,並調整含量為:
肌醇:2mg/l;
鹽酸硫胺素:4mg/l;
鹽酸吡哆醇:1mg/l;
煙酸:1mg/l;
精氨酸:50mg/l;
天冬氨酸:100mg/l;
穀氨酸:150mg/l;
2、改良ms培養基2號按如下方法配置:
以ms培養基為基礎,調整其中大量元素為所述ms培養基原有含量的1/4,微量元素為所述ms培養基原有含量的1/2;
還包括以下成分,並調整含量為:
肌醇:2mg/l;
鹽酸硫胺素:4mg/l;
鹽酸吡哆醇:1mg/l;
煙酸:1mg/l;
精氨酸:100mg/l;
天冬氨酸:50mg/l;
穀氨酸:200mg/l;
3、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1號按如下方法配置:
在改良ms培養基1號中,按照濃度加入3.0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0.1mg/l的6-糖基氨基嘌呤、0.2mg/l的萘乙酸、0.05mg/l的d丁酯、30g/l的蔗糖、100ml/l的椰子水和7g/l的瓊脂粉,調節ph值至5.6-5.8,即得;
4、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2號按如下方法配置:
在改良ms培養基2號中,按照濃度加入1.0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0.1mg/l的6-糖基氨基嘌呤、0.2mg/l的萘乙酸、0.1mg/l的吲哚-3-乙酸、30g/l的蔗糖、150ml/l的椰子水和7g/l的瓊脂粉,調節ph值至5.6-5.8,即得;
5、繼代培養基,按如下方法進行配製:
在改良ms培養基2號中,按照濃度加入2.0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0.3mg/l的吲哚-3-乙酸、30g/l的蔗糖和7g/l的瓊脂粉,調節ph值至5.6-5.8,即得。
實施例3:
按如下方法進行綠蘿外植體的培養:
步驟1,選取母株使用80%多菌靈1000倍溶液進行灌根30天,每10天1次;
步驟2,取所述母株生長點處嫩葉;
步驟3,將所述嫩葉消毒,得綠蘿外植體;
步驟4,將所述綠蘿外植體修剪後,得葉柄段樣;
步驟5,將所述葉柄段樣進行機械損傷;
步驟6,所述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包括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1號和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2號;
步驟7,將所述機械損傷的葉柄段樣接種至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1號中,在溫度25℃-28℃和溼度50%-65%的條件下進行培養,得第一愈傷組織;
步驟8,將所述愈傷組織轉接入誘導培養基2號中,在溫度25℃-28℃和溼度50%-65%的條件下進行培養,得第二愈傷組織;
步驟9,將所述第二愈傷組織轉接至亟待培養基中在光照強度:1500-20001x、光照時間:12小時/日、溫度:25℃-28℃、溼度:50%-65%條件下進行培養;每40天繼代一次,即得。
1、改良ms培養基1號按如下方法配置:
以ms培養基為基礎,調整其中大量元素為所述ms培養基原有含量的1/4,微量元素為所述ms培養基原有含量的1/2;
還包括以下成分,並調整含量為:
肌醇:5mg/l;
鹽酸硫胺素:6mg/l;
鹽酸吡哆醇:2mg/l;
煙酸:3mg/l;
精氨酸:50mg/l;
天冬氨酸:100mg/l;
穀氨酸:150mg/l;
2、改良ms培養基2號按如下方法配置:
以ms培養基為基礎,調整其中大量元素為所述ms培養基原有含量的1/4,微量元素為所述ms培養基原有含量的1/2;
還包括以下成分,並調整含量為:
肌醇:5mg/l;
鹽酸硫胺素:6mg/l;
鹽酸吡哆醇:2mg/l;
煙酸:3mg/l;
精氨酸:100mg/l;
天冬氨酸:50mg/l;
穀氨酸:200mg/l;
3、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1號按如下方法配置:
在改良ms培養基1號中,按照濃度加入3.0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0.1mg/l的6-糖基氨基嘌呤、0.2mg/l的萘乙酸、0.05mg/l的d丁酯、30g/l的蔗糖、100ml/l的椰子水和7g/l的瓊脂粉,調節ph值至5.6-5.8,即得;
4、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2號按如下方法配置:
在改良ms培養基2號中,按照濃度加入1.0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0.1mg/l的6-糖基氨基嘌呤、0.2mg/l的萘乙酸、0.1mg/l的吲哚-3-乙酸、30g/l的蔗糖、150ml/l的椰子水和7g/l的瓊脂粉,調節ph值至5.6-5.8,即得;
5、繼代培養基,按如下方法進行配製:
在改良ms培養基2號中,按照濃度加入2.0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0.3mg/l的吲哚-3-乙酸、30g/l的蔗糖和7g/l的瓊脂粉,調節ph值至5.6-5.8,即得。
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發明人聲明,本發明通過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發明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局限於上述詳細工藝設備和工藝流程。並且即不意味著本發明應依賴上述詳細工藝設備和工藝流程才能實施。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了,對本發明的任何改進,對本發明產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換及輔助成分的添加、具體方式的選擇等,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和公開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