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刃鏜刀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00:33:31 1
專利名稱:多刃鏜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孔加工刀具,尤其是一種加工大型孔的多刃鏜刀。
技術背景鏜削是一種用刀具擴大孔或其它圓形輪廓的內徑車削工藝,其應用範圍一般從粗加工到 精加工,所用刀具通常為單刃鏜刀。由於單刃鏜刀單方向受力,鏜刀在切削過程中,徑向力 將鏜刀推離被加工表面,使鏜刀產生撓曲。故鏜削時極易產生振動與跑刀現象,從而使背吃 刀量受到很大的限制,影響了生產效率,勞動強度也隨之增大。為了避免單刃鏜刀鏜削時徑向力的影響,實際中通過雙刃鏜刀或多刃鏜刀,使得鏜刀通 過均布的切削刃同時參與切削,消除徑向力對鏜杆的影響,避免振動與跑刀現象。但傳統的 雙刃、多刃鏜刀,各刀頭對應同一切削層,各刀頭刀尖迴轉軌跡相同,擴孔直徑為刀尖迴轉 軌跡的直徑,主要改善鏜刀的加工精度,對背吃刀量的增加改善不大,生產效率依然不高。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有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背吃刀量大、加工效 率高的多刃鏜刀。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多刃鏜刀,包括刀杆及至少兩個刀頭 ,刀頭包括延伸至刀尖的切削刃,刀頭軸向投影沿刀杆周向均布,由刀杆端面起沿鏜刀迴轉 軸線,所述刀頭的刀尖與端面的軸向間距依次增加,所述刀頭的切削刃徑向懸伸量依次增加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各刀頭切削刃徑向懸伸量不同因此能在一次進給中,通過各 刀頭切削刃進行分層鏜削,而軸向間距的不同則保證了各個刀頭之間吃刀的先後避免了互相 幹擾,同時多個均布的刀頭能夠相互抵消徑向力,避免了振動與跑刀現象,從而大大增加了 總的背吃刀量,提高了加工效率。為了保證徑向力的抵消,所述多刃鏜刀包括刀柄及刀杆上相對應的的固定通孔,所述刀 頭成對設置於刀柄兩端。從而能夠直接通過刀柄抵消徑向力。
圖l是布置一對刀頭時的加工示意圖; 圖2是布置兩對刀頭時的主視圖;圖3是布置兩對刀頭時刀頭、刀柄的軸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如圖l、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多刃鏜刀,包括刀杆6及至少兩個刀頭,刀頭包括 延伸至刀尖的切削刃,刀頭軸向投影沿刀杆6周向均布,由刀杆6端面63起沿鏜刀迴轉軸線, 所述刀頭的刀尖與端面63的軸向間距依次增加,所述刀頭的切削刃徑向懸伸量依次增加。各刀頭切削刃徑向懸伸量依次增大對應不同的加工孔徑,因此能在一次進給中,通過各 刀頭切削刃進行分層鏜削;隨加工孔徑的增大,軸向間距依次增大則保證了個刀頭之間吃刃 的先後避免了互相干擾;同時多個均布的刀頭能夠相互抵消徑向力,避免了振動與跑刀現象 。因此本方案的多刃鏜刀能大大增加總的背吃刀量,提高了加工效率。為了保證徑向力的抵消,所述多刃鏜刀包括刀柄及刀杆6上相對應的的固定通孔,所述 刀頭成對設置於刀柄兩端。兩個刀頭能通過刀柄同時固定,在保證直接通過刀柄抵消徑向力 的同時方便了刀頭的安裝。具體的,所述成對設置的刀頭分別是前刀頭和後刀頭,前刀頭和後刀頭的刀尖沿鏜刀回 轉軸線的軸向間距大於零。這裡的前刀頭、後刀頭的前後即沿軸線的前後,也即吃刀順序的 前後。軸向間距大於零保證了吃刀的先後,而兩刀頭的徑向懸伸量可以通過其刀柄的固定位 置進行調整。因此通過前刀頭和後刀頭能夠在一次進給中完成兩個切削分層的加工,並能通過設置多 對刀頭在一次進給完成更多切削分層的加工,或者通過設置多對刀頭在一次進給中完成初鏜 、半精鏜,甚至精鏜,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當然成對設置的刀頭也可以不分前後,即軸向間距等於零,同時參與切削對應相同的加 工內徑,從而提供更好的徑向支撐,並通過設置多對刀頭完成分層鏜削。當然刀頭也可以按其他方式進行布置,如沿刀杆6螺旋布置,或者沿軸線分平面布置且 每個平面內包括均布的三個的刀頭,並按其吃刃的先後則可以前刀頭、中刀頭、後刀頭,三 個以上刀頭的情況以此類推。而各刀頭也可以分別固定在刀杆6上、或者單獨設置刀柄。具 體的選擇可以根據鏜床參數、加工餘量、實際需要等通過不同刀頭的布置進行設置。由於刀頭越多調整越困難,綜合考慮了加工效率和調整難度以後,所述刀杆6包括相互 垂直的第一固定通孔62a和第二固定通孔62b。這裡的第一、第二也是按其與刀杆6的端面63的軸向間距定義,與之相對應的固定在第 一固定通孔62a內的為第一對刀頭,固定在第二固定通孔62b內的為第二對刀頭。刀柄4a並通過第一對刀頭的刀柄4a頂住第二固 定通孔62b內的第二對刀頭的刀柄4b,從而簡化了固定操作,尤其是同時設置兩對刀頭時的 固定操作。當然各對刀頭的刀柄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如單獨的鎖緊螺栓、楔形塊等固定。由於鏜刀多用於深孔加工,為了方便澆注切削液,所述刀杆6上設置有切削液通道5,適 用於工件7旋轉的情形。切削液入口51處採用外變接頭與工具機切削液管道相連接,切削液出 口52設置在第二固定通孔62b的位置,切削液入口51和切削液出口52通過內部通道連通,而 內部通道在加工時留下的與第二固定通孔62b連通的加工孔通過過盈配合的堵頭53堵住。具體的,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切削量的大小,選擇設置一對或者兩對刀頭。如圖1所示,設置了一對刀頭,即只設置了第一對刀頭,其前刀頭2a和後刀頭3a通過固 定在第一固定通孔62a的刀柄4a固定在刀杆6上。前刀頭2a切削刃22a的懸伸量小於後刀頭3a 切削刃32a的懸伸量,分別對應內層的切削分層71a和外層的切削分層71b;前刀頭2a刀尖21a 和後刀頭3a刀尖31a的軸向間距保證了前刀頭2a首先接觸到工件7當其全部吃上屑後,後刀頭 3a才開始工作,保證了對應不同切削分層的前刀頭2a和後刀頭3a之間不會出現幹擾。通過分 層鏜削,鐵屑與切削力也因此被分散,減少了因單刀鏜削時較寬鐵屑之間的相互拉扯與擠壓 而產生的力,於是實現了總的背吃刀量的成倍增加,切削時間的成倍縮短,勞動強度也大大 地降低。由於前刀頭2a、後刀頭3a成對設置於刀柄4a兩端,加工時,如果前刀頭2a切削量少了 , 那麼後刀頭3a切削量肯定會增加,而最終孔徑是通過後刀頭3a的懸伸量決定的,因此容易產 生孔口超差現象,因此加工前,需進行試削,待後刀頭3a完全吃上屑之後,就停車對孔徑進 行測量,然後再調整刀柄4a的固定位置後重新啟動進行。如圖2、圖3所示,設置了兩對刀頭,第一對刀頭,其前刀頭2a和後刀頭3a通過固定在第 一固定通孔62a的刀柄4a固定在刀杆6上,第二對刀頭,其前刀頭2b和後刀頭3b通過固定在第 二固定通孔62b的刀柄4b固定在刀杆6上。第一對刀頭的前刀頭2a切削刃22a、後刀頭3a切削 刃32a及第二對刀頭的前刀頭2b切削刃22b、後刀頭3b切削刃32b的懸伸量依次增加,分別對 應由內至外的各連續切削分層;第一對刀頭的前刀頭2a刀尖21a、後刀頭3a刀尖31a及第二對 刀頭的前刀頭2b刀尖21b、後刀頭3b刀尖31b與刀杆6端面63軸向間距依次增加,保證了第一 對刀頭前刀頭2a首先接觸到工件7當其全部吃上屑後,第一對刀頭後刀頭3a才開始工作,然 後是第二對刀頭的前刀頭2b,最後是第二對刀頭的後刀頭3b,從而保證了對應不同切削分層的各刀頭之間不會出現幹擾。進行加工時的情況,具體的加工過程同上述只設置一對時的加 工,但加工餘量更大、調整更為困難。權利要求1.多刃鏜刀,包括刀杆(6)及至少兩個刀頭,刀頭包括延伸至刀尖的切削刃,刀頭軸向投影沿刀杆(6)周向均布,其特徵在於由刀杆(6)端面(63)起沿鏜刀迴轉軸線,所述刀頭的刀尖與端面(63)的軸向間距依次增加,所述刀頭的切削刃徑向懸伸量依次增加。
2.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多刃鏜刀,其特徵在於所述多刃鏜刀包括刀 柄及刀杆(6)上相對應的的固定通孔,所述刀頭成對設置於刀柄兩端。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刃鏜刀,其特徵在於所述成對設置的刀頭 分別是前刀頭和後刀頭,前刀頭和後刀頭的刀尖沿鏜刀迴轉軸線的軸向間距大於零。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刃鏜刀,其特徵在於所述刀杆(6)包 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固定通孔(62a)和第二固定通孔(62b)。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刃鏜刀,其特徵在於第一固定通孔(62a )和第二固定通孔(62b)之間部分重疊,刀杆(6)端部(61)設置有固定鎖緊螺栓(1) 並與第一固定通孔(62a)聯通的螺栓孔。
6.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多刃鏜刀,其特徵在於所述刀杆(6)上設 置有切削液通道(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孔加工刀具,尤其是一種加工大型孔的多刃鏜刀。針對現有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背吃刀量大、加工效率高的多刃鏜刀,包括刀杆(6)及至少兩個刀頭,刀頭包括延伸至刀尖的切削刃,刀頭軸向投影沿刀杆(6)周向均布,由刀杆(6)端面(63)起沿鏜刀迴轉軸線,所述刀頭的刀尖與端面(63)的軸向間距依次增加,所述刀頭的切削刃徑向懸伸量依次增加。加工時,通過多個刀頭在一次進給完成分層切削,總的背吃刀量成倍增加,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適用於內孔加工。
文檔編號B23B27/00GK201427191SQ20092030583
公開日2010年3月24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8日
發明者鋒 郭, 郭先軍 申請人:攀枝花新鋼釩股份有限公司